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热搜上总是能看到教主夫妇的身影。
“名誉侵权案胜诉”、“黄晓明Angelababy离婚”、“黄晓明回应离婚传闻”......
其中有这样一条话题特别醒目:“黄晓明曾患抑郁想自杀”。
抑郁?有点沉重且似曾相识。
翻一翻有关“黄晓明抑郁”的话题,原来它在去年五月份就曾发酵过,而事实上这两次热搜都来自同一时期的宣传。
2017年底《琅琊榜2》播出,2018年初《无问西东》上线。
18年,在《鲁豫有约》的采访中,黄晓明讲到自己有两年的低谷期。
“怕上片场”、“他人的眼光带着异样”、“狗的眼光都带着讽刺”,这些极度敏感的字眼,是黄晓明描述自己的抑郁状态。
当时微博就有人截取了片段,引发讨论。
一年多以后,《立场》上线了比《鲁豫有约》更早一点的采访视频。
黄晓明到底为什么抑郁?
在主持人的提问中,我们就能窥探一二:舆论压力。
“你怎么看别人说你邪魅狂狷、杰克苏、自恋。”
“你承认自己演技不好吗?”
这些尖锐问题直戳软肋,易立竞真是主持界的狼人。
采访时抑郁已经是过往,黄晓明看上去淡然很多,除了谈论困惑,黄晓明也进行了自我剖析。
比如说到演员的身份,他觉得自己掉下一线了。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呆了一下,黄晓明掉队了吗?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讲讲。
提到一线实力派中年男演员,你能想到谁?
我脑子里立马蹦出来几个名字,有黄渤、徐峥、孙红雷、王宝强、邓超,但是到黄晓明这里,我会犯嘀咕。
应该有不少人跟我一样,去年的“叔圈101评选”,黄晓明不是就落榜了吗?
而抛却各种干扰性的因素,如何评价一个演员的地位?
最客观的,就是作品和奖项。
黄晓明作品少吗?不少。98年出道至今,他拍了近百部作品,也算是高产了。
但是,让人印象深刻的、称得上好的影视剧,不多。
算上最近的《无问西东》,往前推,除了《中国合伙人》,可能就只有《大汉天子》了。
出优秀作品的概率,应该说是很低了。
看看百科,提名和获奖也挺多,但在含金量高的奖项上,一个《中国合伙人》就占了半壁江上。
在这两个重要的量化标准上,黄晓明就差了同年龄层其他演员一大截。
我不敢说黄晓明被一线抛弃了,但被边缘化,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然鹅凭借《中国合伙人》拿下金鸡、百花奖,黄晓明一度已经站在了一线前列。
徘徊在边缘,总得有原因。
——————
在娱乐圈,能明确知道自己就是为了演戏考表演的很少听说,稀里糊涂、歪打正着的不少。
按照黄晓明的说法,他算歪打正着的那一波的。
高中的时候北电去他所在的高中招生,当时他以为是北京电力厂的工会招演员。
跟别人脑回路不一样的高中生黄晓明,还跑去面试了。
老师要他表演捉蛐蛐,黄晓明一脸萌比告诉老师“青岛没蛐蛐”。
真......单纯。
老师竟然还挺喜欢他的这点可爱,不会表演有什么关系,照样要!!!
于是,黄晓明在这一年,正式成了北电表演系的一名学生。
开局就很顺。
虽然在学校常常被老师说呆呆的像个木头,但这并不妨碍黄晓明的发展速度。
97年接拍了一支广告,赚到人生第一桶金,1500元在当时几乎是她妈妈两个月的工资,这让黄晓明尝到了甜头。
98年,他演了自己的电视处女作《爱情不是游戏》。
虽然这戏并没有让黄晓明火,但是!!!看这戏的配置:央视投资、播放,他还是绝对的男主,而这时黄晓明还只是北电大二在校生。
后来陆陆续续拍了很多主角戏,尽管依旧“默默无闻",但相比其他同学,已经是幸福许多。
这样的好运气,一直伴随着黄晓明走出校门。
2001年,黄晓明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高峰。《大汉天子》播出,刘彻收获了一大波迷妹,黄晓明也晋级小生行列。
不造大家还记不记得一个很古早的叫法:三栖艺人。就是说这个艺人在电影、电视剧、歌唱三方面都有发展。
那年头,很多大红的小生小花们都会选择这么走,比如赵薇、陈坤。
而在名声大噪之后,黄晓明也没有局限于一个发展方向。
他拍电影,跟洪金宝合作喜剧片《龙威父子》;跟葛优、章子怡搭档演《夜宴》。
演电视剧打包买一送一,不仅当主角顺带揽下主题曲的活儿。
《新上海滩》的片尾曲,《暗香》的片尾曲,都是他唱的。
签约华谊之后,更是马不停蹄出了个人首张专辑《It's Ming》。
时间来到2010年,不知不觉黄晓明毕业十几年,然而一切好像依旧停留在起点,因为再也没有一部能超过《大汉天子》的作品出现。
而立之年的黄晓明,需要一个时机。
娱乐圈几乎所有当红艺人在转型期都会面临各种考验。
而那段时间他也面临着自己演艺生涯最严重的舆论危机,“闹太套、二、自恋”等等各种各样的负面评论纷至沓来。
怎么化解?需要好作品。赵薇、范冰冰就是现实的例子。
而把黄晓明从旋涡中央救出来的,是《中国合伙人》。
换个更加准确的说法,《中国合伙人》是个契机,而最终翻盘还是在于黄晓明自己。
两年的时间,黄晓明攒着一股劲儿,全部释放在了影片里。
一段拍摄花絮,黄晓明在结束一场戏后,哭得不能自已。
用心了,也有了收获,一时间风光无两。
13年的黄晓明,在同龄男演员中可以说是占尽了先机,再努力一下,就能飞升。
但遗憾的是,黄晓明没有前进。
原因他说了:选戏有问题。
《中国合伙人》之后,黄晓明都演了什么?
有硬汉类,有霸道总裁类,有不明属性的,还有其他雷人的魔幻人设,总之你能想到的甚至想不到的各种类型,他都演过。
至于口碑,只能用越来越差来形容。
明明已经是一线,为什么挑戏如此不靠谱?黄晓明没有主动选择权吗?
有,但是没用。老好人的性格,让他总是不好意思拒绝。
人缘好,有时候也会成为一种“负担”。
当然,在这个圈子里,演友情片的艺人大有人在,这锅不能全让“无法拒绝”背。
各种角色都演,他说是有意尝试。
所以尝试着尝试着,就演起了霸道总裁、杰克苏。
原因: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事实证明,霸道总裁的市场里,没有给他留位置。
虽然演员寻找自己的戏路无可厚非,但没有连续性,像个无头苍蝇般,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那这样的试错只能是做无用功。
尤其是,最近几年越来越觉得他的戏路,有太多以市场为导向的因素存在。
不妨这么说,黄晓明在选剧的时候少了点魄力、前瞻性和全局性。
“要么不做要做就把他做到最好”,这是黄晓明给自己的座右铭。
但显然热爱这份职业的他,并没有做到最好。
尤其是在演技上。
如何评价黄晓明的演技?
他不是天赋型演员,尽管大学已经拍了很多片子,但他就是不开窍,就连毕业大戏都是低分飞。
看黄晓明演戏,总能让我想到一个词“楞”、“拧巴”,很多角色表现都显得脸谱化。
这种愣头青的状态年轻时候还好,可是稍微上点年纪便觉得尴尬。“油腻”、“邪魅狂狷”、“做作”这些词不自觉的就会找上他。
可也不能说他没有演技,偶尔也会灵光乍现。
《风声》里那个反面人物,就颠覆了我对黄晓明的认知。不刻意耍帅,却能迷倒一片。
《无问西东》里的陈鹏,那股子执着、纯粹的感觉,他都有。
角色的成功其实也有相似之处:角色与他本身有重叠,表演中不过分运用技巧。
从业几十年的黄晓明,应该知道自己的问题和特点所在。
“演员有义务承担观众的评说和指正。”
曾经有过的机会他没有把握住,如今看来是醒悟了吗?
并没有......
趁着上部戏的红利,他又接了于正的《鬓边不是海棠红》。
甚至曾经说着不轧戏的他,也开始串剧组。
这可不就是一边说着难过,一边把自己拽离一线队伍。
行动还是比语言来得更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