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的声音,唱我们的歌;是谁的琴弦,撩我的心弦;你走后依旧的街,总有青春依旧的歌。 ”
那歌在留在了校园,滋润了青春。
而你离开校园多久了?你想念它吗?
我才离开学校半年,但我已经开始怀念我的校园生活了。怀念明朗的教室,怀念找不到座位的图书馆,怀念寝室的深夜会谈,怀念宿舍门口四月的白色樱花。
更早的时候,我怀念我的中学生涯,怀念和同桌一起分享耳机,怀念那个字写得很好看、会写诗的安静少年。
校园生活是许多人珍藏一生的记忆,它是我们的青春岁月,有着我们最初的喜悦、忧伤、甜蜜、苦涩、迷惘和梦想。
后来,有人把这些都写到了歌里,我们把这些歌称之为“校园民谣”。
校园民谣兴起于1974年,“死亡”于2004年,黄粱一梦30年。
1975年6月6日在台北中山堂的“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上,一个来自台湾大学的学生将余光中的几首诗歌谱成了曲。
多年后,当我们回顾起中国现代民谣的历史,我们会把这首歌作为开端,把这场演唱会视作现代民歌运动的缘起。
“现代民歌之父”杨弦
这个学生就是杨弦,后来,他被誉为“现代民歌之父”。就这样,他拉开了台湾民歌运动的序幕。
1977年,新格唱片创办了“金韵奖”民歌大赛。1978年,海山唱片推出“民谣风”大赛,与“金韵奖”一起,成就了台湾民谣最鼎盛的时代。
同年,齐豫一举获得第二届“金韵奖”和首届“民谣风”大赛的双料冠军。次年,发行《橄榄树》。这首由李泰祥作曲、三毛作词的歌曲,让齐豫一举成名。
1982年,罗大佑为张艾嘉制作的专辑《童年》,将台湾校园民谣推上巅峰。那时,他们正处于热恋期。
多年后,两人天涯陌路,却各自安好。
而这首《童年》,依然感动着一代又一代温柔的灵魂。
张艾嘉、罗大佑早年合影
八十年代后期,台湾民谣之风渐渐吹到了大陆。
那时,在清华读电子工程的高晓松沉迷上了音乐,和家人打赌独自一人分文不带地背着一把吉他去天津的街头唱歌。
一天下来,他只赚了5毛钱。
老狼、高晓松
打赌输了,但对音乐的热爱之心还没有死。于是,他组建了“青铜器”乐队,主唱就是老狼。
1990年的夏天,高晓松和老狼一起南下去海口闯荡,他们在一家歌厅驻唱,一天只有十块钱。
唱歌的时候,常有黑社会的人前来骚扰。有一次,高晓松和老狼与人发生口角,黑社会老大找了一群人来打他们,两人背着琴在街上奔跑,狼狈不堪。
事后,俩人去喝酒,抱头痛哭,高晓松问老狼:“你说我们唱歌究竟为了什么?”
为了什么?大概就是唱歌时跳动着的那颗心吧。
那么热烈,让它能真实地感受到自己活着,不是一架空虚的躯壳,不是一抹飘渺的幻影。
海口的流浪生涯结束后,由于路费不足,高晓松辗转到厦门。在厦门大学的“校中村”东边社,他结识了一群玩音乐的朋友,每天聚在一起唱歌写诗,过着诗一般的日子。
同时,他还遇见了自己的初恋。
厦大的一草一木,落在墙头的寸寸日光,斑驳的树影,校门口的小吃摊,恋爱时内心的悸动,欣喜抑或感伤,都给了他无尽的灵感。
“青铜器”乐队
《同桌的你》、《麦克》、《白衣飘飘的年代》、《青春无悔》就是在这期间开始创作。
1994年对于校园民谣来说,是传奇的一年。
这年春天,大地唱片公司推出了第一张“校园民谣”概念的歌曲合辑——《校园民谣1》。
专辑中,《青春》、《流浪歌手的情人》、《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广为传唱,《同桌的你》几乎登上了当年国内所有流行歌曲排行榜的榜首。
高晓松和老狼一夜成名,沈庆、金立、郁冬等作为民谣运动的主将,同样风靡一时。毫无疑问,《同桌的你》开创了校园民谣的鼎盛时代,是它成就了校园民谣。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
谁安慰爱哭的你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
谁给你做的嫁衣
时至今日,这首歌依然会触动不少人的心弦。
或许,你没有一个让你怦然心动的同桌,却有一个让你魂牵梦萦的姑娘,或是白衣飘飘的少年。
又或许,只有一段让你无比怀念的岁月。
《同桌的你》电影剧照
你甚至想着,这些年所经历的会不会只是一场梦,当你醒来时,你坐在教室靠窗的位置,窗外树影斑驳,蝉声依旧聒噪。
高晓松说,这首歌不是写给年代的,而是写给年龄的。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青春,每当这首歌的旋律响起的时候,就是对青春的一场祭奠。
青春是什么?如果说90后的青春是QQ空间、周杰伦,00后的青春是智能手机、iPad,那么在沈庆、老狼的那个年代,青春就是一把吉他、几本诗集、三两好友和很多很多好听的歌。
那时,天总是很蓝,日子过得很慢,年轻人喜欢讨论诗歌和远方,倚着桥,看云的变换。
那是诗人的年代,那是白衣飘飘的年代。
如今,忙碌的日夜代替了轻轻的晨昏,淡淡的年年岁岁也渐渐变得厚重。但是,青春岁月中的那些迷茫、困惑、张扬、以及淡淡的忧伤,却始终未曾改变。
黄小茂
《青春》是沈庆在1992年创作的,在当年并没有引起反响。但就是这首歌,让处在而立之年的黄小茂产生了做校园民谣的冲动,于是才有了轰动全国的《校园民谣1》。
接着,大地唱片陆续发行了《校园民谣2》《校园民谣3》《没有围墙的校园》,但反响远远不如《校园民谣1》。
1995年,老狼发行首张个人专辑《恋恋风尘》,仅仅20天就创造了23万的销售记录。成为当年国内歌手发行量最高的一首专辑。
那首充满爵士味道的同名歌曲,更是成为许多人的青春记忆。
黄昏中的白雪,红色的朝霞,歌里唱着的那个结满透明惆怅的年纪,最终都在岁月的流逝中化作了风中的一丝叹息。
接着,高晓松又出版个人作品集《青春无悔》,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校园民谣的魅力。同时,也让人们记住了一个清新的姑娘,那就是叶蓓。
她是老狼最爱的搭档,她的歌声总能唤起人内心的柔情与天真,让你想起最纯真的岁月。
1994年,当校园民谣风靡全国之时,有一个热爱音乐的少年从首都师范大学退学,专心从事音乐创作。
这个少年就是朴树。
5年后,这个少年带着专辑《我去2000》横空出世。
那年,朴树26岁。
年轻时的朴树
也是这一年,朴树参演高晓松的第一部电影《那时花开》,和周迅饰演一对情侣。
多年后,十年未出新歌的朴树终于出了一首新歌《平凡之路》,而戏剧性的是,周迅紧接着便宣布结婚。
《那时花开》朴树、周迅
远在大洋彼岸的高晓松感慨万千,他在他的印象笔记里回忆那时的朴树和周迅这样写道:小朴在电影里会用17中语言说“我爱你”,小周会直盯盯看着镜头,仿佛看着自己如风的岁月。
那时的他们,会在深夜两三点,打开冰箱,突然达成一致,说孤独是三角形的。然后打电话邀高晓松出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他们是最诗意的两个人,高晓松如是说。
那时,他们都还年轻。她是接受采访时不知该说什么的小女孩,他是被强迫着上春晚,却在彩排前一天逃走的大男孩。
然而,他们终究没能走到故事的结局。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我始终认为,《那些花儿》是朴树最温柔的一首歌,它具有天然的打动人心的力量,连忧愁,也带着暖暖的体温。
而此时的校园民谣,就像这首歌里唱的那些散落在天涯的青春一样,终究是有些虚无缥缈了。
水木年华是校园民谣最后的一抹余晖,就像我们的青春梦,终于走到了最后的岁月。
2001年,水木年华发行专辑《一生有你》。其中,同名主打歌唱遍了各大高校。那时的水木年华,还是卢庚戌和李健。
然而,由于创作理念的不同,次年,李健选择了离开。卢庚戌则拉来了谬杰延续着水木年华,但他们的音乐风格已经倾向摇滚。
彼时,高晓松的工作重心不再是词曲创作,尹吾回到了故乡,老狼和叶蓓也鲜有佳作问世,朴树发行《生如夏花》之后,开始了漫长的沉寂。
2004年后,虽然有《丁香花》、《玻璃杯》这样优秀的校园歌曲在网络上走红,但只能算作校园民谣最后的绝唱。
在这个流行音乐成为主流的时代,属于校园民谣的岁月,终究是一去不复返了。
30年的校园民谣,一场青春美梦终究还是云散风去。
或许,那只是属于高晓松、老狼、朴树、叶蓓、郁冬的时代,那是他们的青春岁月。
如今他们老了,校园民谣便也跟着他们一起衰老了。而我们想要等的第二个高晓松、老狼、朴树,始终没有出现。
也不会再出现了。因为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那些诗意与情怀,已定格在60、70一代的青春记忆里,被永远封存。
左起:高晓松、卢庚戌、缪杰、沈庆、老狼、叶蓓
校园民谣的30年,多少人的青春回忆都汇聚于此。以后也再不会有这样令人激情澎湃的时刻了,它正承载着生命中的青春与我们渐行渐远。
但我们永远怀念她。短暂却绚烂的时光,能让我们一生,常常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