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唐 · 杜牧】
提示:如果觉得字体太小,可在界面右上角“…”内对字体大小进行设置!
编者言
editorial opinion
五一小长假终于来了,首先让我们振臂高呼一声:
“五一”三天假,我们当然不能在家里闲着。
所以举家南下,去扬州溜达一圈。
(我家那十来条肥滚滚的蚕,只能暂交给朋友代养几日了。)
为什么会选择去扬州呢?因为扬州是个好地方啊!
扬州有瘦西湖和二十四桥,风景美。
扬州出过秦少游、郑板桥,文化底蕴深。
而且扬州美女如云,美食如林,让人忍不住想不到此一游?!
好吧,其实老谢下扬州是为了看美女的,而我则是为了吃,。
至于小树……先跟他爸看美女,然后陪着我去吃。
扬州美女自古出名,其容貌风姿大概可冠江南之首。
前一阵有部片子挺火,名叫《春风十里不如你》。
其实这名字是把杜牧《赠别二首》里的内容做了些变动而来的。
杜牧的原文是: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传说此诗是杜牧即将离开扬州赴京任职时,赠给歌妓张好好的。
前一句描述了歌妓的青春年少、体态轻盈,俏丽如二月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
后一句夸赞这小歌妓漂亮,说十里长的扬州路上歌台舞榭云集,春风卷起高楼上的珠帘,那珠帘之后不知隐藏了多少来自五湖四海的美人,但我看来看去,却没有一个比的上你的。
看看,扬州的女子竟然美到这种程度。
你说老谢能不看吗?!
不过我对扬州的美女不感兴趣,我只对扬州的美食颇感兴趣。
大名鼎鼎的淮扬菜的发源地啊,不好好吃两顿,怎能对得起列祖列宗。
所以我这两天都在翻淮扬菜的菜谱。
翻看菜谱时,有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
如果你没吃过扬州三头,就不算真正来过扬州。
“扬州三头”是什么东西?怎么没听说过?
继续往下看才知道,“扬州三头”分别是扬州三道带“头”的菜。
扬州第一头——“清炖狮子头”。
这个想必大家都知道的,传说中的大肉圆子。
此菜始于隋朝,最初叫做“葵花斩肉”,到了唐代被韦陟改名为狮子头。
因“狮子头”一词形象好记,于是这个名字便广传天下。
不用说,这第一头肯定是小树的。
这小子从小就爱吃肉馅类的东西,什么包子饺子馄饨,什么圆子藕夹肉饼,统统都不放过。
他要是遇到了正宗“清炖狮子头”,那肯定是吃得停不下筷子。
扬州第二头——“拆烩鲢鱼头”。
传说是镇江一个吝啬老财抠门抠出来的一道菜。
一天,这位吝啬老财的老婆过生日,家里买了一条十多斤重的胖头鱼。
鱼身给老婆吃,鱼头就拿给了家里的民工下饭。
因为怕民工啃鱼头耽误干活,老财就让厨师先把鱼头里的骨头拆去,再煮给民工吃。
结果做出来菜肴汤鲜肉嫩,十分好吃,后来就成为了一道扬州名菜。
这扬州第二头,理所应当是老谢的,因为我们家就他最爱吃鱼。
他这个人自小就爱吃鱼,百吃不厌,所以只要我们回婆婆家,婆婆必定每顿都给他做鱼。
不像我,怎么都吃不惯这玩意儿,闻到腥味儿就头疼,十年不吃也不会想它。
(真奇怪,我是怎么跟老谢走到一块儿的?)
一头二头分配完毕,那么第三头肯定就是我的菜咯。
然而当我看到第三头时,我的心顿时拔凉拔凉的。
为什么?
为什么这扬州第三头竟然会是一个整、猪、头?
为什么轮到我时,就要吃这鬼东西。
扬州第三头——扒烧整猪头。
给大家瞻仰一下这东西的尊容。
我翻了一下这道菜的资料,大感惊异,因为这菜竟然是由一个和尚发明的。
传说法海寺的莲法师猪头烧得特别好,他常用烧猪头来款待香客,他烧的猪头软烂香糯、入口即化,味道美不可言。
后来莲法师把这手绝艺传给了一个厨师,厨师最终将这道菜发扬光大。
真奇怪?你一个和尚不是应该吃素吗,怎么还吃起荤来了?
吃荤也就算了,居然还敢炖猪头吃,你也不怕佛祖派法海把你也压雷峰塔底下?
虽说只是个猪头而已,但做起来还颇为麻烦。
必须要用泰州黑猪的猪头,必须要去骨去毛、小火慢炖。
猪头面朝下放在砧板上,一把剁骨刀对准后脑勺“duang”地劈下去。
力气要准,手腕要稳,刀法要精,决不能伤及表皮,不能让猪脸破相。
我靠,顿时觉得自己后脑勺一凉。
劈开后不光要剔去骨头和猪脑,还要把猪眼、猪耳、猪舌、两腮等分别切挖下来,跟着猪头一起入锅闷墩。
炖好后,还要将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按原来的方位在大盘里摆好,最后将整张猪大脸盖在上面。
于是,一个安详谦和、微带笑意的猪头就做好了。
我沉默地盯着这张猪头照片许久许久,内心深处波涛汹涌。
最后一拍桌子一跺脚,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来:
MD,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谢小树,你娘我还是跟你抢狮子头吃好了。
我最终还是打算放弃这第三头。
我怕我吃了这东西后,晚上会梦到猪八戒跟我聊天。
音乐时间
music time
- El condor pasa-
演唱者:Dana Winner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秘鲁民歌《老鹰之歌》。
这首悠远宁静,具有浓郁印第安风格的旋律创作于1913年,至今已经一百多岁了。
现已被列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最早,它是秘鲁人用来歌唱他们的民族英雄的。
1965年该曲被保罗·西蒙(就是唱《毕业生》主题曲的那个)听到后,填上英文歌词放到新专辑里,遂传遍全球。
它是我最喜欢的印第安音乐之一,它的各种版本我都听过。
我喜欢有特色的声音。
所以今天选择了比利时女歌手dana winner演唱的版本。
dana winner的声音纯净、空灵,低音处温柔缠绵,高音处清澈悦耳,她翻唱的许多经典歌曲都超过了原唱。
已经53的她在今年2月又新出了一首单曲,嗓音依旧美得让人心动。
有趣的事
funny thing
扬州瘦马与船娘
提起扬州,就不能不说一下“扬州瘦马”。
14年写妓女故事时,从资料里得知了“扬州瘦马”的存在,很惊讶扬州曾经竟然还有这种营生。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什么是“扬州瘦马”。
01
“扬州瘦马”,虽然名为马,但实则与马无关。
“瘦马”指的是一群人,一群女人,一群漂亮的女人,一群才艺出众的漂亮女人。
她们是专为嫁入官宦世家、富贾豪门而特别培训出来的特殊人群,如假包换的二奶预备队。
明清两朝,苏扬一带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会聚了众多文人雅士、盐商富贾,乃是一等一的富贵风流之地。
这有钱人一多呢,就喜欢攀比。
房子要比别人大、衣服要比别人新、车马要比别人豪、老婆自然也要比别人多、比别人美。
所以就有人开动脑筋,专门办起了二奶特训班。
特训班先从各地或买或拐,搜罗些漂亮女孩来。
教她们诗词歌赋、丝竹小曲、美容化妆,对她们进行长期的严格训练,以便日后能嫁入豪门。
这些经过专门训练、整装待售的女孩就叫做“瘦马”。
明清时代的扬州,不论大家还是小户,都养有几个瘦马,为的是把她们嫁入豪门后能获取丰厚的回报。
一些上规模的二奶培训机构,家中瘦马可达几十、上百人。
从清纯到美艳,从性感到知性,你想要什么样的美女,这里都有。
所以全国想娶妾的男人,哪怕是远在黄河以北,都会把扬州瘦马作为首选。
扬州瘦马之所以名扬天下,这与她们所接收的培训是分不开的。
上档次的瘦马培训机构是庞大有序的,培训技能是复杂多元的。
这在清代吴炽昌的《客窗闲话》一书中,有过比较详细的描述。
养瘦马的人家到处贩买幼女,选择那些俊俏秀美的,给她穿戴打扮好,进行各种调理。
到了十六岁,就重金卖给官宦富商作妾,或者直接被妓院高价收购,所以江南一带十分流行养瘦马。
有一个姓徐的人因为受人排挤,郁郁而亡。
他的女儿被人以雇佣人为名,骗入了瘦马人家。
这家瘦马特训班的执政人是个老太婆,家里养的姑娘连着婢仆多达几十个。
除了姑娘、婢仆外,同时还养了十几个教师,教师的任务,就是专门用教授瘦马各种技能。
徐女观察了一下,发现这里的女孩个个都美丽优雅、举止安娴,以为是个正经人家,便留了下来。
老太婆家的规矩多而严格,姑娘们居住的内院是不允许男性随便出入的。
即使你只是三尺男童,如果没有传你,你也不能擅入中门,看上去很有世家风范。
(这样做大概是为了避免姑娘们与男人接触,在卖出去之前保住她们的清白之身。)
徐女当时才十三、四岁,秀外慧中,资质远远高于其他女孩,深的老太婆的重视。
老太婆命人给她换上时兴的衣服,让她跟其他女孩一起读书作画,顺便也学点吹弹歌舞的技能。
这徐女也很争气,各种技艺比其他姑娘都精。
不过她始终都以为自己只是个佣人,并没反映过来自己是被人豢养的瘦马。
过了两年,有个目中无人的富二代来这里挑女孩,姑娘们全体出动,却没有一个被选上的。
老太婆不想放过这条大鱼,便让徐女盛装出来。
富二代的跟班一见徐女,立刻惊叹道:呀!这个瘦马骨秀神清,超前绝后,尤物啊!
富二代一看,可不嘛,便轻蔑地夸赞道:想不到这粪坑里竟然还产出了灵芝?
(可见当时瘦马的地位之低)
这时徐女才知道自己原来就是瘦马,当即就要跳楼寻死。
后来徐女经过无数次“一哭二闹三上吊”地激烈斗争后,终于摆脱了死老太婆,嫁给了自己想嫁的人。
02
“扬州瘦马”虽然名满天下,但也并非个顶个的色艺双全。
她们也有等级之分,毕竟漂亮又聪明的姑娘并不多见。
《续金瓶梅》中写道瘦马分三等,特训班会根据女孩们的资质差异,有选择的对她们进行培训。
一等瘦马才艺高超,以后卖出的价格也不便宜。
她们多是一些聪明清秀、姿态风流的女孩,天生底子就好。
这一类瘦马要学很多东西,弹琴吹箫、吟诗写字、画画围棋、打双陆(古代一种棋盘游戏)、抹骨牌,每一项技能都有专职老师来教。
此外,她们还要跟美容老师学习仪容仪表,老师除了要教她们怎么梳头匀脸、点腮化妆之外,还要教她们姿态风度。
教她们怎么在人前走得如风摆杨柳,怎么坐卧行动才能万种风情,才能举手投足才能美得360度无死角。
用今天的学历来打个比方,一等瘦马就像是今天的大学本科。
二等瘦马资质中等,所以不必下太下功夫。
她们每样都要学点,但每样都不用学得太精。
她们可以读书,但不用作画;可以吹拉弹唱,但不用下棋打牌。
不过她们也有她们必学的东西,比如打算盘、记账目、管家事、做生意。
因为二等瘦马以后嫁商人的居多,学了这些东西,日后能够直接当掌柜。
二等瘦马就像今天的商学院专科毕业。
三等瘦马资质会更差一些,所以学的东西也更实用。
她们学什么呢?学女工。
绣个腊梅啊,裁个裙子啊,织个毛衣啊,张罗一家老小的穿戴完全不成问题。
她们还学啥呢?学做菜。
红案白案、煎炒烹炸,逢年过节家里来个客人,做上两桌酒席轻轻松松。
所以三等瘦马以后结婚的目标就是平平常常的小康人家。
这三等瘦马,就有点像蓝翔、新东方这些专业学校毕业的。
此外,瘦马还要学习礼仪,学习如何待人接物,学习在大户人家做妾必须遵守的各种规矩。
她们要孝敬公婆,要与正宫娘娘和睦相处,要自甘低贱别没事找事儿,要保证日后家庭和睦宁静,没有遗产之争。
对外还要落落大方,说话行事均有分寸,拿得出手,上得了台面。
最关键的一点是——她们一定要瘦。
瘦马瘦马,不瘦怎行?
但瘦不是指吃得差,而是指吃得少。
瘦马的饮食就跟我们今天健身房制定的套餐一样,要少而精,决不能任意吃饱。
只有吃得少而精,才能养出好肤色和好身材。
到了十五六岁才会清一水的杨柳腰,凝脂肤,美得如同画中人。
如果天天吃糠咽菜,甭管多漂亮的女孩,都会变得满面菜色,哪里还谈得上美丽动人?
《金瓶梅词话》里有一个叫楚云的女子,她就是扬州买来的瘦马。
书中说她生的是:
玉如肌,眼如星,月如眉,腰如柳,袜如钩,两只脚儿恰好三寸。
腹中有三千小曲,八百大曲,风流如水晶盘中走明珠,态度似红杏枝头推晓月。
这种风貌,普通人家哪里养得出来?
如此可知,想要修得倾国倾城貌,是需要花很大代价和功夫的。
一个瘦马七岁八岁被买走,到十五六岁妙龄售出,期间要经过七八年的专业训练。
你也别怪二奶特训班要价高,这吃的、穿的、用的、学的,那样不精?那样不话钱?
你就是现在给孩子报个钢琴班,连买琴带上课,也得花上好几万呢!
03
扬州瘦马养成后,下一步就轮到客户来海淘了。
这个时期有种关键性的人物要出场了,那就是——媒人。
明末清初,整个扬州城每天靠给这些瘦马保媒拉纤讨生活的人,不下上百。
这些媒人个个心里都有本帐,谁家有几个姑娘,相貌如何,才艺如何,身上有啥缺点,价钱几何,门儿清。
只要听说有谁来扬州挑人了,这些媒人必定闻风找上门来,如蝇附羶,赶都赶不走。
以前挑瘦马,就跟在牲口市场挑骡子挑马一样,要从头到脚细细看过。
客人坐定后,媒婆带着姑娘出来相见。
先让姑娘向前走两步、向后走两步,转个身。
这是让客人看看姑娘身材好不好,背影妙不妙,走路瘸不瘸。
接着让姑娘站在明亮处,把五官容貌展示给客人。
这是让客人看看姑娘的容貌美不美,有没有麻子兔唇,有没有垫过鼻子整过容。
但光看脸面还不行,毕竟姑娘都是经过了梳妆打扮的,个个涂得唇红齿白,所以必须要看身体。
看身体当然不是让姑娘脱光了站在客人面前,而是由媒人把姑娘的袖子撸起来,让客人看姑娘衣服底下的胳膊。
看姑娘的手指修不修长,手臂够不够细白、皮肤够不够润滑。
有些媒人还会把姑娘的嘴唇掀起来,让客人看牙,这就真的跟看牲口一样了。
之后媒人会让姑娘直视客人,对客人眨眨眼皮、转转眼珠。
这是为了让客人看看姑娘的眼睛是否黑白分明,有没有斜视、近视、散光。
还要当着客人的面问姑娘年龄,姑娘必须朗声应答。
这是为了让客人听听姑娘的声音,顺便了解一下她的年龄。
最后,媒人还要用手撩起姑娘的裙边儿,把姑娘的脚给漏出来。
这是为了让客人看看姑娘的脚缠得够不够美。
从前有句俗语叫“苏州头扬州脚”,意思是说苏州女人的发型好看,扬州女人的小脚漂亮。
扬州女人缠足并不一味要求小,而是讲究尖、窄。
一双小脚伸出来要像葵花籽,而不能像西瓜子,太小的脚反倒不利于行动。
所以,要是有姑娘出来见客时把裙腰系得比较高,裙底下直接露出两只金莲来,这样出场的脚一定够美。
方方面面检查停当后,如果客人相中了这姑娘,就用一根头簪插在她的头发上,这叫“插带”。
簪子一旦插上,接下来就可以大张旗鼓办喜事了。
如果没相中呢,那就另换一位出场继续相。
倘若几十个姑娘都看不中呢?客人就破费一点了,封点茶水钱给媒人,自己再去别家看。
上面所述的是一对一、面对面的销售方式。
在扬州,瘦马还有一种打包销售的方式。
就是把妇女当做牲口一样装在大袋子里,明码标价,随人提取。
这样做是怕买主挑肥拣瘦,都把像样的妇人都选走了,生下来的歪瓜裂枣不好卖。
这种销售方式跟我们今天买彩票一样,就是花钱搏一搏。
谁也不知道哪袋是好,哪袋是坏,同样的价格有人幸运得了西施,有人倒霉就挑走了东施。
全凭造化。
李渔小说的中就描绘了一个这样心存侥幸想要捡漏的人。
有为公子交钱后随便选了个口袋,还没解开绳子就瞥见袋口处有雪白的光彩透出。
心里不禁美滋滋的,看来自己是走大运了,你看她面白如此,肯定年少貌美、肤白胜雪。
谁知打开布袋一看,里面竟然是个满脸皱纹的老太太,公子先前所见的白光,是老太太的苍苍白发。
让人读后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04
最后一段,我们讲讲扬州瘦西湖的船娘。
据说瘦西湖的船娘,乃是扬州瘦马的分支。
瘦西湖上的游船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游船,而是提供休闲又兼做皮肉生意的场所。
所以明清时候,瘦西湖上的游船只有船娘,没有船夫。
船娘的风行,与清兵入侵有关。
满人执政后,非常看不惯青楼妓院一类的风月场所,三天两头去扫黄。
闹得妓院鸡飞狗跳,姑娘们没法做生意,最后只能另辟蹊径,纷纷躲到舟船画舫中去了,因为画舫不在扫黄之列。
长此以往,就有了“船娘”这一特殊服务行业。
同治光绪年间,扬州的知识分子特喜欢跟船娘们一起泛舟湖上,至于在船上干了啥,我们无从得知。
扬州官府(大概也是满人),知道后非常生气,心说你们去游船为何不带我?
便以有伤风化为名,取缔了船娘。
结果遭到知识分子们不满,他们天天围在官府门口闹腾,以致不久后这禁令就被取消了。
可能是知识分子凑钱请他坐船游湖了。
到了民国,船娘渐渐单纯起来,只是划船,不再另作其他营生。
这时的船娘多为妙龄,眉目清秀,穿着白衫黑裤、白袜青鞋,手持竹篙,在青山绿水中翩然而过。
这样的装束,映衬在烟雾氤氲的湖面之上,像水中的鹭鸶一般,干净悦目。
所以郁达夫在散文中说:扬州船娘划船的姿势很优美。暮雨潇潇的春日,雇一容貌姣好的船娘,携酒菜来瘦西湖游上半日,倒也是一种赏心乐事。
真是让人心驰神往的描写。
此去扬州,瘦马是荡然无存了,不知船娘能否有幸一遇?
完
结 束 语
本期内容到此全部结束。
感谢各位的关注,喜欢的话请点赞、留言。
五一来临,我明天就换休下江南吃香喝辣去了,
而你们,还要苦逼地再上一天班。
想到这里我就分外得意。
再次高喊一声——劳动最光荣!
祝大家节日愉快
关注我们 会有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