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接班人”的归去来兮

“王菲接班人”的归去来兮

新音乐产业观察 港台女星 2018-03-27 20:52:08 764



新仔

音乐产业收割机,不爱吃火锅,爱吃底料



最近因为种种原因需要查一下关于华语唱作女歌手的资料,结果发现甚少,于是就自己做了一篇。



承蒙大家的厚爱,发布12个小时,阅读已经突破20万了。


这篇文章是微博独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上微博翻 @新音乐产业观察 


港真,10万+不重要,重要的是给华语唱作女歌手们多留点资料。(这是心里话)


做完这篇文章,发现内地女歌手聊少了,准备单独出一篇内地篇。



前两天公号发了一篇Duffy的flop记:十年前创造乐坛奇迹的她,如今却成了歌手们必学的反面教材


有朋友留言说让我聊聊华语女歌手的故事,今天借着《唱作女歌手启示录》的劲儿聊一个人,卢巧音。


话说,199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纪初是传统华语唱片业最后的高潮。


一个标志就是大量的新人新秀出现:从1995-2003年,李玟、陈奕迅、王力宏、张惠妹、陶喆、蔡依林、萧亚轩、孙燕姿、陈绮贞、蔡健雅、周杰伦、五月天、林俊杰、罗志祥等先后出道……到现在,统治华语乐坛的还是这拨人。


另一个标志是有大量个性化的唱作歌手出现:比如顺子、黄小祯、胡蓓蔚和卢巧音,包括比较火的陈绮贞、蔡健雅和戴佩妮……市场好,公司才敢尝试。


1998年,卢巧音出道,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唱片公司都是把她当“王菲接班人”来做的。



王菲1997年北上签约EMI后,主攻大中华市场。王菲在香港打下的江山,出现真空。


所以卢巧音才会有机会。


从音乐背景上说,卢巧音和王菲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都受到Sinead O'Connor和摇滚乐的影响。


乐队时期的卢巧音,一头短发,有点像Sinead O'Connor或Dolores O'Riordan,这是当时一个潮流


王菲和卢巧音都跟滚石有过一些瓜葛。


传闻中,王菲当年在美国留学期间曾手撕滚石的合约,卢巧音的乐队Black & Blue最初曾签到滚石旗下,后来卢巧音单飞去了索尼。(当时叫新力唱片)后来滚石把Black & Blue的合集以卢巧音的名义发行,曾引起争议。


还有,卢巧音合作最多的制作人是梁翘柏。(《王菲2001》的制作人)



卢巧音加盟索尼,可以说是赶上了好时候。


香港索尼当时刚刚重组,旗下艺人不多,最大牌的是从环球挖过来的天王黎明,女歌手则有彭羚,对于新人来说,算是不错的环境。


卢巧音加盟之初,资源还是很不错的,首张EP《不需要……完美的可怕》由陈辉阳操刀,质量一流。专辑中的歌曲《自恋影院》被安插到了黎明1998年的电影《玻璃之城》中。



EP中的主打歌《垃圾》更是传唱至今。


《不需要……完美的可怕》销量达到5万张,在香港已经是白金唱片。


虽然黄霑的论文称从1997年开始,香港流行音乐市场开始衰落,但相比现在来说,当时的市场仍然可以说是非常好。


1998年,《不需要……完美的可怕》之后,卢巧音发行第一张录音室专辑《miao...》,现在听起来仍然挺另类的一张专辑,销量仍然卖到白金。



《miao...》十首歌里卢巧音参与了6首歌的创作,这在当时的香港乐坛比较少见,可以说卢巧音开创了香港唱作女歌手的先河。


从1998年出道到2000年,卢巧音连续四张专辑都卖到白金销量,对于一位新人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不过21世纪初,市场疲软加剧,在2000年的经典专辑《色放》之后,卢巧音连续两张专辑没卖到白金。



于是公司就下了猛药……找雷颂德写了一首卢巧音前所未有的K歌《好心分手》。


雷颂德此前一直跟卢巧音有合作,曲风上也比较迁就卢巧音,比如他给卢巧音写的《心蓝》就很棒。



但《好心分手》是一首标准的K歌,而且,爆了。(每年K歌那么多,能爆的没有几首)


这首歌所在的专辑《赏味人间》卖出了3白金,成为卢巧音销量最高的专辑。《赏味人间》之后的专辑尽管大不如前,但也有2白金的销量。


直到卢巧音和索尼约满前的最后一张专辑,《天演论》。



这张概念专辑是卢巧音销量最差的专辑,但被一些听众奉为经典,且津津乐道。


《天演论》之后,卢巧音离开索尼,事业进入动荡期,期间先后在维港唱片、神马音乐旗下发布作品,也曾尝试独立发行。


像卢巧音这样的歌手,因为起点比较高,所以,离开唱片公司的环境之后,难免显得无所适从。而且香港市场不像台湾,陈绮贞可以离开滚石之后靠自己闯出一片天地,在香港这样一个弹丸小地非常难。


2006-2017年,卢巧音经历了混乱的十年,她也因此患上了抑郁症。直到去年,她才重新开始投入工作,举办巡演。(下图是卢巧音近期在澳门举办的巡演)


从卢巧音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歌手的个人境遇,跟行业发展关系很大。


行业发展好的时候,歌手就会有比较多的机会,反之,歌手就会碰到很多困难。


不只是卢巧音,曾经同公司的张信哲也有类似的境遇。


张信哲曾经在采访中提到,进入21世纪,索尼音乐不断重组,严重影响了他的发展,以至于他差点退出歌坛。


资料显示,2004-2008年,索尼音乐先是收购BMG,SONY/BMG又把香港公司卖给了日本索尼,那段时间,香港索尼处于比较动荡的阶段。


这些动荡都会反映在艺人身上。彭羚2002年退出歌坛,黎明2004年离开索尼,自己开公司,卢巧音是2005年约满未续。香港索尼从此衰落。


但是,对于像卢巧音这样的唱作型歌手来说,再困难,只要自己能出作品,还是能维持的。离开索尼之后,卢巧音的发展虽然混乱,但至少还有专辑可发,有歌可唱。当她调整好状态之后,她就可以比较快的重新回到行业中来。


2017年12月,卢巧音两年半第一首新歌。(上一首歌是2015年4月的《哲学家》)


很多纯演唱型的歌手,公司约满后,如果没有新公司接纳,基本就只有退出了。


今年是卢巧音出道20周年,卢巧音身上可以聊的东西太多,时间和精力有限,这里只是蜻蜓点水,日后有机会再细聊。


相关阅读

这四个条件,决定了王菲的价值

80后女子天团还有没有下半场?


- 完 -



本文仅在新音乐产业观察发布,不授权转载,任何非新观渠道发布均为侵权



本文福利:读完这篇文章,你有啥感想?欢迎在本文后留言,新仔将会挑选优质留言置顶,各给两位数红包一枚!理性讨论,谢绝灌水!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