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火处处都藏有水果文化的彩蛋。昨天巴西奥运会闭幕式上东京的八分钟里,水果君又看到了水果的影子——椎名林檎。
在八分钟宣传片里,便有这位日本著名音乐家的音乐制作——《ちちんぷいぷい》,即马里奥出现画面的BGM。我的焦点是——她为什么叫“林檎”呢?这两个字在我的眼中,是一种水果的意思。
林檎,其实就是古代的苹果。在我国,古人叫它为“柰”或“林檎”,甚至还有“来檎”、“联珠果”、“频婆”、“严波”、“超凡子”、“天然子”、“苹婆”等称呼。
古人为何把苹果叫做“林檎”?“檎”由“木”和“禽”组成,“禽”在最早特指鸟类,如“飞禽走兽”,在后期成了鸟兽的总称,如传说中华佗编创的“五禽戏”。可以看出,此果味道甘美,能招很多飞禽来林中栖落,所以叫“林檎”。
东晋王羲之的《来禽帖》里写有:“青李、来禽、樱桃、日给藤子,皆囊盛为佳,函封多不生。”王先生晚年的一大爱好便是种植果树,这个书法帖其实是他送友人水果时的一个小纸条(古人吃水果也是不容易的),从纸条中可见来禽也是他的成果之一。
宋朝人苏颂(1020年-1101年)等编撰的《本草图经》里将这种水果记载得更具象:“林檎,或谓之来禽,木似柰,实比柰差圆,六七月熟。有二种,甘者早熟而味肥美,酢者差晚,须熟烂乃堪噉”。而从宋代名画《果熟来禽图》中即可清晰地看到其形象,这便是近一千年前苹果的样子:
看不清楚?再放大看下林檎的细节图。
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看看五百年前、三百年前、一百年前的苹果都长什么样,请出门左转查看《这种水果被100位艺术大家创作过…… 》一文。
从“林檎”转为“苹果”的称呼,应该是从明万历年间的《群芳谱·果谱》中开始:“出北地,燕赵者尤佳。接用林檎体。树身耸直,叶青,似林檎而大,果如梨而圆滑。生青,熟则半红半白,或全红,光洁可玩,香闻数步。味甘松,未熟者食如棉絮,过熟又沙烂不堪食,惟八九分熟者最佳”。很多中国农学史、果树史专家认为这是汉语中最早使用“苹果”一词。
不过我们现在吃的大多数苹果,与古代之林檎已有变化。按照现存古籍记载,中国最早栽培的是苹果的传统品种为绵苹果。这类品种的苹果果肉绵软易烂,不像现代栽培苹果那么清脆。19世纪中叶,欧洲苹果入籍中国后,就逐渐代替中国的绵苹果。
又比如广为人知的红富士,就是从日本开始引进的。好啦,终于绕过弯了,可以光明正大地扯到日本的百变天后——椎名林檎。
先岔开下,谈一谈“喜欢”。喜欢有两种极致,一种极致是一群人喜欢,比如周杰伦这种大众流行歌手,一群人的青春记忆;还有一种极致是一小群人喜欢,比如Nujabes这种沉醉于Jazz-hiphop的音乐制作人,你也可以举个更广为人知的栗子,比如当年的陈绮贞。
不过后一种喜欢,很容易被侵蚀,因为当一小群人的“喜欢”一不小心成为一群人的“喜欢”时,最早的这一小群人往往会觉得这种“喜欢”被沦落了。你可以理解下“半失恋”的那种感觉,也就是发现暗恋的那个人原来有另外喜欢的人了。同理,当年的陈绮贞,这两年的马頔,他们都已从小众流行歌手“沦落”成偏大众的流行歌手了。
▲ 还记得陈绮贞的《旅行的意义》吗
话题岔回来,我所担心的便是那群国内(我没说台港澳哦)喜欢椎名林檎的人,当然我希望是我多虑了。椎名林檎,当代日本最绚丽的艺术家,会作曲作词自演自唱,会日语英语法语德语,会摇滚爵士电子朋克民谣R&B,她的音乐风格算是真正的海纳百川。
椎名林檎有一张专辑叫「加尔基 精液 栗子花」,歌曲中所使用的乐器千奇百怪,像是印度西塔琴、古筝、琵琶、筱笛、迪吉里杜管(这货是澳洲土著人用的)……都让人感觉到了椎名林檎音乐的世界在无限地扩张。
椎名林檎是被选为8分钟宣传团队成员的8人之一,与此同时还有广告界导演佐々木宏、日本电通创意总监菅野薰,以及为三人组合Perfume编舞的MIKIKO等人。感觉像当年《数码宝贝》里被数码世界选召的8位少年一样。她之前还专门为东京奥运会创作了一首歌《13 jours au Japon ~2O2O日本の夏~》,值得一聆。
椎名林檎原名叫“椎名裕美子”,直到1997年她第一次使用“椎名林檎”的艺名参赛。选择用苹果名,两个原因:
椎名在小时候非常害羞动不动就脸红,看起来很像苹果,所以大家就帮她取了林檎的外号,因为苹果从唐代传入日本,一直保留着“林檎”的名字。另外,她很喜欢披头士的鼓手Ringo Starr,在日文中苹果(Ringo)的汉字为“林檎”。因此她的艺名“椎名林檎”就这样形成了。
有喜欢她的中国粉丝说:“听椎名林檎唱歌比高潮还爽”、“能同时代表“超装逼”和“反装逼”两类价值观的神奇歌手”、“喜欢的歌超级喜欢,不喜欢的歌完全听不下去╮(╯▽╰)╭但是她真的很有才华,就像最近拍的广告一样,是真正的异才”。
▲ 日本当代艺术家/摄影师荒木经惟镜头下的椎名林檎
当代的日本女性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异才,而且不是小才——“波点女王”草间弥生,先锋艺术家小野洋子,服装设计师川久保玲,爵士高手小野丽莎,甚至荒木经惟的妻子阳子……
《菊与刀》里有这样一段关于日本人的描写:“日本人生性及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怯懦;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他们十分介意别人对自己行为的观感,但当别人对其劣迹毫无所知时,又会被罪恶征服。”
这些性格看起来矛盾、复杂甚至于变态,或许也是这样的环境DNA,促使了这个岛国涌现出这么多百花齐放的个性艺术家。
想想,倒有点像苹果,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古代的苹果——林檎,它有一个很强大的特性——杂合性。如果嫁接技术没有被发明出来,世界上的每一个林檎从生出自己的那棵树上掉落下来后,就是一个独特的自己了(新品种)。
—————原创与水果有关的文化故事,欢迎关注————
回复这些关键词查看以往文章:香蕉 | 苹果 | 菠萝 | 草莓 | 甘蔗 | 芒果 | 毛泽东 | 约泡 | 橘子 | 梵高 | 果色 | 葡萄干 | 请愿 | 橙子 | 教父 | 葫芦 | 枇杷 | 诗人 | 小丸子 | 花果山 | 我们 | 蓝莓 | 童年 | 樱桃 | 乌梅子 | 叶芝 | 博物馆 | LGBT | 懂我 | 偷桃 | 水果店 | 台风 | 石榴 | 大木桥路 | 宁泽涛 | 菱角 | 走光 | 草莓君 | 单身果 | 水果摊 | 国王 | 番茄 | 香蕉玩法 | 香蕉男人 | 香蕉女人 | 月饼 | 火星蓝莓 | 达利 | 少年游 | 柿子 | 万圣节 | 国共 | 广州 | 杨桃 | 量词 | 网红 | 100 | 归乡 | 榴莲 | 太空 | 橄榄 | 橄榄色 | 人心果 | 葡萄 | 丑柑 | 名字 | 书单 | 桃金娘 | 乌饭子 | 荔枝谱 | 人参果 | 童年照 | 凤梨 | 谣言 | 桃子 | 屁股 | 西瓜 | 野草莓 | 柠檬 | 山楂 | 林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