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多年前看李敖在电视上说自己写了一首诗评价马英九,解说了诗的内容之外,他还不住地说:看看我的书法,很好的,很有特点,是我个人的风格,学习古人但不拘泥,写成我这样的很少,一定要仔细看看,我再给你念一遍诗,这一遍主要看书法……
我觉得这和他在《北京法源寺》里的劲头儿很像,颇自负、絮絮叨叨、枝蔓旁出地掉书袋。或许这不是一本能读出速度的小说,痴迷于谈论,谈变法、革命、出逃与就义、家国、佛法、后世与来生,曾经难以进入繁复的絮语,但读进去后,很畅快,也很伤神。
有人说当历史书看,和教科书对照。李敖的这本书其实写的也不是历史,虽然他一再自负于自己的历史学出身。对待康梁、慈禧、袁世凯等人的看法历史学界讨论很多,早已不是教科书里写的样子,这些其实是不必一本小说来细辩的。我觉得主要的是读作者提供的概念和论调。比如林权助等论专诸与荆轲,都在刺客列传里,但一人为私人小利,一人为国家大义,进而上升到中国的武士之道;另一人说专诸母亲更和武士精神;平山周说田光也是为了促使荆轲完成大义而自刎。所以,最伟大的是这两个不必死而去死的人。如今之谭嗣同赴死。当年看,觉得很精彩。这样的谈话有很多。
后来看田沁鑫导演的《北京法源寺》,先看的录像,今年3月初又出现在剧场。很过瘾,语速快、台词量大,整场语言的交锋和狂飙,稍一晃神就会落下。而且时空跳出跳入,当时的对话和后人的评价、自我叙述同时进行。跳跃和转换之间常有幽默的产生,稍稍调节了一下这部没有中场休息的长剧带领的时刻紧绷而略有疲惫的神经。
一批杰出的演员,尤感叹于奚美娟所演的慈禧,思路清晰、做事得体、顾全大局。“人民鳖孙”袁世凯为了政局稳定而被判了变法。康有为被刻画为迂腐、自以为是而过于自我。光绪原来一直是没什么色彩的人物,这次也青春激情了一把。
理智与情感上,我都觉得最出色的当属贾一平的男一号谭嗣同,演员适宜,角色阳光、感情丰富又心里纯粹、懂佛法,若要弘法须入世,积极而热烈地投入飘摇的时局。年轻时就很欣赏谭嗣同,但也遗憾他的不值。我对清朝没太多好感,但当他说出“我像个女人一样爱着大清国。”时,我眼泪都要下来。他在李敖笔下就是血肉丰满而动人的。书里和剧中有他作为丈夫和儿子的柔软,不是仅仅横刀向天笑。
初见时,谭嗣同对梁启超说了这段话,真的精彩:
“从出世以后,再回到入世,就是从‘看破红尘’以后,再回到红尘,这时候,这种境界的人,真所谓目中有身、心中无身。他努力救世,可是不在乎得失,他的进退疾徐,从容无比,这就是真的佛、真的菩萨。”
(图片均截自话剧《北京法源寺》舞台录像)
++++++++++++++++++
欢迎关注“微木tinywood”公众号:tinywood-culture;
转发、转载须保留公众号和作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