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娱乐圈的“顶流经济学”中,王一博的名字早已成了教科书级别的案例,他不仅用颜值和才华征服粉丝,还一人撑起了乐华娱乐营收的半壁江山!
据财报显示,乐华娱乐2024年7.65亿营收中超六成来自王一博,6年间20次被登上财报,堪称“顶流打工人的终极形态”。
今天我们就来扒扒这位“财神爷”背后的故事。
02
王一博的吸金能力简直像开了挂一般,一路飙涨。
从《陈情令》爆火后,他的商业价值就一直在稳步上升,广告代言横扫食品、美妆、奢侈品等领域从国民品牌到高奢全线开花,影视方面《热烈》《无名》等作品口碑票房双收,综艺里更是行走的“流量包”,有他出场的综艺讨论度都不低。
王一博两年间就为乐华带来了超10亿收入,乐华方面显然也相当看重他,为了绑定这颗“摇钱树”,乐华港股上市时不仅让王一博站C位敲钟,还官宣他为股东,从“打工人”晋级为“利益共同体”。网友调侃:“乐华财报≈王一博工资条!”
顶流依赖对于乐华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
这种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做法,一旦顶流塌房、合约到期或状态下滑,公司分分钟上演泥石流般崩盘,遭遇灭顶之灾。连杜华也在综艺里坦言,公司其他女团成员如王怡人,因前期投入尚未回本,出道六年仍然零工资,对比王一博的“扛鼎之力”也显得公司资源分配悬殊。
去年乐华股价就因市场对于王一博合约问题暴跌近80%,市值蒸发超50亿港元。就难怪网友吐槽:“乐华只逮着王一博一人薅,这是把王一博当永动机吗?”
面对“王一博依赖症”,乐华不是没有努力过。
杜华力推NAME、BOYHOOD等新团试图培养新一代顶流,可是在内娱选秀综艺被叫停、爱豆舞台极少的情况下,乐华引以为豪的王牌“练习生流水线”模式也效果平平,以为能批量生产“王一博”,但却没有想过复制顶流也是难如登天。
毕竟,王一博的成功少不了天时(内娱偶像空缺期加上耽改红利期)、地利、人和(自身实力加上粉丝给力),这种“玄学”组合可遇不可求。
03
王一博的商业神话固然耀眼,但争议也如影随形。有人质疑他“文化底蕴”不足,比如之前经常写错或读错字等,有人吐槽他“采访像AI”“脑袋空空”,回答也总带着营业式微笑。但这些丝毫不影响许多粉丝仍愿意为他买单,毕竟在流量为王的时代,王一博的实力和稳定性早已成为品牌眼中的“安全牌”。
乐华与王一博之间的关系早已超过了普通艺人与公司的范畴,正如网友所说:“没有王一博,乐华不可能这么赚钱;但没有乐华,我们也看不到今天的王一博。”这场“共生游戏”究竟是共赢典范还是风险的赌局,时间会给出答案。但无论如何,这位27岁的顶流已经成为娱乐圈的一场“经济奇迹”。
扫码关注
歪歪聊娱乐
微信号|歪歪聊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