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晚最“燃”舞台,竟来自一群听不到声音的人!
王一博、曾毅与听障演员合作的《我可以》,用RAP与手语碰撞出跨越障碍的感动。
他们如何用振动感受节拍?
又是什么让全网泪目“这才是顶流的力量”?
今天,带你揭秘这场无声却震耳欲聋的舞台奇迹!
一、无声世界的“笨办法”:抱着音响睡觉,摸着黑练到凌晨
当舞台灯光亮起,听障演员们的手语动作与王一博、曾毅的RAP完美卡点,谁能想到,这群演员连音乐声都听不见?
为了精准捕捉节拍,他们用尽“土方法”:
1.睡觉时抱着音响,用身体感受低音振动的“砰砰”节奏;
2.把歌曲制成闪光视频,靠灯光闪烁提示歌词节点;
3.熄灯后摸黑练习,有人甚至凌晨三四点还在比划动作,吓到家人。
演员梁源钢坦言:“练不好时,我会用手语骂自己‘笨蛋’!”但正是这种近乎执拗的努力,让“无声表演”迸发出超越语言的力量。
二、王一博的“温暖转身”:从争议到破圈,他用行动回应质疑
此前,王一博曾因“文盲风波”陷入争议(如采访支吾、文化争议),但这次春晚,他选择用行动证明自己——
1.主动学习手语:与听障演员反复磨合,确保每个动作与歌词情感契合;
2.舞台设计巧思:RAP段落中,他刻意放慢语速,让手语表达更清晰,被网友赞“细节控”;
3.歌词共鸣:歌曲《我可以》中“给我爱的人幸福”一句,让演员梁源钢联想到家人,现场几度哽咽[citation:用户微博]。
网友热评:“这才是偶像的意义——用舞台传递善意!”
三、春晚史上首次无障碍转播:一场“量身定制”的温情盛宴
2025年春晚不仅是表演创新,更是一次社会关怀的突破:
1.听障版春晚:13位演员+4位手语翻译,将歌舞、小品、相声全部“翻译”成手语,甚至为幽默桥段设计“二创”表演;
2.视障版解说:董丽娜(全国首位视障播音硕士)用声音描绘舞蹈的“流动画卷”,让视障观众“听”懂舞台美学;
3.弹幕刷屏:“我爸第一次同步看哭春晚!”“原来聋人也能get小品笑点!”。
这场转播被誉“中国式浪漫”——不让任何人被落下。
四、从《千手观音》到2025:20年,他们如何改写命运?
此次听障演员的登台,让人想起2005年邰丽华领衔的《千手观音》。
20年后,作为艺术团团长的她感慨:“相声、小品的幽默如何用手语表达?我们摸索了无数遍!”
1.技术赋能:全息投影、振动感应设备辅助表演;
2.社会觉醒:从“特殊群体献爱心”到“平等参与主流文化”,残疾人艺术正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五、网友破防瞬间:这些细节,比热搜更值得铭记
1.曾毅的“词王”时刻:常年被调侃“只会唱哟哟”的他,此次手语RAP台词量翻倍,弹幕调侃:“曾毅的词比过去20年都多!”;
2.全家福背后的眼泪:梁源彩排时总将家人照片贴在道具上,他说:“每一次比划‘幸福’,都是对家人的告白”。
3.王一博的“无声拥抱”:谢幕后,他向演员们竖起大拇指,用手语比出“谢谢”——这一幕未播片段,在后台花絮中疯传。
当王一博的RAP与听障演员的手语交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舞台的惊艳,更是一个群体的呐喊:“我可以!”——他们用振动感知世界,用双手诉说热爱,而这场春晚,终于让14亿人听见了这份“无声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