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 V 电 影
感 悟 人 生 只 需 一 刻 钟
今天V姐本想补一部在国内传播多时、颇受好评的电影,毕竟本人也一直爱看喜剧。
《生存家族》
但就在打开播放器时,我被我的小伙伴大烧鹅拦住了。他表示:
“一开始以为是科幻灾难片,结果变成公路片,看到最后,发现居然是个家庭伦理片。再细细一想,这其实是个地域歧视片啊”
文 | 大烧鹅
一部地域歧视的loser片
事情是这样的。
你是一个不怎么帅的青春期男生,虽然在学校里有喜欢的女生,可是你只敢每天对她的照片或者录像默默单相思,连她的电话都要不太敢接。
家里更糟糕——一个秃头需要带假发的大男子主义父亲;
一个完全没有主见、胆小怕事连鱼都不敢杀的妈妈;
一个娇生惯养只知道玩手机、打扮、追鹿晗吴亦凡的妹妹(鹿晗粉:啥他妈追星不追星的,追你妈XXXX)。
所以你打算学《阳光小美女》里面哥哥的做法,带上耳机、打开音乐、拒绝说话,跟这帮无聊庸俗的家人彻底隔绝。
而
你是一个中年秃头的公司职员。工作繁忙,压力甚大。老婆没激情,子女不搭理。
你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每天忙家务,老公不体贴,子女要照顾。
你是一个青春期女生,不美也不丑,爸妈各忙各,哥哥是宅男。
一个无聊而充满着脱力感的家庭。这是矢口史靖导演在其2017年新片《生存家族》前6分钟所描绘的一个场景。
大烧鹅作为一个看过他之前所有作品的老影迷,不禁感叹:
“矢口果然是我见过最喜欢拍loser的导演。”
不过细细一想,这些loser近几年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
东京出身、娇生惯养,然后在“又红又专”,哦不,应该是“农村伟光正、城市大毒草”的日本农村大爷大叔的教育下,获得人生的大彻大悟。
我看了一下矢口的籍贯:神奈川县。
这难道是日本版的外地小伙受大城市人民歧视后反击报复的故事?
80年代8毫米
搭上临海线轻轨,穿过东京港区密密麻麻的玻璃幕墙建筑,在Teleport站下车。抬头是一个充满着上世纪科幻感的银色大球(可以想象把东方明珠塔上的球漆成银色再扔一大楼顶上的情景)。
如果是晚上,还能看见国内市长们酷爱的象征繁华(滑稽脸)的七彩霓虹灯,相当之复古。
类比成人物形象的话,大概就是今年暑期档《神偷奶爸3》中那个顶着80年代飞机头,被嘲讽时尚品味最为落伍的反派巴萨扎·布莱德。
不幸的是,这与富士电视台目前在日本的形象和越来越倒退的收视率非常贴合。
但在之前的30年,或者说这栋楼还没建成的时候,形势天差地别。(此楼建成于1996年,而东方明珠塔1995年投入使用,经查证,不是同一个建筑设计师……)
作为日本私营电视台(朝日、TBS、富士)的老大,富士台可谓当时日本的湖南卫视,许多知名的日剧例如《东京爱情故事》、《白色巨塔》都从这里播出,色彩相当反叛和潮流。
这也吸引了很多青年导演为其制作影片或是节目。
比如本文的主人公矢口史靖。
80年代算是一个全球年轻人共此凉热的年代。在欧美,象征着自由反派的朋克运动正在兴起。而当时的日本制片厂体制已经日落西山。
8毫米胶片作为一种简单记录工具(类似于现在的手机摄影,都是没钱的年轻人的最爱),承载了一群日本年轻人电影创作的热情。
比如有同样为富士台打过工、热衷青春元素的岩井俊二(当然和矢口完全是两个方向,妥妥的残酷青春,影响了一大群80后90后的少年,比如中国知名的残酷奢靡黑暗玄幻爱情撕逼青春片大师郭敬明老师)。
还有正打算在东京解决处男身问题,却不幸遇到以为要跟自己一起死的自杀妇女的园子温(之后他还泡了黑社会老大的女儿,并被黑社会老大正式在床上“捉奸”)。
和这两位充满负能量的“残酷青春”、“真实人性”的同僚相比,矢口史靖是一个脱力向的青春喜剧导演。
在中国,虽然知道他名字的观众不多,但他的作品一直有着一群忠实拥趸。
矢口史靖毕业于东京造型大学,本业并不是学电影的。
不过他表示“我在学校里就一直拍电影。”
所以姑且默认他为科班出身好了。和他的同学不一样,矢口并没有选择去大企业工作,而是继续拍自己的实验电影(后来2016年他来中国宣传自己电影时,也自豪地宣称“不是出了社会就一定要去大企业工作,其实可以有很多种价值观的选择。”)。
而这样离经叛道的行为在他之后的人生和电影里屡屡出现。1990年,他凭借自己的处女作《雨女》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之后又和编剧铃木卓尔合作拍摄了《赤足野餐》、《秘密花园》两部长片。这两部电影奠定了其之后电影中主人公都姓铃木的传统,不过考虑到日本人姓铃木就跟中国人姓王一样,所以倒也无所谓了。
在这两部长片中,矢口的脱力式喜剧风格开始确立,但还远远没有稳固,因为合作伙伴铃木卓尔在其中投射了更多的个人想法。
之后矢口开始为之前提到的富士电视台工作,拍摄了包括恐怖片《学校怪谈》等各种类型的影片,他的冷笑话和恶搞演员的恶趣味也愈发停不下来。
2000年之后,矢口拍摄了广为国内观众所知的《五个扑水的少年》和《摇摆少女》这两部青春喜剧。
尽管两部电影剧情略有相似,都讲述了一群少年/少女被赶鸭子上架去做一件完全不擅长的事,最终团结一致克服困难的故事。
但依靠矢口史靖强烈的青春喜剧风格——
热血的纯朴少年、时常出没的冷笑话、浓烈的节日疯癫感和反向、健康阳光的青春次文化。
两部电影不仅收获了大量的票房,还成功将妻夫木聪、上野树里、玉木宏等人推向了当红演员的位置,这点和园子温很像,满岛光、吉高由里子、染谷将太、二阶堂富美都是从他的电影里开始崭露头角的,这也算是80毫米运动的另外一个成就。
上山下乡再教育
《生存家族》可以看作是矢口2014年作品《哪啊哪啊神去村》的一个完成版。
实际上《摇摆少女》也可以看做是《五个扑水的少年》的一个完成版,这也是矢口的一个惯用套路:同一个主题拍两次,一次做练习版、一次做正式版。
这两部统一描写“城里人上山下乡,接受贫困中农再教育”的电影直白地批判了现代城市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私、懒惰、脆弱等缺陷。
但相比《哪啊哪啊神去村》保留的矢口爱拍行业剧的特色。《生存家族》抛弃了这些外在的设定,纯粹地以家庭关系去塑造人物。
这个充满着脱力感的家庭在开始面对“电力消失”危机时,还是想着怎么继续自己的城市生活。
他们做的最坏的打算,也不过是坐飞机离开东京,去往“据说还有电力”的大阪。
(你们东京人还真把自己当跟葱啊,我代表关西人民鄙视你们!)
但是面对越来越夸张的食物、饮用水、保暖危机以及飞机也无法动弹的事实。
一家人决定骑自行车离开东京。一开始,依靠自行车的“技术优势”和妈妈充满经验的“砍价技能”,一家人的行进还算是顺利,对比一些没有准备的民众简直就是“人生赢家”、“现充”、“五道杠大队长”。
但随着一场暴风雨的来临,这四位“英雄”除了自行车之外的装备瞬间被洗。
随后他们遭遇了专业的“骑行种”家庭,
并被他们在野外生存技能方面深深地暴击了。
而从这里开始,家庭内部的裂痕开始出现:
女儿嫌弃父亲总是大男子主义、说大话;
父亲嫌弃女儿、儿子什么也不会,路上总是办事不利……
伴随着争吵,原有的父权主导的家庭规则开始消解。
危机之中,一位路上的老农救了濒于饿死的一家人,并表示他们可以以劳动的方式换取食物、住处以及洗澡的权力。后来的这部分戏V姐强烈怀疑矢口是故意的,因为他让这几位演员进行了素颜抓猪、杀猪、劈柴等一系列劳动。
在这里,人物弧光开始闪现,一家人开始慢慢学习与农村生活打交道并适应。
而矢口导演对于日本空巢老人的现实关怀也在其中显现——因为想到自己的岳父这么多年也像这位老农一样忍受着孤独的生活,爸爸决定一家人要继续骑行,前往位于鹿儿岛的岳父家。
之后经过一系列的挑战——过河翻船、遇狗袭击、妈妈摔伤,最终依靠一趟幸运得现实中不太可能出现的火车,一家四人到达海边,看到了正在钓鱼的岳父。
脱力感与丧
有非常多的人会批判这部电影的“不现实”,比如在如此混乱的世界下依然良好的治安。但是不可否认,这部建立在“电力消失”概念上的类科幻电影,有着对日本社会强烈的现实关怀。
比如年轻人愈演愈烈的低头族现象、低智化的教育、加班问题、空巢老人问题。
从这些现实关怀,明显可以看出人到中年的矢口导演转型的努力,就像他电影中的角色,从一个不问世事的青春男孩,慢慢接触工作的压力、面对这个社会给予的问题。
尽管囊括了这些现实议题,但整部电影的风格依然延续了其脱力的冷笑话喜剧风格。
比如:
妹妹在草丛中小解,结果抬头看到“请务必带走粪便”的宠物标牌;
有钱人用玛莎拉蒂豪车,各种奢侈品却换不来米店老板的一袋米等等。
这种剧作上的小技巧,使得整部电影赢得了大多数观众的笑声。
“喜剧来源于讽刺”,这种高级的幽默一直是矢口的杀手锏,并运用得越来越纯熟。
相比之下,国内的喜剧电影还停留在简单的官能刺激上,
这又和成人电影(AV)有什么区别呢?
回到开头,虽然拍了这么多充满“脱力感”的角色,但矢口的电影里从来看不到一丝“丧”的气息。源于日常又带着荒诞性的情节、不时出现的滑稽细节、放在异常语境中的正常台词、有些许怪僻的人物……
矢口的脱力系喜剧大概是最适合夏天的电影类型。炎热困钝的午后,不妨看看电影里那些小人物对无聊人生的积极消解。
对,是与朋友、家人、同事的积极消解。
而不是在一个人的“丧”中痛苦的抵抗。
<End>
图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