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陵游记  千里谒唐陵

走陵游记 千里谒唐陵

帝王陵文化研究会 内地男星 2017-02-09 17:51:51 489

千 里 谒 唐 陵
文 /  杨 明

唐陵游记(十)

辞旧迎新之际,原故宫博物院铜器组研究员、清东陵副主任,陵寝、清史专家于善浦老师赴关中实地踏查唐十八帝王陵。唐十八帝王陵分布于蒲城、富平、三原、泾阳、礼泉、乾县六县境内。其呈扇形环绕在都城长安周围,和长安城及其宫殿、礼制建筑群一起构成全国等级最高、密度最大的大唐皇家文化胜迹圈。

二十五日,“黑风” 突起,心寒意冷,天穹之界也冷之极限,尽飘起了冰花,时霾散晴现冰雪将天空擦的湛蓝透亮。当日,各地成员抵至咸阳、西安,后汇聚将相故里--蒲城。

二十六日清晨,北风劲吹,寒冷异常,大碗水盆羊汤下肚即寒意全无。后由黄家村、寺后村,过敬母寺,乔上村,行三十里,抵达唐玄宗李隆基泰陵金粟山。驻车乳台,放眼北望,雪掩陵山,雀鸟破神道急速而掠过,冰雪清逸的泰陵至静而大美,冰雪未融,遂计划南北穿越金粟山,西迂回至白虎门,后返朱雀门品神道石刻。

沿司马道石柱北向过清毕沅碑,行二余里。此时,八十六岁于善浦老师凌晨从长安驰奔至泰陵汇集!遂变更计划,安排团队雪中继续南北迂回穿越。余同王平留陪于善浦老师细观司马道泰陵石刻,于善浦老师品赏石刻入微细致,仰观石柱,侧拍翼马,正品朱雀、仗马、文臣、武将皆一一入框影记。

雪山路滑,坡道结冰,三百余米团队费半小时才至玄宫口,陈强老师实时转播神道鸟瞰美景!见荒草枯黄,草上结霜,放眼望去黑灰色的草石与皑皑白雪融为一色,景色水墨画境!山高风冽,遂觅道攀登至陵顶,穿越至玄武门,此时荒野中雪景的神门意境绝美 ......西安美院杨杰老师现场速写,陈强老师、刘建民教授雪中航拍玄武门,郑慧艳、曹红卫、李明斌、闫霞、刘雷、余江、孙罡现场实时直播,山东吴冰警花竟然与石狮偷偷来了一个“千年一吻”……西北冬季雪天下走陵,这群人如若不是真爱,即是疯子!



催促下,团队继续迂回至白虎门,后返回朱雀门司马道。泰玄宗泰陵兆域内石刻雕刻精美绝伦,刀法娴熟,转折明朗,风格细腻,石人、石马、朱雀、翼马栩栩如生,神采奕奕。泰陵司马道石人改变了以前唐诸陵石人一律为直阁将军的模式,将文臣武将分东西排列,每列十人,西文东武,文臣持圭,武将拄刀,井然有序,各司其职……

上午十一时,离泰陵,由保南乡、翔村镇、管道畔、西坡村抵达唐穆宗李恒光陵司马道。光陵南门门阙存二,乳台存一,鹊台未访,光陵兆域封内四十里,下宫去陵五里。

蒲城唐代帝王陵朱雀门司马道光陵最为残损,却因石刻未修复,石刻周边无水泥、青砖等现代建筑材料,视觉较为原生态,走陵人尤为喜爱!且南朱雀门至玄武门也是一条踏陵穿越的绝佳路线。司马道北望尧山,万里晴空,一片湛蓝,实地踏查在荒野原始的神道上,瞬间被唐光陵皇家石刻环境所吸引,砌入路墙枭首石人,破做井圈石人底座,半露田埂蕃酋石座,脊刻题跋神门石狮,丢弃茅厕半掩石马,残损无嘴神兽翼马,断倒田沟神道石柱……

遗址现存石刻约计四十九件,具体数据待进一步明确。门狮七件,蕃酋石人五件,神道石马东侧三件残损,西侧一件残损,石人十四件......

史载:“穆宗宴乐过多,畋游无度,亲信佞庸,疏远忠臣,削弱军力,法制无章。久不视朝,食服金丹、崩于寝殿,年二十九,葬光陵,谥睿圣文惠孝皇帝。”《唐会要》载:光陵陪葬有恭僖太后王氏和贞懿太后肖氏,现仅于兆域南下沟村发现一座陪葬墓。

上午十二时,沿光陵村、庙后村、西山村抵达唐宪宗李纯景陵青龙门。遗址现存门阙与双狮,北侧石狮背靠金炽山突目远视,气势嵬嶷,千年护佑大唐......

遂向西,沿西山头砂土路,转至柴峪沟村村通,行五里,十三时抵达唐宪宗李纯景陵司马道。近午餐时间,遂于景陵司马道皇家禁地附近农家小院午餐。餐后,回至朱雀门,观清代唐景陵毕沅碑,毕沅任陕期间重视关中帝王陵墓遗址保护,并实地走陵考证辨识,立碑书名昭示于众,其致力文物古迹的保护精神值得敬仰!

唐景陵依山建陵,坐北朝南,陵寝兆域四周建有夯土城垣神墙,城垣神墙四周设有角阙、四神门。朱雀门前有三出阙残阙,东侧石狮残,西侧石狮失佚。东侧石狮旁有一土坡下,这时于善浦老师一弯腰就下到石狮旁,八十六岁高龄如此矫健轻盈令人惊叹!大家对着唐狮影记、触摸与追忆......时光流逝千年,此地空留神狮护佑,而李唐后裔已遗忘?

唐景陵司马道东、西侧石刻一月内刚修复扶正,惜东侧一完整石人,因担心被盗,暂迁入仓库(建议文管所在原地立一标牌,这样国人访古考察时知其不是被毁或被盗)。时代迭变,千年雨水冲刷,建设取土等各因素,致使司马道冲出了一条沟壑,皇家禁地破坏严重!

《旧唐书》载:唐宪宗李纯,勤勉政事,重用贤良,改革弊政,且削藩取得巨大成果,重振大唐威望。惜晚年好长生之术,服食金丹至身体不适,病危之际被宦官合谋毒死,年四十三岁,葬景陵,谥圣神章武孝皇帝。据《资治通鉴》载:“大中十年,二月,甲子塑,罢公卿朝光陵及忌日行香,悉移宫人于诸陵。”唐宣宗怀疑郭太后参与了杀害唐宪宗的阴谋活动。元代史学家胡三省认为这是唐宣宗“以陈弘志(直接杀害唐宪宗的凶手)弑逆之罪归穆宗也”,但具体实情待史家研考。

唐景陵陪葬墓据《唐会要》载:景陵陪葬墓有惠昭太子宁、懿安郭后、孝明郑后和王贤妃墓四座,现兆域南屈家村北和兆域南西南庄西北各有一座陪葬墓,墓主待考。

下午三时,由郭家村,行十二里,抵达三合村唐让皇帝李宪惠陵。惠陵为让皇帝李宪陵寝,景云年间,睿宗将其复立为皇太子,李宪辞曰:“储副天下之公器,时平则先嫡,困难则先功,重社程也”,并泣涕以死固让,遂立平韦后之乱有功的楚王李隆基为皇太子。李宪一生谨畏,未尝干政。开元七年,被封为宁王,开元二十九年病逝,终年六十三岁。玄宗闻追溢李宪为让皇帝,赠李宪妃元为恭皇后,制号宁王墓为惠陵,陪葬桥陵。

唐惠陵为封土陵冢,司马道现仅存有残石柱,二〇〇〇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惠陵进行过抢救性发掘,发现残翼马一件。现墓道口与天井之上建有现代建筑,预对外开放,短时间参观后即前往桥陵。

下午四时,经武家村,过南华门,抵达唐睿宗李旦桥陵青龙门。青龙门存两件国宝回头狮,在全国已知陵寝石刻中亦是绝无仅有的,可谓是中国圆雕石刻艺术上品之作。双狮回头对视,双耳竖立,如聆听声源,辨析差异,确定方位,预做防卫之势,这惟妙惟肖的雕刻造型艺术,是为唐陵雕刻中独有的个性艺术风格。

后返转至桥陵朱雀门门阙,桥陵为武则天第四子唐睿宗李旦陵寝,其玄宫穿山葬置于丰山之中,兆域布局和建筑规模基本沿袭乾陵。开元盛世时期唐玄宗为其父耗巨资营造万年吉地,丰山桥陵兆域宏大封内方圆四十余里!其朱雀门司马道石柱雕刻技艺精湛,视觉饱满浑厚庄严;石柱柱身线刻缠枝卷叶纹和天马行空图,其意如是昆仑山通天门之“擎天柱”。瑞禽朱雀羽毛丰满,曲颈回首贴翼,双目炯炯有神,似警觉观望,其造型逼真,线条简练有力。唐朝时期西域番客供奉之鸵鸟能“啖火食铁”以为神鸟。臆测大匠绘本以此为构想绘制朱雀,如晚唐贞陵东侧雕刻又近似朱雀样式。


唐代帝王陵司马道前三石刻采用石柱、翼马、朱雀组合,与汉代的天门、麒麟、凤凰组合意同,汉代此组合在汉阙、画像石、画像砖中常见。汉代崇道教,李唐皇室奉老子为“圣祖”,奉道教为国教,因帝王陵寝营造也多以道教文化为主,女皇武则天除外。

唐桥陵仗马造型生动写实,表情温顺优雅。西侧第四匹仗马回头张望,生动传神,在众多仗马中尤为独特,现存石刻无驭马官(早期在仗马处发现一件石人,详情待考)。

石人东西列阵全为直阁将军装束,皆手拄仗刀,表情威严正直,挺拔刚毅,生动写实,细腻传神。门阙南侧地面现存蕃酋残石一件。朱雀门阙内存石狮一对,石狮高大霸气,昂首挺胸,前腿直伸;雌狮张口欲吼,雄狮裂唇露齿,表情威武。桥陵朱雀门司马道石刻总观气魄宏伟,肃穆庄严,每件石刻在统一中又富有变化,它们是唐代盛世时期皇家石刻的顶级代表作。

飞鸟归巢,夜色临近,下午五时许,计划赴唐顺宗李诵丰陵,却因“起风”,致游意全无!出桥陵即安排晚餐,饭后由兴镇、苏坊镇、到贤镇、宫里镇、行一百二十余里才抵达富平,夜宿庄里镇。于善浦老师一天实地踏查五唐陵,然不顾疲惫当夜整理编辑照片,并自己PS裁剪、修正,其学习态度值得学习与敬仰!

二十六日清晨,天未亮即奔赴唐代宗李豫元陵下宫,因路被渣土堆所堵,遂由惠家窑、于家庄、友谊村、东窑村,行十八里,抵达唐懿宗李漼简陵紫金山。富平唐陵石刻文革期间破坏严重,紫金山下简陵司马道石刻地面遗存西侧二件枭首石人,与二匹残仗马。原有翼马二件,早年移置于陕西历博馆前。

据《新唐书》载:“宣宗元昭皇后晁氏,不详其世。少入邸,最见宠答。及即位,以为美人。大中薨,赠昭容,诏翰林学士萧寘铭其窆,具载生郓王、万寿公主。后夔、昭等五王居内院,而郓独出阁。及即位,是为懿宗。外颇疑帝非长。寘出铭辞以示外廷,乃解。”皇子诞生,耳目昭著,何至疑其长幼?疑懿宗并非宣宗之子,待详考。史载:懿宗即位后,沉湎酒色,游宴无度,政治腐败,藩镇割据重新兴起;崇仰佛法,举行最大规模的迎奉佛骨活动;赋税刻薄致百姓起义,也有说懿宗李漼是唐朝间接的亡国之君。

唐简陵略做停留,即赴唐代宗李豫元陵看残嘴翼马,后赴唐文宗李昂章陵观枭首石人,此二唐陵石刻甚少,因选择导航近距离路线入乡村土路,致费时颇多。但章陵司马道石人前的冰冻野柿子大家吃的不亦乐乎!野皇陵、野狮子、野柿子,尝者皆满脸笑容,喜乐不言而喻!

上午十时,由杨家窑、仇家窑、丁子窑,行十六里,抵达唐中宗李显定陵凤凰山。唐定陵穿山为陵。二〇一五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定陵兆域部分遗址进行勘探性发掘,新发现两件形体巨大、完整的直阁将军。直阁将军立于司马道两旁,手握仗刀,双目凝视前方,威严而霸气。

门址内存蹲狮一件,其裂唇露齿,突目远视,昂首挺胸,气势嵬嶷。此次发掘新发现了定陵无字碑的亭遗址,惜无字碑文革时期被村民张虎生所毁,做成了七十二条碾子。唐陵神道碑是研究唐代帝王陵寝礼制性建筑配置的重要文物。与乾陵、桥陵比较,定陵原味意境更足,近距离接触震撼人心,忆大唐当年定陵是何等的霸气,惜神道石刻多毁于文革,悲哉!

为什么立无字碑?至今未见文史资料记载,推测疑为唐睿宗李旦为哥哥中宗李显所立。如:唐中宗恢复国号曰“唐”使李唐天下得以延续,其功高望重应以立碑,但具体缘由待考。

十一时,至宫里镇午餐,顺道拜谒北周文帝宇文泰与元皇后成陵。成陵在小学院内,冢为圆丘形封土。陵前原有石蹲狮一件,高二米,长一点九米,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大宋新修后周太祖文皇帝庙碑(宋碑于一九六六年被毁成数段)》一件,以及清代毕沅《北周文帝成陵》等碑。北周陵寝多不树不封,宇文泰成陵却是特例,北周陵寝具体情况还待专家进一步考证。

鲜卑人宇文泰为西魏丞相,其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观时而变,最终南侵江汉,西克巴蜀,北控沙漠,奠定了北周王朝的基础,其子宇文觉建周后,追尊宇文泰为文王。其在位时所颁行的兵制、选官法等乃为隋唐政治制度的渊源。

下午一时,由强村、朱家庄,行二十里。抵达富平文庙,与久候的挚友邓校长、梁校长汇合。文庙大成殿由明代主薄陈忠信洪武三年营建,经洪武九年,天顺三年,弘治五年,正德六年四次修缮。明嘉靖年关中大地震时倒毁。隆庆七年知县史灿,县函李果始予以重修等共计十一次修缮,保存至今。今文庙干净整洁,管理井然有序,看护严谨。文庙泮池、东西厢房、庭院、大成殿后院陈列着富平各地大量的墓志、碑刻、造像、石刻,且多是皇家国宝级文物!真不愧是“关中名邑”、“石刻之乡”因行程安排未敢久留。

下午三时,由贾家堡、东渠村、向阳村心,行三十里,抵达大唐开国皇帝李渊献陵。《长安志》载:“高祖献陵在县东一十八里龙池乡唐朱邨,封内二十里。”唐高祖李渊献陵为唐朝第一座帝王陵墓,其陵寝制度,既源自前朝又有所发展,为后期唐朝陵寝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打下了基础,甚至对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据北宋《新修唐高祖庙碑》记载:“观其正殿,中蹲景福灵光之比也,回廊丛未央、建章之类也。陵园的周围分布有皇亲重臣陪葬墓,宛如众星棒月,将献陵衬托得十分壮观。”唐献陵东侧石柱现立于地面,石柱保存基本完整,盘龙石座有所残损,柱端石兽前腿和脸部残损,柱身风化严重,柱身线刻已经漶漫不清,西侧石柱只剩底座础石。石刻灵犀两件,惜一件灵犀移至碑林作为镇馆之宝。另一件埋于地下,永合村五组一农户院中存有两块犀牛腿部残段,其中一块上甲片较清晰。

司马道东侧存騶虞一只。唐献陵四门神兽騶虞,现俗称“石虎”。是一种虎身狮头,白毛黑纹,尾巴很长的祥瑞之兽。据说生性仁慈,连青草也不忍心践踏,不是自然死亡的生物不食。李渊武德年间有关“騶虞”记载有三次;武德五年,丰州地方出现騶虞;七年,仁州出现騶虞;九年十月,沂州出现騶虞;贞观二年十月,安州出现騶虞(《册府元龟》卷四)。唐开国皇帝李渊的爷爷为李虎,李虎为北朝西魏的八柱国之一,因有功于西魏,死后被追封为“唐国公”,唐朝的“唐”字源于李虎。李渊登基后尊李虎为太祖景皇帝,有唐代“虎”字是禁忌,唐朝大多都会用“兽”或“大虫”等来代替。在騶虞旁碰见一当地愚童,千里之外于善浦老师来此实地拜谒唐陵尽然于灵兽旁碰见,即相识有缘。唐太穆皇后窦氏曾劝李渊将自己的好马送给隋炀帝,李渊没有听从,被发现后遭贬职。事后李渊多次向隋炀帝进献宝马,才逐步得到了隋炀帝的喜欢。也许隋末李渊就因“若愚”而得天下!

唐献陵设计和营造由阎立德负责,阎立德出身于建筑世家,其父阎毗为隋代任将作少监,曾主持修筑长城、开凿运河北段等重大营造工程,为隋朝著名建筑大师。阎立德因出色完成营建唐献陵任务而被擢升为将作大匠。

下午三时三十五分,由徐木乡、西三合,行十里抵达唐武宗李炎端陵。时关中资深四季走陵人郭文潮兄,与《西安晚报》记者由西安驱车赶至桃沟村端陵,专程对于善浦老师进行采访。唐端陵朱雀门司马道石刻破坏严重,两件石狮,东侧一文臣、一件石柱。其余石刻皆残损、扑倒或被掩埋。另有一件朱雀石刻,早年移至西安碑林馆藏。


在我国历史上,曾有“三武一宗”灭佛事件,其中“三武”即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和唐武宗李炎。一宗指周世宗柴荣。会昌五年三月,唐武宗敕令不许天下寺院建置庄园,又令勘检所有寺院及其所属僧尼、奴婢、财产之数。四月,下敕灭佛,规定西京长安只能保留四座寺庙,每寺留僧十人,东京洛阳留两寺,其余节度使的首府共三十四州留一寺,其他刺史所在州不得留寺。其它寺庙全部摧毁,僧尼皆令还俗,所有废寺铜铸的佛像、钟罄全部销熔铸钱,铁交本州销铸为农具。当年八月,“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收充两税户;拆招提、兰若四万余所,收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除此之外,其它西域传来的宗教如祆教、摩尼教和景教等均受到打击,史称“武宗灭佛”。

《新唐书》:“会昌六年,武宗疾大渐,左神策军护军中尉马元贽立光王为皇太叔。三月甲子,即皇帝位于柩前。四月乙亥,始听政。”唐武宗虽有五子皆封王,但生前未确立继承人,宦官马元贽等遂矫诏立光王李忱为皇太叔并最终继位,即唐宣宗。唐武宗五子后史无载,一说皆被唐宣宗李忱所害,唐武宗死后葬于端陵。《新唐书》载:“武宗贤妃王氏,……审帝已崩,即自经幄下,当嫔媛常妒才人专上者,返皆义才人,为之感动,宣帝即位,嘉其节,赠贤妃,葬端陵之柏城。在端陵附近地面之上尚未发现其陪葬墓。


下午五时,由郭家沟、马家源村、太和村、柴窑村,行十五里,抵达唐敬宗李湛庄陵。朱雀门存二件石狮,东侧翼马一件,其他皆残毁、扑倒,乳台东阙残毁严重。遗憾唐庄陵司马道石人均被枭首。一九九六年五月,庄陵司马道两侧五石人盗割枭首,东侧文官三,西侧武官二。其中一件却从南阳找回,中央电视台一套《唐庄陵石佣头盗窃主犯被判死刑》新闻,被南阳磷肥厂厂长的爱人看见,她记得厂长以前说过职工捡拾到一石人头。厂长觉得这是一件大事,立即找来了职工宋晓波,询知石刻还在宋晓波家中,后厂长给南阳市公安指挥中心报告了情况。一九九八年元月,陕西省警方赶至南阳确认正是韩华敏被盗唐庄陵石刻。此石刻头顶官帽,端庄威仪,眉目清秀,现藏三原县城隍庙,其余四件尚无下落!



下午六时,由柴窑村、铁家村、陵前镇,行二十里,抵达唐太祖李虎永康陵。永康陵遗址地面只剩残损天禄一件,抵达天禄石刻处已夕阳西下。遗存天禄左后腿及尾残损,头顶有一肉角,两胁有翼,腹有云山。与北朝西魏文帝元宝炬永陵前神兽,大同小异,有继承与创新,二者头似狮虎,身像骡马,而永康陵的头顶有一肉角。

永康陵积土为陵,仿秦汉陵寝制度而建。因其二次迁葬,又属先世追封,其规模小,不能与后期唐代帝王陵寝相提并论,但陵园规模石刻品位和数量也相当可观,尤其陵前神道两侧之石刻颇有承前启后的特点。永康陵石刻雕造于初唐武德年间,是关中唐代陵墓石刻中雕刻最早的一组,对后来唐陵石刻制度的形成和完善当有一定影响。永康陵朱雀门司马道石刻,从我国古代石雕艺术史的角度来看,它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几年地面有多件残件,可惜近年盗窃、破坏严重,原址今只存天禄独护禁地。二〇〇五年八月,陵前村村民李兴凯将永康陵七件珍贵石刻以二千六百元价格倒卖给了该县芦某。后三原县公安机关随同县文物稽查大队对该文物的购买人芦某的住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了芦某从李兴凯手中购买的被盗石刻,并通知芦某到县文物稽查大队接受处理。然芦某竟私自将七件涉案文物捐献给了西安市小雁塔文物保管所!

李虎,西魏八柱国之一,为陇西郡公,大统十七年去世。北周建立时,李虎已经去世六年了,但仍被宇文氏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赐姓大野氏,追封唐国公。李唐的国号就是来源于李虎。李虎有一子李昞,生唐高祖李渊。李渊登位后,李虎被尊为皇帝,庙号唐太祖,谥号景帝。

夜色朦胧,林鸟归巢,在永康陵与郭文潮兄,《西安晚报》记者别过后,即奔赴三原,行四十五里,抵达三原宾馆。一天元、简、章、定、成、文庙、献、端、庄、永康满满的走陵安排,真是一道丰盛美味的饕餮盛宴。

二十六日清晨,餐后,天未亮由池阳桥、鲁桥镇、周家窑、石马巷,行五十里,抵达唐德宗李适崇陵嵯峨山。崇陵玄宫位于嵯峨山几条山脉交汇处,其恰似九瓣莲花的中央,谓之“莲花穴”,德宗时国势渐衰,但陵寝建制依然宏伟壮观。

此时,一轮红日破云而出,金色晨光穿东侧石柱洒向西侧石刻,石刻如镀上了一层金色,一丝大唐厚重感和沧桑感由然而生,无限感慨!神兽翼马宁静和善,低头若思。

司马道东侧石文臣独具特色,文臣佩仗刀,柄露出于胸前和肘后。朱雀门门阙内双石狮傲视苍穹,遥望远方,忠佑吉地,遥想大唐当年,嵯峨山唐崇陵是何等的辉煌。

惜!皇家吉地残毁严重,荒野萧条的遗址只剩石刻、土阙。但实地踏查依然能感受当年大唐的辉煌,感性的吴冰对这荒野之中的石狮偷偷连献三吻!

传言日本遣唐使者曾参与营造崇陵,后日本天皇因文化影响改为嵯峨天皇,且将京都的一座山改名为嵯峨山。公元八百一十八年,嵯峨天皇根据遣唐使菅啻原清公的建议,下诏改走礼仪,并命“男女服饰皆依唐制”。《大日本史》连历法、节令、习俗也尽量仿效中国。唐朝是中华民族历史光辉灿烂的伟大时代!其对世界的影响也是空前的,大唐皇家胜迹保护迫在眉睫。

唐德宗李适十四岁时,爆发安史之乱。在大唐盛衰变迁中,唐德宗饱尝了战争离乱和家国之痛,也亲身接受了残酷战争的历练。其父皇唐代宗即位之初,太子李适即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元帅,讨史朝义,平定河北,担纲安史叛军残部最后决战的重任。平定叛军之后,李适也因功将其画像列于凌烟阁,与唐太宗时敕绘的著名二十四功臣同列。

唐朝取有真经的悟空法师也葬于嵯峨山,其师舍利越摩以释迦牟尼佛牙舍利赠别悟空,悟空法师西域归来,献佛牙舍利及译经于朝廷。嵯峨山现存振锡寺遗址和唐代悟空禅师塔。

上午九时许,由蒙家沟村、蒋路乡、官道村、口镇、冯家沟,行七十余公里,抵达唐宣宗李忱贞陵仲山。唐武宗死后,由光王李忱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以皇太叔继位。唐宣宗李忱即位后勤俭治国,体恤百姓,减少赋税,注重人才选拔。对外不断击败吐蕃、回鹘、党项、奚人,收复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占领的大片失地,使唐朝国势有所起色,百姓日渐富裕,使本已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

小太宗李忱贞陵依山为陵,兆域方圆一百二十里,面积与唐太宗昭陵相近。司马道北望,陵山三面群山环绕,居高临下,巍峨壮观,唐贞陵是晚唐帝王陵寝的代表作。

当代书籍资料描绘司马道石刻多为“雕刻粗劣”,而近年新出土了一件非常精美的武将石刻。推测,因仲山由若干条山岭和山谷组成,千年来山洪颇多,目观朱雀门司马道有一层厚厚的大小不一的鹅卵石。当年朱雀门定遭遇过多次山洪毁坏,石刻当年应多数都被冲毁、或扑倒磨损。且现今东侧一件文官石刻尽列队于西侧武将之列。

秋高气爽,晴空万里,走在大唐皇家禁地的于老师心情愉悦,触景生情,高歌一曲《三十里铺》,歌声清朗,轻柔绵和回荡在耳畔……

上午十二时,由白王镇、王桥镇、烟霞镇、东坪村,行六十七里,抵达唐太宗李世民昭陵九嵕山玄武门。九嵕山山势突兀,地处泾河之阴、渭河之阳。主峰周围均匀地分布着九道山梁,高高拱举,如有九龙拱月。北观如有卧虎,九嵕山有藏龙卧虎之势。古代把小的山梁称为嵕,因而得名九嵕山。唐昭陵自贞观十年葬长孙皇后便开始了大规模的营建,至贞观二十三年埋葬唐太宗,主陵区营建工程才基本结束。除主陵以外,在陵山周围营建了规模宏大的礼制建筑与陪葬墓,兆域方圆一百二十里规模宏伟而霸气——天下名陵。昭陵玄武门为现代景区,多为当代建筑,合影留念后,即奔赴武将山。

上午十二时,由蔡窑村、袁家村、孙家村、瓦庙坡,行五十五里,抵达唐肃宗李亨建陵五将山。唐建陵南边山麓是层层的梯田和一望无际的沃野,北面群山叠障,依山为陵,气势巍峨壮观。建陵朱雀门司马道石刻已被冲刷成深六十余米,宽近二百余米的沟道。石刻环境水土流失严重保护状况令人担忧。


唐建陵石刻保存完整,雕刻细腻。西侧石柱扑倒,顶部跌入十米深沟中,东侧石柱保存完好。两侧翼马非常灵动,马背宽体圆,肌腱发达,竖鬃耳而俯首,卷云翼欲展而挺立,头顶独角,腹有祥云,如行天界,体态异常俊美,栩栩如生,精美传神之作足见雕刻者之高超的技艺水平。建陵石马残损严重,原奴马人多件,现存昭陵博物馆。两侧石人文左武右,文官头戴冠帽,衣着广袖,双手执笏于胸前,神态肃穆。武官头戴冠帽,着广袖衣,双手拄仗刀,仗刀穗绕于刀柄,神态威严。唐代是中国雕塑艺术高度发展的时期,创作活跃,技艺成熟,成就卓著,唐建陵石雕刻群正是这一时期所留下的宝贵财富之一。

下午三时,至五将山下午餐,由福银高速,行八十公里,抵达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寝乾陵。于乾陵博物馆会见刘向阳副馆长。刘馆长现为《乾陵文化研究》副主编,《唐代帝王陵墓》编著。《唐代帝王陵墓》在唐陵研究论著中,它是一部较为完善详细的一部专著,内配有珍贵的照片与插图,以图证史,图文并茂,史论兼集,已多次再版印制发行,走陵读史必备。本次唐乾陵实地踏查刘馆长予以大力支持,再次代表帝王陵研究会予以真诚感谢!

下午四时,抵达唐乾陵朱雀门司马道,唐乾陵寝深凿于梁山山体中,梁山东临豹谷,西临漠谷,地势高峻而不险,南面两峰较低,神道乳台建于其上呈东西对峙之势,其浑圆挺秀如双乳。群峰连绵,满山草木苍翠,乾陵兆域规模巨大而宏伟。

唐乾陵石刻从规制上超出了以往的陵园石刻,超大体量的石刻表现出大唐盛世的宏大雄壮、雍容华丽、深邃大气。石人张扬霸气,翼马灵动传神,而那些流动的线条中又有着音乐般的节奏与韵律,可以说乾陵石刻艺术是大唐盛世社会风貌的实物佐证。

下午五时,下梁山,分两队,行三十余里,抵达唐僖宗李儇靖陵,这是行程里最后一座唐代帝王陵寝。唐靖陵为关中唐十八陵中年代最晚的一座,行程安排这一座结束非常有意义。夕阳西下、夜幕降临,达到靖陵时光线朦胧,在陈强老师双外置闪光灯和手电筒的补光下夜拍刚出土不久的千年皇家神兽……

在唐靖陵清代毕沅碑下,于善浦老师简述总结了唐十八帝王陵实地踏查感言,“唐陵非常大气震撼,帝王陵寝的起源和演变,与当时社会的变革、政局的变动、艺术的发展息息相关的。也从不同侧面反映着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历史、文化、艺术与政局等状况,作为一种以物质形式存在的文化遗产,它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他们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维系着民族精神!我八十六岁能三天穿越唐陵,应该是空前的,绝后不绝后不好说,但我们完成了,我很快乐!

炊烟袅袅,林鸟归巢,我们满载而归返回古都西安会餐,本次关中唐十八帝王陵实地穿越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总行程一千五百余里。


历史风云变幻!

都没废心别废

长安依是长安!                 



杨 明  

二〇一七年元月十八日记於古都长安  

       






DI WANG LING

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颓废和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世代繁衍的精神支柱。

   爱我中华   

帝王陵微信平台 (编辑部)

        李明富

名誉会长:于善浦(原清东陵副主任)

学术顾问:王志杰(汉茂陵博物馆馆长)

主        编李明富
运营总监:郑慧艳

编辑小组:杨明、郑慧艳、王平、曹红卫、王勘、邓震、李明彬、温志东、余国祥、郭浩军、林赵成、郭欣、秦飞、邹梦远、秦新爽、刘军、李黎、刘晶、刘雷、刘德旺、王泽龙、张海猛、吴穹(加拿大)、张南金、王辉、张国通、曹荣淼

合作投稿[email protected]

Q  Q群号1050546

微信订阅号:diwanglingmu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

传承历史文化

维系民族精神 它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习近平总书记

分享即是收获,更是一种美德!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