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文艺而理性的人
都置顶了“周冲的影像声色”
30年前,侯孝贤说,”伊能静是大人和小孩的奇妙混合“。
今天,这句话同样适用。
伊能静一直自称公主,虽然她并不是天生的公主。
她有一个颠沛流离的童年。
父亲一心想要儿子,在她之前,家里已经有6个女儿。
她一出生,父亲便弃她们而去,和生了儿子的小三再婚。
母亲责怪她,“如果不是你,他可能会对我们好一点”。
这样一句话伴随着伊能静的成长,特别是在她崩溃的时候,会认为自己是不该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多余的人。
但母亲对父亲的离开毫无怨言,教育她说,“没有把男人照顾好,是女人的错”。
还说,女人这一生,最重要的,是嫁给一个好男人。
所以有很多年,爱情是伊能静的全部。
她渴望为爱情牺牲奉献,把苦果当礼物。
就像她在自己书里借用的席慕蓉的话,“因你而生的苦果我都要亲尝”。
在18岁遇到哈林之前,她16岁就和一个36岁的男人交往过。
当时很叛逆,对方一个电话就能让她弃事业不顾玩失踪。
在台媒眼里,她是十足的“小太妹”,所以自打她出道开始,就多是嘲讽。
18岁和哈林在一起之后,她受到的攻击更多,但这却让她越挫越勇,认为这是爱情应该经受的磨难和考验。
从此便是13年的地下情,不被承认,回应都是“朋友”两个字。
伊能静在《生死遗言》里写,“我感谢这世界对我们的不公平,因为这样我们才会更相爱相守”。
2000年他们在美国秘密结婚,没有婚礼。
结婚两年后,她出版《生死遗言》,其实就像是“13年抗战胜利”之后发表感言一样,感动自己以期感动别人。
它是写给哈林的一封封情书。
从相识、相恋还有中间的一次分手,文字黏腻又情感充沛。
她向哈林表白:
“想念你的时候,我便听音乐,然后把所有歌者的声音想像成你”、
“有生之年,在我有生之年,我一定要比你多活一天。我会帮你安葬,让你安心,不受失去的苦痛,然后我再陪伴你”。
这样的话与其说感动别人,不如说是为了感动自己。
哈林对这本书的评价是,“字很多”。
伊能静说,他还是感动的,这么多小事都能记这么清楚。
然而在数年后他们离婚。
哈林却说并不喜欢用煽情耸动的方式曝光自己的私生活。
伊能静也在这22年的感情无果后,又突然醒悟他们的爱情是有问题的:“你不看我的表演,你不看我的文字,你只是爱我,不懂我灵魂的出口。”
离婚时闹得并不好看,伊能静和黄维德的“牵手门”闹得沸沸扬扬。
因为婚内出轨,伊能静被骂声淹没,走向谷底。
面对媒体穷追不舍,哈林说他们“没有分居也没有离婚”。
伊能静哭诉其撒谎,说他们已经分居了很久,婚姻的问题不是因为第三者。
于是被伊能静笔下故事感动过的人懵了,原来看了一本假言情。
如果长期分居是真,那对缺爱需要感情填补的伊能静来说,出轨就是意料之中了。
但伊能静依然努力让自己的婚姻生活看起来不那么“糟糕”。
舆论攻击之下,伊母曾站出来为自己女儿说话,称他们夫妻的问题主要是“婆媳关系”,庾母一直看不起他们家。
但伊能静又连忙站出来向婆家道歉,说母亲是被“诱导发言”,外人对婆家的评论让她很愤怒。
这也是在维护自己的体面。
一晃这么多年,2015年伊能静站在TED的舞台上演讲时,对于离婚,她说,“究竟发生了什么,没有人知道”。
并且着重强调,曾经作为一个妻子,“无论如何顺从,都依然失败”。
把离婚的责任,又往自己的身外推了推。
这一段长达22年,最后没有大团圆结局的感情,在伊能静的自我世界里,也以完整的姿态收场。
在这场爱情中,她为自己搭建美好虚幻的爱情蓝图,却没想到自己亲手把它毁灭。
第三段爱情,遇见比她小10岁的秦昊。
伊能静依旧怀着当年的少女心跳,把炽热的情感和细腻的心思都给了他。
她说,秦昊弥补了她父亲的角色,给了她很多的父爱。
没想到,已过40岁的伊能静,依旧在找的是像“父亲”一样的男人,童年的缺失感贯穿了她的整个感情世界。
她依旧在为秦昊写情书。
说秦昊教她看清人性,保护她的单纯,把塌下来的天顶回去。
还有那些小事。
比如秦昊认识她之前夜夜笙歌,和她在一起之后就几乎不出门。
说他的温柔,带她回老家让家人接受她,带她去见哥们儿,打包好吃的螃蟹,开好久的车去剧组等她回家....
这些让她感受到爱意的细节她都要牢记并分享给所有人,让大家看到她在被爱。
在结婚的前一年,伊能静还自己做导演拍了一部赔钱的电影,《我是女王》,找来宋慧乔、陈乔恩、邬君梅、姜武、郑元畅主演。
结果投资8000万,票房惨淡到只有900万。
这部电影其实是她在和自己过往的青春告别,主演宋慧乔在电影里的名字,正是她自己的英文名Annie,是“女王一号”。
而剧情是Annie多年的恋爱被第三者抢走,被推到风口浪尖之后,找到了自己成为“女王”之路,重生逆袭。
看起来,又像是伊能静给自己的上一段感情,找到了一个既能自洽又完美的结局。
和秦昊结婚后,她为了让秦昊有一个孩子,冒着47岁高龄产妇的危险,生下米粒,之后的自称除了“公主”,便是“米粒妈”了。
她依旧爱抒情爱分享自己的私生活,恨不得把自己从内到外都翻出来给众人看,常在微博发长文抒情。
有相爱的老公,有已成少年、关系亲密的“小王子”,在47岁时又生下女儿米粒,她的生活看起来完美无缺,被她称为“闺蜜”的女粉丝都视她为榜样。
就像她所说,把自己活成了一颗糖。
看她的微博,温暖、爱和正能量一个都不少,生活幸福充盈,于谁都是完美。
这样的伊能静,一开始得知她要参加真人秀时并不奇怪,换一种方式分享自己的完美公主生活而已。
然而,《妈妈是超人》播出后,大家却看到了她生活的另一番样子。
节目一开始,她带着14个箱子200多斤的行李,去上海找正在拍戏的秦昊。
因为“米粒应该和秦先生熟一点”,“不该只是手机里的小孩”。
此言一出无不诧异,要知道米粒已经8个月,秦昊和她还不熟?
而从秦昊和米粒相处时的画面来看,他和米粒的确生疏,不懂孩子哭喊是饿了,依旧在推着她在床上翻来翻去,举高高。
这至少说明,他没有和伊能静一起带过女儿,即使两人在一起时,也很少关注女儿的成长,对女儿的习惯和脾气都不了解。
最近一期的节目,伊能静因为要陪伴儿子回台湾一天。
镜头转到上海,家里除了秦昊,还有两位特地被叫过来带孩子的女助理。
更奇妙的是,助理把米粒抱到秦昊跟前,米粒张手要抱抱,秦昊激动不已,“这是第一次米粒向我索抱啊”。
第一次?
虽然这样的画面引发了“丧偶式婚姻”的大讨论,生了孩子就做“甩手掌柜”的一抓一大把,秦昊并不是特例。
但因为伊能静此前太爱秀晒炫自己的生活,秦昊被包装成完美爱家的超级奶爸,这样的反差才会引起争议。
面对网友对秦昊的指责,伊能静挺身而出护夫心切,说一切都是节目组后期剪辑的问题:
秦昊是好爸爸也是好老公,你们不能这么说他哦。
但一些细节还是不能甩锅给剪辑,比如有一期秦昊对伊能静说,“你是在说相声,而我是在生活”。
一次他拍戏回来,看到伊能静给他的惊喜,桌子上摆满心形蜡烛,还有伊能静花了两天时间手工做的米粒成长相册。
这应该在秦昊的日常生活里太常见了,所以他第一反应是,“哟,又换布局了”。
毫不怀疑秦昊对伊能静的爱,毕竟很少人能全方位回应她的细腻敏感,和直接又暴力的情感索取方式。
但旁观者也都看出伊能静的“用力过猛”,甚至有人说她太“作”,“戏多”。
就连有人发文称赞她的努力,比如即使秦昊不回应,她也会努力着去沟通,去回忆恋爱时的美好,赌气说“我对你是爱情,你对我却已经是亲情了”。
于是称赞她,在无聊寡淡又辛苦的婚姻生活里,她依然在追求生活的情趣。
这样的“称赞”她也要辩驳,甚至要找律师处理,因为她并没有刻意努力啊,她自认她的婚姻生活是美好无缺没有死角的。
不仅她自己需要得到“完美”的认同,老公秦昊也不能被认为是有缺憾的。
节目中她和其他妈妈最不同的是,她的举动像一出自己编排好的戏,而其他家更像是在生活。
不是说她在作戏表演,而是太过认真地扮演完美的自己,对自己对生活都充满着完美的想象。
这样的她一旦被嘲讽自己的生活并不完美,不仅会难以忍受还会愤怒。
大概就是,我在自己的公主世界里幸福的不得了,为什么要叫醒我?
无论是对哈林,还是秦昊,伊能静都有拼命去爱的架势。
她要让自己的生活看起来圆满,于是可以等13年去等一个婚姻,在得到新的爱情后高调恩爱,放大自己的幸福来获取他人羡慕的满足感。
伊能静这种对完美的追求,对公主生活的向往,多是源于对爱的饥渴。
童年的颠沛流离和漂泊,让伊能静对爱的需求超出常人,没有安全感,只能折腾自己又折腾别人。
不仅期望从对他人的奉献中获得爱的回报和存在感,还需要进行自我的催眠,即我很幸福,我的生活很幸福,心理暗示是我一定要爱我自己,把自己宠成公主。
但如果不把握好奉献和索取的度,只会让身边人越来越不知所措。
独立的个体和灵魂,从不是说说而已的空话。
这种原生家庭带来的爱的匮乏感不该被嘲讽。
她心里缺失的那一块,只能等待用秦先生的爱、孩子们的爱来填补,一个完整美满的家庭才是良药。
身边有很多单亲家庭出身,或者小时候被父母忽视、得到的爱太少的朋友,长大后的他们对爱的需求,往往都高于其他人。
因为家庭不得不很小就独立,但因为爱的滋养太少,在感情上脆弱敏感。
这只能靠着自己的力气和爱人的帮助,从泥潭里一步步走出,开始第二人生。
成长所带来的苦痛可以自怜自惜,但不要把生活过成了剧本。
文章经授权转载自深度八卦(shendubagua001),一个有态度、有观点、有深度的公号
如果喜欢
多多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