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汤唯演一代宠妃被喷成筛子,原因竟是不够俗!

谁能想到,汤唯演一代宠妃被喷成筛子,原因竟是不够俗!

GirlDaily 内地女星 2020-01-21 21:30:54 925

来源:新氧美学院

ID:soyoung456


《大明风华》自开播就争议不断,从主角形象、到演技番位、再到服化造型。男主时而光正伟、时而“厂里厂气”:





女主时而英姿飒爽、时而女装大佬:




任由女二凭借“唐氏表演法则”出彩,也没啥办法。




随着后期朱祁镇上线,又开始演绎“我家那个熊孩子的艰辛成长路”。


整部剧的基调终于从“孙若微传”这一局限中脱离了一些,着眼于更宏大的明代风华与变迁。



诚然,真正的大明风华,绝不仅仅囿于宫殿这么简单。这也是今天氧叔想跟大家分享的内容——朝代美学之大明篇。


明代审美有着十分超群的一点,在于审美基调的变化——雅俗共赏,甚至由雅入俗。这种充满真实市井烟火气的美感,不再是远在天边的云端审美,受众更多,也更易戳中人心。


▲《大明王朝》



披金戴银,雅俗共赏


明代是我国金银工艺史上的又一个鼎盛时期。图案上多喜爱有吉祥、富贵意义的龙凤造型。除此之外,花朵枝条等植物纹样也在首饰中广泛运用。


▲金菊饰品

▲菊花纹样的织物


镂空技术这一制作工艺,能够使用较少的原材料获得更大体积的饰品,变换无穷。采用镂空镶嵌工艺的金银饰品也更加精致、醒目,极具装饰效果。

▲肃王妃熊氏施金累丝嵌珠镶白玉送子观音满池娇分心(头饰的一种)


明代首饰审美同样受到伊斯兰文化元素的影响,在设计过程中用各色宝石来装点镂空金饰,美的更具异域风情。

▲图左:明代宝石耳环;图右:中世纪伊斯兰项链


头饰上,特有的头面,是明代女性的标志性装扮。头面指的是插戴在䯼髻上的首饰组合,多辅以各类发簪、镶宝石凤纹金分心等等。

▲一套完整的嵌宝石金头面

▲镶宝石云形金掩鬓

䯼(dí)髻,粗略的说就是为了便于佩戴各种金银首饰而使用的假发套。


▲左图:用头发或银丝,或者是金丝编结成的网帽;右图:金挑心,是明代妇女头面的重头戏,插在整个发髻上最中心、最引人注目的位置


这种装饰手法其实跟现代的蜂窝头+发饰十分类似,可见会玩儿的还是老祖宗。

▲右图:赫本《蒂凡尼的早餐》


䯼髻也是明代已婚妇女的身份象征。

▲《吴氏先祖容像》中戴䯼髻的妇女

▲䯼髻+头面的组合


除此之外,还有流苏般摇曳的挑牌,也是明代女性极为喜爱的头饰。

▲《明人容像图》

▲匠人复原的坠青金石珠结挑牌


《大明风华》中的头饰也不乏挑牌的影子,挑牌会给繁复华贵的头面带来一些跳跃灵动的美感,各取所长,共同展现女性美感。



说到明代首饰,不得不提耳饰。明代是第一次把耳饰的形制纳入皇家服饰制度规范的朝代,结合了细金工艺的耳饰制作得更为精致细巧。

▲珍珠花朵样耳饰

▲“四珠环”(四珠葫芦环)

明代耳饰可以分为耳环和耳坠两类。耳环上部为用以穿耳的细长弯钩,耳坠上为一个开口的圆环,两者都可以下缀随意摇荡的饰件。跟我们现在的耳饰没什么大差别。



自古以来都是华服珠宝配美人,美色当道,即便是受制于帝王权贵,却仍有“温柔乡,英雄冢”的说法。所以哪怕是帝王宠爱下的“笼中鸟”,女性本身也有无法忽视的美感。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明代宠妃

能担得起“宠妃”二字的,必然是长久受到帝王宠爱、且身居高位的后妃。

明代宠妃的出身基本可以划分出三种方式——惯例选秀,提拔宫女,外加一些“野路子”,比如联姻、进贡、游幸,甚至走养成系路线。


▲《大明风华》朴妃

历史上有名的宠妃就是明成祖朱棣的权贵妃。

▲朴妃的原型就是权贵妃

她是永乐七年(1409年)初由朝鲜向明朝进贡充掖庭的贡女,因为“妃极穠粹,善吹玉箫,最宠幸”,同年2月就封为贤妃。

但永乐八年(1410年)就被毒杀,不得不说是红颜薄命。


再者,就是我们熟悉的明宣宗与孙贵妃。也就是朱棣的皇太孙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明宣宗孝恭章皇后孙氏。


历史上的孙氏,因幼时“姣皙而慧,有美色”,而被“昭皇后爱之,留养宫中”。算是养成系幼女步步登天的故事——从宠妃,到一代明后。

▲何晴版孙氏


明代仕女图鉴

除了宠妃,从仕女图中也可以窥探到明代女性之美。

“翠为云鬓玉为颜,按曲虽忙意自闲。金谷不知何处是,绿珠衣旧在人间。”


这里是说,画中的女子不仅有翠玉般的美貌,更有娴熟的技艺以及贞静的气质。正是秀外慧中的具现,让世人感受到传统古典女性的理想之美。

▲《吹箫仕女图》局部

因为明代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催生出一大批女性诗人。

甚至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明清时期产生过更多的女诗人。仅仅前后三百年,就涌现出两千多位出版过专集的女诗人。

▲明代才女沈宜修画像

明代的风流,自然都体现在“才子爱风流,风流近才子”上面。

因此青楼产业也渐渐催生出一批特别的妓女画家,她们能诗善画,跟明代的闺阁名媛画家齐名。尽管社会身份是妓女,可在艺术造诣方面也因为女性艺术家的身份而流传千古。

▲秦淮八艳之一马湘兰,与其画作


明代对仕女图中的美人自有一套鉴赏体系——“不贵工致娇艳,贵在于淡雅清秀,望之有幽娴贞静之姿”接着重点来了,“若一味细幼姱丽,以织锦装饰为工,亦不入赏”。

看看老祖宗,强调审美不能一味的“瘦高白秀幼”,也不该流于表面修饰,是多么的有深度有内涵。



正是因为没有刻板的限制女性之美,才有明代雅俗共赏,甚至后期由雅入俗的繁荣景象。

生机勃勃的市井之气

融于市井的女性,也自有其为人处世之道——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明面上是玩转琵琶、玉箫的艺伎,实际上更是一位忠烈的爱国者,这也是三百多年来,人们怀念她的原因。


从小精通乐器,拥有过人容色,却从未真正“失德”。


旧时古人总爱强调“玩物丧志”,喜欢把“恋物”与“失德”联系到一起。然而从明代开始,很多文人开始挑战这种“物害”观念,将“玩物”分为善玩与不善玩。

▲《董小宛》夏梦

善玩得趣,不善玩才丧志,这也是观念上的一个重大进步。

就像现代的人们,喜欢动漫喜欢cosplay,如果只是一味的花钱沉溺于购物、拍过度美颜的照片,只追求虚幻的满足,那也许是丧志。

但如果因为喜爱,自己成为知名coser,或者发展成插画师、同人写手等等,那也算是得到乐趣开辟新天地。


看得出来,不论是高位妃子,还是市井艺伎,只要是真正的秀外慧中,都是自己人生的女主角。高雅也好,世俗也罢,各具风流。

而我们喜爱的大女主剧,从突破重围的独树一帜,到“同质化”披着独立外衣的内里玛丽苏。也是时候稍作停顿,思考一下了。


节奏快的爽剧固然过瘾,但若不能用真情实感的心路历程打动人心的话,更像是一场大IP的自我狂欢。

收视率火热的背后,口碑却不一定好。比起动辄帝王佳人的惊世爱恋,诞生于市井之中的烟火气,也许是拯救观众审美的一剂良药。



文章转载自新氧美学院(ID:soyoung456),这里有一位专注于量化美学,以提高全民美商为己任的氧叔。外表看似高冷,实则内心火热。如何帮助大家感受美,了解美的本质是他的不懈追求。来这里,你将找到属于自己的本命风格,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美人IP。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