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S新综艺采访前男友,被评“大胆”:不正经的她,却一直在认真做“这件事”!

小S新综艺采访前男友,被评“大胆”:不正经的她,却一直在认真做“这件事”!

张德芬空间 港台女星 2022-02-22 17:40:31 433
点击音频,即可聆听
本期主播丨雪冬

小S徐熙娣,在2016年结束《康熙来了》的主持之后,睽违5年多,终于再次回到综艺节目的怀抱。

这位综艺天后近期盛大推出《熙娣想聊》,由自己独挑大梁,机智犀利的发言,不失呛辣风格,让粉丝纷纷惊叹「小S回来了!」

首集就邀请到自己的前男友黄子佼,以及LULU黄路梓茵,小S再出惊人之语:

“你当时为什么不跟我求婚?”

“小S跟孟耿如,谁的身材比较好?”

让观众看了又紧张又搞笑!


独特的主持风格以及自嘲式的幽默风格,充分显示了小S拥有健康的人格,是非常有勇气做自己的新女性。

而这样活成自己的精神,小S也一样传递给了孩子。

她也凭着自己独特的育儿方法,成为许多人口中的「好妈妈」代表!

三个孩子跟妈妈小S彷彿象是四个淘气的仙女一样,可以看出三个女儿跟小S的关系彷彿是亲密无比的闺蜜!


这样淘气亲密的亲子关系,除了令人称羡外,也让人不禁好奇:

为什么叛逆搞怪的小S,可以成为一个成熟的好妈妈呢?

 

接纳真实,孩子才会跟自己亲近

在podcast节目《老娘的老娘》中,小S和妈妈聊起「攀比心」,她率先承认,自己以前很喜欢跟别人比较。

但自从当了妈妈之后,彷彿是内建「爱孩子」的技能,让她从来没有把孩子当成比较的对象。

不管是三个女儿间,又或是孩子和同侪间,小S从未比较过“你为什么就不能像谁谁谁一样功课那么好?”

她强调:“因为我觉得我的小孩永远是最独特的,在我的心目中,她们每一个都是宝贝。”

也因为认为三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天使,孩子与小S的关系非常亲近。


前阵子,小S透露小女儿许老三,在跟爸爸许雅钧聊天时,许雅钧问了小女儿:“你有比妈妈高吗?”

许老三则妙回:“没有,但我颜值比她高!”

许老三整个说话的自信,跟妈妈小S一样,总是随时充满自信。

这里也看得出来,小S放弃攀比,接纳孩子的真实样貌,跟孩子得以情同姊妹呀!

当我们总是从父母口中听到:“你为什么不这样做?别人都可以!为什么你就不可以?”

这个背后隐含着逼迫孩子的讯息:「你真实的样子不值得被爱!」

渐渐地,孩子关起了向父母倾诉的管道,独自在阴暗角落里痛苦着,恨着这个世界以及自己,并逐渐与父母疏远起来。

一个人若从小受到父母不断与他人攀比的对待,养成不敢做自己的性格,处处屈从迁就父母的期待,长大后就会不敢信任自己的价值和感受。

缺失自尊和自我价值感,逐渐成了一个恨自己的人。


当一个孩子想方设法,就是想得到爱攀比的父母的爱时,只能戴着假面去接近父母,扮演着父母期待,但不是自己的角色,是无法与父母产生亲密互动的。

就像,一个挂着假面的丑角,顶多让人感到讨喜,却很难让彼此真正了解与亲近。

 

给予孩子支持,
让孩子拥抱自己的独特价值

在 2009 年,小 S 在《康熙来了》中谈到女儿曾被陌生人批评。

当时她带着大女儿 Elly 一起吃早餐,一位陌生妈妈走过来打招呼,并说:

“我常看你带着大小女儿来这里吃饭,这你大女儿啊?我觉得你小女儿比较可爱。”

小 S 回应道:“大女儿其实也很可爱,只是不同感觉。”


但陌生人无心或有意的一句话,让 Elly 十分受伤,她沈默了一会儿,和小 S 说:“妈妈,我想回家抱小兔兔。”

面对外人的批评,小 S 对女儿说:

“Elly,有些大人讲话是很不礼貌,但是你跟妹妹在妈妈心中都是最可爱的小孩。”

小 S 让孩子知道,你无法避免他人对外貌的批判,但是可以从内在建立对自己的认同。

然后,她还要孩子知道,美的定义不是绝对,而是多元的,可以去拥抱自己独特的价值!

我们总在成长的过程被灌输,要去符合主流的价值观。

而现在社会充斥的就是「自恨」的风气,总认为每个个体都不足够好,一定要符合外在标准,才足够被人认可、被人爱。

当父母都不能接纳孩子的独特价值了,那孩子怎么能信任自己值得被爱呢?

然而,许多父母总是把外在标准,一股劲地套用在自己孩子身上:

「没考满分不够好」「没有赢在起跑线就会一辈子输」「不能轻易夸奖孩子」

渐渐地,孩子也把这些外在的标准「内化」了。

纵使长大了,孩子依旧持续批判自己的价值,认为自己的本质不够美好。


实际上我们可能看到别人孩子鼻子不够挺、眼睛不大,可能都没有特别感受,甚至不以为意。

然而当这些事情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时,我们却期待自己孩子符合群体的价值观!

我们因此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认为自己孩子的外表不够好,不能被人喜爱。

我们要能让孩子了解自己的独特之美,拥抱自己的独特价值。

我们就需要有意识地放下外在的价值观,去欣赏孩子独特的模样,接纳每个小可爱的独特之处!

 

不要求孩子成为社会期待的样子,
避免孩子变成迟钝的「乖孩子」

 无论是明星还是普通人,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过得非常好。

但如何避免给孩子铺路的欲望变成对孩子的一种束缚,让父母的支持成为让孩子活出自己的助力,是不容易的。

黄磊夫妇也是一样的,他们也是父母,也是第一次当孩子的爸妈,也会觉得忐忑,害怕自己教不好孩子。

他们和我们一样,喜欢晒自己的孩子,喜欢分享和自己孩子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黄磊夫妇教育孩子是放养的方法,他们比较尊重孩子,不会束缚孩子。

他们并不觉得孩子小就没有想法,他们会认真的听孩子的想法,然后尊重他们,放任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孩子想学画画就去学,孩子想染头发就去染,他们并不拘泥于世俗的眼光,他们觉得孩子的开心成长是最重要的。

只要孩子的做法是合理的,是合法的,他们觉得那样就是可以的。

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不会成为迟钝的「乖孩子」,而是独立自主、充满生命力的健全孩子。


『一个人的价值,不该取决于社会的眼光,认识自己、尽情做自己,你就有力量让美由内而外散发。』

然而,在整体社会氛围中,是缺乏鼓励自由表达的氛围的。

在家庭里,我们被要求顺从父母,不可顶撞;

在学校内,我们被要求要尊师重道,不可质疑;

在职场上,我们被要求任劳任怨,不可不合群;

在社会中,我们被要求弘扬正能量,不可显示负面感受。

但是,每个小孩都拥有各面向的情绪与模样,是人类的天性。


当孩子学到了「应该」与「不应该」的特质,应该的特质可以被接纳,不应该的特质只会被拒绝。

当孩子展现出定义为「不应该」的样子时,遭受外在标准的责骂与惩罚,威胁到了生存下去或得到归属的需求,怎么办呢?

孩子开始试着调整行为来适应外在的标准与期待,成为一个忘记自己是谁的乖孩子。

外在标准从来不是决定一个人价值的原因。

更不需要因为性别,就要求她们符合性别该有的样子。

反倒可以以身作则,告诉孩子们,你可以很自在的做你自己,而做自己的人,才能散发出独特的气质!


放手允许孩子活出自己,
是父母能给出最珍贵的爱

从小S的育儿模式里,我看到了中国式父母管教中少有的“允许”两个字。

过去,无数孩子成长在一个无法做自己的环境里。

我们总有一段“无法天真”、不能够按照自己的天性成长的童年。

“你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

大人用自己的规则,给孩子画了一个又一个圈,却很少去看这些真的是正确的吗?孩子真的想要这样吗?

“乖”“听话”变成了评判一个孩子好与坏的绝对标准。

就像一株绿芽,想要往不同的地方生长,就咔嚓一声被剪掉那些看似“不安分”的枝丫。

但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


真正被允许自由探索的孩子,他们自然会找到自己生命的边界。

自主的拥有对真正诱惑与危险说不的能力,而不是硬性的被套上父母的固有经验。

这需要父母的信任与放手,而不是藉由父母强加给孩子的信念去远离生命的诱惑。

对孩子最珍贵的爱,就是能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依旧支持与关注孩子。

当遇见孩子渴望向外探险,但自己焦虑不堪时,不妨问问孩子的想法,聊聊这个探险对孩子的意义,而不是硬是把自己的边界套在孩子的生命中。

陪伴在旁边,但让孩子自行探索而不插手,是一个练习爱的放手的开端。

亲子关系的最终归属就是分离,孩子们成长为独立自主的个体,父母也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即便逐渐拉远陪伴的距离,也成为孩子内心最稳固的靠山;不论父母是否陪同在旁,孩子都有能力面对这个多变的世界。

允许孩子去尝试,去感受,去面对这个世界时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毕竟,孩子终将独立,不是吗?

策划 | 饿鱼
编辑 | 鱼甜
主播 |
 雪冬,电台主播,二级心理咨询师 ,冥想引导师。

关注张德芬空间】视频号
转发该条视频,即可免费领取体验营
原生家庭中,
从来没有得到过父母的认可?
在亲密关系中,
总是过分在意对方的想法?

2月6日 晚上8点  

来视频号#张德芬空间心理课堂 

周依慧老师带你学习新一年的必修课-爱自己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