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玉树临风,才华横溢,朴树愿以死换他一首歌曲

他玉树临风,才华横溢,朴树愿以死换他一首歌曲

私人体重管理 内地男星 2016-06-15 16:47:59 154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也许大家并不是特别熟悉他,但一定听过他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送别》。他就是弘一法师——李叔同。

李叔同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林语堂说他是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梁实秋更是赞他一字千金。鲁迅评价他:“朴拙圆满,浑若天成。得李师手书,幸甚!”百年后的后生歌手朴树也这样评价他的代表作:“如果《送别》是我写的,我当场死那儿都可以。”

李叔同于1880年(光绪六年庚辰)10月23日(农历九月二十日)辰时生于天津。幼年时就受到了佛教的熏染,据说,他出生之日,有喜鹊口含松枝送至产房,大家都以为这是佛赐祥瑞。所以,李叔同将这根松枝携带在身边,终生不离。他的父母都笃信佛教,叔同很小就学会了念诵《大悲咒》《往生咒》。小时候,常在家与三弟一起学僧人作法,“两个人都用夹被或床罩当袈裟,在屋里或炕上念佛玩”。六七岁时,开始跟着年长自己12岁的兄长文熙读书,并学习日常礼仪。文熙对他的管教非常严格,日常功课绝不能马虎,应对进退也不得稍越礼仪。他小小年纪便受到如此严格的教育,对他日后的成就有很大的帮助。

小时候严格的教育致使李叔同成长迅速,可谓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书法、乐曲、文学、无所不能,年轻时,即以才华横溢引起文坛瞩目,本是天之骄子,人中龙凤的他,又为何年纪轻轻就看破红尘了呢?

李叔同出家有很多种猜测,有人说他是因为家族的影响;也有人说他是因为家族破产,家道中落;也有人说他因为现实社会的苦恼;更有人说他是因为对革命寄予厚望却频频失望产生了绝望心理;甚至有人说他因为失恋。对于李叔同出家的缘由,姜丹书曾问过李叔同。在为大雄书局1943年出版的《弘一大师永怀录》所写的“传一”中姜丹书写到了他与李叔同的一段对话:

上人之将为僧也,余曾问之:“何所为?”曰:“无所为。”曰:“君固多情者,忍抛骨肉耶?”则答曰:“譬患虎疫死焉,将如何?”

从李叔同的回答中不难看出,他的出家并非厌世,更非欺世,实在是由于参透了人生,飘然出世,正所谓返璞归真。不过这也只是姜丹书的意会,真正看破红尘的原因也许只有弘一法师自己清楚,太多太多的理由,也许他自己并与愿意提起,也不愿意过多的解释,他的“譬患虎疫死焉,将如何?”兴许只是一种托词,真正原因,后人不得而知。弘一法师一生成就无数,在诗词文学,佛学,书法等方面造诣极高,乐曲方面更是出神入化,李一生迄今留存的乐歌作品70余首,特别是《送别》,先后被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成功地选作插曲或主题歌。不仅如此,他还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另外他的书法也是一绝,堪称全才!

李叔同于1942年(壬午民国三十一年)10月13日晚8时安详西逝,圆寂于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

驾鹤西去的他给我们留下太多太多的感动,他的歌曲千百年后依然会被世人传唱!


「禅语君每日话题互动」

您觉得什么是信仰?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