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可凡:我最“痛恨”《上海滩》

曹可凡:我最“痛恨”《上海滩》

新浪微读书 内地男星 2015-08-21 18:13:35 150
点击上方“新浪微读书”可以订阅哦



曹可凡:用小说还原真实的“上海滩”

(新浪读书讯)821日下午,著名主持人曹可凡来到微博读书直播间,这一次,他为读者带来了他的新作《蠡园惊梦》,这是一部讲述家族史的长篇小说,时间跨度从清末一直到改革开放,共120多年间的家族变迁。上世纪二十年代上半期,王尧臣、王禹卿两兄弟来到上海,开始打拼自己的事业,当时他们一个十六岁,一个只有十四岁。数年后,经过他们的努力拼搏,创办了上海最有影响力的福新面粉厂。王氏兄弟正是曹可凡的先祖。

“一部家族史,等于半部民国财经史”

曹可凡说,他从小经常听祖母讲一些有关家族的故事,那些故事在幼小的曹可凡脑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现在自己已经过了天命之年,我觉得有必要回头看一看自己所走过的道路,包括自己家族所走过的道路。”于是,催生了他创作这部作品的念头。他与家族史专家宋路霞合作,历时四年时间,完成了这部四十万字的《蠡园惊梦》。

曾有人如此评价无锡王家:“一部家族史,等于半部民国财经史”,通过一个家族的缩影可以看到一个时代的变迁,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曹可凡说,四年间花得最多的时间就是在无锡和上海两地频繁转换,在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去勾陈历史的往事,“也许是老祖宗显灵,我们以为荡然无存的资料,其实都安安静静的躺在它们应该躺着的地方。”

在这期间,曹可凡找到了一封他的高外祖父写给后辈的信,这封信的主题是教做人的道理。信中说,在外打拼,最重要的就是八个字:谦逊为先、恭敬为贵。跟人打交道,无论三教九流,你都要以礼相待,如果凡事都认为别人不如你,那将来一定寸步难行。这封信中来自先祖的教导,给了曹可凡很大的启迪,“他们(先祖)这一代人后来成了上海的一代商贾,但是他们没有忘了做人的本质的东西,那就是谦逊、勤俭、节约。”

为上海滩“正名”

如今,《蠡园惊梦》已经确定会改编成电视剧,曹可凡希望可以通过影视,改变人们对于“上海滩”原有的印象。“《上海滩》其实是香港人想象中的上海,”他说,“一说到旧上海,好像就是舞女、妓女和流氓强盗,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上海滩也有很多温情、苍凉,甚至是正能量的东西。”因此,曹可凡笑称,有关老上海的影视作品,他最“痛恨”的就是《上海滩》,其中有许多对上海的误读。《上海滩》有许文强和丁力,但“上海滩绝对不止许文强和丁力”。为了给上海滩“正名”,曹可凡只用了1元钱转让了影视剧的版权,这也表明了他的态度。

曹可凡的构想是呈现出一个真实、精致的“上海滩”,并且充分展现出上海的地方特色。在演员的人选上,他衷情于让一些沪籍,或是江苏、浙江的演员来参演,比如潘迪华、卢燕、周采芹,以及新时期出去的陈冲等等,“我有一个野心或者是抱负:希望这一组演员都经常体现出海派文化的特色,展示我们今天上海文化的创造能力,或者说创作潜力。”


新浪独家访谈实录

主题:曹可凡采访

时间:2015年8月21日

地点:上海展览中心


主持人:全球的新浪网友大家好,这里是2015年上海书展新浪直播间,本时段我们请到的嘉宾是著名主持人曹可凡老师,曹老师您好。

曹可凡:您好。


主持人:我们每年的上海书展曹老师都会给我们带来一本他的新的著作。但是今年他的这本书非常不一样,据了解是一本家族史的长篇巨制。想请您谈一下为什么会想到创作这样一个家族史的故事?

曹可凡:这本《蠡园惊梦》主要是讲述了我们家族大约5代人在整个120年期间的变迁,大概从清末开始一直到今天的改革开放的时代。我们的先祖他们其实就是哥俩,从一个非常贫寒的家庭出身,然后一件行李,一个16岁,一个14岁,跑到上海来打拼。我们今天经常说上海是魔都,确实是这样,它有某种魔力,一个人只要靠你的智慧和勤奋,必然会在这片土地上能够创造自己的基业。我们的先祖他们跟荣氏家族合作,创办了上海最有影响力的福新面粉厂,100多年的变迁可以看做整个民国时的缩影。

从小我经常听祖母跟我讲一些有关家族的故事,虽然是片断的,不连贯的,但是这些故事在我脑袋当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现在自己已经过了天命之年,我觉得其实有的时候,有必要回头看一看自己所走过的那个道路,包括自己家族所走过的道路。所以我就跟家族史的专家,宋路霞老师我们大概花了4年的时间,勾陈很多历史的往事。所以就形成今天这本40万字的《蠡园惊梦》。


主持人:所以其实您家族的每一个人都参与了这样一个非常华彩的民国财经史。您家人知道您这一部的创作之后有怎样的感想,您有没有看到?

曹可凡:最有趣的现象是,这个家族如此之庞大,他们当中有很多的成员也散布在全球各地,即使在同一个城市大家可能都见面不相识。因为这本书的原因,很多久不往来的亲戚都开始往来。同时最有趣的是,很多不同签售的场地都会有很多读者拿来这本书,说,其实我跟你是亲戚。可以看到跟你自己有血脉关系的人遍布在世界各个角落。因为这部书又勾串起很多亲情,大家可以共叙过往的岁月。也许今天我们这个家族的成员到了我们这一代都是非常普普通通、平平淡淡的一番生活。

可是当我们回忆起祖先所经历的那段叱咤风云,就是刚才你说的,一部家族史几乎是半部民国财经史,在那样历史的变化之下。从一个家族的缩影看一个时代的变迁,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主持人:这件事情充满了温情,但我相信也充满了不容易。所以我们想到家族史都会想到“打捞”和“抢救”这两个词,这当中应该都有会很多辛酸吧?

曹可凡:很有意思,白岩松看完这部书以后,他就开一个玩笑,他说我一直觉得曹可凡是挺牛的,可是我一看他们家族成员过去做的那些事,他是最没有出息的,可是家族究竟做一些什么事,就像你说的是需要去打捞。所以我们这四年花得最多的时间就是在无锡和上海两地频繁转换,在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去勾陈历史的往事。也许是老祖宗显灵,真的我们以为那些都是荡然无存的资料,其实都安安静静的躺在它们应该躺在的地方,所以我们去档案馆居然查到很多相关的信息。可以说是确认了很多过去的一些传闻,比如说我们家族跟沙逊之间打过一场官司,旷日持久的官司,这个官司很多书都谈到过,可是都语言不详。我们这次去上海档案馆就非常清晰看到了当时所有法律来往的文书。还有就是说整个企业最困难的时候,我的先祖王禹卿先生不得以向杜月笙、张啸林这些人去求援,这些信的原件也在上海档案馆。

还有无锡的地方置业经常说我们在无锡蠡园的两个建筑,当时蒋介石和宋美龄在这个地方住过,而且是在非常重要的历史关头,在48年。究竟有没有去过?实际上我们查到确实去过,而且48年,那具体的几天。我们就很想知道当时这样的一个历史环境下,蒋和宋对这个地方是什么样的感受,那一天心里想的是什么?我回过头再去斯坦福大学的图书馆去查蒋介石的日记,记得很清楚那天晚上他的心境。他就讲这个前段时间一直睡得不好,只有那两天晚上睡得比较踏实。按照整个的历史来看,那时候48年东北已经几乎全线溃退,华北的局势也非常的紧张,在这个之前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军团,他们之间又产生内耗。所以你看他的日记,结合一个园林可以窥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化。一个历史人物在那个刹那,或者在那个时段,他心里面究竟想一些什么?把一个历史建筑,一个园林,一个家族历史人物,跟一段近代史联系起来,所以就比较有意思。


主持人:所以其实曹老师这样一本《蠡园惊梦》也是让各种各样的历史文档活了起来、走了出来。这些长辈的经历给你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启迪呢?

曹可凡:我觉得最难得的就是我们找到了两封信,一封是我的高外祖父,给我曾外祖父的弟弟小儿子写的信,这封信是教他做人的道理,就是说你到上海去打拼,最重要的就是八个字,谦逊为先、恭敬为贵。就是说你跟所有的人打交道,无论是上中下三等人,你必须都要以礼相待,如果你跟人周旋竞皆,凡是都认为别人不如你,那你将来一定是寸步难行。我觉得我们这些家族的成员,也许不是每个人当年都看到这封信,可是大概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按照这个行事风格在做事。

还有我找到一封我外祖父给他弟弟的信。很有意思,因为当年他们起家的时候给荣家打工,他们家还很清寒。荣家给他们有一个女儿出嫁给了一个喜帖,他们就送了一份红包。可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同样的一件事发了第二个红包。我的曾外祖父说,既然人家来了两个喜帖,必须要送人两个红包,这个礼不能缺的。但是他话锋一转,说你知道你妹妹下个月就要出嫁,我们陪嫁的钱还没有落实,能不能问这个荣家再借点钱。一方面他们家其实非常贫穷,但是礼节上非常的周到,可是另一方面确实是缺钱,还得到处筹钱,把自己的妹妹嫁出去。他们这一代人后来成了上海的一代商贾,但是他们没有忘了做人的本质的东西,谦逊、勤俭、节约,我觉得这些在他们身上一直体现出来。我觉得这种都是所谓的家风、家规,每一代人其实大概都是按着这样的生活逻辑去走。所以我觉得这个是先祖给我们带来的这种智慧。


主持人:今天下午在上海书展的活动现场,我们听说了这样一本给人非常启迪的书,也会改编成电视剧,听说您这次版权授予,也与上海书展有很大的关系?

曹可凡:我觉得书展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写书人、读书人之间的交流,同时它也是一个版权交易重要的一个途径。其实当天影业的邵总去年在书展我们就谈到过这本书,尽管当时我们还没有完全的完成,但绝大多数的部分都已经完成了,当时就说了,有机会可以看看有什么样的合作。当时有一个初步的约定,当我这部书出来以后,给邵总看了以后,他很喜欢我这本书,我们就再进一步来探讨所谓今天最时髦的IP的开发,当即就认为说这个不错,一拍即合,而且希望能拍成非常精致的海派大宅门,能够像今天大家看到的《唐顿庄园》精致的拍摄,能够真正反映上海滩的历史变迁。因为过去所有关于民国上海的影像都是受到了《上海滩》的影响,《上海滩》恰恰是一部所谓香港人想象的上海,跟上上海其实是无关。而且一说到旧上海好像就是舞女、妓女和流氓强盗,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那个时代充满了很多的英雄主义,很多的温情,可能有很多的苍凉,有很多的正能量的东西,就像我们的祖先他们等于是农民的后代,怎么一步步靠自己的打拼出来。我们想做成这样一部片子。因为这个投资也非常大,邵总既然愿意做这个事情,我们就坚决支持他,把家族的文化、家族的历史能够弘扬出来,我就说用1块钱的版税来转让这个所谓的版权。


主持人:所以这次曹老师也是想自编自导自演全方位参与到这里面吗?

曹可凡:不敢当。希望能够参与到不同的创作层面上。


主持人:感觉压力大吗?

曹可凡:有点。


主持人:会做一些什么样的准备吗?

曹可凡:我觉得首先是这样,我们必须要找到一个非常出色的制作人,建立一个初步的创作团队,特别是编剧这一块。然后就是导演这一块。所以宋路霞老师也会参与到剧本的改编当中,因为她对上海史、家族史非常的熟悉,也许未来的时候不会用书中当中的一些真名,也会把那个时代其他上海人的一些故事,都是真实的故事,跟这个书中的人物嫁接起来,会更加的丰富。这一是个非常吃力的工作。

另外我们希望能够体现一些上海的特色,所以有这种可能的话,我们想能不能将来做一个上海话版,有一个沪语版,无论是在江苏还是在上海沪语版大家都能够听得比较亲切,当然北方我们有普通话版。所以希望将来有更多的上海籍、浙江、江苏的演员加盟我们的电视剧。


主持人:这样的演员阵容现在有一些什么样的意向吗?

曹可凡:现在还是初步的阶段,我们也正在接洽。我希望我所喜欢的一些演员都能够在这当中有所呈现。无论是老一代的在香港或者是美国的一些演员。因为他们都是能讲一口民国时期的上海话,比如说潘迪华老师、卢燕、周采芹这种,包括像后来新时期出去的陈冲等等,包括上海籍很多的演员,包括江苏、浙江的演员,王志文、孙俪、汤唯、胡歌、严屹宽、陆毅都是我们的对象。我曾经在2010年世博会的时候做过一期《可凡倾听》的特别节目,叫做我们是上海人。我就把散布在全球各地的上海人汇聚在一起。我有这一个野心或者是一个抱负,希望这一组演员都经常体现出海派文化的特色。人家经常说上海没有人,其实我刚才报出的那一堆都是上海人,他们只是分散在全国甚至是世界各地,我希望通过一个平台,或者是通过一个电视剧把他们凝聚起来,展示我们今天上海文化的创造能力或者是创作潜力。


主持人:这样一个海派文化的呈现和改编,在这方面会有什么样的底线?或者是它的真实性和艺术性方面会有什么样的考量?

曹可凡:虽然未来很多的人物可能是虚构的,但是他们所发生的,这些人物都会在上海的近代史上找到不同的人物的影子。所以你将来看到的那些人物会觉得这个人好像像他,好像又像他,可是你不知道究竟是谁,可是当中某一个人物可以找到某一个人的影子,但是故事是真实的,也许名字是虚构的。


主持人:好,今天的访谈到这里结束,谢谢曹老师。

曹可凡:谢谢!


(声明:本文为新浪读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投稿请发送稿件至:[email protected]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