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在日本演艺界能代表日本之美的女性,那应该就是椎名林檎了。
椎名林檎广泛为中国人所知,应该是被“东京八分钟”的BGM所打动。
椎名林檎作为一位出道十八年的创作型歌手,她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闭幕式上,担任“东京八分钟”的音乐总监,其中椎名林檎的个人音乐《望遠鏡の外の景色》成为“东京八分钟”的主要背景音乐,也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日本的现代音乐。
椎名林檎在日本乐坛就像中国金庸古典里的黄老邪,她对于音乐的感知有着自己个人独特的感受,当然也不会按照常规去出牌,每个音符每次都会给人以不一样的感受。
当然她独特的音乐也在音乐圈的行业内广泛圈粉,据说在2015年椎名林檎在台湾举办了自己第一场海外演唱会,半个台湾的音乐圈的人都去了。
我们总结了关于椎名林檎的十条内容:
1
根据林檎辞典的解释,椎名在小时候非常害羞动不动就脸红,看起来很像苹果,所以大家就帮她取了“苹果”的外号(林檎的日文发音与苹果类似),所以你们的“苹果女王”的外号从小就这样诞生了。
椎名林檎的歌声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温柔悦耳的时候只是暂时的,更多时候是为了反映一种强烈的情绪来病态的宣泄,多伴随着低沉的嘶吼,这种声线被听众形容为“高贵冷艳的病猫嗓”。
2
苹果女王的音乐风格很难定义,正如上图,她的音乐风格就像上图一样,穿着一身和服手拿电吉他。
很多音乐元素在她这里都进行了重新演绎和杂糅,传统和现代音乐元素在她这里不断进行碰撞,很多古典音乐形式也被打破重造。
无论是爵士、电子、摇滚、古典,以及传统日本音乐等等,她都可以像一只灵敏的黑猫一样自由在其间游走。
3
椎名林檎十九岁,那时是1998年,她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和第二张单曲,分别是《幸福论》和《歌舞伎町の女王》。
而其中的《歌舞伎町の女王》歌曲大卖,她也算是因为这首歌正式进入了日本乐坛。
歌如其名,讲述了一名新宿歌舞伎町陪酒女的心路历程。
里面写道“女に成ったあたしが売るのは自分だけで、同情を欲したときに全てを失うだろう”大概意思是“成为女人的我出售的只有自己,当我需要同情时反而会失去一切”。也是从这时,椎名林檎将自己的音乐定义为“新宿系”。
4
椎名林檎不光唱歌和风格很独特,甚至还能担任你的中国语老师。
在她的歌词里经常会大篇幅的出现连中国人都很难写出的生僻汉字,在歌词内容中的叙事性和故事性是第一名的,承接了“新宿系”歌曲风格,她喜欢赤裸裸的描绘出人性的欲望本体。
比如,2003年她发表专辑《加尔基、精液、栗之花》,里面还有一首歌的名字叫《茎》。
5
日本人喜欢把椎名林檎的音乐作品和作家三岛由纪夫类比,因为二者都呈现了某种死亡意趣,探索人生的存在意义。
总是在歌曲中探讨“生与死”的深刻意义,也会导致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椎名林檎,在演唱会的时候苹果女王经常会傲娇的摆脸色给人看,如果有谁不喜欢听她的歌,她会翻白眼给人看,貌似在说“爱听听,不听滚!”
5
椎名林檎热衷于各种cosplay,为了体现病态之美,她经常采用的造型就是护士装,并且让其他乐手也都穿上白大褂。
她经常把自己的舞台改造为手术室,配上心脏起搏器和心电图,意味利用音乐去给听众疗伤,也针砭时弊的展现了时下人的病态畸形。
7
蜷川实花的首部电影作品《恶女花魁》,椎名林檎就在这部电影中担任了配乐总监。
故事讲述的就是和林檎一样放浪形骸的少女成长为花魁的故事,十分符合林檎自身的音乐设定,抱有兴趣的林檎给这个电影配上了摇滚电影,加之蜷川实花过饱和的镜头设定。
在当时日本引起了不少热议。
8
到了2003年,椎名林檎个人音乐创作遇到瓶颈,于是她开始联合之前合作过的音乐人,组成乐队,名字叫 “东京事变”。
这只乐队也同样在日本掀起大的波澜,席卷日本乐坛,歌如其名,在日本引发了巨大的“事变”,对日本现代音乐的影响无疑就像革命一样。
最后这支乐队在2012年解散。
9
神经质的苹果女王有时候会才华溢出到爆表,于是她经常给别人写歌,比如栗山千明、SMAP、广末凉子、真木阳子等。
她始终都在玩儿音乐,在2014年出道15年的时候,她出了一张专辑,叫《逆输入~港湾局~》,里面全都是她曾经给别人写过的歌,然后她自己又翻唱一遍,正所谓,出口转内销。
10
椎名林檎从声音到视觉,乃至于歌中所要讲的故事,这一系列自成一套世界观。
林檎对于很多歌迷来说并不仅仅只是一个歌手那么简单,歌迷会沉浸在他的世界观体系中,并且对待林檎就像是自己信仰的宗教一般,以至于粉丝团名为“林檎班”。
出道十五周年演唱会名称为“党大会平成二十五年度神山町大会”,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苹果女王十五周年演唱的最得意之作《熱愛発覚中》
希望你能对苹果女王有新的认识。
日本物语
前身为日本战国历史文化社区浪人御所“看日大本营”(2006年创栏)与日本视角(JPSOO.COM)旗下APP联合发行。旨在以文化、历史、旅游、教育、匠人等角度,阐述中日之间的差异引发用户思考,促进中国年青人对日本的全新认知,希望能有态度、有深度地传递有用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