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我们的文章记得分享到朋友圈哦
唉。
知道大家应该都对《我是大侦探》有很多话想说。
这个国民最良心综艺《明星大侦探》的上星版姊妹篇,在豆瓣却连及格分都没拿到。
怎么说呢?
意料之中的失望。
《明星大侦探》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网综改台综。原本想靠着明侦的口碑和经验成功打造一个台综的王牌节目,然而从第一集来看,却变成了明星大侦探的豪华低幼版。
刚开始就遭遇了严重的水土不服。
辛苦的假装没玩过的何美男。
水土不服一:爆笑综艺变成苦情情景剧
明星大侦探的成功,其中一半要归功于各位MC。
CP线多到一首情歌王都唱不完的何撒白鬼欧以及经常出现的大勋花、乔振宇、魏晨、王嘎嘎、大老师、杨蓉和潘刮痧……无论怎么排列组合都能产生神奇的化学反应。
撒撒抛出的梗,何老师总能默契的立刻接住;
鬼鬼随口一个“山东鸡”也能让所有人笑出满屏的鹅鹅鹅鹅鹅鹅。
然而《我是大侦探》里新加入的几位MC似乎都还处在三分熟和五分熟的尬聊阶段。
老司机张若昀和小司机三石弟弟不仅不敢随便发车,抛出的梗没人接,反而变成了尬点,砸的观众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玩家之间没有火花,观众当然看的意兴阑珊。
没有了明星大侦探里猝不及防出现笑点的惊喜感,节目也从玩家互动推理游戏,变成了何老师一个人的RPG单机游戏。
新嘉宾像是npc一样各自尽职尽责的完成自己的剧情任务。
当韩雪和张天爱抱头痛哭时,屏幕外的我和屏幕里的三石弟弟在这一刻贡献出了同款的尴尬脸。
综艺最重要的是有趣,如果能在有趣之上还能加入烧脑、深度、感动之类的当然是锦上添花。
《明星大侦探》里也曾经不止一次出现过稍显沉重的故事,如抑郁症、校园暴力等等。
但足够悬疑的脑洞故事保证了节目的综艺感,嘉宾们点到即止的表达方式不仅真正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和思考,也增添了节目本身的厚度。
然而当连最基础的有趣的做不到,却想靠着武侠剧里用烂了的剧情引发共鸣,再入戏的嘉宾也会让人觉得不合时宜的尴尬。
水土不服二:百无禁忌变成小心翼翼
《明星大侦探》有多浪,《我是大侦探》就有多“乖巧”,从道具和环节变更就可见一斑。
“杀人凶手”变成了“关键人物K”。
节目里不能出现死者,于是所有的案件都得变成“失踪”?
被投出的凶手不在被关进铁笼,而是换成了插入钥匙确认凶手身份。
原本每个案子都要剪成上下集的内容,被压缩进了90多分钟。
于是本应该最能展现嘉宾特点和智商的搜证和推理的环节都像是赶进度一样匆匆带过。线索找的七零八落,推理过程也剪的支离破碎。
向来都是就怕脑洞不够大的大侦探,从第二季到第三季,故事一个比一个烧脑,设定一个比一个难猜。
看《明侦》跟制作组比脑洞已经成了这个综艺最大的乐趣之一,猜对了当然成就感爆棚,猜错了也能收获一种“原来如此”的惊喜感。
恐怖、科幻甚至玄幻的元素随意混搭却统统能玩得转。《 明星大侦探》对于观众智商的尊重才让它收获了一大批死忠粉,我们也享受看综艺时仿佛和制作组过招的快感。
然而上星之后,观众扩大成了全年龄向。
就连导演小盒子自己都说,《明侦》的故事越烧脑越好,《我侦》的故事却要先考虑到妈妈辈看不看得懂。
恐怖元素必须剔除,超自然现象也不能再出现。
从第一集来看,《明侦》里环环相扣的线索,在《我侦》里变成了重要线索被分割成一个个密码开锁。
已经被《明侦》锻炼了三季的观众看了十分钟就能猜出的隐藏身份玩家要猜上大半集还是猜不出来。
嘉宾之间没有了步步紧逼的互相试探,这边刚找到一个不痛不痒的线索,那边玩家已经开始自曝身份。
推理难度明显被削弱,一同减弱的当然还有解谜的乐趣。
同样的制作团队,《我是大侦探》和很多国综一样再一次因为“照顾观众智商”而变得无聊无趣。
除了这些,还有比起《明侦》差得远的后期,尴尬的广告植入,凌乱的后期剪辑等等许多缺点来不及一一细说。
但是痛快地吐槽完《我是大侦探》之后,我还想要给他们抱个不平。
从网综到台综,《我是大侦探》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得不面对上星之后尺度、题材等等各方面的限制,和观众群体的转变。
尽管总体令人失望,但还是能看出节目组的良心。
比如每期都搭实景拍摄。第一集的客栈即使比起很多电视剧的布景也不差多少。
比如有些嘉宾的表现比较亮眼,却被粗糙的剪辑掩盖了光芒,比如邓伦的推理能力和搜证能力都很不错,也是他最后找到了指认K的直接证据。
又比如依旧经得起推敲的证据设计,何孤独依靠相同字体辨认出自己以前的身份的这一段是我认为全局最接近《明侦》水准的部分。
他们依旧是良心的综艺团队,但是就像是成年人硬要把自己塞进小朋友的衣服,每个毛孔都透露出不对劲。
总导演小盒子说《我是大侦探》和《明星大侦探》是不一样的两档节目。
然而丢掉了《明侦》优点的《我是大侦探》如果不能尽快找到自己的存在意义,就注定只能沦为《明星大侦探》的劣质仿冒品。
期待《明星大侦探》第四季的盆友请点赞!
本文小编:K.
陪你追剧的文艺小哥哥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