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遍这个世界——常规篇

问遍这个世界——常规篇

铭博教育学院 内地男星 2017-11-08 09:19:01 214


问遍这个世界——常规篇

/于震 

——常规篇(一)

1.怎么看待爱情,婚姻,老婆,情人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如果男生有情趣,女生多优雅,那么情人等于老婆;如果双方的成长节奏同步,并且对于日常生活乐在其中,那么婚姻等于爱情。至于大多数人没有让它们相等是因为情趣、优雅本身就不易得,更容易在平淡的生活中消磨殆尽,于是情人被赋予了耳目一新的意义;老婆以为结婚就万事大吉,日常生活更是在柴米油盐中透着无聊,于是男人用小三满足膨胀的占有欲。归根结底还是低估了爱情婚姻所需要的修行,结果用一种无聊换取了另一种无聊。

2.我们为什么会有无趣的感觉?

答:我们会有无趣的感觉,其实在于我们在有趣的时候也不怎么样,一个人如果自己散步也可以感受到满足,那么他就不会认为独处是无聊的。也就是说如果不能从内心出发真正的去从平凡的事情中感受的乐趣,无论外在多么的缤纷多彩都不会让一个人真正意义上的区别孤独和寂寞。

3.什么样的人可以被评价成为有情趣的人?

答:百科全书+不卖弄+幽默+浪漫+理解+体贴+会生活+不能是个死胖子。当然这并不是一些看上去高大上的词汇无意义的简单堆砌,而是我们对于“情趣”或者说超越金钱的东西的美好向往,一个人可能具备其中的一部分就可以称之为有情趣,只是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对于这种“神标准”的追求,显示出他是不是真的希望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

4.情商高的体现主要在于哪些?

答:情商高不高并不是体现在一个人是不是喜欢跟别人打交道,真正的情商在于对人性的好奇和敬畏,因为好奇所以他尝试去理解,去感知,去安慰,去尽可能的做到感同身受;因为敬畏,他避免简单的对立,反驳,无意义的说教,粗暴的下结论。

5.我为什么要追求自由和独立?

答:为了成为一种人:他们努力积极,但是并不把平凡简单地归为懒惰;他们读书思考,追求自由和独立,但是不会动不动就对周围的人进行反驳和说教;他们好交朋友,也很容易融入,但是却又懒得刻意经营这些关系;他们渴望爱情,但也明白独身的重要性;他们生命力的强大在于对世界的好奇和敬畏,而不是欲望的驱动。

6.什么叫做死理性派?

:在我眼里的死理性派应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门槛很高,一般人较难达到,它是对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用数学,物理,化学等相对专业的知识给出另一个角度的解读(比如说如何用数学公式画出蝙蝠侠?电影中绿巨人到底有多大的力量?等等这样的问题);另一部分应该是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不是简单的接受和相信,而是抱有着反思和质疑的态度(不明觉厉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态度,人艰恰恰要拆这样的问题。)个人认为,达到这两部分中的任何一个标准都可以称自己为死理性派,而不是非要纠结于第一部分中的高度专业,更准确的说,它不仅是一个名词,更是生活中的一种精神。

7.应该如何理解“事业”对于男孩子的意义?

答:如果一个人太过于看重事业的“意义”,反而容易让人变得无趣甚至增加戾气,我同意男生应该挑起自己的一片天地,但事业应该是让人不断吸收养分的动力,让自己在事业里变得更开放和联结别人,更灵活应对突发状况,学会出世入世,培养给生活趣味性的能力和习惯,事业应该给男人提供学习这些东西的机会。

8.为什么说独身对于爱情来说同样重要?

答:一个人首先要能和自己相处,和别人相处才不会出问题;一个人能逗自己开心,才能陪别人欢乐;一个人有独立的自我,方能遇到完满的爱情;一时的没人陪伴和勇敢无关,只是恰好,我在人生最自由的这段时光中,我在慢慢读懂了自己,并且愿意去读懂别人。

9.所谓30岁的魔咒(或者类似的结论)是否有道理?

答:大部分的爆发基本在30岁前(也有说35岁)这个结论在经过大部分的现实验证之后被普遍认同,但是普遍认同不代表它绝对是真理,当别人认同这些观点的时候你可以表示理解,但这种理解并不能去尝试说服别人或者反驳别人,进一步的说,普适性的事情也可能孕育着平庸,这不是说每个不相信它的人都最终可以超越平凡,但问题是这个希望和过程中的尝试或许比结果更有意义,不是每一种励志都叫成功。

10.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的决定应该出自什么?

答:选择是否做一件事情首先应该是判断它是否对自己重要,然后再去判断是否有用。因为总是首先判断有用很容易让一个人过于功利,它的直接结果就是不容易快乐。进一步说,如果一定要区分两者的不同,那么可以说:一可以少很多遗憾,二则是总能期待自己可以尽全力。

——常规篇(二)

写这样的问题越来越让我觉得惶恐,总怕还有那些地方阐述的不明确,论证的不严谨,但是改这种事情真是没个头,套用左岸中的一句话就是小树只能慢慢长大,所以我斗胆再发一版。

1. 敏感是好事还是坏事?

答:作为一个具备这种特质的我来说,与其讨论它是好事还是坏事,不如跳出这个评价范围,把它当做一个奇妙的事情看待。一个人敏感意味着ta很容易因为别人的情绪和语言来让自己陷入纠结的状态中,它的直接表现就是胡思乱想。但是因为这种敏感一个人也可以很好的感知别人微小的情绪变化,给人以亲和力。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双刃剑的定义,因为前者可以通过心理强大来减小甚至无视不良影响,而后者基本可以看做是交际中的一个优势。那么准确的说,敏感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在于一个人的敏感可以通过后天努力使其超越自己的不良影响而将其作为一个善于交际的天赋。

2. 如何才能达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样的状态?

答:当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往往容易忽略它其实和时间无关,这是因为我们很容易高估自己,把未能如愿的事情推给外界,来安慰自己没那么无力。那么如果想达到这个状态就要知道:无力是人的一种常态,这不可耻也不可悲,我们从来不用去期待那些代价背后的人生,只要走好脚下的路,不悔平淡,不羡潇洒,但这并不是简单的安于现状,丧失意志,它可能往往孕育着真性情,而这种真性情恰恰可能正是勇气的来源,某一天你突然发现,你已经成为了一名勇往直前的骑士。然后,去吧,去你想去的地方。

3. 我为什么对于赞赏保持本能的警惕?

答:作为一个出身平凡的孩子而言,周围环境所定的标准本身就不高,你稍稍用心就会超出这个标准受到周围人的赞赏,但问题是,这个赞赏可能并不是你的水平真的到达了一个足够的位置,而是仅仅超出了他们的预期而已,那么如果我过多的把这种赞赏当做对自己的肯定,就有可能产生优越心理以致于放慢自己的脚步。

4. 为什么对于愚蠢的人你会感到愤怒?(改编自知乎)

答:你觉得那些“愚蠢”的人不应该跟你一样感受到快乐,甚至挺高兴或者至少不纠结的的生活下去,你觉得他们应该为他们的愚蠢感到愧疚,他们应该挣扎、痛苦、甚至悔恨。如若不然你就会感受到一种极大的不公平,而这种不公平让我们需要用一种方式宣泄出来,那么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愤怒。

5. 当我们在怀念校园时光的时候我们应该怀念什么?

答:我想我们应该是在怀念校园时光中的慵懒,单纯,无忧无虑,理想的爱情,无须在意的人情世故。但是我们却往往容易忽略一样重要的东西,这样东西应该首先被怀念——它就是个人的努力。为什么说它重要呢?因为社会和生活本就存在着很多不美好的因素,如果一个人在校园里忽略对抵御这些因素能力的培养,那么突如其来的身份转换很容易击溃他的心理防线,以至于在不知所措中如孤魂野鬼般游荡(有点夸张,但是很形象)。而这时候的怀念反而不能起到一种正向的推动作用,甚至会陷入自我安慰和逃避的死循环,在感怀“美好”和现实的巨大落差中无所事事。

6. 为什么我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欣赏总是有障碍?

答:我们知道读书很重要,但是只是转载书单,却从来不读;我们知道有些电影比所谓大片更有看的意义,但是我们从来都是只叫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不仅如此,因为这种只点赞的行为更是直线拉高某些这些事物的门槛,造就了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意义。那么如果一定要深究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我想可以归结为:任何人都有向往美好的权利,而欣赏美好是一种能力,那么只要是能力就是需要训练的,而大多数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更不要说去训练它们了(包括自己)。这样的直接表现就是:这些美好的事物是大家造势的美好,还是真的美好?

7. 励志故事有没有意义?

答:这世上每个人都有对美好的向往之心,胖的想瘦下来,小白期待变成大神,做到的人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激励后来的人,这是对励志故事正常的解读(狗血的剧情不在讨论范围之内)。那么当我们看到的时候,这些经历和故事就是一种希望,一种这世上有人能做到那么我就可以做到的希望,而这种希望确实也有可能砥砺我们前进。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小树只能慢慢长大,胖子不可能睡一觉就变瘦,小白也不可能一转眼就是大神。可是这在故事中是几秒内就完成的蜕变,它们在现实中却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还要考虑到付出努力不一定正比获得回报的情况。这种巨大反差容易造成我们在看故事的时候振奋人心,现实中却活不在当下,或者把它当做一种忍耐,期望有朝一日变本加厉的还回来。更有甚者,如毒药上瘾一般。所以励志故事可以说有意义,只是更好的在于,你若是有一份不断变好的志气,当下正在迈的坎儿,比任何励志故事给你的一切更值得让人欣慰。

8. 真正意义上的单纯有哪种体现?

答:这世上有太多的人以行善之名作恶,对于他们,我的嬉笑怒骂反而是一种骨气。

9. 当一个人说他失去一切时,一切应该指什么东西?

答:这个问题源于一个已经保研的同学在被老师告诫如果不这么做就会失去保研资格的时候的一种本能的回答:我感觉我好像失去了一切。

那么“一切"这个词到底指什么东西?如果从上述那句话的语境分析的话,"一切"应该是指如果失去保研资格,那么曾经获奖的比赛,第一作者的论文,每年保持的专业第一全都变得毫无意义。我们暂且不讨论这些比赛、论文、成绩是否有注水的成分,这句话的潜台词可能说走向社会或者换个环境我可能凭借自己的努力没办法拿回我现在拥有的一切(或者说这个层次的东西)。那么如果反过来思考,你没有失去的这一切,在换了一个新环境之后是不是可以帮助你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不断超越过去,这就变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进一步说,也就是当我们在说一个人失去一切的时候,那应该是指那个人对未来的希望和对自己努力的信心,丢了这些才能算做失去了一切。

10. 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想回到过去?

答:因为我们觉得以我们现在的心态和勤奋程度一定会比第一次做得好,也就是说如果回到过去,现在的情形要变得更好一些。但是我们容易忽略一点,就是无论现在的情形你有多不满意,在"过去的那段时光里"以你当时的心态和勤奋程度,做到现在的这种情况已经是尽力了。人是在成长的,但是不能因为我们迈过了某个坎就有资格抱怨过去的自己有多么渣渣,我一直相信,感激比后悔更能推动推动当下的进步。

附:当你觉得这个世界分外吵杂的时候,不妨带上耳机,听一曲你喜爱的轻音乐。跟随美妙音符,畅游你心底的那片神秘园。



    博教育是专业从事政府机构、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员工职业素养提升和管理咨询的培训机构。我们拥有一支高水平培训与管理咨询团队,融汇东西方成功管理经验和优秀传统文化,用知识和智慧为企业提供高品质的培训学习服务。通过学习和实战能力提升训练,建立政府,企业管理团队的正能量和正确的管理思维“破解人性、读懂人心、引领人行”之道,提升经营策略团队辅导客户营销岗责技能绩效辅导网点文化等能力。让我们一起走进实战实用的银行网点管理暨客户经营策略专业沙盘<破茧成鹰>并定于2017年1117日--1118日在呼和浩特举开班铭博教育2017年课程预定中,欢迎各单位致电咨询189 4712 8356!!!




    免责声明
    本公司本着尊重原创作者版权,包含本公司原创和转载时无法确认作者外,本公司将在文章末尾标注作者和来源。文章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公众号联系删除,非常感谢!


    以各单位业务条线岗位学习者为中心设计人才管理培养课程体

     详询致电18947128356苗老师长按图片 识别二维码关注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