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在电影里睡了54分钟,但还是今年最好的爱情片

女主在电影里睡了54分钟,但还是今年最好的爱情片

剧角映画 港台男星 2017-09-20 12:31:22 829

年初的圣丹斯国际电影节上走出了好几部口碑不凡的独立电影,如《海边的曼彻斯特》《逃出绝命镇》《无处为家》。


其实除了这些,还有一部影片也口碑大爆——

IMDb评分7.9、Metascore评分86

烂番茄新鲜度98%




(依次为IMDb、Metascore、烂番茄评分截图)


这部电影就是——

《大病》



不仅在外网有好口碑,在国内影迷聚集地豆瓣评分也高达7.8


片名“大病”,浅显的理解便是片中女主角生了一场大病,但其实这个“病”指代的东西很多。


它存在于东西方文化差异间,存在于父辈与子辈认知不同上,存在于夫妻间尴尬又微妙的博弈里,存在于情侣间互不理解的争执中。


(海报就很有意思,东方家庭与西方家庭)


[大病]是一部很现实也很可爱的电影,虽然是美国制作,但我们却很容易在影片中产生共鸣,期间会红了眼眶,也会忍不住抿嘴一笑。


甚至颇有李安导演的[推手]和[喜宴],以及贾樟柯导演的[山河故人]里第三幕的感觉,不过这都是后话了,在此之前,我们先说说[大病]的故事。



这是一部女主角70%的时间都不在线的电影......


不过在讲故事之前,有件事值得八卦一下。其实[大病]的故事灵感来源于男主人公库梅尔·南贾尼的亲身经历,这意味着,他与妻子将他们的故事写成剧本,并亲自出演。


大家对他的印象更多是[硅谷]众多欧美面孔里独特的亚裔IT男,这次本色出演,库梅尔展现了不同于[硅谷]中的一面,相对来说更加放松。


(一眼就能认出谁是库梅尔吧!)


而影片中70%的时间都不在线的艾米丽由佐伊·卡赞饰演,这妹子出身于电影世家,爷爷和父母分别是导演、演员和编剧,从小受到艺术熏陶的她也是个才女,前几年自编自演的[恋恋书中人]口碑也还不错。


对了,在付兰兰自导自演的新美剧[堕落街传奇]里也能见到她的身影。


([恋恋书中人]里的佐伊·卡赞)


好了,言归正传,库梅尔是一个生活在美国的巴基斯坦二代移民,由于从小受到西方教育的熏陶,库梅尔思想开放,放在我国就是个不折不扣的ABC。


但是,他的父母作为一代移民骨子里依然非常传统,几乎到了守旧的地步,行为和习惯都与他的美式思维完全相悖,而库梅尔在不知不觉间就成了“唱反调”本调了。


比如,家人要求库梅尔蓄上巴基斯坦标志性的胡子,然而他总将脸刮得光生生的,这感觉就好似你妈让你把刘海撩起来吧。


比如,父母不满意他是个脱口秀演员,希望他能考证当律师,然而库梅尔嘴上答应,转身去干了份更“没正经”的兼职——uber司机。



哥嫂戏弄他是说单口相声的,这段让我想起了我朋友,她从事业单位离开后,自己做烘焙工作室,但辞职3年了都没敢告诉她妈!


比如,他们一家必须祷告后才能吃饭,只要有一个人没做都不能动筷子,但其实库梅尔每次都只在地下室计着时玩游戏,从没祷告过。



比如,每天都会有巴基斯坦籍的女性来“顺路”拜访他母亲,其实那是为库梅尔安排的相亲。


但面对家里对他“一定要娶个巴基斯坦籍妻子”的要求,他却爱上了一位白人女性艾米丽。



这时的库梅尔真像[喜宴]里赵文瑄饰演的高伟同,而库梅尔的父母就像郎雄和归亚蕾饰演的高父高母。


只不过库梅尔偷偷交往的对象不是男性,并且也没有迫于父母的压力随便找个女人匆匆结婚。


([喜宴]中如闹剧一般的婚礼)


要知道,爱上白人女性,这点对巴基斯坦裔来说是个不小的“罪行”,库梅尔的叔叔就因为娶了个白人姑娘,彻底被家族除名。


然而,更尴尬的还在后面。


(库梅尔的妈妈说没人会去看望那个巴基斯坦与美国混血的孩子)


库梅尔有个特别不好的习惯,他喜欢把每次相亲女孩儿的照片集中放在小箱子里,还不上锁。


所以,还没等到库梅尔的父母发现他与白人的“自由恋爱”,艾米丽就先发现了他那一箱子“准女友”。


紧接着是库梅尔摊牌自家有“包办婚姻”的传统,艾米丽惊觉其实自己是个“地下女友”,两人大吵,然后分手。



你就说既然没那个意思,干嘛把人家照片留着啊......


就这样,库梅尔度过了一段没有艾米丽的时光。


直到有一天,他接到电话,被告知艾米丽生病住院,由于她的父母都不在当地,希望他能去医院陪护。


本以为只是一次普通流感,哪知道肺部感染越来越严重,艾米丽陷入了昏迷住进了ICU,她的父母赶到,而“渣男”库梅尔也终于与逃避了数次的“前”准岳父岳母见面了。



三人在医院首次会面,很是尴尬了~


对了,影片中演技最炸裂的就是饰演艾米丽亲妈的霍利·亨特,她曾凭[钢琴课]分别摘得了奥斯卡、戛纳、金球奖三料影后。而早在此之前,她就已经是柏林国际电影节影后了。


看了她的表演只能说,这四料影后真心名不虚传。


(钢琴课]中的经典一幕)


而剧情发展到这里,整场电影中的所有“病症”才全部显现——其中有艾米丽的肺部感染,有库梅尔与家庭观念不同的博弈,有艾米丽父母间的不和等等,有库梅尔事业瓶颈期的颓丧。


而这些问题与艾米丽病情的严重程度是同步的,从问题出现——严重——濒死——转机——痊愈。



库梅尔一直以来的生活都有两幅面孔,在家里他是传统的巴基斯坦人,虽然刮了胡子,但他的家人一直以为他在努力学法律,每天至少祷告5次,还乖乖接受相亲。


直到艾米丽昏迷不醒,库梅尔才渐渐明白自己的追求,他拒绝了相亲认识的姑娘,他向家人坦白自己根本不祷告,更不想成为律师。



他的母亲气得发抖,但还是咬牙说:


你想当一个令家族蒙羞的脱口秀演员就当吧,但我只要求你做到一件事,娶一个巴基斯坦籍的姑娘。



而他也终于摊牌,自己爱上了一个白人女孩,现在那个女孩正躺在医院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醒来。


接着,母亲一句“你不是我儿子”,让他与家人间的关系僵化至极点,可以说只等艾米丽醒来去领证然后正式被家族除名了。



然而,经过了短暂的迷茫之后,他决心要和家人“死磕”!


库梅尔发挥了一位脱口秀演员的天赋来解决问题,他在白纸上写上又实用又逗比的常用语句,交给与他冷战的家人,告诉他们不想和我说话也没事儿,咱可以文字联系。



在他死皮赖脸的攻势下,母亲虽然依旧不肯松口,但她的行动已经说明了一切——当库梅尔决定去纽约发展演艺事业后,离开当天,他的父母出现了。


库梅尔的父亲端着一碗巴基斯坦传统小食下车,走到他面前对他说:


你母亲不许我抱你,这是她给你做的,你最喜欢吃的菜,还加了很多你爱吃的土豆,但她是绝对不会看你的。



到最后,母亲也忍着没有下车,也真的没有看一眼即将远行的儿子,但我们都知道,她默许了库梅尔那句“我永远是这个家的一员”。



而艾米丽的父母贝丝和特里间的关系,也经历了一次奇妙的修复。


库梅尔初见贝丝和特里,就感受到了两人间气氛不太对,说白了就是对貌合神离的夫妻。



果然,某天夜里,特里告诉库梅尔自己出轨了,只有一次,但他还是因为太愧疚向贝丝坦白了。


虽然她说她原谅我了,但我知道,她没有。



就这样,他与贝丝继续着尴尬的夫妻生活,因为有爱,所以不愿意分开,因为有爱,所以没办法释怀。


他们因关系紧张分床睡很久了,所以看到贝丝主动走到特里的床前,问他是否介意,然后依偎在特里怀里时,你也会忍不住为他们舒口气。



这对原本随时可能会终止婚姻的夫妻,在照顾女儿的这段时间里,遭受过痛苦,经历过崩溃,遇见过希望,最后也像久病初愈一般,真正理解了对方,看到了对方的不易,达成和解。


正如特里所说——爱不容易,所以爱才那么伟大



而这点,也是这部电影最妙的地方。即使东西方文化有被公认的巨大差异,但面对“爱”这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所有人都一样。


儿子会因为顾忌父母的心情和女友大吵,父母会为了照顾生病女儿手忙脚乱,兄长会偷偷看望与母亲怄气离家的弟弟,女友会因想念到另一座城市只为见他一面......



更妙的是,虽然涉及了不少严肃的问题,但[大病]的表达方式却很轻松,可能有人会嫌戏剧性不足,但正因如此,才更贴近生活,才有好几个桥段让人看了会会心一笑或眼眶湿润,然后想到自己。


库梅尔的母亲给工作划分了三六九等,医生是最棒的工作,可惜儿子不是那块料,但如果他能从事一份还不错的律师工作也好,可库梅尔偏偏干起了金字塔底端的脱口秀演员。



而我们之中的一部分人,应该也从事着父母认为不稳定的工作,有的人被催着考公务员,甚至有人从大学选专业起就被左右。


如果工作搞定了或管不了了,爹妈和三姑六婆又开始操心起了终身大事。


(顺道拜访=被迫相亲)


多少人像库梅尔一样敷衍着相亲?又有多少父母像他的父母一样,每一次都悄悄期待能开花结果,但又每一次都会失望?


而面对种种问题,库梅尔终于忍不住问他的母亲,既然希望他用巴基斯坦的方式生活,为什么还要带他来美国。



这应该是大部分一代移民和二代移民都会面临的问题吧,父母不能容忍孩子抛弃传统,孩子不理解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带他离开故乡。


[山河故人]里第三幕,张译所演的不会英文的父亲与董子健饰演的不会中文的儿子间,是这种尴尬与不和谐的最大化。


甚至连库梅尔唯一一次发火都让人感同身受。


当他带着多方压力去买汉堡时,由于第一天上班的店员不懂变通,没按照他的要求点餐,库梅尔终于爆发,踢翻垃圾桶,冲着店员大吼发泄。


但立刻他又冷静了下来,收拾好垃圾桶,向对方道歉。


有时候,我们也不知道那一次小不顺就会成为情绪的爆发点,无法控制地对身边的人做出一些不友善的举动,但过后又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抱歉。



[大病]没有强化笑果或大肆煽情,有的只是云淡风轻的幽默和温馨。


但恰恰是这种随性传达的情感共鸣却能够自然发酵,让你感叹,这特么就是不要脸的生活啊~


而这片能收获如此口碑,导演迈克尔·修华特的确功不可没。


修华特之前的[你好,我叫多蕾丝]曾被评为美国评论协会年度十佳独立电影,而国外有媒体评价他这次又延续了独立精神。


([你好,我叫多蕾丝]海报)


说起来,“独立电影”的概念来源于上个世纪中期的好莱坞。


当时的好莱坞由八大电影公司所垄断,拍电影需遵循严谨的“制片人制度”,其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不过在该制度为电影带来大量资金的同时,也限制了创作者的发挥。


于是,一批有理想的电影人为摆脱“八大”控制,自己筹钱、自己写剧本、自己当导演,拍出了许多与商业电影截然不同但思想性极强的电影,即“独立电影”,但过去这类电影是小众的。


(说起独立电影就不得不提的代表——昆汀·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


但随着如今独立和主流的界限逐渐模糊,如今的独立电影也不再小众。


就好比[海边的曼彻斯特],先后在圣丹斯电影节和奥斯卡金像奖大放异彩。


在我看来,如今的“独立电影”已不再是对导演创作状态的描述,更在于一些形式外的东西。


也许拍电影的钱不是导演出的,但存在导演独立且独特的表达


(让我自个儿丧一丧的[海边的曼彻斯特])


(有泪有笑结局暖心的[大病])


而对于我们观众来说,独立地看,独立地想,当走出影院,还能独立地感受到生活的

脉搏,那这部电影就够了。


恰好,[大病]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文章来源丨看电影杂志(ID:moview_weekly)



「 关注剧角 」

搜索  剧角映画 或 magilm_forever

关于电影,你总想知道更多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