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浊自甚,
神灵明鉴”
窦唯
01
1985年4月3日,
《北京晚报》第三版右上角,
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
“英国威猛乐队将于三天后来华演出。”
随后,除了一些机关得到赠票,
原本5元一张的门票被哄抬到了40元,
相当于全国职工平均半个月的工资。
在那个大陆刚刚接触香港流行音乐,
大多数人还听着邓丽君的年代里,
威猛的演出把中国人看傻了。
大家头一次听见贝斯和鼓那么放肆,
强有力的节奏摇撼着所有听众的身心。
当时在台下的,有成方圆、崔健、郭峰…
郭峰回忆说:“永远忘不了那个场景,
外国人站起来狂躁地唱啊跳的,
中国的观众全都僵在那儿,木了。”
而在观众席中,还有个16岁的少年,
被强烈的节奏震撼,血液沸腾,
所有感情中剩下的只有激动。
这个少年,就是窦唯。
02
1969年10月14日,
窦唯出生在北京一个四合院里。
父亲窦邵儒是一名管乐手,
母亲是机床厂的一个工人,爱唱歌,
在厂里是数一数二的“腕儿”。
窦唯从小在父亲引导下听音乐,
听了不少民乐,培养了极好的乐感。
5岁那年学会吹笛子,结果吹猛了,
愣是把自己给吹出了肺炎。
读中学的窦唯,朝气蓬勃,
音乐品味表现得跟一般孩子不同,
连唱歌的方式都别具一格。
那时窦唯有着一张清秀而青涩的脸,
穿着紧身牛仔裤,擅长跳霹雳舞。
一到学校表演,他就上台吹笛子。
在一次学校的歌咏比赛上,
窦唯上台后,手上拿着个木板,
一边敲桌子打节拍一边唱邓丽君,
直接就被班主任给薅下去了。
1985年,窦唯考入职高,
就读精神病看护专业。
这个专业可以大量接触乐器,
什么吉他、钢琴、手风琴都教,
也教跳舞,为的是学成之后,
可以帮助精神病人舒缓情绪。
结果一上钢琴课,老师进来,窦唯一看,
对同学说:“这不是我小学数学老师吗?”
于是窦唯就年少气盛地跟老师顶,
没过多久,该老师就被请走了。
当时教手风琴,窦唯也不喜欢,
最爱的是吉他,尤其是听了外国音乐后,
窦唯已经把所有的心思放在摇滚上。
天赋极高的他,学什么乐器都来得快,
不到一年时间就把吉他摸得滚瓜烂熟,
于是回家告诉窦邵儒:“学我不上了。”
窦邵儒问:“那你想干嘛?”
窦唯说:“我想玩儿音乐。”
窦唯一直喜欢踢球
1987年,窦唯考上北京青年轻音乐团,
开始走穴,给国内大腕歌星垫场演出。
排在他前面的,都是蒋大为这样的,
一曲“啊…牡丹”唱完,
窦唯就上去翻唱外国流行歌。
这样的生活一过就是3年,
将窦唯的嗓子磨炼到旁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像后来黑豹《无地自容》里的高音,
就是零点的周晓鸥唱也得降调,
孙楠唱出来完全没有他的穿透力。
还有就是窦唯靠走穴赚了不少钱。
窦唯的同学苏阳回忆说:
“那时候他一天能赚30块,
把我们这群穷学生给眼馋的,
按我们当时的感觉他已经发了,
耐克乔丹一代的鞋,99块一双,
就他一个人买得起。”
当时在摇滚圈里,
都把组建“黑豹”的郭传林叫“郭四”,
郭四正四处寻觅乐队成员的时候,
有人问他:“你知道有个叫窦唯的吗?”
正好北京化工学院有场演出,
“派”乐队唱上半场翻唱的歌,
下半场全留给了崔健一个人。
演出结束了,很多人上去即兴表演,
窦唯就冲了上去,翻唱“威猛”的歌。
那天,窦唯戴着两个眼镜,
一个近视眼的,外面套个墨镜夹片,
台风和嗓音当时就给郭四震住了。
这样的窦唯,何等的撩人
回想起那天窦唯的表演,
“派”的乐手,摇滚老炮陈小虎说:
“完全不知道哪儿跑出来这么一个人,
他在舞台上的表现力,国内无人能及。”
一唱完,郭四就找到了窦唯:
“你小子挺有才的,来我们乐队吧。
不过你要想清楚,我们是背水一战,
你要来,得先辞职才行。”
考虑数月后,窦唯加入黑豹乐队,
当时,乐队主唱丁武跑去组建“唐朝”,
一下子给了窦唯施展拳脚的机会。
此后,窦唯一手包办了黑豹的作品。
黑豹时期的窦唯
《无地自容》、《Don't Break My Heart》、
《别去糟蹋》、《别来纠缠我》…
黑豹一系列高亢激烈的歌曲,
是整个中国摇滚乐绕不开的里程碑。
1990年,曾有六支摇滚乐队,
在北京首都体育场搞了一场音乐会,
黑豹并没有出现在演出名单中。
然而就在2年后,
黑豹的专辑势不可挡横扫全国,
正版销售创下中国摇滚乐最高纪录150万张,
加上盗版专辑至少有2000万张。
1991年8月,
首张专辑《黑豹》录音完成后,
先在香港试探性地推出,
没想到竟然连获香港电台排行榜数周冠军。
3年间,窦唯几乎包办了
所有作品的词、曲创作。
留着一头长发的他,台风激烈而妖娆,
年轻和放肆写在脸上,嗓音上天入地。
后来有人评价道:“当时玩儿摇滚的乐队,
很多人都想往金属上靠,但玩儿不了,
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窦唯。”
那个时期的窦唯之于黑豹,就是灵魂。
但谁也没想到,黑豹最火的时候,
窦唯却选择了离开。
03
受窦唯影响的音乐人太多,
比如他的中学同学苏阳,
有一次去乐团找窦唯玩儿,
窦唯教他打鼓,苏阳就做了鼓手。
1995年,苏阳加入“麦田守望者”。
还有一个叫姜昕的女孩儿,
上学上的好好的,一见窦唯“误终身”,
学也不上了,偏偏跑去唱歌,
后来成了民谣界一时的领军人物。
2007年,她还唱了一首很红的歌,
叫做《我不是随便的花朵》。
那时候,姜昕是窦唯的女朋友,
一天下午,两人在一起听PETER MURPHY的
一张唱片DEEP OCEAN,
窦唯对她说:“这才是我想做的音乐。”
不久后,窦唯就离开了黑豹。
那年,黑豹去海南演出,
窦唯突然剪掉了标志性的长发,
所有乐队成员都大吃一惊。
很快,郭四就接到了窦唯的电话:
“我打算离开黑豹了。”
郭四问:“你说说你的道理。”
窦唯说:“没什么道理,我不喜欢,
现在咱们的生活就是千篇一律,
我不喜欢这种不断重复自己的过程,
天天唱一样的东西来赚钱,没意思。”
郭四想了想,跟窦唯谈了条件:
“第一,以后别唱黑豹的歌,
你一唱,我们这边肯定完蛋。
第二,你的音乐风格看能不能变化一下。”
可见窦唯对黑豹影响力之大。
事实上,窦唯离开黑豹,
是因为一个众所周知的人,
这个人,就是日后的天后王菲。
姜昕在自传小说《长发飞扬的日子》里写到:
有一天下午,她一个人在家,
邮差送来一张包裹提取单,
发件人写的正是王菲的名字。
等窦唯回来后,去邮局取回东西,
打开一看,竟是满满一箱CD
和一顶漂亮的线帽。
当时很多CD,大陆是买不到的,
可见王菲有心,
一箱子一箱子的原装CD寄给窦唯。
而之前,她还是黑豹键盘手栾树的女朋友…
“做梦”时期的窦唯
离开“黑豹”之后,
窦唯组建了“做梦”乐队,
做出的音乐更加前卫乃至迷幻。
可惜次年10月,乐队便因故解散,
等到1993年,窦唯加入魔岩文化,
第一张个人专辑《黑梦》横空出世,
从此与何勇、张楚并称“魔岩三杰”。
《黑梦》风格之前卫,放到如今来听,
依然足够秒杀一大票摇滚音乐。
离开黑豹的窦唯,二十出头的年纪,
心怀着无数的迷惘和飘忽不定,
反省和映照着当时的心境,
让这张专辑充满了自我剖析的色彩。
这是中国第一张完美的概念专辑,
所有的曲子都用来表现“梦”的主题。
此外,专辑展现了窦唯神一级的唱功,
曲中所有人声,都是窦唯一人完成,
没有第二人参与,他凭借着出色的唱功,
把主音、和声、合唱、三者合一。
有乐迷曾说:“中国音乐最顶尖的唱片,
真的摆到国际上一点也不跌份儿的,
一是崔健的《红旗下的蛋》,
一是唐朝的《唐朝》,还有就是《黑梦》。
关键在于,《唐朝》是唐朝的顶峰,
而《黑梦》,只是窦唯的起步。”
1994年12月17日,香港红磡体育馆
1994年12月17日,
香港红磡体育馆座无虚席。
那是中国摇滚乐最辉煌的一夜,
演唱会一开场,窦唯短发黑衣,
站在舞台上沉静地唱了一曲《高级动物》,
他用一个一个词,写出了恐怖的深刻:
矛盾 虚伪 贪婪 欺骗
幻想 疑惑 简单 善变
好强 无奈 孤独 脆弱
忍让 气愤 复杂 讨厌
嫉妒 阴险 争夺 埋怨
自私 无聊 变态 冒险
好色 善良 博爱 诡辩
能说 空虚 真诚 金钱
噢~~我的天,高级动物
地狱,天堂,皆在人间!
伟大 渺小 中庸 可怜
欢乐 痛苦 战争 平安
辉煌 暗淡 得意 伤感
怀恨 报复 专横 责难
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
这场演唱会注定被时间铭记,
尽管在开场之前,何勇嚣张地说:
“四大天王里,也就张学友是个唱歌的。”
引起港人一时愤怒,结果开唱当天,
四大天王、黄秋生、王菲、黄耀明悉数到场,
在没有人能预料到的状况下,
长达三个半小时的演唱会,
几乎全程陷入了不可思议的疯狂。
体育馆历来严格规定只能坐着听歌,
却完全阻止不了上万名要站起来的观众,
他们用双手和喉咙舞动、嘶吼,
甚至有人一路在场边裸身狂奔。
演唱会当天,王菲
无比投入的黄秋生
疯狂嘶吼的观众
以及被何勇“冒犯”的四大天王
这样震撼的现场几年都不曾有过,
以至于当地媒体连续三天头版报道。
窦唯极具风格的台风和灵动的演奏,
给观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何勇一上台,就冲台底下大叫:
“香港的姑娘,你们漂亮吗?”
演唱的时候,又大声冲下面介绍:
“笛子演奏,窦唯!窦唯!窦唯!”
窦唯在红磡走台排练
这场名为“摇滚中国乐势力”的演唱会,
当时魔岩文化的负责人张培仁,
曾将它形容为“新音乐的春天”。
然而谁也没想到,它不仅不是春天,
还如同流星一般在夜空中划过。
更叫人没有想到的是,音乐会之后,
窦唯居然厌烦了唱歌,
再也不想做“歌手”了。
04
1995年初夏的一天清晨,
香港记者摸到了北京一处四合院。
少顷,院中的一扇门开了,
里面走出一个穿着普通睡衣的女人,
头发蓬松,睡眼朦胧,
看上去和巷里的其他女人毫无二致,
仔细一看才发现,来人竟是王菲。
王菲趿着拖鞋走向公共厕所时,
记者迅速按下了手中的快门。
照片很快出现在香港的媒体上,
整个香港一片哗然。
许多人都不解,王菲这是闹哪一出?
1996年7月,如日中天的王菲再次失踪,
媒体几经追查,
才发现她到北京待产并已与窦唯登记结婚。
虽然这段婚姻受到了外界的阻力,
王菲还是毅然投向窦唯的怀抱,
并在半年后为他生下了孩子。
当时港媒评价说:“财富、容貌、才华,
王菲选择了最后一个。”
同年,《浮躁》由窦唯操刀完成,
赢得了业内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
曾有人说过:“如果没有遇到窦唯,
王菲很可能是个耀眼一时的歌手,
而无法成为一个时代的天后。”
话虽然说得有几分夸张,
但不得不承认,窦唯对王菲的影响,
在她的艺术生涯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王菲曾说:“我最喜欢的专辑是《浮躁》。”
乐迷们说:“王菲百听不厌的,
唯有《浮躁》。”
而听过《浮躁》的人,都会发现,
这张专辑背后,是满满一个窦唯。
虽然这张专辑当时销量并不火爆,
却开阔了王菲,树立了王菲。
那之前,她是唱
《容易受伤的女人》的王靖雯,
那之后,她才成了独一无二的王菲。
而只要听过《浮躁》的人,
就可以从王菲的唱腔中看到:
窦唯对音乐,有了更加锋利的认识。
1995年10月,窦唯发布《艳阳天》,
抛弃了以往作品的金属气息,
专辑充斥着怀旧的和暖的民乐风格,
将山歌、戏曲和多种乐器完美融合。
1998年的11月,窦唯发布《山河水》,
这时的他,渐渐抛弃了歌词的表意功能,
取而代之的是无意义的词汇和随意哼唱,
将部分人声化为旋律的一个部分。
曾经的窦唯,已不复存在
等到1999年的《幻听》,
窦唯已完全以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编织了一个只属于音乐的世界。
然而曾经喜欢窦唯的人一听,
都纷纷觉得“这是什么玩意儿?”
专辑已经完全不具备流行因素,
成为了迷幻而古典的梦呓、呢喃。
那些喜欢“黑豹”“黑梦”时期窦唯的人,
再也不想买他任何一张专辑,
以至于销量无一突破10万大关。
窦唯自己却说:
“《黑梦》是最烂的作品。”
而他之所以如此“狂飙突进”,
一切都源于他自身对音乐的理念,
在他看来,音乐不是谄媚和娱乐,
他彻底抛弃了流行和大众,
并绝对不将其视为赚钱的工具,
开始追求的艺术上的实验和开拓。
窦唯自画像
就在很多乐迷对窦唯表示不解时,
1999年的3月,日本东京武道演唱会,
王菲唱了窦唯曾经的
《Don’t break my heart》。
演唱会上,王菲深情歌唱,
窦唯伴奏打鼓,一对璧人令人十分艳羡。
可谁也没想到,这竟是二人最后一次同台,
不久后,两人便结束了这段婚姻。
05
认识窦唯的人都知道,
上学和玩儿摇滚那个时候,
窦唯十分幽默,总是有说有笑。
窦唯打小就爱踢球,还会说相声,
骨子里有着北京爷们儿的瞎贫。
给老狼出《恋恋风尘》的黄小茂,
有一次去窦唯的家里玩儿,
发现一盘窦唯自己录的相声录像带,
拿出来一看,愣是笑得前仰后合。
94年那一阵,窦唯带着大家出去玩,
拿个DV现编现导,拍武打片、抗日剧,
一口气拍了七八个。
然而突然就有那么一天,
窦唯变得越来越沉默,不爱说话。
很多人猜测,这都是因为王菲,
跟王菲离婚时,媒体逼得太紧,
而窦唯是个十分不擅长应付媒体的人。
久而久之,窦唯的话越来越少。
陈小虎问:“你干嘛一言不发?”
窦唯就回答:“言多必失。”
有一次,郭四约窦唯出去吃饭,
窦唯先到,后来陆陆续续人都来了,
窦唯就起身:“四哥,我先走了。”
郭四问:“你这是干嘛呢?”
窦唯说:“这儿人太多了。”
窦唯变得越来越安静,
人多的地方不去,不见乱七八糟的人。
后海有一家酒吧,他一待就是3年,
有时候听音乐,多半时间是发呆。
这时的窦唯,无论从音乐上还是生活上,
都在寻求一种低调和宁静的姿态。
尤其在生活上,窦唯的追求越发平淡,
只有一辆富康车,一室一厅的小房子。
在跟记者苗野的一次访谈中,
窦唯清晰地表述了自己的态度:
“我就想过一种很普通的生活,
因为我是觉得无论是当歌手,
还是做音乐,其实是很普通的事,
是一种很普通的生活形式,
没有必要把它弄得好像就高人一等。
我对做音乐的理解是:我所从事的,
只不过是我有兴趣和擅长的事情。
仅此而已,再简单不过。 ”
窦唯从未放弃对音乐的探索,
在《幻听》这张专辑做完之后,
他直接组个叫“不一定”的乐队,
彻底放弃了歌词表意的局限性,
把人声当作音乐旋律的一个声部,
然后用大量的器乐实验更多音乐形式。
乐队成员每个星期去酒吧即兴演出,
一晚上最低也就200元收入,
稍微商业一点的,拿到1000多。
积累了一些名气之后,
“不一定”每年都能出2张专辑,
录制过程就是即兴表演的时候录音,
版权费一张算下来10万元左右。
挣这些钱,没办法让窦唯富得流油,
但完全足够应付日常开销。
窦唯衣食住行非常简单,
他爱吃炸酱面,爱踢球,
出门骑个电动车就够了。
对于如此朴素的生活,
窦唯是十分自乐且自足的:
“我尽量找一种顺乎天意的、
合情合理的生活方式,说得过去就可以了。
名利这种东西,会给人造成负面影响,
追功名利可能就会被名利所控制,
就像买大房子,表面上看,
住得更舒服了,别人看起来也很羡慕,
但全部生活的目的就变成了挣钱交月供,
反倒被房子所控制了。
我更奢望自己能够追求古时的先贤,
他们的生活可能非常平淡,
他们的一切也不是那么的光辉灿烂,
但是他们有一份从容和自在。”
多年后,《鲁豫有约》采访张楚,
鲁豫问:“当年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
说香港红磡演唱会之后,
张楚死了,何勇疯了,窦唯成仙儿了,
你是怎么看待这句话的?”
张楚说:“何勇我是不能理解,
但对窦唯,我是能够稍微理解的。”
张楚说:“我记得窦唯说过一句话,
叫做最难熬的就是清净,
我想,一个人最大的救赎,
就是让自己安静下来。”
窦唯的作品,从来没有断过,这些年一直有新作
苏阳曾经说过:
“如果一个人在音乐上很能变通,
那他一定是一个生意人,
而窦唯恰恰是一个不愿变通的人。”
这里的变通,指的就是不肯媚俗。
窦唯知道什么样的音乐是自己想做,
也知道什么样的音乐才是最好的,
所以离开魔岩后,他彻底退出摇滚圈,
只凭着自己的兴致去做喜欢的音乐。
2010年“怒放摇滚英雄演唱会”时,
昔日的摇滚英雄齐聚上海,
定下了唐朝、黑豹、何勇、张楚之后,
动用所有的关系邀请窦唯,
窦唯却说:“多谢哥儿几个的好意,
这么多年还没把我忘了,
但我已经和摇滚乐没什么关系了。”
为了寻得一片清净,
窦唯抛弃了名利圈子的浮华,
选择了素俭而自足的生活之道,
不愿意为身外的名利、物质而束缚。
我们不能武断地说,它的反面就是浅薄,
但我们却可以说,这是一种自尊与修养。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
各自赋予生活不同的责任和意义,
也许我们会不赞同某个人的生活态度,
但我们应该对他的选择表示尊重。
而对于那些不顾世俗、不随波逐流,
愿意按照自己本心去生活的人,
最值得我们为他鼓掌。
06
窦唯的身上贴了太多的标签:
“黑豹”乐队最辉煌时的主唱,
一代天后王菲的前夫…
这些通通都是媒体最爱的话题。
所以窦唯力图寻求的那份清净,
往往会被这个八卦横行的时代打破。
2006年,因为某报对他抹黑报道,
八卦了一些无中生有的事情,
窦唯跑到报社去找说法。
5月10号,平时穿T恤的窦唯,
特意找了一件蓝色的中式上衣,
准备很礼貌地跟对方谈一谈,
结果在报社里等了3个小时,
那位“狗仔教主”避而不见,
窦唯一怒之下就烧了汽车。
警察来了,窦唯站在车边上:
一脸平静地说“车是我烧的”。
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想警方介入,
就虚假报道的事做进一步调查,
可警察不管这个,让他赔了7000。
随后,窦唯陷入了舆论风波,
被媒体塑造成了一个精神病人。
而多年以后,那个写报道的人,
成了“中国第一狗仔”。
私底下,窦唯是个很有礼貌的人,
只是他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烈,
又完全不懂得如何应付媒体。
可他身上,实在有太多的八卦可以挖掘。
有一次,窦唯在马路边上蹲着抽烟,
一般人抽烟,用食指和中指夹着,
但窦唯偏偏喜欢用大拇指和食指夹着,
正好抽到后面几口,眉头紧锁,
没想到就有记者偷偷在远处拍照,
拿回报社去一写,
就写成“王菲前夫潦倒到捡烟屁股抽”。
一开始窦唯也很气愤,后来朋友劝他:
“你以后就别往心里去了,
他们爱怎么写怎么写吧。”
最让人觉得可笑的,
还是窦唯坐地铁被抓拍、
在机场被抓拍、吃碗面被抓拍…
几乎每隔上那么一段时间,
窦唯骑着小电动车的画面,
都会在娱乐圈里搅起一阵风雨。
面对地铁里的“邋遢”窦唯,
立马有大V赤裸裸地评价道:
“才华换不来生活的体面不过一堆狗屎!”
显然,说窦唯才华换不来体面生活的人,
既不了解窦唯的才华,也不懂得生活的体面。
拿《锵锵三人行》里窦文涛的话说:
“你们知不知道窦唯是什么人啊,
他现在是坚决不开口唱歌了,
他只要是唱,分分钟都是钱!
凭他身上那些事,他要想炒作,
汪峰一辈子也别想上头条了!”
殊不知,生活的中窦唯,
其实比谁都要体面和有情味。
大家看到的窦唯胡子拉碴不修边幅,
其实他比谁都爱干净,家里一尘不染,
每一本书和CD都按照次序排放,
朋友去了,一拿一个准儿。
他在家养了许多植物,
就在烟灰缸里面盛满水,润着。
朋友抽烟,他一个劲儿给人换烟灰缸,
没事儿就在家里打扫卫生。
每次去酒吧演出,他提前一小时到场,
自己拿着拖把把舞台拖得干干净净。
生活当中,窦唯是个很雅静的人,
经常抱个画板去画画、写生。
非典没办法出门的时候,
他居然在家画了一整套的连环画。
窦唯画作
面对外界“潦倒”的风言风语,
窦唯最终只给大家回了八个字:
“清浊自甚,神灵明鉴。”
要说体面,这才是为人最大的体面。
一个人,当外界不能理解他的生活,
而并不以愤怒的姿态回击,
甚至不用多余的言辞去辩解,
说明他对自己的内心有十足的认知,
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也有十足的认知。
一个人活着,不需要去跟世界解释,
他只要能跟自己解释得过去就行了。
一个拼命想跟世界解释自己的人,
只能说明他的内心还不够宽达。
窦唯画作
庄子《逍遥游》中写道: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把标准立在心中,
这是抵达了内心通达圆润的逍遥之境。
而那些妄自评判他人的人,
以狭隘价值观衡量他人的人,
才是最大的不体面。
07
很多人都说窦唯成仙儿了,
成了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
其实,窦唯比谁都懂得生活,
知道内心富足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与其说他是大仙儿,不如说是一个真人,
一个真真切切、懂得自己要什么的人,
不喜欢功利与浮华,就不追逐浮华,
喜欢做性情的音乐,就做那样的音乐。
他不愿意媚俗,也不愿被大众消费,
只想静水深流地“熬一份清净”,
这个熬,不是“煎熬”,是“熬制”。
对于窦唯如此本真的选择,
卢中强曾有过这样一个评价:
他说:“我认为在我们这个年代,
在这样大时代下面,在中国,
最应该尊重的音乐人是窦唯。
中国一直强调文人有气节,
从魏晋一直开始,很多古人有气节,
这是中国古人必备的东西。
如果搞音乐的人,
把自己划作文人的范畴,
那就需要放弃很多东西去坚持。
现在这个时代,最缺的就是这个,
他是最值得尊重的,没有第二个。”
窦唯将自己做人的标准,
完全贯彻到了音乐和生活中,
他以一颗无杂之心面对纷繁的世事,
又用一颗无为之心去修剪自己的生活,
他的音乐,一直在向前走,
走得比一般人所能理解得更远。
这样真实、慈悲的一个艺术家,
谁又能说他不食人间烟火味呢?
只是对世俗追求,他不怀有企图,
而对于心之向往的,他力求实践。
在他面前,
这个泡沫横飞、八卦四起的时代,
反而显得那么无聊和可笑。
虽然不是每一个人,
都能像窦唯那样面对繁华,
背身离开,绝尘而去,
守着自足的生活,参悟禅机。
但从窦唯在街边坦然吃面的姿态里,
我们多少能学得一份“自鉴清浊”。
不要急着向这个世界诉说什么,
也不需要向这个世界多解释什么,
慢慢去“熬”属于自己的那颗心吧,
熬出你的判断和标准,贯彻在行动中,
不管这个时代飞扬的尘土多么呛人,
哪怕全世界都用怀疑的目光看着你,
你都能守住自己心里的真。
文章转载自一日一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