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 匕
创青春·中国青年创业行动
共青团中央出品
阝 勹
2016的移动互联网逐渐趋于理性,
从业者开始重新审视整个行业。
虽然主流领域的移动应用市场已近饱和,
但这并没有降低开发者“改变世界”的热情。
他们不仅在更细分的垂直领域上,
展现着创造力,
甚至开拓出,
多个充满想象力的新兴市场——
直播、共享出行、知识经济等,
均在2016年大放异彩。
共享出行:
发力三大领域,方兴未艾!
共享出行无疑是2016年移动互联网领域最值得关注的行业之一。这一年,中国的共享出行行业可谓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方面,随着空气污染加剧、城市交通拥堵、限流限号限购等措施的出台,共享出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另一方面,在得到大环境支持的同时,紧盯共享出行这块蛋糕的人越来越多,竞争变得愈加激烈,而相关部门为了维护市场的稳定所出台的政策也给部分公司业务提出了考验。
2016年,中国共享出行行业发力三大领域:网约车、共享单车、分时租车。
网约车
继2015年疯狂烧钱所烧出的“虚假繁荣”的乱局之后,2016年转入“低烧”的网约车领域开始让人闻到了垄断的气息。
2016年8月1日,滴滴出行正式宣布与Uber达成战略协议,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
10月25日,一款隶属于滴滴开发者账号的App——“Uber优步中国”上线App Store。
10月31日,老版优步下架,并于11月26日23:59停止业务运营。至此,Uber正式宣布退出中国大陆市场,滴滴出行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
虽然采用差异化运营模式、主打中高端市场的易道、神州专车等在市场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滴滴和优步的合并已能让人闻到垄断的味道。
共享单车
2016年在共享经济浪潮下,共享单车已经逐渐成为都市生活的常态,并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你是否承认,共享单车已经被业界视为网约专车之后的下一个共享经济热点。
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即使两大公司——摩拜单车和ofo盛名已出,也并没有妨碍新的挑战者摆出凶猛的进攻姿态。
2016年11月,继摩拜、ofo先后宣布完成1.3亿美元C轮融资、新一轮C+融资后,野兽骑行也对外宣布完成了1.5亿元B轮融资,并正式推出全新共享单车品牌bluegogo小蓝单车。
2016年11月,国内最大公共自行车运营商之一“永安”宣布在成都推出无桩共享单车“永安行”,并通过和政府有桩公共自行车联动、携手阿里等方式,快速加入了“单车大战”。此外,公共自行车运营商“永久”通过和“优拜单车”的合作也加入了战局。
2016年12月,优拜单车正式对外发布最新款单车“火星(Mars)”,同时宣布获得黑洞投资1亿元的A+轮投资。
在共享经济的大潮中,共享单车的前景无疑美好。但该行业重资产和运营的特性,让小公司的突围尤其困难;盈利模式不清晰,目前多数仍处于亏损的状态,也让入局者忐忑不安。
此外,与网约专车模式吸引大量私家车参与的景象不同,共享单车中的车辆多为平台自造,不仅偏离了共享的概念,也使自行车的管理与使用存在很大的问题,乱占公共街道、违反交通规则等现象频现。
共享单车的概念并不算新鲜,早在几年前部分区域已开始试点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不过公共自行车的租赁热潮很快平息。
此次,在互联网加持以及资本催热的情况下,拥有200多年历史的自行车出行模式是否能持续保持热度,共享单车市场能否百花齐放,或最终像滴滴、优步那般在资本的强力意志下走向合并,还需我们继续观察。
分时租车
在共享出行这一概念下,除了滴滴出行、易道等针对私家车的共享出行平台,以及摩拜、ofo等瞄准短途出行的平台外,一些公司开始瞄准更加细分的领域——分时租赁。
汽车分时租赁打破了传统租车行业按天计费和在门店取车、还车的运营模式,开启了汽车共享的新概念。在国外,汽车分时租赁由来已久,戴姆勒在2008年推车的汽车共享项目car2go(即行)已在欧洲十分流行。
波澜乍起的分时租赁在车辆限牌、政府的政策推动以及消费者的需求增长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逐步显露头角。不过其缺点也不能忽视。例如,在运营模式上,分时租赁业属于重资产运营,需要整合各方资源才能实现规模化,而这必将成为制约整个行业发展的瓶颈。
图像美化:
新面孔不断涌现,百花齐放!
2016年,移动互联网图像美化领域可谓风声水起、动作不断!
1月,“小鲜肉”App——Faceu让全民都加入了吐彩虹活动;
6月,将照片一秒变“名画”的Prisma上线IOS平台仅仅4天,变迅速占据了俄罗斯等10个国家/地区摄影与录像榜单的首位;
12月,美图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交易,多位明星现身捧场,为该领域打了一针强心剂。
老牌App不断发力,新面孔不断涌现,根据数据统计,截止2016年12月31日,App Store摄影与录像类在线应用达4.7万款。
但得益于该类App排他性较弱(据统计,在20%的年轻女性手机中,该类应用数量多达5款以上)、用户需求不断升级等因素,该市场并没有达到过饱和,推陈出新、功能强大的产品仍有市场,一夜成爆款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2016年,在图像美化领域获得高度关注或取得优异成绩的App包含以下(一种以上)特点:
突破了产品的技术壁垒,代表App:美图秀秀、prisma、snow相机等。
重视运营,代表App:Faceu、美妆相机等。
不断深耕细分领域,代表App:食色、in等。
市场广阔、百花齐放的图像美化领域也存在着痛点,例如,目前,除了广告、付费下载素材、销售配套硬件等方式外,图像美化App貌似还没有探索出更合适的盈利模式,而简单粗暴的硬性广告对用户体验着实是一种干扰,从用户下载素材那得到的收入也不足以支撑整个公司,真正高效的盈利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知识付费:
类型进一步扩充,波澜乍起!
近两年,“共享经济”搭乘“互联网+”的快车,在互联网圈引起一场不小的革命,催生了一大批共享出行、共享住宅的App。
2015年,共享经济为我们带来又一个惊喜——以“在行”为代表的知识共享模式开始跃入人们的视野。而2016年,知识付费类型的进一步扩充,再次加快了中国知识共享经济的步伐。
解读一:平台类型扩充,行业巨头成新玩家。
2016年5月,知乎上线一款实时问答互动产品——知乎Live,其互动形式类似于上线沙龙。接着,在行旗下新产品分答上线,虽然都是知识付费产品,但二者有很大不同:在行的知识共享形式以付费制的一对一交谈为主,其内容主打职业咨询、经验分享等;而分答是一个付费语音问答平台,话题内容以八卦居多。
2016年6月,喜马拉雅FM开始尝试付费模式,音频课程成为它的主打。而罗辑思维团队推出的“得到”又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新的知识付费类型。
2016年,“知识”能像商品一样“零售”已成为一种共识。面对多款问答产品意外蹿红,微博、今日头条等也先后推出了自己的新功能,纷纷入局成为知识问答领域的新玩家。
解读二:存在痛点,但市场空间广阔。
知识付费这一概念兴起没多久便进入了爆红阶段,而随着同类产品的陆续涌现,知识付费问答平台的痛点也开始走入人们的视线。例如,过度依赖粉丝经济。
其实,无论是分答,还是知乎Live,能够靠回答问题“一夜暴富”的人,不是明星就是网红。相比之下,普通人不仅赚钱的数量不可观,速度也很慢。
而知识共享平台的盈利或商业化模式,如果不站在绝大多数用户的基础上,为绝大多数用户提供赚钱和分享的方式,最后不仅会伤害到现有用户,还会因为那些能持续提供优质内容的大V的减少而陷入困境。
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消费模式的升级。加之移动支付的普及,让用户养成了线上支付的新习惯。在这种大环境下,知识付费应运而生。
目前,知识付费还处于新兴阶段,各方都在探索,但如果能进一步利用线上线下的各种形式、扩充人群、深耕细分领域,2017年定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视频直播:
朝多元化发展,如火如荼!
2015年下半年起,国内在线直播领域便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视频直播类App不仅飞速霸占了用户的手机内存,也让资本市场掀起了又一轮烧钱大战。
2016年,该领域的火热场面更是有增无减。除了早期的传统视频直播平台纷纷转战移动端、嗅觉敏锐的创业者慷慨投身之外,各行业巨头也开始以最佳的姿态切入。从游戏到秀场、从娱乐到体育、从明星到平民、从网红到草根,直播时代俨然已经到来。
直播内容&直播人群开始朝多元化发展
除了比较受欢迎的才艺展示、游戏直播之外,各直播平台开始拓展直播的内容,越来越多的App逐步上线体育直播、音乐直播等频道。随着对用户需求的深入挖掘,美食、购物、化妆等内容也被很多直播平台收入囊中。
深挖“粉丝经济”
坊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直播发于秀场、兴于网红、盛于明星”。在各领域都在大玩“粉丝经济”的当下,各移动视频直播平台开始进一步发力“明星”。无论是邀请明星入住直播间,还是拿下各大演唱会或粉丝活动的直播权,各视频直播平台玩得不亦乐乎。
当然,各直播平台并没有满足于明星所带来的“粉丝”。2016年,在深挖“粉丝经济”方面,它们又玩出了新花样——培养IP(网红、主播、节目等),打造直播新生态。而被打造出来的网红或节目等IP,不仅能帮直播平台聚集更多粉丝,还可能进一步变现。
“直播+”来袭
直播的高流量,以及高适应性(几乎任何产品都可以加入直播功能)让其再不仅仅是一个产品。2016年,各种“直播+”的探索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以陌陌为例,2016年,陌陌成为直播行业最大的一匹黑马,在绝大多数直播平台都在烧钱的情况下,陌陌却赚得钵满盆满。根据陌陌发布了三季度财报显示,三季度陌陌直播业务产生营收1.086亿美元,在整体收入中占比为69.17%,直播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收入之王。
行业巨头纷纷入局
面对手机视频直播应用的爆红之势,除了那些想吃到肥肉的创业公司之外,腾讯、乐视、微博、360、百度等也纷纷冲上阵来。
腾讯对直播领域的“野心”从早前入股“龙珠直播”以及“斗鱼”便已显露出几分。2016年,腾讯更是将“野心”彻底展现了出来——2016年初,低调上线“企鹅直播”。
游戏:
手游成为主力,中国市场跃居第一!
2016年全球游戏市场总量高达996亿美元,年增长率8.5%;而移动游戏(包括手机端与平板电脑端,后统称为手游)在所有游戏中的占比最大,37%的份额有369亿美元的市场,较2015年增长了22.6%。预计在2017年,手游的占比与总量还会持续上升,分别达到40%与425亿美元。
中国则以244亿美元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游戏市场,这既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成果,也在吸引更多开发者加入到游戏行业。
2016年游戏结合IP仍在继续,但开发者在IP之外的创意使这样的结合更具生命力。口袋妖怪Pokemon是任天堂的经典游戏IP,2016年7月手游Pokemon Go正式在App Store与Google Play两大应用商店上线。开创性地加入AR+LBS元素使,其在短时间内引爆全球,上线当天服务器不堪重负,并创造了多项纪录,创新的玩法以及空前的流行度,让Pokemon这个经典IP转战移动端后,成为2016年现象级的手游。
二次元在2016年迎来了一波小爆发,不仅体现在动画与漫画上,更是有阴阳师、崩坏3、F/GO等多款优秀的二次元游戏上线。
素材来源:梦创上海
延伸阅读
【创业家·内参】张磊:耶鲁建校315年来首位中国校董的青创传奇!
【创业家·内参】移动互联网+创业的“八大预测”和“四座大山”
【创业家·内参】大数据报告:那些被互联网颠覆的行业都怎么个活法?
执行主编:李仁泽
策划:杨安鑫|责任编辑:马戎君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励志的创业故事
奋斗的创业青年
及时的创业解惑
迅速的创业资讯
权威的创业政策
中国青年创业行动
——源自1998年创业大潮
团中央促进青年创业就业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