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魔农”李健的农夫手记(九):想不到,孩子们会喜欢...

“绿魔农”李健的农夫手记(九):想不到,孩子们会喜欢...

华声公益 内地男星 2016-06-14 18:04:47 97




悯农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绿魔农”的5月农夫手记

(2015年6月6日,湖南怀化会同县岩头乡龙坡村,广州美术学院的李健老师亲手种下一行行水稻。为了开始他的地方美学研究课题,他开始了身为艺术农夫的新尝试。)


第二次游学活动“插秧季”顺利开班



  六一儿童节前夕,继”捉妖季“之后,湘西南自然艺术亲子游的第二次游学活动——“插秧季”顺利开展了。5月28日,来自广州的家庭和本地的家庭,在鹰嘴界自然保护区的梯田谷地体验了一把插秧的快乐,又在云雾缭绕的森林辨识当地植物,并现场把对森林的感受画出来。次日,高椅古村和洪江古商城,作为人文课程的教室,让家长和孩子们对西南地区的历史和民俗有了更为真切的体会。


参与本次活动的家长,有来自广州的教育者。达阳美术培训机构的董事长沈冠洪,为了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创办了“达阳美术”,辛苦坚持多年,本已意兴阑珊,但听闻有此活动,即刻报名并坚持风雨无阻参加。易飒教育机构的总经理楼霖,带着女儿走南闯北,将旅行视为教育的佳径。此次湘西南之旅,不仅是父女俩又一次共同修学过程,也是他对会同游学基地进行考察的契机。

小朋友们感觉步入奇异的世界



  在插秧过程中,小朋友面对泥泞的田野,湿滑的道路,有了真实天然的反应。有的感觉步入一个奇异的世界,兴奋地跃跃欲试;有的害怕、抵触,吵吵嚷嚷地闹着回家。父母们在山谷田野里与孩子发生着各种互动,有合作、有甜蜜,有争执,好一个精彩的真人秀现场,把自然亲子教育的实况和魅力真切地展现出来。


乡民很欢迎小朋友们到来,在稻田劳作的多为中老年人,他们看到小孩都有种天然的亲近感,小朋友热情地跟“农民爷爷”、“农民奶奶”打招呼,向他们学习插秧的技术,甚至穿上本地传统蓑衣体验最原真的农耕文化。在这次游学课程中,农作不只是劳其筋骨的体力活动,也是帮助孩子们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本质性关系的有效途径。

村里发现许多传统文化的留存



楼霖与当地的乡民和村干部建立了联系,他正在策划的一档名曰“易心计”的夏令营,针对城市中学生青春期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准备到乡村生活中寻找解决方案。鹰嘴岩村(庙坳村与其它两个村合并的新村)似乎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会同县林城镇镇党委书记刘法良告诉他,会同人重视读书和教育,不仅体现在拥有高考录取率全怀化市排名第一的“会同一中”,不仅体现在涌现了粟裕大将、中科院院士曾益新,嫦娥工程总指挥李春来等优秀人才,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发现许多传统文化的留存,比如农家房屋中堂“天地君亲师”牌位的书写,“天”字的那一撇,是不允许顶到最上一横的。这象征着人对“天”的敬畏,也是中国人对自然的一贯态度。刘法良对地方文化积淀的介绍,客人们在高椅古村找到了印证。除了古建筑外墙上一幅幅巨大醒目的“耕读传家”字迹,清华大学设计的“乡村图书馆”更是打动人心。曾经是文人雅士聚会的“醉月楼”,在民国期间被改作“女子学堂”,现在又被改造成村里孩子的学习场所,典雅的结构,斑驳的古墙和现代的灯光处理,以及恰到好处的装饰布置,给这个乡村空间以极高的设计感。

对家乡文化的刻意陌生化



联想到之前在西楼村看到的村民自建家园的盛况,地方文人对本地语言的深度研究,我不由深感惭愧。对故乡的厌弃,对家乡文化的刻意陌生化,仿佛是我们这一代的普遍特征。记得年少时,我对父辈那些繁文缛节极为“反感”:连吃饭坐位都要反复礼让!仿佛不经历一次搏斗就没法安座。这种被年轻人视之为“虚伪”的印象,进一步被西方青年叛逆文化和硅谷文化所强化,直到当我正式研习儒家礼乐制度,才发现:这些乡土民俗其实正是礼乐制度的遗留。为教化民众,周代《乡饮酒礼》规定,乡间基层组织需要定期组织宴会,在宴会上按照成规表演礼节,通过对出场方式、座位、礼让方式等细节的安排,尤其是主宾之间的不厌其烦的拜谢仪式表演,来对社会民众进行有效地“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其遵守礼节、秩序的社会意识,潜移默化地达成社会治理效果。近百年来,城市文明的狂飙将祖先智慧冷冷地抹去,并用原始而冷酷的阶层意识将传统文化贬抑到社会最底层,连同保存这些珍贵遗产的乡村,亦被百般剥夺和羞辱。当社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混乱,中国社会再次“礼崩乐坏”,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作为新一代父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怎能心安理得地任由错误的社会思想和教育方法继续戕害下一代?

“牧童学社”或成中华文化复兴的星星火种



  参加过、了解过“捉妖季”、“插秧季”活动的朋友,对自然、乡村的价值以及当代教育困境有着共同认识。朋友们的意见和态度,催生出一个教育研究平台的产生,我们将其命名为“牧野学社”。所谓牧野,即在野外放牧孩童之意。也藉着周代牧野之战的典故,象征当代中国这场教育和文化复兴的思潮。强调“野”,不仅特指自然,也包括乡村,“礼失求诸野”,乡间自发讲究、传承的习惯、技术、思想等,也许正是中国传统的生动呈现,也许正是中华文化复兴的星星火种。


  除了易飒教育,广州另外一个少儿艺术教育机构也申请加入牧野的合作教育计划。暑假期间,将有更多的教育者和学生们,来到这个小地方,与当地的导师们、孩子们一起生活、生产,共同探求学习成长的更佳方式。也许,只有抱持开放的态度,吸纳更多力量的参与,会同的价值才会得到更大的展现,而我们探寻新教育的理想,也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推进。

读而思

  记得年少时,我对父辈那些繁文缛节极为“反感”:连吃饭坐位都要反复礼让!仿佛不经历一次搏斗就没法安座。这种被年轻人视之为“虚伪”的印象,进一步被西方青年叛逆文化和硅谷文化所强化,直到当我正式研习儒家礼乐制度,才发现:这些乡土民俗其实正是礼乐制度的遗留。为教化民众,周代《乡饮酒礼》规定,乡间基层组织需要定期组织宴会,在宴会上按照成规表演礼节,通过对出场方式、座位、礼让方式等细节的安排,尤其是主宾之间的不厌其烦的拜谢仪式表演,来对社会民众进行有效地“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其遵守礼节、秩序的社会意识,潜移默化地达成社会治理效果。


作者 | “绿魔农” • 李健(广州美术学院教师)“艺术农夫”的绿色种植梦


BY华声公益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