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敬然:从我帮陶喆制作专辑说起

朱敬然:从我帮陶喆制作专辑说起

腾讯音乐人 港台男星 2017-10-31 20:32:48 1095

原创榜第8

特邀星级评审曝光

×

朱敬然



评审介绍

朱敬然

华语流行音乐音乐制作人、编曲、作曲人 。陶喆御用制作人。

#访谈#

作为华语乐坛资深音乐制作人,朱敬然曾表示「一般来说,音乐监制会让唱片公司自行负责为歌手选择歌曲,但我较喜欢亲力亲为,为歌手作曲和编曲,务求为他们度身订造一首好歌。」本期腾讯音乐人采访朱老师,请他分享了一些歌曲制作的故事和经验。


➤可不可以说一些合作过的歌手的经典曲目的打造过程?

2007年帮梁静茹制作新专辑,当时我觉得要为她量身定做的歌曲应该归类为两种,一种当然是好听动人的情歌,这是她的‘强项’,第二种是能在演唱会,现场表演带动气氛,跟观众一起high 的歌曲!因为这种歌曲的确比较少。

所以我为她量身定做了《用力抱着》和《风笛手》,像风笛手的编曲我是按照演唱会的开场画面去设计的。作为制作人我们也要设想在现场演唱的时候,歌手去唱这首歌会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在合作过这么多知名的歌手艺人中有没有什么故事给您留下过深刻印象,可以举几个说说么?

最深刻的印象当然是2001年到美国洛杉矶跟陶喆一起工作、制作他的《黑色柳丁》专辑。

应该说协助他完成专辑吧,因为那个时候我是以他的徒弟,他的助理的身份去协助他的工作。其实陶喆在写那个专辑的歌曲的时候我是很无聊的,没有其他事情做,因为他写歌的时候不想别人去打扰他。

所以那个时候我也只好也写写歌。当时有个灵感是关于【养鸡农民】主题的一首很单纯的情歌。所以呢,我就定了一个题目叫宫保鸡丁。

等我写完那个片段之后发现副歌好像写不下去,就没有继续完成它了。然后有一天跟陶喆聊天的时候他问我最近在干嘛,我就说我也在写歌,然后我就给他听了这个片段。大概讲了一下这个创作灵感的来源。

过了几天他突然跟我说“哎我们要不要一起来写完这首歌”。我当时真的是太高兴了。因为那个时候我也同时是他的粉丝,刚从英国念完书,毕业回台湾。因为巧合机缘,有幸加入到他的工作中。那个时候还是他的大粉丝。

然后陶喆就用了我创作的片段。于是有了现在大家听到的《宫保鸡丁》的副歌。

然后除了一起完成这个作品之外,最让我“惊吓”的是他和我说歌的中间他觉得可以加一个Rap。然后他说要不你来Rap好了!大家可以想象对于一个歌迷来说能跟他的偶像在一起写歌已经了不起了,居然还说要我帮他rap,那个时候真的非常紧张。

所以现在大家听到《宫保鸡丁》里的Rap,虽然只是短短的四个小节。但是当时我录了三天。


➤在歌曲量身打造这个点上,您是如何做到把歌曲和歌者本身相契合的?有没有什么经验之谈?

其实这个和第一个问题有些像。

在2007年相信音乐邀请我去帮梁静茹制作新专辑的时候,我们开了会,然后讲了一些想法。因为我本来和梁静茹就有认识,所以我对她的歌和人的定位已经有了一个具体的了解。那时候正好她有开自己的大型个人演唱会,我就去了。

那时候我是第一次看到梁静茹在小巨蛋那么大的场地举办个人演唱会,所以给我的印象也很深刻。演唱会很好听。但是我觉得她的现场可以和观众互动的歌曲比较少,静茹的情歌非常棒,但是对比起来中快板的歌曲就显得有些不够了。

这个时候立马触发了我的灵感:就是要帮她制作一首在演唱会能够让她跟观众有互动,一起嗨的歌曲。因为她在那场演唱会舞台上的表现让我印象很深刻,所以当我去帮她量身定造写《风笛手》的时候,我是按照这首歌她能够在演唱会上用什么的状态面对观众演绎来制作的。

所以《风笛手》编曲我和负责编曲的吴庆隆老师沟通,和他表达了我的构思:在演出刚开始的时候,梁静茹从舞台的底下慢慢升上来,想象天后即将出场的气势。我和吴庆隆老师就根据这个画面,把《风笛手》打造成了一首能够现场跟观众一起嗨的歌曲。


➤ 对于现在的歌曲制作到发布过程您觉得和过去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不同的地方,真的蛮多的。

第一是从制作到发行,整个时间是浓缩的。因为之前一首EP实体发行从制作到企划包装到上线至少要一到两个月的时间。那专辑就更不用说了,可能需要半年的时间来筹备到发行。

但是现在坦白说你可能一天就可以完成这些步骤,一首歌只需要有一个封面,然后做一个简单的视频,可能都没有视频。你做完一首歌的母带,就可以立马上线,中间的时间可以只有几分钟。整个音乐的制作到发行被浓缩到一个极端的状态。

这个有好也有不好的地方。

因为以前从制作到发行的时间拉得蛮长的,所以考虑的东西比较多,整个歌曲设计的考量比较多。发行时间浓缩后好处就是歌曲和听众的沟通距离非常短,不用等待太久。但是企划时间比较长的话可能听众能接收到这首歌的信息会比较详细也比较多。

另外一个不同是我们现在制作歌曲考量的事情也有所不同。现在歌曲的前奏太长的话可能消费者没有耐心听下去,所以现在的制作可能对前奏还有歌曲的长度需要非常小心去设计。

过去的时候可能觉得歌曲的铺陈要到最后面才会最澎湃最精彩,但是如果所有的资源都在歌的结尾听众可能会觉得第一遍副歌不够精彩就不再听下去了,这个也是一个需要考量的地方。

第三就是歌名也很重要,在这个数字时代,要给歌名一个特别的设计让听众有兴趣点进去听,比较有利于歌曲的传播。

所以结论是歌曲从歌曲的前奏,歌名,情感的铺陈都要有足够的特点来把听众的耳朵勾住听完整首歌曲。


➤ 您觉得一首完美的歌曲大概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您编曲制作过的这么多的歌里面您自己最满意的是哪几首,可以说说它们的故事么?

挺多的,像:TIA的《不同凡响》、《旅行中忘记》;梁静茹的《没有如果》、《用力抱着》、《风笛手》;邰正宵的《命的长河》;周笔畅的《2008 浏阳河》、《全年无休》等。

说到最完美的歌曲,第一旋律要好听感人,然后歌词要把这个旋律感人的地方,用有具体感觉的字去表达。然后这个旋律跟歌词加起来会把这种感动放大。

编曲的部分也需要结合好的旋律以及歌词合理的把感情进一步放大,把它延伸出来。同时要把歌手的特色也彰显出来。

最后加起来,这首歌完成之后你觉得它完全属于这个歌手。这是只能他唱才会有这样的效果。听众一直到听完之后都觉得非常有共鸣,有感觉,有感动,我想这就是最完美地量身定造的一首歌曲要有的元素。


➤您对国内目前音乐尤其是独立音乐的发展这块有什么看法,有什么可以值得我们特别期待的?

对于内地独立音乐发展,我的展望是非常乐观的。

中国是一个很庞大的音乐市场,在这个很大的音乐市场里面细分出小众的内容去编成单独的音乐文化进一步发展还是比较有可能的。因为虽然小众但是市场足够大,粉丝经济可以支撑起小众的音乐形态。

就好像我们这几年从民谣的市场变化中就看得很清楚。如果一个音乐形态它本身支持的粉丝足够多的话,是有可能变成主流音乐形态的。

再比如今年大火的《中国有嘻哈》,这个节目把嘻哈推广成了主流的音乐文化。所以再发展下去,比方说像流行爵士、另类摇滚、电子音乐,还有其他的种种甚至重金属这样的音乐形态都可以慢慢在这个很大的音乐市场里萌芽。

对于整个市场发展来说这是很健康的。反观欧美跟日本的音乐市场,他们的音乐形态划分是非常清楚的。但是国内华语市场一直都是处于所谓的主流流行音乐主导的局面。

但是我觉得因为现在互联网的发达。听众越来越能清楚自己的选择,所以未来不同音乐形态的小众文化我觉得可以转化成能够看见和生存的市场。

我对内地音乐的市场期望就是百花争鸣,由不同音乐形态慢慢演变成非常健康,多元的音乐市场局面。




入驻腾讯音乐人,加入原创榜

你的作品也有机会得到大咖评审的点评

入驻请点击阅读原文



关注腾讯音乐人    

#你的不凡 让世界听见#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