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终被榨干的时代符号

成龙,终被榨干的时代符号

壹条电影 港台男星 2023-04-08 20:45:24 47

   作者 | 壹哥
   出品 | 壹条电影


引子

没带任何预期,但《龙马精神》还是看得我全程皱眉。

怎么说呢,就直说吧:

是成龙影迷,就买票看看。带个任务,找找电影里到底出现了多少致敬彩蛋。

不是的话,就别看了。现在影院新片选择也挺多的,说实话,都比这个强。

之前看预告片,就觉得不妙,没想到成片更糟。先简单总结几句吧:

完全没有故事,除了成龙之外也完全没有人物。而唯一大篇幅刻画的成龙,也更像是个用美颜滤镜加工出来的精美符号。

没有导演,只有个星星眼的超级迷弟。可能立项就是奔着致敬成龙去的,加上导演擅长的动物类型,一拼凑,齐活。

也没有逻辑,压根不能带脑子细琢磨,基本上只能当个卡通片看,但卡通片又不会像它这么疯狂煽情,配乐还尤其糟糕,后半段哈欠连天,擦眼泪如果被拍下来,倒是可以拿去当“观众当场感动落泪”的宣传素材。

不过吐槽这么多,这电影我还是会打个5分

没办法,身为成龙影迷,就算其他一切都是0分,情怀在我这,还是可以打10分。

虽然,还是想跟导演说一句:

兄弟,真的,不提导演水平了,但以成龙的影史地位,您这致敬水平,还真是有点不配啊。




1.
情怀满分

开场《A计划》的钟楼致敬一出来,我大概就知道这120分钟,我主要该做点啥了。

这也是“粉丝电影”的一大乐趣:

获得那些非影迷完全get不到的观影享受。

在致敬成龙上,导演确实花了很多心思,尽可能埋到了电影的各个角落:

《醉拳2》的长衫,《奇迹》的戴礼帽,《简单任务》的海豹帽子,《飞鹰计划》的皮夹克配护目镜,《超级警察》的果子狸炖水鱼鞭,包括《喜剧之王》的演死尸等等。

得承认,这些细节,还是有让我嗨到的,那种“只有成龙影迷才能辨认出来的”爽感,虽说没什么好炫耀的,但就是会多出几分乐趣。

不过导演显然不只想赚影迷的钱,隐藏致敬对普通观众无效?索性简单粗暴,直接把成龙过去的受伤镜头做个混剪强行植入。

这种傻乎乎的致敬,其实很伤害电影,是那种最笨的煽情,甚至透着点不管不顾的绝望。那意思就像是:

反正这次就是要让你们感动让你们哭,我逻辑不要了人物不要了电影质感也不要了,真实影像都搬出来了,大家就哭一个吧,求求了。


我之所以还是愿意给情怀满分,其实和电影本身关系不大了。

可以这么说:

以成龙的影史地位,他确实值得一部电影向他致敬,甚至完全可以撕掉龙虎武师的包装,我们就是拍一部彻彻底底的粉丝电影,向成龙本人致敬。

请来成龙老片里那些老熟人,还原那些经典段落,追忆那一个逝去的时代。

可以不要逻辑不要人物,但那个情绪和情感,一定是真诚的。

他当然配得上这个待遇。

只可惜,中国电影没这个能力,更重要的是,也没这个想法啊。




2.
其他零分

除了致敬成龙,《龙马精神》剩下的,一无是处。

作为成龙影迷,我或许会在其中掺杂一些个人情绪,但平心而论,春节档之后这两个月的国产热门新片,这应该是最没诚意的一个了。

最直接的,就是电影的拼凑感太强了。

简单说,一个故事里,融进去三个“情深”:

人马情深、父女情深、武行情深。

编剧试图用一个官司,把这三个主题串在一起,但最后,也就第一个人马情深勉强算拍清楚了。

生下来就被判定该人道毁灭的马,和遭遇大伤职业生涯就此暗淡的人,两个失意的灵魂相遇,惺惺相惜,成就一段佳话。

如果电影就以这个为核心,好好拍,会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但因为还要顾及另外那两个“情深”,这个人马情,最后也就只停留在了拍清楚的初级阶段。



其他两个,就是纯纯的灾难。


父女情深。


为什么反目?又是怎么开始和好的?刘浩存的演技确实差,除了笑和哭,其他稍微复杂的情绪,她就不会了。但这个女儿的角色沦为“精神分裂”般的工具人,也不全怪她。


故事完全没有给这个父女情,做任何的起承转合。情感关系中的所有变化都是硬来的,前一秒恨之入骨,下一秒说缓和就缓和,再下一秒又说翻脸就翻脸。


编剧既没胆量给成龙这个爹加一点负面元素,又没能力让刘浩存这个女儿有任何主观能动性。


于是整段关系,只有结果,不见过程


编剧预设好了整个走向,反目、缓和、加深、顶点、再反目、再和好,却没有给这些结果注入足够扎实的细节和逻辑,两个单薄的假人,就这么从一个结果跳到另一个结果。


别说刘浩存了,你换更有演技的周冬雨、张子枫来,也好不到哪儿去。



武行情深。


这里要搞清楚的是,致敬成龙,和致敬武行,完全是两回事


成龙是很拼很玩命,但怎么说,他也是那个台前无限风光、全球闻名、奥斯卡终身成就的超级明星。


龙虎武师呢?也很拼很玩命,但多是替身,最多也就演个打手喽啰,默默无闻,最后终被时代淘汰。


电影把这两个致敬当作一个来拍,其实是一种非常投机取巧的做法。这导致里面的很多人物逻辑,是强行而混乱的。


包括成龙在其中显露的那种态度,看不上视效,不要任何保护去做危险动作,这种简单粗暴的呈现,本身也是对龙虎武师精神一种错误的包装。



除了这个故事主体,电影另外还有两个很明显的拼凑感:

一是类型拼凑。

比如喜剧元素确实能卖钱,但强行加进去也确实很伤电影。

随便举个例子,前半段需要郭麒麟出来搞笑,于是明明是成龙有求于郭麒麟,但剧情就是要强行塞进去一些岳父、女婿的搞笑戏码,单剪出来做短视频可能好笑,但放一部电影里,人物逻辑一旦崩塌,整个叙事也就垮掉了。

二是演员拼凑。

我不知道这电影的选角逻辑是怎样的,但能做到所有人物之间的气场都不搭调,也真的让人服气。

成龙、刘浩存、郭麒麟,三个人两两组合,全都不搭。但最离谱的,是让余皑磊和容祖儿演两口子,以及,让郎月婷演刘浩存的妈。

我分不清这两组选角,哪个更可怕。




3.
消费“成龙”

说心里话,作为成龙的影迷,确实很久没有真正期待过他的新片了。

过去这十年,《十二生肖》之后,能称得上好电影的成龙作品,也就是《英伦对决》了——而那还是一部外片。

但成龙很神奇的一点,也在这:

十年没有好作品,但从行业到观众,大家依然捧他的场。

过气、老了、烂片。

类似的讨论持续了很多年,每一次新片口碑扑街,都有声音说成龙的时代结束了,但到下一部你发现,“成龙”号召力还在,依旧是那个金字招牌。

很多人可能以为这部就要给成龙60年生涯画句号了,但看看后续的计划,国内国外,满满当当。

以我的理解:

过去十年、乃至未来几年的成龙,更多就是作为一个符号的成龙存在了。

这个名为“成龙”的符号,可以是国家形象、民族代表,也可以是港片荣光、国片骄傲,更可以是行业前辈、后辈楷模。

相比成龙电影,大家更需要的,可能还是成龙这个符号。



于是,尽管一再口碑扑街,但中国电影总是会想尽办法,继续消费这个符号,直到它被榨干为止。

有趣的是,哪怕拍一部口碑扑一部,成龙自己,看起来也很享受这个被消费的过程。

这就是巨星最后的自负与骄傲吧,而我只希望,这个故事,能有一个大团圆的光明结尾


结语


最后说两句作为影迷,我最乐于看到的两种消费“成龙”的方式吧:

要么是《摔跤王》那种,完全写实范儿地呈现动作巨星的晚年落寞,颁奖季冲冲影帝;

要么就是《碟中谍》《印第安纳·琼斯5》这种,找最牛逼的幕后团队,以A级商业大片的规格,实打实地把成龙那些经典IP延续下去,在最大的档期,拿最多的票房。

这是我能想到的,一代巨星最体面的两种收场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请设置置顶哦~

如何星标我们:

往期精选



【壹条电影】互动群
敲级感谢大家对我们【壹条电影】的支持!为了报答大家(认真脸φ(>ω<*) ,我们开设了一个互动福利群,不定期发放各种福利,以及线下活动的通知。

即刻添加管理员ID:【movielove666】加入壹条电影互动群和胖友们一起讨论电影的声光影!

你们的【在看】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