解小东演唱的《中国娃》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那句“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站的稳哪走的正,踏踏实实闯天下”。
说起千层底那可是一针针、一线线,耗费了很多精力,凝聚了许多心血。
做布鞋远没有皮鞋那般轻松,着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第一步,要先用面粉打浆糊, 接着在炕桌上,先铺上一层塑料纸,将平时积攒的破布条、破布块,铺满整张纸;上面刷上一层浆糊(有时舍不得用白面熬浆糊,就用剩下的残粥代替),上面再铺一层破布。如此反复几遍,大概有五六层的时候,拿到太阳底下去晒,晒干了才能用。要是冬天的话还要放到炕上暖干,最害怕妈妈暖布夹子,因为暖的时候整晚睡觉让人很不舒服。等干了就可以做鞋底的坯子了。做的时候要事先按照穿鞋人的脚的尺寸,描绘出“鞋样子”。
记得妈妈会将我们每个家庭成员的“鞋样子”夹在旧书本里保留着,做鞋的时候,拿出来就直接用了。不然还得去别家婶婶家去借。
将晒干的布夹子按照“鞋样子”剪成鞋底的形状,用白布条沿上边儿,用浆糊把五六层的鞋底夹子粘在一起,再把纳鞋底有几件工具是不能少的:针线就不必说了,还要有顶针、锥子、小钳子。因为鞋底厚,用针不容易扎透,可以先用锥子扎个眼,针就轻易地穿过了;顶针的作用最大,顶针的作用是往里顶,小钳子的作用则是往外拉。这边穿过去,那边拉出来,这一针才算完成了。
那时候看一个甘肃农家女人手巧不巧,就要看她纳的鞋底好不好。而鞋底纳的好不好的标准,是要看针脚是不是够密,行距是不是匀称. 然而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妈妈纳鞋底的时候。胳膊一扬,在头发上抹针的那个姿势,简直就是一种优美的舞蹈,显现了东方女性温柔、矜持、勤劳、贤惠。
上高中时妈妈给我做的布鞋,那会嫌丢人,死活不肯穿。现如今无意中穿一次布鞋,穿在脚上,倍感温暖……如今,而立之年了,天天穿着买来的鞋,内心深处,开始想念妈妈纳的布鞋。尤其是这个季节,没有什么比妈妈纳的布鞋穿着更舒适了。
长按二维码或指纹扫描关注
和我们一起品读精彩内容
文章来源:文章来源于甘肃鸿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今日头条,欢迎看到的朋友关注
鸿儒传媒期待您的关注、阅读、转发、点评。更期待您的赐稿,作品为原创,题材不限,积极向上,健康文明。投稿方式:[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