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楼市崩盘史末:它的前世是我们今生?

日本楼市崩盘史末:它的前世是我们今生?

牛股生风 日韩男星 2018-08-26 08:27:54 540

来源:子木聊房 作者:子木

不知从何时开始,中国经济学家独爱研究1990年的日本。尤其是1990年前后日本的楼市,更是成为了大家熟悉的经济泡沫标本。

整整十年,日本用全社会的劳动力在偿还当年的一纸协议。繁华落尽后的凄凉,让世人嗟叹。

有人说,中国刚刚过去的2017年和当初的日本如出一辙,但日本楼市崩了,中国却依然坚韧,那这又是为什么呢?日本楼市的大崩盘对于我们又有何意义?

这还要让子木带大家回到1990年。

史上最昂贵的协议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经济实力在全球都是首屈一指的。强劲的出口,让日本经济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并且对美国有着巨大的贸易顺差。

这一现象让美国人坐不住了。我曾在《金融战争》里写过,美国的国家战略本质就是:

维护其世界第一地位,创造“绝对安全”的投资环境,吸引世界资本常驻美国,然后开动印刷钞票的机器,疯狂收割世界财富。

于是美国人绞尽脑汁,竭尽全力地策划了一个巨大的阴谋。

1985年美国政府以解决美日贸易逆差为名与日本政府协商日元升值,由于国防安全上日本高度依赖美国保护不敢公然违背,9月份日本政府公布了“广岛协议”,这也是后来被认为是日本代价最昂贵的协议的由来。

日元升值,最直接的就是可以用日元去兑换国外更多的商品和劳动力。于是大量日企开始转移到东南亚办厂。

为了锁住资本振兴经济,日本开始降低国有利率(当时还没有外汇管制这么一说),正是一连串的降低利率,为日后的崩塌做了完美的铺垫。

不可一世的繁荣

汇率走高,银行低利率,国外热钱涌入,日本又推出税制改革,一下子日本仿佛进入了最好的时代。

换句话讲,就是突然手里多了好多美元,去银行借钱利息也低了,交的税也少了,国外又有人要给你投资,手上多了那么多钱怎么办?拼命花!

△紫醉金迷的泡沫时代

日元的升值,带动了国内物价的下降,整个国家的经济全部由内需拉动。金融行业繁荣,也让更多的企业放弃了主业,转为投机,普通员工的工资也飞涨。

在那个时代,随便一个公司就可以开出18薪,街上挥着万元大钞打车都根本打不到。

一些日本和世界的经济学家纷纷说,传统经济理论对日本不适用,日本正在创造“新的经济规律”。那时候日本商人极为阔绰,到哪儿都像阔佬逛菜市场一样。

于是,日本人买了美国金融帝国的象征——洛克菲勒大厦,买了美国电影的象征——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买了加拿大的森林,澳洲铁矿,香港最贵的房子,日本女人买了70%法国生产的LV手袋,日本男人成群结队飞去泰国打高尔夫……

△洛克菲勒大厦

其实从那个时候,泰国就和日本结下了很深的“友谊”。就比如现在有些人爱用泰国的化妆品,其实泰国的化妆品制造技术都源于日本。

那时的日本消费如此,房地产更是不可一世,一个东京市的地价就可以买一个半美国。

一间900万的公寓,在泡沫时代可以卖出16.5亿日元的高价。签订完广岛协议的1986年,东京平均房价直接暴涨120%,在1991年楼市顶峰,平均能到272万日元每平米,而东京市区更是高达1450万每平米,按现在的汇率算,相当于北京城六环或上海外环内均价83万一平!

中产的购买力远不及资本,更别说是普通群众。

到后来,大家都买不起房了,达到了无力承受的地步。于是民众开始抗议了,希望政府提高利率,出台房产税压制房价。

正好政府也认为经济过热房价过高,加上卖土地的钱不是自己的,但是房产税收的钱妥妥的是自己的,于是顺应民意开征房产税,另外提高利率。

加息和房产税是压制房价最有效的大杀器,每一个效果都很好,双剑一合璧,日本房价直接崩了。

这时华尔街觉得时机已到,便倾巢而出,动用巨额资金,大肆卖空日本股市,NIKKEI一路狂跌致一万点,日本金融界吐血,股民跳楼,经济跟着也崩了。

房价崩盘后的惨状

到了1992年日本经济就不能正常运作了。1990年还能买一个半美国的东京,1993年竟然连一个纽约都买不起。

于是,日本企业纷纷从海外抽钱回国救急,不仅把洛克菲勒大楼折一半价卖回给美国人,还把日本好几个大银行和保险公司也卖给了外国人。

至此,日本把全国10年劳动所创造的财富拱手送给了美国。

更可怕的是,日本房价不是一夜崩盘,而是逐年无限阴跌。下跌最狠的是1991年,跌幅达到20%-30%,但日本人感觉还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按照历史经验看,不管以前跌多少,后面都会涨起来的,所以,死了都不卖。

可惜历史却没重演,而是创造了“新的经济规律”。

随着房价无休止下跌看不到希望,投资炒房客开始大量抛盘,恶性循环,房子越来越廉价。虽然房子越来越廉价,穷人却依然买不起。

因为经济风暴来临是无人可以幸存的,大量企业倒闭,工薪阶级首当其冲,失业率飙升,保住饭碗的也要接受被降薪的结果。就这样,大批日本人被套死在楼市中,一辈子给银行打工偿还债务。

特别是证券界,自杀的企业员工很多,甚至有刚毕业的大学生跳楼的。电视台最热门的电视节目是教人们如何省钱,比如教家庭主妇如何用烧饭的余热煮鸡蛋。

日本的一个纪实小说里曾写过这么一个案例。

一户日本家庭,男主人在软件公司上班,收入很高,凑够首付之后便买了东京一套房,按他所想每月收入供养家人和月供是足够了,这还不算随着工作年限越长,他的工资还会逐年递增,熬过前几年,后面就享福了。

他买的房子很小,也非常偏僻,所以价格便宜,但是也花费了7200万日元,其中5800万元属于贷款。但是泡沫破裂后,整个日本进入失落的十年,经济崩溃,男主人的公司破产被迫失业,找了一份零工,工资收入锐减,为了保住房子妻子被迫出去做兼职补贴家用,儿女也早早辍学出去打工。

不单是普通人,高收入群体,甚至明星,也难逃厄运。

最近出演陈凯歌新片《妖猫传》的阿部宽,连续数年日本电视人气之星,19岁就出道当模特,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像所有赚了钱的明星一样,阿部宽也希望把赚到的钱拿来投资。

在当时“房地产绝对只赚不赔”高收益下,阿部宽经过熟人介绍,在1987年他23岁那年投资公寓。未曾想到泡沫破裂后,直接导致他欠下了数亿日元的债务。数亿日元是什么概念呢,有人做过推算,当一辈子白领赚到的工资总数大概是2亿2千万日元。

△模特时代的阿部宽

在泡沫经济时代,奢侈品很好卖,当模特非常好赚钱。但泡沫之后,奢侈品根本卖不出去,阿部宽基本也就失业了。

他选择转行当演员,但因太高不好搭戏、面相又过于有特点,3年找不到工作。3年里,阿部宽甚至靠赌运气玩弹珠机过日子,有一次一口气输掉了25万日元。

即使在之后靠着话剧和电影重新成名后,阿部宽仍然过着表面上是大明星,私下却过着穷困的生活。直到2007年,他才在公开场合向媒体开心地宣布:“终于把债务都还完了。”苦熬了28年才终于还完欠债。

△债还完了,当年的小鲜肉也变大叔了

日本房价从1991年开始就一直跳水,一直跌到了2002年才回暖。2001年最低谷时,东京平均房价已经从91年的272万每平米(人民币15万)跌到了61万每平(人民币3万)。

即使是过去5年东京房价一直看涨,到现在东京的2017年房价也就94万元每平米(人民币5万元),和当年无法相提并论。

房价崩盘后的思考

曾在一次讲座上,把“日本楼市崩盘”这个故事讲给台下的大学生们听。

有些人很开心:“原来小日本儿还有这么一遭?简直活该”,有些人感慨:“人家至少还有过钱,至少还阔绰过,而我们国家的普通人还没阔绰就得背债还贷,多么讽刺”,更多的人则盼望“咱们国家的房价这么高,为什么不崩一崩?一夜回到解放前,大家都一样…”

有些人可能看明白了,“雪崩之后,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贫富差距可以拉近,但是受伤最深的还是社会普通人民

房价崩塌,会连带整个经济体,结果就是企业倒闭,万业具废。

所以说,日夜盼望政府可以通过加息和房产税压制房价让自己买得起房的人,可以省省了。如果真的开征不当,房价崩了,你操心的事情绝不是如何赶在人前去抢房子,而是想想全家老小下个月吃什么比较现实。

至于中国未来什么时候房价可以崩盘,我感觉几乎是不可能了。

因为日本楼市的毁灭是由投机者一手造成的,但在中国,好像已经研究出了一套非常完美的“发展计划”:

用限购政策限制投资客的购买力,防止炒房泡沫,然后条条框框列好,把杠杆精准地投送到“一间房搭上全家老小积蓄+20年贷款”的选手面前,把原可能被逼上租房的人从投资者手中再拉回来,一人一份,接这个盘。

至于投资者也一样,限额兑换,防止资本外逃,要么你也买房支援下国家建设,要不你进股市,要不你去投资去做实业去西部大开发随便你,反正不能出中国,便宜了外人。

其实,子木最担心的还是三四线城市。如果三四线政府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和政绩,忽略计划本意,放水市场,群众跟着接盘,房价越炒越高,泡沫是肯定会破的。

不过其实也不用担心,说不定到时候国家一声令下,“交易都给我停掉!不准买卖!”

一切也就熄了火。



彩色泡沫之后,是至暗时刻


来源:摩登中产


那场泡沫破碎的一刻,已宣判了一生。



1964年东京奥运会,被无数日本人视为国运昌隆的开始。


那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卫星转播奥运。


现代奥运发起人顾拜旦的声音,从老旧录音带中传来:生活的本质不是索取,而是奋斗。


日本人自此骄傲了十余年,亢奋地走入八十年代。


时代铺好了金光灿烂的舞台,全世界各个角落都有“Made in Japan”,日本企业家的公子们志得意满,他们的父辈正在并购全世界。


索尼花34亿美元买下哥伦比亚电影,三菱花14亿美元买下洛克菲勒大厦。


大阪和京都的企业家买下加拿大森林、澳洲铁矿、香港豪宅。他们在纽约高楼上升起日本国旗,一切都可以用钞票征服。


在他们眼中,全世界明码标价,手中的日元就是最强大武器。


1985年,纽约广场饭店,美日等五国领导人签下广场协议,日元被强行升值。


虽然很多年后,无数次懊恼复盘中,这场协议被定义为噩梦起始,是美国为改变出口困境犯下的恶行。


然而当时,日元购买力翻了一倍,这让日本举国癫狂。


日本女人买了70%的LV手袋,日本男人组团去泰国打高尔夫,夏威夷的海滩上,躺满了黑发黄肤的日本人。


全世界大部分奢侈品店,都配备了日语导购,随时送上最热情笑容。


1985年到1990年,大量世界名画的拍卖价格被刷新了,买主全是日本人。


在日本国内,大量年轻人被东京梦感召至首都。他们无心学业,大学校园的生活,白天多为麻将,夜晚则是迪厅。


东京六本木迪厅数量,3年间翻了6倍,女孩们穿着短裙,摇着羽扇,舞动在烟雾之中。短裙上缀着闪耀金片。


入夜,迪厅外的打车成为难题。人们挥舞钞票却一车难求,出租车一夜收入相当6000元人民币。八十年代的6000元。


那些醉酒的学生返回校园,丝毫不用担心前程。


他们毕业时会平均收到5-10个工作邀约,几乎每家公司都是18月薪酬,入职便会拉到海外旅游,有的公司为此特意在欧洲和澳洲设立分公司。


即便如此,仍有人不愿工作,只是偶尔去高级酒店面试,一天下来能领百万日元红包,足以满足开销。


满街都是金融家,人人都在谈论股市、理财和金融技巧。他们在高级餐厅,享受法式大餐和红酒,窗外就是永不停歇的嘉年华。


昭和偶像席卷而来,报纸的娱乐版永远喧嚣。公司茶水间都在讨论消费升级,当然说得更多的是房价。


签订完广场协议后,东京房价暴涨120%,高点时均价每平米15万元,即便如此也打消不了购房热情。


人们坚信,地价为王,东京房价只涨不跌。


全盛时期,东京地皮价格可以买下一个半美国。而事实上,八十年代末,日本人已经买下10%的美国不动产。


日本人骄傲自信,认为超越美国指日可待。


1989年,索尼创始人联名出了本书,书名叫《日本可以说不》。



1987年7月2日,9名美国国会议员,在白宫门前抡起大锤,现场砸碎日本东芝牌收音机。


那是美国警惕日本思潮的顶点。此前,日本东芝因秘密向苏联出口4台高性能机床,遭遇经济制裁。


里根政府对日本的态度自此强硬。1988年,美国通过“超级301”条款,将打击日本列入国策。


尤其是日本反复宣扬“发展信息社会”的目标,让美国视为威胁未来。


1989年,老布什任命新一代美国贸易代表,任命仪式上,老布什递去一根撬棍,意寓撬开日本贸易壁垒。


美国开始暴击日本市场,日本被迫出台《前川报告》,呼吁刺激内需,减少对出口依赖,尽量抑制高房价。


1989年1月7日,昭和史上最后一天,天皇驾崩,日本人口中称为“X-Day”。


这一年注定是不详。日本政府已经听到风暴前夕的嘶吼,连续3次提高贴现利率,试图摆脱危局。


然而,那一天还是到来了。


1990年1月12日,日本股市暴跌,至暗时刻开始。


六本木歌舞未歇,人们普遍相信“明年股价就可以冲击5万日元”,然而长达20年的熊市到来。


1991年开年,日本房价迅速下滑20%,国际资本开始撤逃。


买房者坚信,这只是房价临时回调,还会上涨。然而,日本房价连跌15年,跌幅达到65%。


在长夜笼罩的1991年,那些一直期盼房价下跌的年轻人发现,楼市下跌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买得起房。


随着房价下跌,百业凋零,日本经济哀鸿遍野,超3000家企业破产,裁员潮开启,房价下跌,但工作也同时没了。


1992年,日本出台类似房产税的地价税政策,囤积土地的炒房客恐慌性抛盘,日本房产经济全面崩溃。


1993年,日本不动产破产企业的负债总额高达3万亿日元。


在房价最高的“东大名”,即东京圈、大阪圈、名古屋圈,房价跌幅最大,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日本富士山下的森林,成为最后归宿。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来此自杀的日本人超过2000人,那里因此称为自杀森林。


在东京,街头出现大量高学历流浪者。


他们以前是白领,以前是学者,以前是富豪,他们在楼宇的阴影中长久呆坐,有限的家当摆放得井井有条。


那里是最繁华的深渊。



2007年,日本拍摄电影《重返泡沫时代》。广末凉子通过时光机,重返那个梦幻东京。


“一天下来什么都没做,却得到了200万现金(玩游戏中奖),蒂凡尼项链和打车券,这些只在过去的电视剧里见过呢。”


那其实是一次悲伤的回眸,对日本人而言,那是一场真实又漫长的噩梦。


1991年开始,20年间,日本平均GDP增速只有0.75%,失业率居高不下,东京因此黑帮盛行,霸占了整个九十年代。


同样是1991年开始,日本的离婚率暴涨,超过正常水平2.5倍,大部分来自破产的中产家庭。部分中年女子被迫从事皮肉生意,导致色情业兴盛。


那些在泡沫时代拍卖下的名画,没开箱就被重新送上拍卖场。


大量中古店出现,二手的奢侈品开始成为东京特产。


爆买全世界的日本人消失了,接班的是被称为平成废物的一代人。他们麻木无求,生活在父辈贯穿一生的债务阴影下。


日本著名歌手千昌夫,泡沫时拿着五家银行给的2700亿日元贷款,到夏威夷投资五星级酒店。


卖房卖车后,仍不够还债,只能开启漫长的卖唱生涯,观众调侃他“千昌夫变成百昌夫啦!”


而曾经的流量小生阿部宽,还债用了整整17年,还完已成了沧桑大叔。


而对于更多的普通人,那场泡沫破碎的一刻,已宣判了一生。余生长恨绵绵。


很多年后,有日本老人来中国游览。


他路过上海人民广场,指着高楼说,在平成年代,这样的大楼他曾有许多栋。那些在陆家嘴衣冠楚楚的年轻人,一如当年的东京银座。


日本论坛上,有留言写道,日本最先学的西方国家是德国,而德国有个黑格尔说:


“人类从历史中所得到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记取历史教训。”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