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ny McCaslin | 陪着 David Bowie 走完最后一段人生路的伙伴

Donny McCaslin | 陪着 David Bowie 走完最后一段人生路的伙伴

轻松调频EZFM 欧美男星 2017-09-16 09:00:17 632

本篇微信再次由怒听3小时采访录音

差点儿没赶上火车的

真·美男子·方舟

温情呈现

歌单搬运工小张儿还只是负责保存并群发



事情的经过,还要从 David Bowie 讲起。

 

201518日,Bowie 69周岁生日。他的录音室专辑《Blackstar》面世。人们被这张优雅并狂野的作品所震惊,ta又燥又冷,又世故又纯洁,一边露出凶狠的姿态,一边又脆弱得容易受伤。


最让人惊讶的,则是爵士乐表现手法的介入——所有的声响都没有按照预期出现,段落之间充满了自由的表达,但一切又仿佛已谋划多时。这一次 David Bowie 和制作人、多年搭档 Tony Visconti 把视线投向了最先锋的爵士乐圈子,他们找到了 Donny McCaslin Group ——既是伴奏乐团,是雇佣乐手,也是合作音乐人,是联合创作者,反正是一种十分微妙的关系。



乐队的领袖 Donny McCaslin 由此踏入了主流的视野,不仅因为他是《Blackstar》这张专辑的大副,也因为他是亲历了 Bowie 最后一段人生的伙伴。

 

专辑发行后仅三天,Bowie 便因病与世长辞。在确诊肝癌的18个月里,他从没对外公开过病情。

 

在世的人,脚步却没有停下。2016年,Donny McCaslin 携乐团原班人马出版了演奏专辑 Beyond Now其中收录了两首翻玩自 David Bowie 的作品,《A Small Plot of land》 Warszawa就像是某种温暖的回应,在内页里,McCaslin 也深情地向 Bowie 致敬,他说自己的音乐生涯,被永远改变了。



Donny McCaslin 芝加哥爵士音乐节表演片段

拍摄:真·美男子·方舟


9月初的 39届芝加哥爵士音乐节 的后台,我见到了表演后有些疲惫的 Donny McCaslin。虽然已经讲了千百遍,他还是很开心地和我回忆起这段珍贵的回忆。




方舟:虽然被问过很多次了,你愿意再和大家分享一下与 David Bowie 结缘的过程吗?

 

DM:我为编曲家 Maria Schneider 的乐队效力了多年,Maria 和 David Bowie 合作了 《Sue (Or Ina Season of Crime)"》 这首歌,但后来因为她自己的专辑 《The Thompson Fields》 太忙,就推荐了我过去。

 

David 去看了我的乐队演出——我们并没有交谈,我用余光看到他在现场——一段时间之后,我们约了第一次排练。当时有我和 Maria, 鼓手Mark Guiliana 来自于我的乐队,贝斯和长号来自于 Maria 的乐队,自然还有 David 和他的老搭档——制作人 Tony Visconti, 我们就这样走到了一起。



方舟:你以前是 David Bowie 的粉丝吗?还是在合作了之后才开始了解他的?

 

DM:怎么说呢,在我十几岁的时候,《Let's Dance》, 《Modern Love》, 《China Girl》 都是我青春原声带中的一部分。

 

在创作和录制《Blackstar》 的时候,我反而刻意地回避了他以前的作品。因为听得太多的话,肯定会在潜意识里运用到创作中,这可不是 David 想要的!毕竟他选择和我们这样的爵士乐手合作,就是为了不重复他以前的老路。


关于 McCaslin 和 Bowie 合作的更多故事

请看这部纪录片 “David Bowie: The LastFive Years”


方舟:那你从 David Bowie 身上学到了什么呢?他本身也是萨克斯手,你有压力吗?当他给你发小样的时候,编曲部分给你留下了多少发挥的空间呢?

 

DM:并没有什么压力啦,世界上吹萨克斯风的人这么多,哈哈。

 

对我而言,能和 David Bowie 这么了不起的音乐人一起做音乐是太难得的经历。能参与创作和制作的每一个环节,看到他怎样处理素材,把一首歌慢慢打磨成型……只能说他对我的影响很大,但很难用三五句话概括。


他本人的风格不断改变,但却始终从一个独特的视角看待这些所谓的“流派”,而且是非常有趣的视角。似乎没有谁像他这样生活……他真的是生活在艺术里的一个人。每天沉浸在读书、电影、艺术之中,称得上一位真·艺术家

 

他的作品中,有一种极少见的“即时感(immediacy)”。作为听者,可以在一秒钟之内感知到歌者的气场,非常真实、毫无距离感。只能说 David 的天赋太棒了!他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弹出的和弦自己都不知道叫什么,但是非常有意思。他经常弹出我们所说的那那种 "crunchy chords", 很有力。

 

我自己也算是有一些天赋的,但毕竟我经历了完整的音乐学院的系统训练,学习了和声理论什么的,所以我们的表达区别很大。



方舟:等到你自己的乐队开始录制新专辑《Beyond Now》 的时候,乐队内部的化学反应产生了什么变化呢?

 

DM:对于每个人来说,这都是一次值得铭记的经历。主要是我们藉此花了太多时间泡在一起,在录音室里排练、聊天,这也是相互了解的过程。能参与别人的专辑的每一个环节,让我们有了站在同一视角的经历。

 

方舟:这张专辑的确和你以前的作品听起来不同——即便乐队还是那4个人。大概这种区别,就是 David Bowie 给大家带来的变化吧?

 

DM: 对。



方舟:在这张专辑里,你翻玩了一些电子音乐人,比如 Deadmau5, Mutemath 的作品,这太让人意外了。你是在哪个阶段开始对电子音乐产生兴趣的呢?

 

DM: 我很小就喜欢 Brecker Brothers, Weather Report 这样的乐队,他们很早就开始融入电声元素,这是很多年以前啦。但是更纯粹的 Drum 'n' Bass 这种,还是制作人 David Binney 分享给我的。他曾经建议我多听听电子音乐,当时我们完成的专辑 《Perpetual Motion》 也受到了一些影响。在那张专辑的巡演中,我一方面开始挖掘乐队伙伴都喜欢做什么/听什么,另一方面继续听 David Binney 的推荐,Skrillex 什么的。我慢慢地喜欢上了那种声响。

 

其实也就六年的时间吧。但是通过这种探索,我也开始寻找在萨克斯风演奏上的更多可能。这算是一种很好的敦促。



方舟:专辑里不仅有电子乐的方法论,我觉得你的作品也有很多摇滚乐的气质,这都属于对爵士乐概念的向外拓展。但我们是否可以说,这只是音乐人的个人声音探索中的一种副产品呢?如果没有 David Bowie 和 《Blackstar》, 这一切将怎样发生呢?

 

DM:当然,在 《Blackstar》 之前我就已经对电气化的声响很感兴趣了。如果没有遇到 David 生活也一样继续,但现在,有更多的关注在我身上,更多的演出邀约,我也有了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机会去落实/磨合这些探索。你倒可以说,这是100%跟随个人内心感受的副产品。不断地学习身边的人,不断收到新的推荐,看看哪些真正吸引我的兴趣。

 

作为一个无时无刻不在“即兴”的音乐人,演奏音乐和讲故事有着极高的相似度——不一定每次都一样,但最终会线性回归到你自己。只有你自己。你所听到的所有过往专辑,都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我,在“当时”所受到的影响、喜欢的东西。





下面是疯狂打Call时间

想知道真·美男子·方舟

在芝加哥的所见、所闻、所想

请密切关注下周轻松调频的微信推送



锁定Music Matters

给你带来一手聆听体验

早间版 08:00 - 11:00

午间版 11:00 - 13:00

下午版 14:00 - 16:00

午夜版 00:00 - 06:00

欢迎前去下载官方APP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