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豪我是攀枝花人 | 杨欣:攀枝花的山川河流之美,让我走上了环保这条路

我自豪我是攀枝花人 | 杨欣:攀枝花的山川河流之美,让我走上了环保这条路

攀枝花环境保护 内地女星 2018-02-11 11:25:50 414



53年前,一句号召,

数十万大军涌入西南边陲的丛山峻岭中,

肩挑背扛硬生生地造出了一座小城。


王东/摄影


53年后,经过近三代人的建设,一座美丽怡人的阳光花城展现在世人面前。

王东/摄影


两江水穿城而过

抬头远眺有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低头俯瞰瓜香果甜四季鲜花常伴

王东/摄影


美丽、繁荣、和谐

是这座城市的注脚

花城新貌 刘家成/摄影


当然,一切成绩的取得

都离不开这片热土上的你我他

我是攀枝花人!所以我自豪!

李燕/摄影


今天起,我们将陆续推出《我自豪我是攀枝花人》系列报道。


这些攀枝花人,有的是外地来攀的建设者,有的是身在异乡的游子,还有的是曾在攀枝花长期工作生活过的外地人……


如今他们的身份各有不同,但他们的人生都和攀枝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打上了攀枝花的烙印,我们将为你讲述他们的“攀枝花情节”和“攀枝花故事”。


今天,我们走进

著名环保人士 杨欣

视频 | 我是杨欣 我为攀枝花代言

人物档案

杨欣

中国绿色江河环保促进会会长


杨欣(1963年5月13日—),毕业于重庆工业学校,现是一位环保人士,中国绿色江河环保促进会会长。1986年漂流长江;1997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民间自然保护站——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获得“2006年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2007年拍摄、撰写、编著《中国长江》自然、人文图册;在青藏铁路建设和开通期间,他带领志愿者在长江源和可可西里开展了“藏羚羊种群数量和分布调查”、“青藏线垃圾调查”、“长江源冰川退缩监测”、“长江源生态人类学调查”、“青藏铁路列车环境宣传”等系列项目,并向青藏铁路建设单位和地方政府提交了加强与环境保护的一系列建议,几乎全被采纳。


今年55岁的杨欣,7岁随家人来到攀枝花生活,成年后在原河门口电厂财务科工作,在攀枝花生活了23年。


杨欣在攀枝花时的旧照


他在11年前开始从事长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后,便把自己的工作、生活全部都融入长江之中,杨欣所率领的“绿色江河”民间环保社团,被人称为“得奖专业户”,几乎拿遍中国大部分的环保类奖项。



尽管守护长江的路上困难和危险重重,但杨欣说,以长江为背景,你不敢不刚强。他将一辈子守护这片净土,因为心里面挥之不去的责任,“每天都是它叫我起床,而不是闹钟”。


杨欣工作照


初识攀枝花

大山大江成为儿时最好的玩伴


7岁那年,杨欣随着父母离开成都,加入三线建设大军的队伍中,从此扎根到了万山丛中、金沙江畔的渡口市(攀枝花市)。


建市之初的攀枝花


来到攀枝花后,金沙江这条神秘的大江和周围山川对童年的杨欣充满了诱惑力,他与许多同龄人一起,享受着大城市里不曾有过的欢乐。


建市之初的攀枝花


捉蚂蚱、抓蜻蜓、下河游泳、上山玩野战游戏、制作弹弓和滑轮车等,几乎所有的玩乐都是在野外进行,所有的玩具都得靠自己动手制作。”杨欣告诉记者。


上中学后,杨欣又迷上了摄影,他经常省下零花钱买胶卷,又求着自己的家长四处借来照相机供他学习摄影。


当时的攀枝花除了高山就是金沙江这条大江,山和江成为杨欣最初乃至延续到今日拍摄的对象。或许就是攀枝花这座城市在冥冥之中牵起了杨欣与江河最初的缘分。


他与长江源的故事

从“长江首漂”开始


说起攀枝花,杨欣总觉得很温暖,虽然是第二故乡,但人生中的很多“第一次”都是在那里完成的,第一份工作、第一次玩相机,第一次参加漂流……


正是30多年前的一场漂流,彻底改变了杨欣的一生。


杨欣所在的单位欢送他参加长江首漂


1985年,一位美国探险家提出了长江漂流计划。为了赶在美国人之前首漂长江,四川青年尧茂书,一个人驾着橡皮筏,从长江源头下水,途经金沙江时,不幸翻船遇难。


尧茂书激起了80年代热血青年的“长漂”热情,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成立了,杨欣便是队员之一。


参加漂流,杨欣是有私心的,他以会计的身份加入,并非主力,原本是希望能拍一张获奖的照片,“说不定就一夜成名了”,但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超出了他的想象。



这次漂流历时175天,经过长江干流6300公里,10名队员壮烈牺牲。


那一年,杨欣23岁,作为幸存者之一,完成了中国人首漂长江的壮举。


在漂流和拍摄长江的过程中,杨欣发现了许多从前没有想过的环境问题,冰川退缩、草场退化、野生动物大量被猎杀。


长江源头已经没有一段干净的河段,杨欣隐隐约约感到有责任和义务来保护这片土地。


投身环保,从可可西里出发


可可西里,藏语意为“美丽的少女”。它位于青海与西藏境内气候严酷,自然条件恶劣,被称为“生命的禁区”。



可可西里山是长江北源——楚玛尔河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大型兽类种群最丰富的区域之一,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的主要栖居地。


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藏羚羊被大量捕杀,捕猎者取它毛下的薄绒,做一种叫“沙图什”的披肩,这种披肩能很轻易地穿过一枚戒指,人们叫它“指环披肩”,而它给藏羚羊招来了杀身之祸,每年数万只藏羚羊被猎杀。



1994年1月8日,40岁的青海治多县西部工委书记索南达杰为保护藏羚羊,在可可西里与盗猎份子搏斗,英勇牺牲。受他影响,杨欣决定辞去工作,投身环保公益事业,守护长江源。


1995年,杨欣发起成立了“绿色江河促进会”,这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的民间环保组织之一。他靠义卖自己写的《长江魂》一书,招募志愿者,开始在可可西里建立保护站。



1997年,杨欣带领11个天南地北的志愿者,在高海拔冻土带上,没有任何资料,没有任何外援,硬是用最简陋的工具和仪器,历经千辛万苦,在可可西里建立了中国民间第一个自然保护站,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也就是上图的红房子。


一批批的志愿者来了,来支持在长江源头开展环保宣传和生态考察活动。



王中军来了,陆川也来了,后来有了电影《可可西里》。



经过他们几年的坚守和努力,当地的盗猎行为得到了抑制。可可西里、藏羚羊从无人知晓到无人不晓,种群数量逐渐得到了恢复,更促进了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成立。


可可西里影响力最大的时候,杨欣却撤出了,把保护站交给了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因为长江源头还有很多需要关注而不被关注的区域。


冰川上的行为艺术


从2005年开始,杨欣带领志愿者与冰川学家合作,在冰川的最前沿竖立冰川标志碑,以标示冰川的退缩。


结果发现,长江源冰川退化的状况比想象更严重,并且正在加速,岗巴曲巴冰川40年里消退超过4000米;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姜古迪如冰川,过去的5年退缩了30多米,速度是非常惊人的。


岗加曲巴冰川1994年7月与2010年5月的图片对比


为了引起大家对冰川的更多关注,杨欣和志愿者想了很多种方式。


2010年6月5日,他们把192张婴儿床搬到了长江源头姜古迪如冰川前,婴儿床上覆盖着联合国193个成员国的国旗。借此寓意,在气候变暖、冰川消融的大背景下,每个国家,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减缓气候变暖做出努力,为孩子们留下一个有希望的未来。


国家地理杂志这样写道:“冰川永在,江河万古。我们一直是这样相信的。如果没有杨欣和绿色江河组织的大声疾呼,恐怕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些看上去永恒的事物,有一天可能无影无踪。


中国民间的第二个自然保护站


杨欣建立的第二个自然保护站,是位于长江正源沱沱河的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建立保护站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高原垃圾的问题。



垃圾已深入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包括青藏高原,很多牛羊肚子里都有整个塑料瓶。长江源头沱沱河边的垃圾,一年能收集十万余件。


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全景 


2012年9月30日,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完成建设正式投入运转。通过"垃圾换食品"、"带走一袋垃圾,呵护长江水源"、"清洁青藏线"、"斑头雁守护与调查"、"通天河生物多样性调查"等系列项目的开展,对长江源的水生态环境实施有效的保护。


后来,胡歌来了,汪峰来了,谭维维也来了,至今已经有一千两百多名志愿者加入到绿色江河的行动中。


绿色江河发起的“绿色驿站”行动,计划在青藏公路沿线建设18个以垃圾收纳和回收为“主业”的“绿色驿站”,缓解青藏高原上的垃圾污染问题。


胡歌来了,作为志愿者,捡拾青藏公路沿途的垃圾。


谭维维也加入了拯救冰川行动志愿队


汪峰来了,一起保护斑头雁


绿色江河红外线监控设备拍下的雪豹画面


2015年,经过长期监测,长江源首次拍到了雪豹的身影。经调查,长江源是世界上公布的雪豹最密集地区之一。保护雪豹大行动也成了他们重要项目之一。


获得了中国大部分的环保类奖项


杨欣率领的“绿色江河”,被人称为“得奖专业户”:2000年“地球奖”,2001年、2014年两次获得“福特汽车环保奖”的最高奖,2002年“母亲河奖”,2005年“中国首届野生资源保护奖”,2006年“中华环境奖”、“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2007年第二届阿拉善SEE生态奖,2011“芯世界公益创新奖——先锋倡导奖”……


用杨欣自己的话说,“我们获得过中国大部分的环保类奖项”。



在2007年的第二届阿拉善SEE生态奖颁奖礼上,杨欣从当时阿拉善山SEE第二任会长王石手上领走了唯一的一等奖。他说:“长发和胡子不是为了走时尚路线是长期在高原生活最好的保护,像羊毛一样,让我免受风沙和紫外线的侵袭。


家乡的阳光很暖心


在一年前,杨欣以我市央视《朗读者》节目嘉宾备选人的身份回到了攀枝花,参与FM88.5攀枝花综合广播的节目录制。



故地重游,杨欣感叹:“以前,沿着金沙江走到处都是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污口,江里遍布着‘黑龙’,现在流过攀枝花市区的水,是清色的。攀枝花的变化太大了,太震撼了!”


谈起对攀枝花的感情,杨欣告诉记者,他一直把攀枝花当成自己的故乡,正是因为攀枝花的大山大河,把他塑造成了现在这样的性格,让他走上了环保的道路。


“冬天攀枝花阳光很温暖,让人不想离开……”2月6日,记者电话联系到远在成都工作的攀枝花人杨欣,电话中他对春节不能回攀枝花过年表示遗憾。“今年打算去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和那里的志愿者一起过新年。”杨欣表示。


杨欣特别录制了一段小视频,向家乡人送来新春的祝福


电话中,我们的记者还向杨欣介绍了我市目前的中心工作。在听说攀枝花正着力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后,杨欣特别高兴地告诉记者,他祝愿攀枝花能够通过努力,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真正成为全国人民都向往的康养胜地。


杨欣用笔写下对攀枝花的祝福


-END-

来源|攀枝花发布


往期回顾

活动掠影】2018年“三下乡”启动仪式拉开序幕,文化下乡暖人心!
十年“限塑令”效果遭疑 治理白色污染前路如何?
蛙儿子刷爆朋友圈,背后原因让人心疼!
一言不合就“炫富”!为何攀枝花人民总是有满满的幸福感?

攀枝花环保人的朋友圈(系列一)





攀枝花环境保护

攀枝花市环境保护局主办

GOGO攀枝花承办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