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大利古城和老外用微信聊中国 这种“尬聊”啥感觉

在意大利古城和老外用微信聊中国 这种“尬聊”啥感觉

新华社 港台男星 2018-05-06 13:04:25 715


意大利博洛尼亚(Bologna)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这里有西方历史上最古老的大学博洛尼亚大学,是肉酱意大利面和一种通常切薄片享用的香肠的诞生地。这种香肠被命名为Bologna。



城市在靴子地图的北部,位于波河平原南缘,亚平宁山脉北麓。


每年有很多国际展会在这里轮番上阵,今天我们要说的是那里的书展:针对儿童和青少年阅读市场的,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


中国日报 梅佳 图


两年一次的安徒生奖就在这里宣布,把荣誉献给一位作家,一位插画家。


中国人第一次参展是在十来年前,那时有一个很小的展位,来访的展商观众也不多。今年,在博洛尼亚迎来了书展的中国主宾国(Guest of Honor)系列活动,集中向海外展示写、画方面的原创力量。


博洛尼亚展览总监Elena Pasoli说:


邀请中国作主宾国,是因为它一方面致力于文化传承,另一方面却又相当重视年轻一代的教育,在这十余年间,中国少儿出版都非常活跃,出版了大量高品质的少年儿童书籍,整个行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张祺 图


这次主宾国带了4000多种书到现场,其中大于1/3都是外文版的。没有外文版的,也都贴着英文的便签,说明该书的基本情况和内容。


在摩肩接踵的展场上,遇到了一位意大利小哥。他似乎可以在意大利语、中文、英文之间自由无缝转换,我俩聊天,经常是我在讲英语,他回答的是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后来用微信联系,他的表情、中英文都发得很溜,比如说“那我就先洗洗睡了”之类的,很容易忘了自己是在跟居住在佛罗伦萨的外国人聊天。


书展上遇到中文巨溜的意大利小哥


他为主宾国现场的不少活动担任三语之间的口译,翻译不仅准确,还包含很多文化信息,是主宾国活动最贴近、最投入的观察者。


而他的话让人思索良多:


我们曾被美国梦、好莱坞电影、还有自由世界激励,我们曾经相信只要我们敢于做梦,并且敢于去追追梦想,我们就能变成那个我们梦寐以求成为的人。现在我们醒了,不再沉迷于那个世界中,我们发现美国梦似乎已褪色成了乌托邦,那个所谓的自由世界都尚且难以自圆其说。


前几代人让我们失望之处太多,我觉得我们现在急迫地需要一个新的梦想,新的灵感,还有新的角度来看待未来。就算不是能治百病,但是能够谦虚诚恳地主动拥抱不同的视角和立场,对我们来说也是好的。


也许就是一本中国作家的作品能激励全世界的父母呢?


这位小哥说,虽然他还没有做父母,如果有了孩子,他想让他们读中国故事和小说。


孩子们必须多听故事。我们需要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能幻想不存在的世界,或者与当下截然不同的世界。如果他们能想象出另一个世界,他们长大了就能创造出另外一个世界。如果他们能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他们就会变得更加包容、更加能接受和拥抱差异。


他叫徐天佑,本名Jacopo Maria Lasala,30出头,出身在意大利的小城Latina。他自己是从小读中国书籍长大的。


Jacopo Maria Lasala


三岁的时候,父母给他买了一本童书,他开始享受自己的第一本睡前故事。


这本书讲了一只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的故事,这猴子武力超群。书里面有精彩的插图,关于天宫,关于猴子的各种冒险。


五岁的时候,等他能自己看书了,他选的第一本书,还是《西游记》。


《西游记》电视剧版的美猴王形象


当时我根本不知道齐天大圣的其他故事,也哪里会知道,十几年后,我自己会抵达大圣的家乡。我觉得我很幸运,现在我能用中文阅读中国的经典著作,也能读现代作品,包括,鲁迅、老舍、林语堂和徐志摩等。


可能幼时的启蒙巨大,16岁的徐天佑决定申请到海外交流,他申请了AFS International Exchange Programme。2002年中国加入该项目,徐天佑随19位国际学生到了中国,居住在一户姓徐的北京人家中,在北京潞河中学学习。


对来中国这件事,小哥说:“是中国选择了我。”


我的中文名字,就是我的致谢。每次学一门新的语言,其实就是一次改变人生的经历。当你能够很顺利地用外语交流时,你很快就会明白,世界上根本没有“外国人”,只有“人”,只是有些人你认识,有些人你却不熟。


我并没有主动选择学中文,17岁的我只想走出去看看这个世界,然后成为更好的自己。我当时不知道还有中国项目,我很感激,是“中国选择了我”,让我成为那批国际学生中唯一一个被选中送往北京的。


他现在还清楚地记得17岁时在课堂上第一次听《梁祝》(The Butterfly Lovers)的感受,虽然那时还不知道整个故事,但是他听哭了,差点没止住眼泪。


他后来回到意大利在佛罗伦萨大学继续学业,现在是跟小伙伴一起创业一家叫Synvision的公司,做针对中国市场的咨询等服务。



中国日报 梅佳 图


他回家之后很满意,换了好多名片、加了好些微信好友。


说到微信,就不得不说这位尼泊尔出版人。他号称中文不太灵光,但却经常看到他发中文的、或者中英文都有的朋友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位凯兰·高塔姆(Kiran Gautam)先生一出场一般是深灰色中山装,在博洛尼亚期间见到了不少他口中的“传奇”中国作家,还签署了不少合作出版、版权协议,上周刚在尼泊尔发布了12本尼文版和英文版中国图书,其中有3本为英文版、8本为尼泊尔文版、1本为尼英双语版。


Kiran Gautam


他的当代出版社Current Publication由父亲Devendra Gautam在1972年创立,跟中国新闻出版界交好45余年。父亲更重视新闻出版,他子承父业,更重视的是图书出版。过去的两年中他就跟30余家出版机构合作了200多种书籍,还计划在2018年出100种。


至于中文的朋友圈,他说因为很了解中国,他对中文有“神奇而强大的猜想能力”。


我真的不会讲中文,但我有这么多熟人、还有现在先进的科技(作者:谷歌翻译、微信自带翻译?),所以我能大致猜到、或者明白大家在说什么。


什么是中国文化?如果问我,我会觉得中国和尼泊尔的文化与社会生活几乎一样,只是语言不同而已。但是懂了中文不代表你就懂中国。我在过去的十几年内一直在跟进中国文化,我放开自我去探索、去见证、去经历。


我很喜欢中国音乐。一直以来最喜欢的是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我会唱哦。我就不再说明我对中华美食的爱好了,看我的身材就知道了。


从他的微信看来,他也会用同样的方法阅读跟进不少中文的新闻、消息,以及积极地各种点赞互动。


他说尼泊尔的市场不大,但是他想带去更多的中国书籍,影响力力图覆盖南亚。


高塔姆说:


最近在加德满都最大的中文书店喝茶的时候,偶遇当地一位年轻而富有影响力的政客来买书,他买了一本我的出版社出的《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毛泽东》,说想要更加了解中国发展的故事。


尼泊尔小读者很喜欢中国的图画书,他还说。


在博洛尼亚,插画的交流、插画的活动都很突出。展场还有好几面白墙,插画师们会把自己的作品和联系方式贴在上面,感兴趣的出版人和经纪人可联系进行下一步的合作。


在图画书《十二只小狗》(Twelve Puppies)的发布现场,身穿民族服装的作家黑鹤(Gerelchimeg Blackcrane),用中英双语讲述自己创作的故事,一下就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




而徐天佑则说了下面这番话:


我要用(中国书籍)来教会我的孩子,与其做伟大的事,不如多做好事;世间生灵万物,都需要同样的尊重;我们都是宇宙中同一艘小艇上的乘客,生命短暂,不如充满好意和尊敬的来对待彼此,不要过于在乎成功和受褒扬。


这些都是中国文化包含的基本原则,其中有些我们曾经也这么做,但是已经丢掉的则更多。如果这艘小艇上一直有位乘客能提醒我们这些基本原则,那该多好!


来源:中国日报双语新闻(ID:Chinadaily_Mobile)


监制:李代祥

编辑:王绥翊

实习:雷雯雯、魏一迪

觉得不错,请点赞!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