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无形的东西在懂行的人眼里都是有形甚至严密的。
比如音乐。一首曲子播放出来,看不见摸不着,听完了后声音也消失了,却让人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感受,实在是玄妙。但是常人看起来玄妙无比的曲调在谱曲人的眼里却有形有实,而且严密有致,挪动一个音符都会让整个曲子崩塌。
周杰伦 《不能说的秘密》
再比如绘画。不画画的人看到一副画只觉得它是一个整体,是画了一个瓶子或者一个人,好看或是不好看,看着喜欢或者不喜欢,最多会牵动点情绪:看了这画有舒畅或者压抑的感觉。
但是在画家眼里,这幅画可能是一个一个的色块,也可能是一笔一笔的笔触。甚至画家看着一张画就穿越了时空,看到了几百年前的社会风情和画这画的人。他能穿越时空和被留在画里的几百年前的人相聚,聊天,得知他的眼界和态度,才情和犹豫,感受他的温度。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局部
日常生活中人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一个平时特别多话的人今天格外沉默,那说明一定发生了什么事导致他的沉默。我们看电视剧,剧中一个并不算美的演员却在扮演绝世美人,那网友们就会吐槽必有黑幕。
凡事都有因果关系,意识也是一样。凡事都能摸索清楚,心理也是一样。看似无形的东西最容易让人怯步,看似最常规的东西却最应该问上个为什么。
在最简单的问题上发问的SB们,一般都是最NB的人。比如被苹果砸了头的牛顿,比如1+1=2的哥德巴赫,再比如觉得心情不爽也值得被研究一下的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生在160年前,犹太人,高材生,挺帅,学医的。他最神的贡献是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观念:人的行为和语言只是表象,真正控制人们的其实是他的潜意识。潜意识简单说来就是:真实存在的、但却被压抑或伪装了、以至于自己都没发现的想法。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1856-1939
“潜意识”这个词儿现在似乎已经人尽皆知了,但世上最牛的事儿就是:就在眼皮底下的、微妙的、似有还无的、不可言说的事儿被明确地说了出来。就像仓颉造字,从此语言兴盛文化流传一样,弗洛伊德指出了人有潜意识这回事,于是一个学派(精神分析学派)就诞生了。
(心理学被人瞧不起是很应该的,自从弗洛伊德提出潜意识和自我、本我、超我后,理论构想就又停滞了。)
弗洛伊德是开诊所的,终身战斗在精神疾病的第一线上:他的研究材料来自于他的病人和他自己。他所在的时代是教会统治的严格禁欲时代,所以他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很多病人因性欲被压抑而产生精神疾病。所以弗洛伊德的理论里大量以“性”来定位,逐渐为其它流派甚至他的学生所不耻,讽刺他满脑子男盗女娼。于是,精神分析的小团伙从内部分裂,分裂出了以社会、个体或分析等等来定位人的小支流。如此我推荐的这本《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便是以社会文化给人定位的一小本,作者霍尼是位女士,所以格外温柔关怀。
卡伦·霍尼 这本书市面上有很多译本,如此我只看过冯川的译本,所以不知哪个更好。
“性”也许真的在弗洛伊德时代是个广泛影响心理的因素,但“性”在今日已经比卫生纸还要廉价了,我天朝子民凡80后者貌似均未大面积受此所困。但若往上数上几十年,好像能看到点性压抑的广泛表现。王小波、贾平凹、刘恒、张艺谋、姜文这代人无论是作品还是思路里都有各自特点的泛性感觉。
还有个现在泛滥的社会现象,如此我预言过上三十年后会减弱,那就是“贪官必包养大量情妇”这个现象(请注意“大量”这两个字)。现在能有资格当大贪官的,年龄在60岁上下,算起来正好是我国性压抑的年代,所以贪官们有了钱便要在他觉得有兴趣的地方发力。而再过三十年,跳跃的90后当道,他们也爱美女,但是他们年轻的时候就随心所欲地乱过了,所以绝对弄不成50后贪官这副生涩土鳖的模样。
我们本土的大师们好酒好色,酒后诗兴大发、挥毫泼墨,出了很多神品。诗仙李白一喝酒就作诗,学校里让背诵的都是他喝醉了后写来自嗨的句子;柳永被歌妓包养,没事儿就填首词让姑娘们唱唱,一唱就流传四方;还有喜好书法的,一喝醉酒就挥毫泼墨出名帖,害得我朋友的老爹隔三差五就喝得醉醺醺,临摹到半夜。
夏亮熹-李白行吟图 (图片来自网络)
弗洛伊德的高级玩耍就是解梦,著名的《梦的解析》在如此我看来无论他如何试图写得严肃,到底还是一个高级游戏。艺高人胆大,艺高爱自嗨。嗨到策马过处黄沙滚滚,群众就会大竖拇指赞不绝口,可若嗨到无色无味无影无形,群众根本发现不了,那此高人就又会寂寂无声,隐回常人。所以,真正最牛的人是大隐隐于市的,是不为人所知的。
扯远了,再回来。
一百年过去了,让精神分析的小团队分崩离析的流派之争在今天看来似乎已经没有意义了。无论是性,还是文化、还是环境、还是遗传,什么都好,看起来他们似乎都不能做为一个完整的条件一手遮天地造就一个人全方位的人格。他们貌似是一起起作用的。所以想要摸清楚一个人的“真我”,便要沿所有的因素都走一遍。像走迷宫一样,如果有两个岔口(影响因素),那都走走看看。
如此可以给出几个方向供君摸索摸索,如大师般游戏一下:
1、 他/她/你认可/不认可哪些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冲突在他/她/你身上的具体表现为哪些?(传统文化)
2、 他/她/你认可/不认可哪些现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具体表现为?(时下价值观)
3、 他/她/你的父母认可/不认可哪些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具体表现为?(成长的家庭)
4、 他/她/你理想的生活(自己的目的地)
5、 他/她/你帅吗?有什么技能?衣品如何?人品如何?人际关系如何?(技能和冲突点)
6、 他/她/你遇到什么时必引发某种情绪:高兴、伤心、发怒等,屡试不爽(症结点)
7、 试推测产生情绪的所有可能原因(注意“所有”二字)。
精神分析并没有它刚出场的时候那么神秘,如此觉得,所谓潜意识也只是对无意了解自己的人而言的,当你开始顺着自己人格的迷宫探索来因和去路的时候,潜意识也会逐渐浮出水面变成意识的一部分。当在暗处作祟的潜意识被放在阳光下时,往往显得弱小而可笑,有时一声叹息后它就消失了。
我们经常听说哪个人在牛叉的催眠师的帮助下,声泪俱下地诉说了小时候的某种苦楚后,他的神经症反应就自动消失了,便是这个道理。
那天路过一个幼儿园,幼儿园的小朋友正被老师带着做一个游戏,叫做“大风吹。”老师说出一个特征,符合这个特征的小朋友就要跑离自己原本的位置。只听那老师说:“大风吹!吹走那些穿红衣服的人!”穿红衣服的小朋友就尖叫着四处逃窜。
这让我想起分类这个问题,我们习惯以别人是否跟我们的生活有交集分类,所以我们自然觉得有人是认识的,有人是陌生人。若各位小伙伴从今天起试着以“同种性格元素”来把所有人进行分类的话,那相信不多久你就会觉得自己和别人都越来越容易理解了,甚至你会跟音乐才子和画家一样,有了看穿无形的眼力,觉得人人都不是陌生人,他身上总有你熟悉的那一部分,那时候你已然变成一个无名有实的心理大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