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军:健身大广场

戴军:健身大广场

纪实摄影 内地男星 2017-09-07 20:53:06 8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尊重生命的意识日益增强,对身体的健康尤为关注,于是,健身已成为了老百姓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晨练却是老百姓最为喜爱的健身方式。在我生活的江西赣州市小城内,各大小广场、公园及街头空地都成了市民们晨练的好地方,每天的清晨,整座城市便成了一个健身大广场,充满生机。


赣州市因保存宋代古建筑完整而誉为“宋城”,是赣江的发源地,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城市小,人口少,四周环水,人文悠雅,环境整洁而清静,这里没有车水马龙势的热闹经济,是一个居住悠闲养身的好地方,于是这里的市民有着休身养性、晨练健身的意识与习惯。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学生时期,每天坚持晨练健身,但那时城内的健身场地相对较少,全市只有二个公园,一个体育场,场内只有一两个单、双杠,健身设施、健身形式单一,但晨练的人也很少,大多仅限于跑跑步,每当跑完步后去练练单、双杠时,还得排队等上一阵。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起,赣州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新建的开放式东园、西园、公园、奥林匹克广场、黄金广场、新体育场和以宋代城墙为核心的宋城公园等十几处健身场地遍布了全市各个社区,为市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健身场所。使市民日益增长的健身热望得到了更好的满足,大家可以按照自己喜爱适应的运动方式健身,于是赣州仿佛成了一座健身之城。


也许是2008年中国申办奥运会成功的东风使然,给赣州城的健身热潮又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健身大军中。近几年来,在方兴未艾的全民健身浪潮中,晨练又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这座城市成千上万的市民,从东方露出鱼肚白开始,充满活力的古城开始舞动了起来。在城内大大小小的公园、广场、街头过道和古城墙上,每天都活跃着数以万计的晨练者,大家在这里不约而同,闻鸡起舞。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身强体壮的年轻人,还有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很多男人们把健身当作“身体充电”,用以调节工作中的压力;很多女性在当作“减肥”的同时,寻求美丽与自信,希望通过健身,找回当年的活力与自信;还有很多老年人当作“防病”措施, 强体延寿。在每处健身场地除了有欢快优美的交谊舞、国标舞、红绸舞;柔中带刚的太极拳、太极剑、木兰扇;及整齐划一自编的健身操;动感跳跃的健身舞等外,还有因地因材制宜既灵活又适用性的爬杠、吊杠等体位锻练;更有放下菜蓝压腿的家庭妇女,有穿上运动服下腰的机关干部和知识分子。多姿多彩的健身形式无处不在,尽兴展秀。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阶层的人在这里汇集,不仅焕发着青春,展现着活力,增进着健康,更得到了生活的乐趣和对生话的热爱。他们的健身活动不仅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还把生命的活力在此作了最好的展示。呈现出了这个城市朝阳下生机盎然、和谐安康的独具魅力。


那二年中,我背着相机作为晨练中的一员,每天凌晨奔波于城内晨练的每一个场所,融进在健身之中,我用摄影最为平实的拍摄,记录着这个方兴未艾的健身热潮。在拍摄中,看到了众多的市民对健身的热望,尤其是中老年人在跳舞健身中表现出愉悦的投入状态,使我为之感慨与欣慰;每次无论在公园、广场、街头空地和古城墙的各晨练场所,常常会遇到旧时的邻居,儿时的同学或单位的同事,不约而同的都会聊起全市健身繁荣的话题,抒发着对健身的无限感慨;而每当我走上古城墙,都会被几千米城墙上形式多样的健身壮观场面所吸引,朝阳下古城墙就象一个天然大舞台,晨练者在这里尽情表演,历史的现代的相互辉映,于是,我用相机拍下了他们一张张“剧照”。特别有一次当我在奥林匹克广场看到母亲打扇,儿子打球,孙子吊杠一家三代同在晨练健身的情景时,亲睹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的全民健身景象,体会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美好向往。然而在更深的融入拍摄中,晨练的氛围又给我另一番感受,那就是在每一个健身场所,都能看到有一群本不相识的市民,为了健身的目标,在这个约定俗成的时间,从不同的地方汇集,成为一个临时的团体,你踢腿他弯腰,大家在一片善意的戏虐中,拉开了一天生活工作的序幕。互道一声“早上好”“来的早”,就奠定了一天的快乐心情。在没有要求没有强迫没有制度没有纪律,没有利害冲突没有名利的诱惑中,谁也不约束谁,谁也不规定谁,但却能按照统一的招数,一招一式认真动作,这种坦露着自己真实的情怀,暂时忘记滚滚红尘与世周旋,心理非常轻松自如的健身状态。使我深刻感受到了晨练不仅给人们带来的了强身健体,更给人们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和谐沟通,正如一位退休的老师说:“晨练是我一天最开心的时候,因为这里是一个和谐的空间”。


置身在这健身无处不在的晨练拍摄中,作为摄影人,我想我此些记录的不仅应该是一个晨练,一种健身,而更是在记录一个时代,一种百姓生活。





戴  军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理事、江西省摄影家协常务理事。就职于江西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长年来,固守赣南本土,热衷于用纪实摄影的表现手法,潜心记录自已熟悉的生活,熟悉的赣南客家人文,多年来涉足客家乡村、城镇小巷、市民生活等题材。络续拍摄了《赣南老表》、《赣南客家围屋》、《赣南基督教》、《客家红背带》、《浮桥上的人》、《健身大广场》、《生活碎片》等专题纪实摄影作品。表达自已对客家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思索与感悟。有一百多幅作品在国际、国内举办的影赛、报刊、杂志中获奖、入选、刊登。

一、主要获奖作品:

1.  《浮桥上的人》组照10幅,2007年获第二十二届全国摄影艺术    展纪实类组照 铜奖。

2.  《赣南客家围屋》组照10幅,2007年获第二十二届全国摄影艺术展纪实类组照优秀奖

3.  《赣南基督教》组照10幅,2009年获第二十三届全国摄影艺术展纪实类组照优秀奖

4.      《千年客家文化积淀-赣南围屋》专题12幅组照,获得 2006年第五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建筑文化类  二等奖

5.  《健身无处不在》2007年1月国际奥委会体育摄影大赛(中国区)一等奖                                                     6.  《书声伴我行》2006年获第三届“读书乐”全国摄影大赛特等奖

7.  《上学》2009年第七届“影像中国”全国摄影大赛最佳摄影师奖

二、主要展览

《浮桥上的人》2013年第五届大理国际摄影会 个展  

  2013年第十三届平遥国际摄影艺术节展

三、主要发表作品

1.《浮桥上的人》专题纪实摄影2006年在《中国摄影家》杂志第二期专版刊登;2006年11月29日《人民摄影》报整版刊登,“新日华杯”专题纪实摄影赛佳作奖。2008年在《摄影之友》杂志第11期专题刊登。

2.《千年客家文化积淀-赣南围屋》专题摄影 2006年在《中国摄影报》、《上海摄影》杂志专版刊登。2008读者杂志

3.《健身大广场》专题组照2008年在《中国摄影报》、《上海摄影》杂志、2009年在《人民摄影报》整版刊登

4.《赣南基督教》纪实专题2009年《摄影之友》杂志第2期跟踪摄影师报道。

5.《赣南老俵》2017年1月22日在《中国摄影报》整版刊登



END -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 用图片感动你——纪实摄影

海南省纪实摄影协会期待您的分享与关注!!



编审:方学辉

主编:黄一鸣

责任编辑:苏鸣飞    

 

投稿信箱:   

[email protected] (黄一鸣)    

[email protected](苏鸣飞)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