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老底子(微信公众号)
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
1949年12月,我二十一岁,考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学习俄语。校址是老暨南大学的旧址,即现在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校本部。校长是姜椿芳,教师大多是苏侨。当年第一期共招收三百多名学员,录取名单发表在1949年12月26日的《解放日报》上。学员被分成三个大班,十几个小班,每班二十人左右,男生略多。学员根据程度高低被分进高级班、中级班和初级班。
张茜(右一)一九三八年与战友合影
那时,上海市长陈毅的夫人张茜,才二十七岁,也在我们学校学习俄语,成了我们的同学。名义上,她是学校的宣传股长。有一段时间她是我的同桌,在我的印象中,她是那样的青春秀美。碰到校长姜椿芳上翻译课,她是必到的,而且听得很认真,笔记也做得很仔细。每次被老师点到名,她就满脸绯红地站起来。真有点难以想象,她这样的性格,作为市长夫人,以后又作为外交部长的夫人,在各种外交场合,到底如何应对。她没有一点高官夫人的架子,和其他同学一样穿着列宁装,也是和我们一样在学校食堂用餐。
陈毅夫妇
那时大家都住校,学校生活团结友爱,丰富多彩。张茜为人随和,经常看到她和女同学们一起说说笑笑。星期六傍晚,陈毅市长常会亲自来接她。由于当时刚解放不久,敌特活动频繁,学校又地处偏远,市长的车来时,附近有一小段路要戒严,不过到了学校,就解除了。
邓小平、卓琳、陈毅、张茜和他们的孩子
1950年除夕,学校搞迎新年联欢活动,内容有摸彩一项。同学们各拿一样东西出来作奖品。那时拿出来的,基本上是书、笔、笔记本等学习用品。把这些东西编上号,也就是奖品了。我正好摸到了张茜的笔记本。那是一个桔红色的硬面本子,翻开一看,里面是张茜娟秀的钢笔字:“一九五一年新年献礼!希望收到这件礼物的同学好好使用它,用它记载你的工作经验和学习心得。并以此永志我们——在革命学校相与共处的革命青年们的团结和友爱。张茜赠于除夕。”我当时大概已经有了一点历史和文物意识,觉得这个笔记本不能随便使用,几十年来一直妥善保存着,至今完好如初。不过历史的痕迹还是明显的,因为它毕竟已经历了五十八个春秋。
周恩来及夫人邓颖超、陈毅及夫人张茜游阳朔
1951年初,我们一期学员中的部分同学因工作需要提前毕业,我留校当了助教。不久张茜也随调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陈毅去了北京。和张茜同学的日子也就结束了。
1962年,周恩来夫人邓颖超(右1)、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右3)、陈毅夫人张茜(右4),与柬埔寨王国首相西哈努克夫人莫尼克合影
毛泽东与张茜在陈毅追悼会上
关于张茜的这段经历,见诸文字的小传很少提及,连晓植撰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87年9月出版的长篇传记《张茜》中也只有一句话:“到上海后,张茜曾任上海俄语专科学校的宣传股长。”但晓植在“后记”中说:“她酷爱文学,在她幼年的时候就开始攻读许多文学名著,并在其中吸取营养。……很多人都以为张茜可能是出身于大家闺秀和最高学府,这真是一种很有趣的推测。实际上她只是一位中等师范一年级的学生,以后的文化水平,完全是她刻苦自学得来的。”我想,这是对张茜的很确切的写照吧。
(作者系上外退休老教师)
鸣谢:姚以恩老师赐稿、缪迅老师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