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李玉刚”关注我们
如果说,周杰伦和方文山是互补的
那么,李玉刚就是方文山的同类
那时候的玉先生还是方老师眼中的“小李”(大哥李宗盛初入江湖时也有如此称谓),却以一副男女双声道自由切换的反人类技能,让年逾“不惑”之年的方老师瞬间“惑”了,差点改写了三观。
而彼时的“小李”被方老师翻了牌子之后,忽感一股夹杂着欣赏之情的“中国风”从海峡彼岸扑面而来。激动之余,使出单指敲键盘的技能,让三个“俗不可耐”的成语经过组合,重新焕发了生命力,变得“俗的可爱”起来。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猜到了,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啊,对不起,讲“跑偏”了。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猜到了,经过朋友的介绍,两个同样富有才华和情怀的人相识了。
上文书提到,两个同样富有才华和情怀的人相识了。
虽说同性相斥,但两个“激情四射”的同性在一起,不搞出点动静,会觉得对不起指缝中溜走的岁月。
于是,就有了你们都喜欢的那首……
不知道方老师在台北写下“我微醺,面北思君”的时候,是不是正独自小酌,思念着远在北京的小李。
随着两人感情的进一步升温,往来也越加频繁。
在那秋风送爽的十月,他离开了台北,他离开了北京,两个人相会在方老师爷爷的家乡。不知道彼时方老师有没有为小李亲手泡一壶当年“爷爷泡的茶”……
小李此行的目的,是参加方老师的“中国风演唱会”,而方老师举办“中国风演唱会”的原因,我猜是觉得这些年从台湾那边吹向大陆的多半是恼人的台风,是时候来点怡人的“中国风”了!
当然,当他毅然选择出塞的时候,他也是果断随行。当初,他为了他南下;如今,他陪他北上。
(在玉先生的大型诗意舞台剧《昭君出塞》中,
方文山受邀出任文学监制、剧本策划)
对于玉先生的艺术修为,方文山曾在公众媒体给出过自己的见解。
那是在去年《蒙面歌王》突围赛的现场,当玉先生唱完一曲《国色天香》之后,身为好友兼听审团成员的方文山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反串这两个字对于李玉刚的努力实在太简单化,而且也不尽公平……如果说女声是行云流水、委婉的行书,男声是平直方正、清楚明白的楷书,我觉得李玉刚的声音就是独树一帜的行楷。”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
虽只隔数米之远,却不能以真实面目坦诚相见)
而对于方老师,玉先生也有自己的评价。
之前听玉先生说,在他还未结识方文山的时候,有一次到了景德镇,看到那些鳞次栉比的烧窑作坊和陶瓷作品时,他突然觉得,最懂得瓷器的是一个“台湾人”。彼时,他正被那首《青花瓷》深深折服。
(玉先生尝试拉坯)
当我要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再次问玉先生,方文山老师在您眼里是什么样的人。
玉先生说,我对他的敬佩不仅在于才华。更在于他的学识,他就像一个“考古工作者”,对于历史中的那些“珠玉”如数家珍。
最后,玉先生又补充道,“他是我的知己。”
玉先生说,方文山老师是很内敛的一个人。但每次他去台北,方老师都和他有说不完的话,还要一大早就带着他四处闲逛。
虽说是此去经年,但他们好像从未分别。
在这个世界上,一定会有另一个你,和你有着同样的情怀与秉性、梦想与追求。
遇到他以后,你将不再“孤单”……
逐梦令
作词:方文山
作曲:周杰伦
演唱:李玉刚
檀香引 窗花透 窗棂
暗夜临 剪纸忆 剪影
我参透 斑白了 发鬓
故事嶙峋 心不平 曰命
如意轻 屏风静 冷清
北风行 古道遗 孤亭
今生繁华杳然空井 红尘爱恨无根浮萍
风化虚名我归隐
逐梦令 浮生半醒
谁薄命 叹倾城盛名
我微醺 面北思君
等天明 憔悴入 铜镜
檀香引 窗花透 窗棂
暗夜临 剪纸忆 剪影
我参透 斑白了 发鬓
故事嶙峋 心不平 曰命
娥眉颦 愁为邻 缘尽
我子夜 泪满襟 不信
伊人重情秋色入林 奈何姻缘如叶飘零
而我仓皇前世寻
逐梦令 浮生半醒
谁聆听 我心事入琴
弦外音 拨乱曾经
丝竹轻 却重重 伤心
逐梦令 浮生半醒
谁薄命 叹倾城盛名
我微醺 面北思君
等天明 憔悴入 铜镜
逐梦令 浮生半醒
谁聆听 我心事入琴
弦外音 拨乱曾经
丝竹轻 却重重 伤心
周一 玉幕后 走进先生生活,解读幕后故事
周二 玉友人 发现先生挚友,品读艺术匠人
周三 玉心声 倾听先生语音,收获心灵感悟
周四 玉自传 数载春秋的积淀,一路行走的心言
周五 玉音乐 品味歌曲风韵,讲述背后故事
周六 玉歌声 几声浅吟低唱,几句心中感悟
周日 玉游记 追踪《家游好儿女》,了解快乐欧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