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势资本焦伟:新零售前景很大,但创业者需要避重就轻

创势资本焦伟:新零售前景很大,但创业者需要避重就轻

橙创 内地男星 2017-09-15 13:08:27 202


焦伟,创势资本合伙人。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消费升级以及文体泛娱乐等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侧重于天使轮、PreA轮、A轮,成功投资案例有:艾漫科技、彩球、唐超科技、艺加一、玻森数据、飞屋环游、枭龙科技、和信创天、时代拓灵等。


8月29日,创势资本合伙人焦伟做客阿里巴巴创新中心(杭州下沙),与盈动资本创始人项建标、APC基金执行合伙人陈海生、橙创投资副总裁洪宏共同探讨了关于“新零售 新物种 新未来”的话题。


以下为对话实录:


主持人:新零售的土壤根在哪里?为什么可以这么快的成长起来?


焦伟:我个人的投资领域更多的在大数据、AI、物联网和工业4.0技术科技项目。但不管怎样,根据目前我对这个行业的观察和了解,我觉得这个行业能够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线上的流量太贵了,流量慢慢被大公司们给挤占,而海量的中小企业很难去获取流量。总而言之,企业很难发展。但如果我们去看线下流量,你会发现还有很多入口可以抓。新零售不仅限于门店类的业态,甚至有一些共享类也可以归拢到零售的领域里。


第二,在零售领域里,消费者的体验是核心,消费升级的需求拉动了新零售的发展。消费者对个性化的、定制化的,甚至是品质的要求,反过来倒推了,零售业现在正往这方面发展,我们能够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所以我觉得有可能新零售这个行业现阶段还在成长期,但将来有可能会有颠覆性的发展前景。我个人觉得,这个时间期限可能在五年、十年内。因为这里面可能会出现对大品牌的一些消费方式进行洗牌。所以,我们很愿意接触并渗入这个行业。


2015年的时候,我们投了一个大型商超自助收银的项目,这个项目在美国有很多地方直营,在澳大利亚也比较流行。自从2015年我们投了这个项目,现在成长比较理想。但它和现在又有区别了,现在的新零售更多的是小型业态。我们目前所了解到的很多新零售的个体空间基本都是在500平米,属于小型业态,这会有比较好的成长,而大型的商超从目前看来,有了转型的需求。所以,一直以来,我们关注大数据非常多,我们投资了七八个大数据的项目。通过数据把用户画像做得非常的精确,会更好的提升消费者的核心体验。以前的大数据领域变现是很困难的,但新零售的出现反而让它的变现有了很好的渠道


主持人:新零售涵盖的范围非常广,这条赛道也特别宽,这条赛道有非常多的跑道。在众多的小跑道里,你们觉得在未来两年时间线以内,你们觉得哪种企业或者哪种类型更容易跑出来?


焦伟:新零售确实是一个新物种,但我个人它在技术上没有什么颠覆性的创新,可能和技术水平有关。但如果看业态,可能分为好几类:


第一种是无人类的业态。最早是无人售货机,还有小的miniKTV也是新的业态。


第二种是便利店或者新鲜的卖场。整合在产品里,带给有个性化需求的白领或者消费者,这种类型的业态在恰当的时候也很有机会。


第三种,传统机构的改造。现在传统零售业面临很大的瓶颈,很多都不能生存。而这时候新零售全新的运营方式和服务方式,以及新技术的运用,我觉得对他们来说是比较好的促进和改造过程。再说细一点,我个人比较看好无人类的办公室商超,就是叫office商超,特别是带货架和生鲜的商超。目前在楼宇的穿梭街里做这样的商超有很多,但带生鲜的还不多,我认为这是刚需。


第四种,由于现在内容付费比较受环境影响,IP和内容类的新零售机会也挺多的。比如说之前看过广东一个项目,就是动漫产品的从设计到制造,所有的动漫都签约了,比如说蜡笔小新都签约了。他就做了一个新零售的店,前面就是咖啡、简餐,就是这样的设计,对年龄比较小的消费者或者是时尚人群,因为设计比较前卫,特别有吸引力,可以作为比较好的聚会场所,也可以买点衍生品,这是整合了新零售的业态。虽然现在还没有铺开,但现在的分销商至少有四五十个要求开加盟店。在我看来,整合内容和IP的业态,也能够很快的产生现金流,可以产生一些高收益。


反而像纯粹的无人便利店,我个人觉得:一是门槛高;二是成本不低,因为它主要节省了人力成本,一个店可以省四个人,省两万块钱,但一台设备三万块钱,我觉得它的发展需要逐步成熟。我理解的它的发展过程是这样的:降低成本,再成熟,开店,用资本托上去。虽然我听说现在已经开了上百个店,它也要经历这样的过程。但如果大公司,比如天猫去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起点不一样,资源不一样。所以如果创业者去做这样的事情,就要避重就轻。


主持人:初创类企业尤其是小微类创业企业,这类企业在创业的道路上刚刚开始起步,不管是势、人、钱都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在零售业这个行业,特别是新零售这个行业,因为这个行业特别复杂,或者说面临的问题特别多。作为他们来看,应该从各方面看到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焦伟:我们经常要看项目,我们每个星期看一到两百个项目,每星期见十到二十个团队。我们在看项目的时候主要看以下几点:


第一,就是市场,赛道天花板。刚才反复强调了,这个赛道的天花板有多高,那说明这个项目最大可能能跑多远。如果眼看着几千万的生意,做得再好,一个上市公司都支撑不了,赛道就不是很大了。如果一个小的创业公司可以成为一个小的独角兽也很好,所以赛道的天花板要看得很清晰,定位要选准。如果再定义得更清楚一点,我们就比较喜欢比较垂直的细分行业,或者说产业链的某一个环节。因为这样的话,首先可以避免一些大体量的竞争,其次,它的技术含量反而是可能需要依仗。如果没有技术门槛,这个赛道和天花板就很难打破了。


第二,我们也看团队,团队非常非常重要。我们在投项目的时候会去看团队的人是否靠谱,甚至说对创始人的年龄都有一些偏好。我们希望创始人是相对来讲二十七八岁以上,不是说一定要超过三十,但这是我们大概的一个年龄期望区间。因为在中国的创业环境里相对浮躁,很多时候创业就需要摸索,碰的头破血流之后才知道对错。另外,如果创始人成熟一点,人脉在行业内相对成熟,这时候,做一个创业的决定就不会是无的放矢,而创业对其来说便是不成功则成仁了。创业,就是要带着这样的决心和毅力。


第三,我们觉得在现在这个市场下,不管是技术也好,渠道也好,一定要有壁垒的资源。相对有壁垒的资源,比方说渠道壁垒、技术壁垒等。比如你的产品不具有颠覆性,也不具有创造性,但能领先六个月,或者比较好的能领先一年,我觉得就非常好。因为在中国社会满地拷贝的世界,技术领先六个月以上就已经比较有优势了。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壁垒,就不一一举例了。但一定要找到这个赛道里差异化整合的定位。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