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围: 以茶代酒,静饮人生

周一围: 以茶代酒,静饮人生

三联生活周刊 内地男星 2018-05-11 13:03:47 45

为《三联生活周刊》2018年“茶专刊”录制封面大使的音频之前,周一围刚拍了一场喊戏,喊哑了喉咙。


饶是如此,录音质量与“态度”也未打折扣——在片场休息的间隙完成,嗓音低沉,毫不敷衍。音频上线后有听众留言道,“只知道周一围长得好、演得好,但茶讲得这么好,没想到。”


的确,很少有谁主动把周一围的荧屏形象和茶联系起来。


首先,他是被业界与观众公认偏学院派的演员,技巧精醇,气质浓烈,为人进取。无论是电影《绣春刀》中亦正亦邪的武林中人“丁修”,还是在综艺节目中与章子怡同台飙戏的深沉“十二少”,周一围的每一个角色都被他仔细地雕琢过。他不走所谓“自然质朴”的表演路线。当你在戏中看他的双眼,总能看到精神和光彩。


这是一位眼中有光的演员,与其说像是茶,倒不如说像酒。


何况他最近还红了。观众们看到红人,往往最先想到一派觥筹交错、人头攒动的景象。谁又能想到周一围偏偏爱茶呢?自从在综艺节目“演员的诞生”中一举夺魁后,他的工作便甚至比从前更多,生活节奏更快。谁又能想到,银幕前机灵敏捷、挥洒自如的周一围,下了戏后却总憨憨地抱着自己的保温杯喝茶呢?心里还盼着找机会静坐下来,慢慢泡上一口茶喝——最好是他最爱的龙井。


可当编辑在封面大使的相关文案中写到“很少有人能把周一围的形象和茶联系起来”时,周一围还是不太乐意。于他而言,茶早已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点击上图,听“自由自在中国茶”专刊

封面大使周一围怎么说

 

1982年,周一围出生于湘西小城吉首,随后在那里度过了十年时光,这或许也为他后来对茶的喜爱埋下了伏笔。不知对茶的感知是不是湘西“伢仔”的天分——凤凰人沈从文也酷爱饮茶。他曾在文章中写下“……山城那个古丈县茶叶清醇中,别有一种芳馥之气”,来怀念家乡的茶。


在湘西,随处是茶树,随处可见茶的影子,随处可见自然的好风光。尽管周一围在十岁那一年随全家离开吉首、迁居北京,他仍觉得自己是个湖南人。闭上眼睛,脑海里还是家乡碧绿挺直的大树、古老的城楼、远处苍茫的山、山旁清秀的水。他那时常与伙伴们在山水间嬉戏流连,总是与凶狠的湘西野鸡狭路相逢。


哪怕彼时年幼懵懂的周一围还未曾完全打开自己的感官,茶、自然以及湘西土地也已经以植物和风景的形态,根植于他的生命中。


不过真正“开窍”是在二十二年后,由一泡龙井茶开始。


2004年春天周一围在《深牢大狱》剧组拍戏,那时他还是位“用大壶焖一整壶铁观音的选手”。直到一天,执行导演郭松拿给他一包新下来的龙井茶,他尝出了豆子的香气——青年周一围对茶味清晰、细微的感知从那之后便开始了。


也正是从那时起,他爱上了龙井。每到春天,他就想喝上一口最新鲜的绿茶。即使工作再忙,那一口鲜绿的茶汤也能让他在繁忙中找到片刻宁静。


▲ 电视剧《深牢大狱》剧照


随着演艺生涯的展开与推进,周一围的“老灵魂”也逐渐现出端倪。


他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曾告诉记者,自己一直喜欢“有点嚼头”、“有一些历史观感”的东西;对于崭新、跳跃的事与物,反而都不太“嗨”。他喜欢老实的家具、瓷器、茶器、香道具。妻子朱丹评价他,“喜欢喝茶打坐,是老夫子、老人家”。


在周一围还不“红”的年月里,他沉静且低调地让人意外。用他自己的话讲,他只努力演戏、努力塑造角色,没有考虑过什么不温不火或大红大紫。于是当天涯、豆瓣以及后来知乎上出现关于“被埋没的好演员”的讨论时,总会有人提起周一围的名字,替他着急。


但周一围自己不着急。


尽管演艺事业不褒扬“慢”,可他知道文艺事业是褒扬“慢”的。他不愿意失去生活的缓慢与宁静——茶替他解了围。


后来他红了,与茶的羁绊却更深了。



2017年春节,周一围在微博上偶然读到《三联生活周刊》中的一篇专栏文章,题为“我的那株茶叫铁蛋儿”,题图正是自己在《红色》中所饰演的角色“铁蛋儿”(铁林)。他当即读了全文,发现作者 刘姝滢 ——也是制茶人——将自己在武夷山名岩产区里种下的几株茶命名为“铁蛋儿”,来回应当下茶市场在“美名”耗费过多功夫与关注的现象。


刘姝滢这样写道,


“今年春茶制作的时候,我也尝试用(瑰夏)的方法在武夷山茶园里一点点划分园中茶树品种的口感。筛选一些无名变异的菜茶,单株采摘来感受茶叶制作后的香气、口感,留出制作后口感好的茶。我的铁蛋儿就是这几年下来园里香气最雅的品种之一。啥时候武夷岩茶不再盛行蛊惑市场、容易让人陷入迷思的花名,而会有更多以品质取胜,可以为产业发展作出更多贡献的‘铁蛋儿’呢?——铁蛋儿,未来靠你啦。”



周一围心有戚戚焉,于文章下方回复:“行,兄弟自当尽心竭力。”


于是“铁蛋儿”便与“名岩铁蛋儿”的主人相识。



不过周一围不知道的是,在此之前,审稿的主编曾觉得这篇专栏文章的门槛太高,阅读量或许会不尽如人意。谁想到周一围会自行转发与评论,直接带来了几十万点击量,一下爆了表。他还不知道的是,刘姝滢高度肯定了他对茶的了解;她觉得他并非刻意营造人设,而是真读懂了自己所想要表达的。


刘姝滢研究茶已久,客居武夷山十余年,见识过各式各类的茶,各形各色的人。可是当她第一次发现像周一围这么“懂行”的演员时,也不是不惊讶的。


当然,两人的交流远远不止于这一次微博上的互动。刘姝滢看周一围的戏,周一围听刘姝滢的茶专栏,三不五时就有一场关于茶的讨论:“唯有骑火品最好”背后的真相,恩施玉露与日本玉露茶味的区别,为何惊蛰前就有人晒自己收到的“明前龙井”,陆羽《茶经》中某一句话中包含的典故……


正可谓是君子之交淡如茶吧。


于是周一围对封面大使的文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觉得“铁蛋儿”的渊源不该被遗漏。只可惜受限于纸刊版面有限,未能一一道来,这才有了这一篇“一围与茶二三事”的由来。笔者也深深为他的坚持与认真所打动:一个正当红的演员,在高强度的工作中阵脚不乱,不敷衍任何一个细节,认真演戏,认真生活,认真喝茶,实在令人印象深刻。


谁说周一围像酒不像茶?他的气定神闲,倒真像一杯春末的玉露。用一杯茶,就留住了春天。

 


诚然,不是每个人都能与周一围精确地感同身受。确切地说,正在浏览本文的诸君或许无法具象地体会到周一围有多忙碌,除非您也是演员/明星,或者刚刚加入一家正在起步的创业公司。


但是和周一围一样,只要是当代人,只要生活在城市里,只要工作,便逃不脱忙碌与焦虑的洗礼。诸事总不能永远遂人愿,又被时代潮流裹挟着跑,不是因盲目久了而麻木,就是因真切地、诚恳地、实实在在地迷失。若是没有些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寄托,焦躁便如影随行。


倒也不是说非要“贩卖焦虑”,而是当代人的确需要解压:凡是不满足于汲汲营营,想要在快时代中留住一点慢生活的人,总得寻到一个途径或是出口——茶恰好是出口之一。


况且喝茶不是玄学,不仅是艺术,更是门技术活儿。正如周一围认真地琢磨与探讨明前龙井的上市时间,正如刘姝滢试图将庞大繁杂的茶体系标准化,真正的茶客——无论是爱好者还是专业人士——不会辄止于简单品尝。茶杯中有问题要思考,茶汤中有真相要探寻,而追寻的过程本身即为生活创造了意义。


都市之“躁”各有各的不同,但是爱茶、懂茶的人或许都是相似的。


⚠️ 

 解嗨预警 

 以下内容更适宜对茶感兴趣的人观看 


二月,周一围如是说:



我的工作室新来了一位小朋友,出生在台北,长在美国。但是因为她的国语说得非常好,所以我从来没有拿她当过外国人。前段时间,她跟我一起在“演员的诞生”的舞台上工作,天天见我抱着我的保温杯,喝着热茶。有一天,我也送她了一个茶杯。她问我说,‘我应该先从什么茶开始喝起呢?’忽然之间我发现,我不知道该如何向她介绍怎么喝茶,虽然我已经从小就喝茶喝了很多很多年的茶。姝滢要开始介绍怎么喝茶了,我很高兴,欢迎大家和我一起来从姝滢这里学习怎么喝茶。我是一围,我们一起来学喝茶。



广告一则

想系统地认识茶,想做周一围的同学,想在劳碌生活中无缝插入一些思考、研究、学习与品味,不妨看看这个音频课程。说不定是你的菜:


▲ 点击上图,试听/订阅《杯中山海经》年专栏

 

好了,广告就到这里。我写渴了,要去喝一杯茶园的大吉岭。如果有缘,就在《杯中山海经》的会员群中再相见吧。

 


* 部分素材来自《三联生活周刊》记者张月寒的采访“周一围:心随境转,境随心转”;部分图片由周一围提供,特此感谢!



内容及商务合作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中读 App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