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当“网红”的通讯员,都不是“好厨子”

不想当“网红”的通讯员,都不是“好厨子”

哈尔滨铁路局 内地男星 2017-10-12 17:10:40 255




著名作家张嘉佳曾抛出过一个观点:年轻时要学会做加法,像捡破烂一样都往背篼扔,等生活阅历够了之后,才知道怎么做减法。



生活里如此,工作上亦然。只有在工作岗位上先用“加法”让自己变得更丰富,才能找到那份从容去做减法,变被动为主动,将原本“硬着头皮上”的任务,烹饪成“有滋有味”的饕餮盛宴! 


年初以来,局党委提出“抓小抓点”工作方法,绥化工务段作为新闻媒体中心的试点单位,这里的通讯员们,就正在享受着这个“加减成厨”的奇幻旅程,一起来看:

以往,他们被动地“做加法” 


回顾从前,一提到通讯员工作,无疑可以用“被动”二字来概括。


人员被动:以往通讯员队伍都是由车间党总支书记指定,由车间微机员、工区工管员等在工作之余兼任通讯员,梯队规范化不强;


专业被动:这些通讯员大都半路出家,难免会出现自身专业度不够,新闻敏感性差、写作水平参差不齐;


工作被动:组织上各自松散作战,稿件刊登后的奖励机制又没有明确细分(登中央媒体大报和局内媒体报刊奖励没区别),造成通讯员们往往是为了完成任务去拼凑信息,工作热情没有被完全激发。


后来,他们主动来“做减法” 


自打新闻媒体中心以“建立精锐通讯员队伍” 为小,落点绥化工务段,他们从“组织重视、培训跟进、机制保障”三个方面,对通讯员工作进行梳理疏通,通过精细化管理,努力作减法,给大伙儿减重减压,为通讯工作创造一个轻松活泼的环境: 


领导挂帅:段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督促完善《信息(通讯报道)工作管理考核办法》;每月由领导班子带头组织,集体“头脑风暴”策划新闻要点,然后给各车间通讯员下任务、出题目、提要求、压担子。对重要新闻的报道,领导干部亲自审稿把关,确保稿件质量。



培训跟进:(送培)在原有5名骨干通讯员的基础上,从车间、班组抽调7名政治觉悟高、写作能力强、热爱新闻宣传事业的骨干通讯员到段媒体工作室交流学习;选择骨干通讯员到新闻媒体中心挂职进行专项提升培训;(自培)每季度举办一次写作培训班,邀请有丰富写作经验的老通讯员,为新通讯员们讲知识、讲技巧,交流实际经验;(互动)邀请哈铁报、哈铁电视台记者与通讯员们一起开展现场采风活动,采编过程中,交流采访方式、写作思路等,拓展通讯员眼界。



奖励机制:对完成《工人日报》、《人民铁道》、《哈尔滨铁道报》、《哈铁电视台》等不同级别媒体报道任务的通讯员,按版面重要程度和稿件类型,给予每篇(条)100-1000元不等的奖励;此外,还每月利用绥工视频新闻公布通讯员对外宣传报道成果,利用段微信公众平台及时推送通讯员稿件,使其成为全段“名人”,激发写作热情。

 

如今,我们成了“新闻料理”的好厨子  


绥化工务段的一档新栏目《魏来说事儿》,从开办以来一直人气节节攀升,主持人魏来,就是在送培项目上受益匪浅的7名骨干通讯员之一,他的本职工作是综合维修车间的一名线路工,通过在段的学习,得到快速成长,并对新闻采编和节目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原创出诙谐幽默的经典栏目《魏来说事儿》,节目通过对日常工作中,大家身边小事的生动讲评,来反映全段、全局的好人好事、小料趣事儿,传播正能量,为宣传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另外,同样来自综合维修车间的吴健,通过学习交流,也从一名默默无闻的线路工,成为上稿率猛增,知名度大幅提升的新生代通讯员,用他的话说:这样坚持写下去,成为段内网红的小目标指日可待!



据悉,在新闻媒体中心的帮助指导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二季度绥化工务段新闻报道的质量、数量、媒体范围超越了历史新高:《工人日报》1篇,《黑龙江省工人日报》3篇,《人民铁道报》12篇,《哈尔滨铁道报》66篇,局电视台2篇,局微信平台5篇,政工信息3篇,中央级网站3篇。与以往每个季度30篇左右的上稿相比,可谓成绩翻倍。


 

未来,绥工的“新闻大餐”将会更鲜更美!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