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之后,时间好像突然成了结结实实的“压缩饼干”,在十个小时工作之外,又想要保证正常的爱好、充电、休息,结果就只能是二十四小时满满当当,完全没有什么别的余地,九月份创下了只看完两本书的记录……
所以,那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结束学生生涯后还能保持课外阅读习惯的人,真的都是非常有毅力的人呢!
更何况,还得勤劳地记录,顺带排版,更新个公众号呢???
简单粗暴上清单——
每周的周四被我叫作“黑色星期四”,除了要上五节课,口干舌燥,还要能接住孩子们抛来的各种奇思妙想、语法错乱。
比如一大早你正在焦头烂额准备教具,一个粉粉嫩嫩的小娃娃着急地要跟你分享他赖床的故事:
“老师,我今天没喝水了。”
你瞅瞅他怀里抱着的大水瓶和睡肿的双眼皮,需得迅速反应出这个故事和“喝水”没有什么关系,于是重复:“喝水?”
小娃娃连忙点头:“对,没好睡了。”
恍然大悟顺带纠正:“是没睡好吧?来跟我说一遍……”
听起来还不错?被轰炸一天试试呢?
于是,下班后特别需要像猫咪一样寻找一个温暖的角落,蜷缩起来,看一部治愈的小电影,而对我来说,美食电影最能完成这个治愈任务。
《小森林》
首推这部很温和的电影。
《小森林》根据五十岚大介的漫画改编成了上下两部,一部是《小森林·冬春篇》,一部是《小森林·夏秋篇》。
在喧嚣吵闹的大都市生活过后,一个平凡的女孩市子(桥本爱 饰)选择回到自幼生长的老家——位于日本东北地区的小森村。
没有时尚、没有嘈杂和热闹,当地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需要自己耕种食材和花草,或者骑车到远方的小镇上购物。
受妈妈(桐島かれん 饰)影响,市子对亲手制作各种美味的家常料理有着格外浓厚的兴趣。妈妈失踪已经很久,对料理的回忆与再现成为母女间别具特色的交流方式。
电影(上下篇)共介绍了十多种美食和料理,每一道料理都有着属于它背后的故事和回忆,没有什么曲折的戏剧冲突,可就是有一种魔力,让人心里特别平和安宁。
每个在大城市生活的人都有一个“守拙归园田”的梦想,可是鲜有人真的去实现,这之前我经常在微博上看李子柒的视频,尽管知道大部分是一种演绎手段,可就是能让心很快地安静下来,还有关注的很多美食博主的公众号,比如“日食记”,看着食材在滋滋冒烟的声音中变成美味的料理,有一种浓浓的人间烟火气,也就瞬间觉得世界美好了,这大概是最治愈的了吧。
就像对坏心情来说,药物只能治标,美食才能治本呀!
日本有很多美食题材的电影,《深夜食堂》曾经陪我度过了在国外的一个个有点孤单的夜晚,而《孤独的美食家》又让人觉得怎么会那么神奇,世界上有几千万人一起看一个大叔直播吃东西?《寿司之神》的纪录片透露出日本人的“工匠精神”,是典型的“工匠电影”。相比于国内很多美食类节目和视频的刻意为之,日本美食视频那种温和熨帖的治愈感是独有的(比如《舌尖》第一二季高开,第三季却低走,正是因为越来越做作了……)。
但是听说最近腾讯制作的《风味人间》还不错,待空了捡来下饭。
毕竟中国这种美食大国,理应在这方面称王啊……
回到《小森林》,和大部分日剧和日本电影一样,里面会有很多频出的金句,很朴实,但是却能在某个瞬间打动心的某个部位。
电影质感中渗透的日本美学和禅意也是一以贯之的。
认真制作美食的市子美极了!侧颜杀~
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呀!
《Dangerous Minds》
“黑色星期四”下班之后会有英语沙龙,每次都是拖着精疲力尽的大脑和身躯进去,活蹦乱跳地出来,还能背个包去健身房跳一个小时……所以每周四做完思想斗争,不管多忙,都会准时到达。和外教就各种问题闲扯一小时之后,不得不说,有种神奇的效用,堪比我心中排位第一的美食电影。
上周在沙龙看了一部老片子,叫作《Dangerous Minds》(危险游戏),这是一部教育电影,是发生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故事。
露安曾经是海军陆战队中的一员,退伍后,对教育充满了热情的露安决定成为一名教师,但是刚到学校的第一天露安便知道自己遇见了难啃的骨头,她所教导的是一群丝毫不遵守规章制度的问题学生。
在经历了起初的挫败后,露安调整了战术,这群高中生,凯丽意外怀孕,埃米利奥有无法自控的暴力倾向,洛尔自卑、懦弱……但露安最终用真情和爱帮助这些迷途的羔羊找到了回家的路。
她告诉这些孩子,不是他们想要走向死亡和黑暗,而是他们选择了死亡和黑暗。
对这些生活在美国社会底层的孩子来说,露安带他们走上的,是一条会改变他们人生的路,而给孩子的未来以正确的引导,这大概也是教师这个职业最有成就感和最闪光的部分了吧。
电影中间有几个冲突点,还是很打动人心的,值得一观。
在观影过程中,可爱的外教经常会跟中国老师交流美国的真实教育情况,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的点子,这都导致我每周很期待这个小小的集会~
《快把我哥带走》
在地铁上看这个电影,忽视周围人,哭成了狗……
从小就羡慕有哥哥的女孩纸,然而对我来说,这是件“NO WAY”的事了。
不过,谁又能确保这个哥哥一定是个好哥哥呢?
这部电影真实告诉我们拥有一个每天耍贱整蛊妹妹、毫无家庭感的哥哥是一种什么感受。油炸还是清蒸?时秒(张子枫)只希望哥哥时分彻底消失!连珍贵的生日愿望都是“快把我哥带走”。不料愿望成真,哥哥变成闺蜜妙妙的哥哥,时秒同情妙妙的同时心里暗爽摆脱了这个“大魔王”。
变成独生女的时秒感觉生活无限美好,但却发现时分除了整天和好基友甄开心、万岁插科打诨、整蛊妹妹妙妙之外,其实替她承担并隐藏了父母离婚的秘密,每天半夜扛回烂醉如泥的爸爸,并叮嘱好妈妈不要露馅,白天照常戏弄她只是为了分散她的注意力,给她营造一个“完整家庭”的假象。
而当年邪魅一笑的“恐怖少女”张子枫也和彭昱畅一起,贡献了最好的演技和最自然的青春模样。
在这俩月看的一堆书里,挑出这两本,分享给大家。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读完真的有变厉害哦!)
采铜(崔翔宇)
这本书带上旅途和放在家里,题目先后戳到了Melody,Connie和我妈的笑点
emmm,的确听上去像是贩卖成功学……
不过讲真,对于每天都觉得“生活辛苦”、“我已经很努力”的我们来说,这本书另辟蹊径,从人生的七个侧面(时间、系统、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入手,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多维坐标系。
作者采铜(崔翔宇)是浙大心理学的博士,在知乎是个很火的答题“大神”。
我们总是在惯性中生活,在教导下学习,在成规中思考,在劝解中决定,并在无助的结果中自责。如果能够在迷茫、无助和焦虑的时刻,跳出这个循环圈,从上往下俯视、思考,反而能够得到一些全新的启示,探求到学习的规律和技巧。
同之前推荐过的万维钢写的《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和古典的《拆掉思维里的墙》、《跃迁》等等类似,这类书读起来不是很轻松。如果是小说,完全可以随时拿起来又随时放下,顶多就是回忆一下情节,更深层次地也不过是思考一下叙事手法,可是对于这类书来说,你最好在阅读的同时,准备一支笔,随时做好标记,并且在读完一章之后做个简单总结,这样才能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特定情况时随时抽出一个总结好的方法论加以应用,方才能够达到阅读的真正目的。
《浮生六记》
沈复
每个人其实都读过《浮生六记》,早在初中课本里,沈复的《童趣》一文就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一章。“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只不过,《浮生六记》的主体部分是记载沈复和其妻陈芸的婚后生活的。
芸娘这个人物,被林语堂称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可爱的女人”,并译成英文介绍到了美国。她也是整本书的灵魂和精髓,她嫁与沈复之时,沈家已逐渐家道中落,沈复得妻如此,实是其穷困生涯中最温暖的亮色了。
芸娘是个有血有肉的灵动女子,她不是活在纸上和书里的,读《闺房记乐》时,很容易就感受到她是个活生生的人,她与沈复的夫妻之乐,也让人觉得生活虽然清贫,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曲折爱情,却十足让人羡慕。
夏日,芸头戴茉莉花,三白(沈复)戏谑说佛手为香之君子,茉莉为香之小人,何以亲小人而远君子,芸亦笑说:“我笑正人爱小人。” 夫戏妻谑,笑俗为雅。
夫妻二人同亲戚扫墓山中,芸捡回一堆峦纹白石,拿回家,在宜兴长方盒中叠成一峰,若临水石矶状。自己着手种植白萍,石上植茑萝。到暮秋,岩间茑萝悬壁,水中白萍大放,却不见斧凿痕迹。
芸娘蕙质兰心、热爱生活如此。
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人(换句话说,沈复不是因为她长得美喜欢她),沈复也很直白地写到她“似非佳相”,但在他心目中,芸娘绝非不美,她可爱的性情,豁达大气的气质,玲珑通透的生活态度,比起必然消逝的美貌,自然重要万分。
很多人说比起芸娘,沈复只配得上她小指头那么一点点好,但他作为一个古人,能够详实记录下自己与妻子的闺房乐趣,并能常常发自内心地连声赞扬妻子,在古代也实属不易。
《浮生六记》文字如珠玉般干净雅致,前期清新,后期随着芸娘重病以及渐失婆家人欢心(行事太过随性,在那时是过错),叙事也逐渐沉重,到芸娘去世,《浮生六记》也再无趣味可言。
这种感情大概就类似于——
庭有枇杷树,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前段时间讨论热烈的《如懿传》大概演了八九十集,尽管中间一直爆出类似“周迅扮嫩违和”“霍建华演技堪忧”等负面新闻,我还是追着这个故事看完了。
在这个冗长而无趣的故事里,至少有一点,是极为成功的,不同于《延禧攻略》和《甄嬛传》的打怪升级,走上人生巅峰,《如懿传》憋屈而无奈,是一个从美好到消亡的悲剧,是一首如懿逐渐失去她的“少年郎”的挽歌。在这个层面上,《如懿传》讲好了这个故事,并终于在最后一集赚足了我的眼泪。
大学上文学史课的时候,长相酷似鲁迅先生的教授点了一根烟,坐在大椅子上,淡淡地说,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
幸而如懿最终放下了,而导演又大发慈悲,使得她死后象征她和乾隆年少情谊的绿梅重新吐蕊,不然,未免撕碎得太狠。
最后,来听一首歌——
《Dangerous Minds》的插曲,来自BobDylan的《Let me Die in My Footsteps》。
也正像露安老师说的一样,很多时候不是“we want to die”,而是“we choose to die”。
You have the chance to choose another way.
p.s今天的二条分享了李咏的一篇文章《吾妻哈文》,突然就想起《浮生六记》。
前几天提到的为了工作充电的一本书也十分有意思,忙过这周来聊聊。
以上。
随缘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