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Candice,着迷各国文化,常年混迹国外各大网站,挖掘分享有趣有料的育儿观点。
逛网页的时候突然瞥见一个有意思的标题:
翻译过来就是,“你要是教孩子去分享,那你就错了。”哈?这是什么操作,培养自私鬼吗?
一直以来,我们都将分享视作一种美德,父母更是用各种方式教导孩子要懂得分享。可有些娃就是不吃这一套,不论他们的爸妈怎么劝说,甚至是怒吼,他们都无动于衷;闹到最后常常以哭闹为收场,爸妈也是心累。
不过仔细想想,很多时候,家长发飙的背后究竟是痛心孩子不懂事不会分享,还是因为自己的面子挂不住?也许都有吧。
两岁起,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宝宝开始进入一种必经的“唯我独尊”霸王状态:
总喜欢和麻麻对着干,你让他往东,他偏往西;占有欲特强,“我不要”“这是我的,不给”说的贼溜;一不顺心就哭哭哭,烦的人脑壳疼!(还有,此处省略一万字)。
这个阶段的宝宝,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时候,你苦(da)口(hou)婆(da)心(jiao)地劝他分享,他会乖乖听话吗?
不可能的。
但我要告诉你的是,这些都是孩子反抗期的正常表现,我们不要急着去纠正。一旦你忍不住去介入,强迫孩子分享反倒会带来不好的效果,他会觉得:
“原来哭一哭就能得到想要的,那我下次可劲儿哭好了,哼。”
“为什么妈妈不帮我,要把我的玩具给别人?妈妈是不是喜欢他多一点?”
“我再也不想和别人一起玩了!”
……
估计这不是爸妈们心中想要达到的目的吧,分享不应该是件快乐的事吗?
别急,咱再往下看。
我们先来比对一下两组行为:
A. 自己玩的好开心→别人被吸引→抢来抢去,卒→呜呜呜呜呜呜╥﹏╥…(悲伤逆流成河~)
B. 自己玩的好开心→注意到别人渴望的小情绪→积极地回应→哦耶,你好我好大家好(撒花~)
很明显,谁都能看出B组是分享的正确打开方式,无奈平时生活中,往往一不留神就跳进了A组的坑对吗?
其实,这都是因为忽略了同理心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孩子只有先学会感知情绪:咦咋的,看他这眼神,貌似也想玩我的变形金刚?
才能开始慢慢地理解他人的情绪:也对,我的玩具那么酷,谁不想玩哇哈哈哈哈!
进而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我要是不给他玩,他肯定很难过。
最后分享就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了,那就一起玩吧!
总结一下顺序:天性自私→拥有同理心(认识情绪,感知情绪等)→学会快乐地分享。
所以,如果只是一味的用强硬的态度让宝宝“谦让”,除了给娃造成大面积心理阴影,影响家里欢乐祥和的气氛外没好处。我们要做的,是将同理心教育提上日程,这才是让孩子懂得分享的关键。
像之前提到过的最幸福国家丹麦,在这一块可谓是砸重本,不仅从幼儿园就开始单独设置“同理心课程”,还根据年龄分级,针对性地进行大量训练。
同样,钢铁侠马斯克开办的学校Ad Astra,也将培养学生同理心放在重要的教学位置(要知道他可是大刀阔斧地舍弃了许多包括传统学科),老师会通过提问,游戏,模拟情景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一句话,让孩子拥有同理心是通向分享的桥梁。
分享能给人带来不一样的快乐,这点毋庸置疑,否则也不会有“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经典谚语了。在教宝宝学习分享的道路上,难免会遇上磕磕绊绊,或许这些办法能帮到你一二:
● 首先,记得做孩子坚强的后盾,适当设定与他人的界限。当争执发生的时候,请先照顾自己娃的感受,千万不要让他没有安全感。这一点霍思燕就做的很好,面对嗯哼抗拒分享玩具发脾气的行为,她理解并耐心地引导,最后嗯哼自己就做到了。
● 同理心教育要跟上,即感同身受。妈妈们可以先教小宝宝识别各种情绪,这是高兴,这是难过…绘本、图片、动画片都是好帮手,请放下羞涩,放下高冷,放下矜持,麻溜地开始你的表演吧。
● 让宝宝自己来决定玩多久,彻底玩腻之后呢,请他将玩具再传给下一个小朋友或兄弟姐妹。这样既能让孩子感受到满足,又能让他亲眼看见,因为他的举动,其他人也玩的很开心,潜移默化中教会宝宝分享的乐趣。
● 家长树立一个好榜样。都知道言传身教是最好的引导方式,但真正做到的emmmm….自己都没做好,凭什么要求孩子做到呢?
● 常常鼓励。比如孩子给了你一颗葡萄,你要开心地表示感谢(这在娃的世界可是很大的恩惠呢)等。
从出生到成为一个爱分享的慷概之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们一步步耐心的引导。心理学上说,每一种行为的背后都有一定的原因。
当孩子出现死活不乐意分享的情况时,作为家长或许应该想想是不是没有给足孩子安全感,是不是平时的同理心教育没做够,又或者孩子真的有什么特殊的理由等等。
逐一处理好上边的问题,假以时日,相信你一定会收获一个懂得分享的好孩子。
分享、诚信、友善、乐观……这些内在品质的培养,比成绩更重要。
推荐这套《长大我最棒!情商培养绘本》,爸爸妈妈可以通过绘本教会孩子,怎样和与人沟通,管理自己的情绪。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快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