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杨玏,三十而已,不怕招黑

专访 | 杨玏,三十而已,不怕招黑

人民文娱 内地男星 2020-08-06 10:36:03 522

他是人艺大院走出的孩子,入行以来,比起角色完美,更想呈现真实的“人”,最近因新剧《三十而已》中陈屿一角受到关注。


|撰稿:李雨潇 

|采访、编导:孟星



最近,演员杨玏三天两头就会被“骂”上热搜。


在热播剧《三十而已》中,他扮演的陈屿在情感里不懂沟通,在婚姻中过于自私,饱尝网友的吐槽和白眼。




陈屿“火了”,角色背后的杨玏则保持着一贯的淡定。他大大咧咧地告诉《环球人物》记者:“被网友贴上负面标签不是坏事,人物有问题,才有成长的空间。


出道至今,杨玏选角色有一套自己的逻辑:人设可以不完美,主角配角无所谓,但剧本要过硬,人物要真实、丰满,如果遇上好本子,哪怕当个幕后人员也愿意。这些年来,他可以在《超时空同居》《唐山大地震》里“打酱油”,也不怕接像《致青春》里的陈孝正、《三十而已》里的陈屿一样有“招骂”潜质的角色。


“演员的工作是把一个真正的‘人’展现给观众,可爱的人身上也有不可爱的地方。把人物的多面性准确展示出来,让观众觉得这个人好像在哪儿见过,这就是我的工作。”杨玏说。



“现实中陈屿这种男人最多”


在讲述女性情感事业的剧集里,男性角色一向是绿叶。《三十而已》中,三位女性角色的老公或男友,要么婚外情、要么不婚主义,“渣”得各有千秋,其中最不起眼的小人物陈屿,讨论度却是最高的。用杨玏的话说,陈屿是个不善言辞、近乎木讷的人,情愿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因此在婚姻里经常忽略妻子的感受。这种不主动、不故意的“渣”,掩藏于生活细微处的冷漠,让很多网友找到了共鸣。


三对情侣中,陈屿和钟晓芹(毛晓彤饰演)这一对,最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以至于网友一边在弹幕中骂陈屿,一边又说“现实中这种男人最多”。在第一集里,陈屿和钟晓芹的“不和谐”就通过细节透露出来:两人一个养鱼、一个养猫,早餐一个吃豆浆油条、一个吃煎蛋土司。钟晓芹追剧,看到大结局感动得哭成泪人,跟陈屿倾诉,结果陈屿一盆冷水浇下来:“你就是太无聊了。”




“我可不像陈屿那么闷。”杨玏说,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说话总是带儿化音,对人不自觉地称呼“您”,动不动就爱开上两句玩笑,和剧组的工作人员打成一片。但当他把眼镜一戴、胡子一留、眼角一耷拉,整个人又成了带着一股子丧气的“凤凰男”陈屿。


在杨玏看来,陈屿是个复杂的角色,他身上的问题,或多或少存在于现实婚姻中。所以“渣不渣”不重要,角色的层次越丰富,演员的创作动力也越足。剧中,钟晓芹意外怀孕,陈屿没有思想准备,也没表现出丝毫要当爸爸的喜悦。有一场戏,两个人看完网球比赛回家,陈屿坐在床边,钟晓芹问他:“你是真的不想要这个孩子吗?”陈屿背对钟晓芹:“我不是不想要这个孩子,我是怕这孩子摊上我这么一个爸爸。”




杨玏解释说,陈屿原生家庭的条件不好,他不想让孩子也过和自己一样的生活。“在那个时候,其实陈屿是羞于去看钟晓芹的眼睛的,但他没想到,钟晓芹说了一句‘你不会像你爸一样的’,陈屿突然一下觉得很温暖、很意外,才转过头跟钟晓芹四目相对。”


这些表演上的细节处理,都来自杨玏的琢磨:一个不会跟老婆掏心窝子的人,说不出什么感人的话。在没有台词的情况下,只能通过细微的眼神和动作变化,来暗示人物的内心情感,这样演出来的陈屿,才不只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渣男”。


网友讨论最多的一场戏,是钟晓芹流产后,陈屿没有一句关心的话,而是出奇的理智,忙着安排清宫手术。“孩子没了他当然有痛感,但是他不会表达。”杨玏说,陈屿面对事情不会从情感出发,只会采取最“直男”的思维,但那时的钟晓芹,最需要的是安慰。




陈屿这种直愣愣的思维,也让他在工作上吃了不少亏。在电视台,他是个做编导的“社畜”,除了和钟晓芹的小家,还要以一己之力支持原生家庭,用杨玏的话说,是个“被生活摁在地上反复摩擦的人”。他代表的是在日复一日的常态生活里,对生活渐渐失去激情的人,所以不论是海报上的定妆照,还是剧集中,陈屿整个人色调灰暗,观众从他眼睛里几乎看不到一丝光彩。“他就像块磨砂玻璃一样,很模糊,你看不清他,不知道他的欲望和激情是什么,可能连他自己也不清楚。”杨玏说,“他背负了很多压力,所以说,他挺难的。”



“不能给我爸丢人”


杨玏的父亲杨立新,因为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里出演贾志国一角为观众熟知。在《三十而已》里,他饰演另一位主要女性角色顾佳的爸爸。



· 《三十而已》杨立新剧照


“跟父亲在同一部剧里,会不会有压力?”


“没压力,我一点都不担心我爸的业务水平,你问的是这个压力吗?”杨玏开了个玩笑,又严肃下来,“从一开始参加工作,就没太把这事儿当成压力。这应该是动力,不能成为敌人,要不每天工作,都得战战兢兢的。”


1987年,杨玏在北京出生,家住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家属院。“我从小在人艺长大,对演员行业没有那么强的距离感,排练厅、舞台的环境,包括演员这个职业,都是我父亲的日常。他的同事朋友,我觉得都是叔叔阿姨、大爷大妈。”



· 杨立新、杨玏合影


小时候,父亲经常在人艺三楼的排练厅排戏,杨玏从幼儿园一放学,就被接过去玩。那时候,他来回摆弄舞台道具,这摸摸、那看看,专属导演的按铃,也敢上去拍拍。“从小跟在我爸屁股后头看人艺的戏,比后来所有的戏剧教育对我的影响都深远。”在杨玏的记忆里,父亲是个活跃在戏剧舞台上的大忙人,《茶馆》里的秦二爷、《雷雨》里的周朴园,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印在脑子里,比生活中的父亲形象还要清晰。


“我爸是我认识的人里边最乐观的一个。生活上从来没见他和谁红过脸,也没和我急过。他是我尊敬的爸爸,也是我永远的‘新新哥’。”杨玏身上那股北京男人的随性,多少也受了老爸的遗传。



· 杨立新、杨玏合影


“我是一特别懒的人,没什么特强的计划性,从来不会说长大以后必须要干什么。”对他来说,当演员这件事,并不是哪一刻福至心灵的决定,而是高中最后半年择校选方向的时候,才开始琢磨的问题。“因为美国学校戏剧系不分专业,所有东西都得学,就去美国吧。”


如杨玏所愿,从灯光舞美到服装表演,在杜克大学,所有跟戏剧表演有关的课程一应俱全。学校里,大小剧场有三个,全部对外售票,一个学期有三四台戏。有一个小剧场的戏,让杨玏记忆最深。全戏只有一男一女两个角色,杨玏出演男主角,因为英语不是母语,他感到“这辈子都没那么紧张过”。那时候,他白天上课,早晚只能各留出两个小时排练,结果上台以后,“所有东西都是乱的,但没别的办法,就把那几场生扛下来了”。


为了确认儿子在美国是正儿八经的学习,杨立新还亲自去美国视察了一番,告诫杨玏,要远离“黄赌毒”。“我爸就是我爸。”杨玏说,“我出去干活不能给他丢人,这是我的心理底线,是时刻提溜着我的一件事儿。”



“演员是在战斗中成长的”


回国以后,杨玏就干上了演员这行。


对这份职业,他看得很普通,别人管进入演艺圈叫“出道”,他叫“参加工作”。他主演的第一部戏是《大丈夫》,跟俞飞鸿搭档演情侣。“一看第二天通告,你跟王志文老师的戏,你跟韩童生老师的戏,心里能不紧张吗?”这部台词量大、演员腕儿大的戏,让初出茅庐的杨玏感觉一下子“不会了”。



· 杨玏《大丈夫》剧照


“台词都可丁可卯的,动辄好几页纸,还都特精彩,你一点儿不敢改。”那时候每天晚上八九点拍完戏回家,杨玏就开始默第二天的戏,默完一遍后,夜里把父亲“老杨”从床上拽起来,请求专业指导。“我说您就给我演一遍,我能拷贝您演的40%—50%,就已经很过关了。他给我指导完,就奔着后半夜去了。”


杨立新几乎很少在专业上夸奖杨玏,也不会主动跟杨玏聊他演的戏。唯独有一次,让杨玏印象深刻。那时候,他参演的电视剧《何以笙箫默》在电视台热播,杨立新看了以后,给他发了条微信。“我当时在上海拍戏,他给我发微信,说演得不错,很注意细节,向你学习。当时我真的有点想哭了,直接把那条微信收藏了。”


渐渐有了知名度后,杨玏连着演了几部青春剧,从《致青春》里的陈孝正,到《匆匆那年》里的陈寻,还跟关晓彤演过情侣。最近,关晓彤主演的《二十不惑》播出,网友调侃说,关晓彤还在演《二十不惑》,杨玏已经去演《三十而已》了。


在杨玏看来,年纪增长其实是件好事。“演员作为一个被动的职业,改变不需要主动来做。现在我已经能演进入婚姻的家庭剧了,演更多不同类型的角色会有更多体验,演员都是在战斗中成长的。”


在陈屿之前,杨玏上一个引发讨论的角色是电视剧《清平乐》里的宰相韩琦,因为向皇帝进言,说即将大婚的皇后“貌丑不至惑君”而冲上热搜。这部剧以北宋仁宗时代为背景,正剧风格浓厚,台词艰深拗口。



· 杨玏《清平乐》剧照


拍戏那段时间,杨玏每天精神压力都很大,看了《韩琦传》,还有日本学者小岛毅写的《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他一节课一节课地补习:北宋历史究竟发生了什么?从吕夷简、范仲淹、韩琦、富弼、司马光,再到后来的王安石,这些人都干了什么?北宋和西夏之间的关系如何?打了哪些仗?文化和经济发展又有什么特点?杨玏把这些知识强制性地“吃”到肚子里,拍摄的过程中再慢慢反刍。“拍的时候遇上之前书上看过的内容,就能突然想明白、然后续上。剧情和史实在脑子里织成一张网,拍的时候心里才多少有底了。”


杨玏喜欢开车,在剧组里待久了,不开车就手痒。拍《清平乐》时,他把车运到了剧组,赶上哪天没他的戏,就约上几位“前朝大臣”,在横店周围的青山绿水间兜风。


在他看来,能浪费的时光才是最好的时光。他的工作室里,到处贴着“自得其‘玏’”的标签,这似乎是对他人生态度的一个精准概括。不爱提前计划,不想设立目标,没通告的时候要么在家待着,要么出门瞎溜达,想旅游了就背上照相机,抬腿就走。


“演员这职业看命,你给自己设定目标,你也达不成啊。我唯一能设定的目标,就是踏踏实实把每天工作做好、日子过好,没了。”



· 杨玏在摩洛哥的摄影


今年春节,杨玏主动提议,来一趟家庭旅行。一家人先去了能让老妈逛逛吃吃的迪拜,又去了摩洛哥。回国后隔离期,仨人上午坐在一起讨论疫情形势,随后老妈和闺蜜聊天,老爸看片子、健身,杨玏就刷刷手机、刷刷碗。这种平淡的共处,在常年离家的杨玏眼里,就是最珍贵的幸福时光。

扫码进入人民文娱粉丝群

长按上方二维码

关注人民文娱

点一下你会更好看耶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