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饰专栏  从刘诗诗的中式嫁衣讲起

中国服饰专栏 从刘诗诗的中式嫁衣讲起

时尚芭莎 内地女星 2016-03-30 08:40:26 318

明星结婚向来是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媒体对明星婚礼的报道也是巨细靡遗,新娘的礼服则是重中之重。这两年不仅是西式婚纱,连中式礼服也受到关注,比如这次刘诗诗与吴奇隆的婚礼上,刘诗诗所穿的郭培玫瑰坊的礼服在网络上广受好评。严格来说,这套裙子应该算是传统中式裙褂的改良版本,因为在细节上与一般的裙褂是不大相同的。就此,让我们一起聊聊——在讲到婚礼服装的时候,我们常提到的“传统”到底是什么?



@洛梅笙,自由撰稿人,尤其关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与西方服装史,挚爱明朝及民国服饰,以及新艺术主义和Art Deco风格。


传统,即传而统制。“传”即传承,“统制”则是统一制式。无论古今中外,可以称之为传统服饰的都有一个鲜明的特征——相比时装的迅速变化,它在外形整体上的演变是相当缓慢的,是某类型的服装演变到一定阶段在外形上由公众约定俗成的结果,并且有着比较清晰的礼仪穿着的概念。


今天,就让我们就中国婚嫁市场上出现的几大类型传统服饰,分析它们的来龙去脉,看看是真传统,还是假传统。


刘诗诗结婚当天所穿的中式礼服是由郭培设计的改良式裙褂。虽然大体保留了传统的制式,但缩短了下裙,并将裙门的马面设计为单独出来的条状装饰。


如果以时间长短排列的话,目前的中式礼服中,受众比较广的类型,都没有超过清代三百年。而小众的例子,也不过志在复兴汉服的人士所复原的蟒袍、披风等。事实上许多人常挂在嘴边的凤冠霞帔是个死概念,因为早在清代就已经越来越少有新娘在婚礼上身着凤冠霞帔了(而且荒腔走板)。

净莲满堂的新娘礼服:披风



明华堂的明式婚服


中国新娘的裙褂由何而来?

裙褂,顾名思义,下身为裙,上身为褂。关于裙褂的起源,是非常混乱且一看就出自某些不学无术之辈的胡诌。有一说为:“清代宰相梁储嫁女,皇帝赐其金银线龙凤褂为嫁衣。”首先,清代没有宰相。其次,广东是有一个梁储,但此人是明代的内阁首辅,更不用说宫廷礼服这种荒谬说法。


裙褂最初源于明末清初汉族女性的团纹衣服。团纹指在胸背肩等处有两两相对的装饰纹样。更早可以追溯到明代的团补(即圆形的补子)。这种款式在当时风靡一时,后世所见多为八团,但当时各种团数不一而足。


清初衍圣公陶夫人,穿十团对襟衣服,马面素裙



雍正时代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里穿喜相逢团纹披风的女子


到了清中期以后,逐渐形成了上衣为石青(近于黑色)八团竖领对襟,下为马面红裙的标配。这种制式在民国初期被延用为女性礼服。对于今天动辄节庆日一片红海欢腾的国人来说,很难想象当时官方通用的礼服色居然是黑色(男子则是黑褂蓝衫)。

石青或黑色还是与官方定制有关,早期的团纹更加灵活,如图中则成了万字云纹的形式。



宋庆龄这套父母补送的婚礼服为标准清末民初的礼服,黑色,鹤穗八团下为江牙海水,下为红色马面裙(当时为两片式)。


但从上世纪30年代之后,八团的纹饰逐渐被龙凤等各种对襟式的图案所取代。50年代之后,黑衣红裙成了长辈一级特别是婆婆身份的女性的打扮,而新娘则统一着红衣红裙,范畴也逐渐缩小到闽粤港台东南亚这些地域。一直到近年来,因为明星效应,裙褂才再次回到公众视线。虽然历经了几百年的变化,但基本保持了对襟式上衣,下裙为简化式的马面筒裙,正前方为马面裙门的形式。

1941年,袁世凯之孙袁家宸新婚合影,裙褂在民国最大的变化是上衣变短



民国四十年代的裙褂

当代闽粤新娘的“五福”裙褂
今天,尤其在东南部地区,比较讲究的家庭在婚庆时,女眷们仍然会穿着裙褂。上面的图案一般以金银线刺绣,除龙凤外还绣上五只可爱的小蝠,寓意“五福临门”。五福是指“福、禄、寿、喜、财”。按照金银线密度不同,分有“褂皇”、“褂后”、“大五福”、“中五福”、“小五福”等。




杨千嬅结婚时所穿的褂皇

另一种礼服——旗袍
与裙褂相比,旗袍的历史较短。旗袍不是旗装。旗装是指满族旗女之衣,而旗袍则是民国二十年代后期,中国人根据男子长衫和旗女衬衣结合,又赶上西方时尚的东风,在三十年代揉合出来的产物。旗袍一直没什么定式,花样年年翻新,从四十年代之后不成文的规定是把长旗袍作为礼服,但实际上也多有穿着短旗袍当敬酒服的,全看外界衣服的长短流行。


四十年代,身穿有旗袍元素婚纱的新娘


凤仙装、婉君衫,秀禾装……不是传统的传统

还有一些新娘子在婚礼上穿的“传统”服饰,不仅年代短,而且严肃讲起来叫“查无实据”。最典型的就是凤仙装、婉君衫,秀禾装。


凤仙装最早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当红女星李丽华在出演《小凤仙》扮演民国名妓时所穿的戏服。这套衣服最初设计出来的样子是一套裤装,整个线条也是结合了当时的轮廓。领子很高,源自民初的元宝领。这种裤装一度因为电影而在东南亚一带时髦过,但在今天,已经彻底走样了。你不知道为什么它叫凤仙装,反正商家就告诉你这叫凤仙装。


1953年李丽华《小凤仙》电影造型


凤仙装的走样跟同出影视作品的婉君衫有关。“有个女孩名叫婉君”……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琼瑶电视剧里,女演员所穿的一种衣服,是散开的大摆裙,上面搭配对襟或偏襟的有翻折领子的衣服,而翻折领子则来自凤仙装的高领,大概觉得不便,便将领子翻折了。当然,这种添油加醋还远远没有结束,那就该秀禾装粉墨登场了。

1990年《婉君》剧照


 顾名思义,秀禾装由叶锦添为电视剧《橘子红了》里的角色设计的服装演变而来。这种服装设计事实上非常不符合故事的背景,因为这些服装是以比民国早近半个世纪的清中晚期的服饰为原型的。它所造成的结果是,中国的民国剧几乎摆脱不了身着秀禾装影子的女人,她们穿着像僵尸一样的古董款衣服穿越而来,还梳着各种稀奇古怪的小扫把式刘海。这类衣服在婚庆市场的格外红火,里面所设计的层层叠叠的袖子,以及变形的金字塔式的造型几乎顽固地占据了所谓的“民国印象”。


秀禾装的源头——《橘子红了》的婚服设计,其实是与清代或民国都无关的伪民国婚服


回顾起来,你会很惊悚的发现,在中国的婚庆市场,所谓“传统”有一大半其实是影视服装设计师的创意。也就是说中国的传统,几乎被幻想出来的历史占据了半壁江山。这,大概也称得上中国特色吧。


编辑:Yoanna

撰文:洛梅笙

更多明星中国服饰专栏请戳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