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90后,良心都不会痛!

这几个90后,良心都不会痛!

北京青年周刊 内地男星 2017-08-11 17:30:04 808

《绿野仙踪》里的锡人没有心脏

于是他前往奥兹国寻找心脏


在这个被科技和网络把控的时代

我们在信息的洪流中迷失自我

我们的知觉变得麻木,感官变得迟钝


你是否也像锡人一样

被厚厚的锡壳包围着

听不到心跳的声音?


木木美术用《人的心藏展

唤醒我们失落的心脏



展览活动现场



《锡人的心脏》——展品一览


《邮件迷航》

件迷航》

aaajiao(徐文

17 寸LED 屏幕,耐力板UV 打印,尺寸可变

作为对经典科幻《星际迷航》的致敬,作品《邮件迷航》是一个试图在浩瀚无际的互联网中寻找生命的、以时间为基础的雕塑。装置使用开源式邮件自动生成器,将《 星际迷航》开场导言中的名句“勇踏前人未至之境”作为邮件内容随机发送,由此得到了收件邮箱的三种反馈:活跃的、不活跃的、或不存在的。对艺术家而言,每个活跃的电邮账户都暗示了一种生命迹象,并在物理装置中通过粗字体强调标出,而其它则使用细字体显示。




迎的作品夫人》(2016

瑞恩·甘德

电动眼睛,传感器,35x35x17.5 厘米

瑞安·甘德是一位概念艺术家,他的作品涵盖了多种媒介和形式:从服装到建筑,从歌到声音。然而他不同形式、不同主的作品常常达着某种相似性:察者和象之的距离、平行的现实、可触及与不可触及的困境。他的作品常提出一个有待被猜解的谜题,邀请观有想象力的回


这里的电子动物眼是甘德的原创作《Magnum Opus》(2013)的女性版本。通过面部识别技术,这对眼睛将观测到观众的表情并反馈以惊喜、愤怒、好奇和关注等等。作品因此倒置了艺术品与观众之间传统的权力平衡。通过运动传感器,这里的艺术品看着我们,它做出判断,而观众成为了被观看的对象。


对话策展人——黄勖夫


木木美术馆联合创始人&《锡人的心脏》策展人 黄勖夫



年轻不是优势,优势是要自己创造出来的



锡人认为自己没有爱心,需要一颗心脏,于是踏上了一段旅程,《绿野仙踪》里的锡人是黄勖夫展览名称的来源,他说锡人的心脏寄托了他对“后网络”时代的感悟,“生活在当今这个科技迸发信息爆炸的社会,我一直想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机器人,但当生活渐渐离我而去才发现,还是有血有肉好”这是黄勖夫自己在微博上为展览写的一段话,似乎那个寻找心脏的锡人也代表了他自己。






1 《你有问题吧》        作者:因威·霍伦

2 《(-)》                       作者:肖恩·拉斯佩特

3   左:《逍遥骑士(小稿)》

     右:《悬空的猫》   作者:奥斯汀·李





初听黄勖夫的名字有几分陌生,这个文艺感十足的名字也时常让人琢磨不出他的实际年龄,1994 年出生的黄勖夫算是中国最年轻的艺术品收藏家之一,也是纽约新美术馆董事会最年轻成员,在Ins 上黄勖夫也是当之无愧的社交达人,也正因为如此他吸引着跟他一样的年轻人开始爱上艺术和收藏,这颗刚刚崭露头角的新星,正以一种超乎寻常的方式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


16 岁的黄勖夫在英国读书的时候收藏了自己的第一件藏品,一幅海伦·弗兰肯特尔的石印画,“我在英国读高中的时候,需要学习艺术课程,并不是简单地画画,还要阐明灵感的来源,所以要到美术馆获取这方面的信息从而养成了周末去看展览的习惯。有一次我在找资料的时候,看到网上在销售海伦·弗兰肯特尔的石印画。我觉得特别美,而且也不像油画那么贵。我和父母说,可不可以把这个作为我的生日礼物。于是,我就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件收藏。”



黄勖夫藏品:《签名款香水配方:“勖夫/ 木木美术馆”》,作者:肖恩·拉斯佩特


对于年龄来说,黄勖夫从来不觉得这是自己的优势,他说“如果一个年轻面孔去一个画廊或者艺博会是不会有人搭理的。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做生意的人肯定想把时间花在有钱能成为客户的人身上的。”但是时代赋予了这群出生在90 年代的年轻人一种不同于前辈们的勇敢气质,黄勖夫说他的优势是在收藏上很勇敢、有自己的想法,“可能中国除了我没有人在系统地收藏后网络艺术,而我认为这是一个代表了未来的艺术创作方式。换句话说,年龄小的优势是可以和年轻艺术家一起成长,我们不是在拼财力去买天价的作品而是去买代表未来的作品。”

而未来究竟是何种模样的?我想,未来就存在于无数个这样青年人的手中。


Q :现在科技越来越改变我们的生活,这次《锡人的心脏》展览也体现了这种艺术和科技的交融,你是怎么看待这两者的关系的?


A :我觉得艺术和科技的结合是不可避免的。科技已经成为我们看世界获取信息的方式了。科技在艺术创作中的介入方式多种多样从最简单的艺术家创作在网上搜索素材到记录他们的创作,到通过艺术实现超前的观赏方式比如VR 和AR。但是我觉得艺术和科技的交流不应只做表面功夫,好的艺术永远是在提出问题和引人思考的。


Q :这次展览中的这么多件艺术品,哪件是你最喜欢的,或者说你印象最深刻的?


A :在这次展览中有一张奥斯汀·李(Austin Lee)为我画的肖像,是我拜访他工作室的时候,他用喷绘创作的。虽然不大,但这张画可以作为本次展览的核心。我觉得我成为了锡人,一直手机不离身,因为技术增强了我了解世界、吸收信息的方式。科技本身是好的,它使得高速分享成为可能,也可以促进平等与合作——每个人都有获取信息的机会,每个人的声音都可能被听到。但与此同时,科技占据了我们太多生命,以至于我们愈发忽视真实的生活、直觉,和真挚的感情。


Q :一般你会选择收藏什么样的艺术品?你的藏品组成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别欣赏的艺术家吗?


A :一开始的时候,我比较喜欢那些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因为去美术馆的时候看到的也大多是他们的作品。慢慢看多了之后,尤其是我现在生活在纽约,平时接触到很多年轻艺术家,下东区的画廊中展出的具有实验性的艺术作品引起了我的兴趣,所以现在我更注重那些后网络时代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更多的是跟科技、网络有关。我也是在后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所以感觉特别有共鸣。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收藏那些能够与自己产生共鸣的艺术作品。此外,每个年代的艺术都会有一个最重要的元素。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宗教就是最重要的元素。而现在这个时代的一切几乎都是围绕着科技和网络展开的,所以这也是我在艺术作品中特别看好的一个特点。我喜欢的艺术家包括Amalia Ulman、Sean Raspet 等。



来自创作者的声音——对话90 后艺术家 刘娃





刘娃,1994 出生于北京,2012年毕业于北京四中,就读于耶鲁大学,人类学与艺术双学位 



我认为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并不意味着艺术家不再是艺术家,而是带来更丰富的可能性。好的作品是动人的,如何让科技更有人情味需要的是艺术家的智慧。



走进一间昏暗的房间,一盏灯、一碟水、一盆暗藏着灯光的植物、一本书,眼前刘娃的作品由这几样简单的生活用品组成,伴随着钢琴声和水滴声,墙上的树影摇曳,戴上EEG 头环坐下,翻开书,书的扉页上是一个小小的英文单词Still,既是书名又是整个作品的名称。


作品《Still》全景


作为艺术家刘小东和喻红的女儿,刘娃在艺术上的每个成就都格外受人瞩目。“记忆是一条通往自我的路,而我的起点在闷热的八月。”这本名叫Still 的书这样展开了自己的故事,随着故事的深入和关注度的提升,你会发现那盏台灯骤然明亮起来,而最开始水滴落的声音却幻化为无,摇曳的树影也停止摆动。Still 是一个感知和反映观众不断变化的注意力状况的互动装置。刘娃邀请观众戴上EEG 头环,通过意念来影响周围的气氛。环境的变化也促使观众向内审视自己的思绪和情感。


作品《Still》叶子


Still 没有自己具体的中文名称,刘娃说因为still 在英文里有三个意思,交织在一起比较复杂,所以很难翻译成中文。“首先still 形容一种静止的状态,在我的作品里,观众戴着脑电波头环,越集中注意力,颤抖的叶子和波纹就会安静下来,心如止水。另外,still 也是连接词,意思是‘仍然’、‘尽管如此’,像一种循环。这和我作品里那本书中的故事很像,主人公四处游走后,再次回到意识的起点,却有些物是人非了。最后,still 作为名词,是蒸馏釜的意思,液体比如酒精经过蒸馏,可以转化成另一种状态。那本书里我也写道,‘我的心就是一个蒸馏釜。真真假假的记忆在容器里混合、过滤、分离,最后精炼成一种潜意识。’所以每一层意思都和作品相对应。”翻开这本名为Still 的书,似乎我们也阅读了刘娃这个人,书里长头发的女孩子样貌又或者神情都和刘娃有些许的相似。



“这件作品的核心是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很多时候,观众想努力集中注意力控制四周,却未果,而在阅读得心无旁骛时,却不知不觉地点亮了房间。观众时而全神贯注,时而抽离自我,这种对于自我意识的放纵与反思也与书中虚实不定的故事形成呼应。我希望观众在体验的过程中,不断地唤醒对于自身存在的意识,有点冥想的感觉。” 在这里每一个观众都是表演者,而每份体验都是一件独特的作品。拥有人类学和艺术专业背景的刘娃以创作不断探寻着精神性上的丰富可能。她的作品糅合多种媒介,游走于个人和他们所被赋予的社会角色之间的存在之域。



作品《Still》脑电波头环


这件作品是刘娃在耶鲁大学的毕业作品,在来到《锡人的心脏》展览前,已经在美国展览过一次,刘娃说:“在美国和中国的展览反响还比较类似,大部分人一开始体验是因为对脑电波科技好奇,但体验之后会觉得那本书和作品营造的环境更走心,很多人来了几次,想把那本书读完。”


刘娃创作团队(左起:SamWu、张楚晗、刘娃)


我们很难叙述梦想的开端,刘娃说自己的艺术道路没有一个特殊的启蒙点,但是关于梦想的远方,1994 年出生的刘娃这样回复我:“既然是梦想,那就说得天马行空一点。我希望我不仅是一名中国的年轻女性艺术家,而是成为一个能和历史对话的艺术家。”



Q :你觉得作为一个年轻艺术家,你觉得年轻人在探索艺术的道路上和前辈们有什么不同吗?你觉得90 后有什么特别的优势吗?


A :我觉得和年龄相比,不同的成长环境对艺术的影响更大。我不会把自己刻意地当成90 后,也不觉得每一代人有什么优势劣势的,只是不同而已。可能我在综合大学留学的经历,和修人类学专业的背景让我更愿意跨界合作,更相信艺术的多元性吧。


Q:你还记得自己完成的第一个艺术作品是什么吗?当时是什么样的机缘让你开始的那次艺术创作?


A :第一件能称得上创作的是一组灯光雕塑,用蜡、玻璃和LED 灯,这些东西也是我现在依然喜欢的材料。当时是大一的暑假,因为大二要选专业,所以那一阵很迷茫,我就想逼自己做出点东西来,只为我自己,想看看艺术对于我到底是惯性,还是热爱。后来慢慢发现艺术对于我是一种生命力。


Q :你从小在中国长大,又去了美国留学,你觉得这种多国教育的经历,和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是否也给你带来了一些作品的灵感?


A :肯定会有,在北京四中时主要是打下中国文化的基础,但对于自我的认识还是很单一的,后来在耶鲁才开始接受西方那一套独立思考和批判的体系,意识到了中国人在世界上的身份和独特性。我的作品从来没有刻意融合东西方文化,但是经历过的东西是融在血液里的,总会冒出来的。

文/ 唐依敏

编辑/ 鸠摩智、云云然

相关阅读 & 近期热点,欢迎来点


《吴京的江湖,真是打出来的丨封面》


《马丽:喜剧盛世下的忧伤过客》


《杨幂说这是一部纯爱电影,你呢?》


《这部电影背后的故事不简单》


《全北京的观众,都在等你们的故事》


 点击以下封面图,一键下单新刊

「 2017年8月3日  王景春 & 张歆艺 」

▼ 

直接点击 往期精彩


炎亚纶 |  迈克尔·杰克逊 杨澜  宋祖儿 丨 王耀庆 丨 余男 丨 赵普 丨 李开复 丨 常远 丨 孙怡 丨 黄渤  阿米尔·汗  《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  达康书记吴刚  任嘉伦  博物君  薛之谦  王小波  惠英红  回忆专用小马甲  东野圭吾  马薇薇  张一山  青山周平  安吉×胡可  林丹  胡歌  张鲁一  郭德纲  五月天  杨洋  杨紫  局座召忠  卷福  郭川  彭于晏 丨 刘震云  泰勒 丨 papi酱  李安 丨 陈坤 丨 靳东   丨 刘晓庆 丨 张家辉 丨 舒淇 丨 韩庚 丨 崔健 丨 科比 丨 吴亦凡 丨 周冬雨 丨 黄轩 丨 范冰冰 丨 何炅 丨 韩寒 丨 郭敬明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