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宁:未来十年,宜信国际化是一个重要的战略

唐宁:未来十年,宜信国际化是一个重要的战略

宜信财富官微 港台女星 2016-02-03 18:07:21 563
2月

近日,宜信创始人、CEO唐宁在美国旧金山参加了专注于中美交流合作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峰会——“2016中美创新与信用峰会”并发表了演讲,随后赶赴斯坦福大学给师生们进行了讲座。此次美国之行,唐宁清晰地叙述了宜信的全球化战略轮廓。而针对国内P2P行业的监管,唐宁说,这个“冬天”能够把“害虫”冻死,可谓一件好事。



宜信十年,修成正果。


——唐宁


宜信公司在5月即将迎来10周岁生日。在过去10年,宜信一直做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把P2P这个创新的模式,从2006年我们在中国发明这个模式,不断地去优化、丰富、翔实,使得它修得正果,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个模式本身还是有很多道德风险,例如虚构借款人,例如一个借款需求被重复使用很多次,例如平台资金跟借款人、出借人的资金不能够很好的隔离等,所以我们从几年之前就和银行探索合作,希望能够在银行的监管之下去做P2P模式。2014年底、2015年初,我们的P2P交易终于可以在银行托管、银行存管的这样一个体系之下规避刚才这些道德风险。

 

另外,持续优化工作也包括出借方的变化。当个人对个人模式有了一定成果的时候,机构也非常感兴趣,所以我们也开拓了在机构方面的资金来源,包括信托公司、银行,也会有资产证券化的机会等,未来也会学习美国的一些交易平台的模式。

 

在服务客户角度上,面向客户提供的产品方面也不断创新。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从学生开始到工薪阶层,到小微企业,到农户,不断去拓延;服务他们的方式,也从信用到抵押、担保、租赁等,不断地拓延。

 

我们开创了小微租赁这样一个模式。像城市的小微企业主、农户在城市想开一个洗车的门脸,或者是开一个美容店,有10万、20万、30万量级的资金需求,买不起洗车设备,买不起美容设备,我们用租赁的方式去向他提供这种设备,降低他创业的门槛。在农村,像农户购买拖拉机、购买收割机、购买烘干塔等等,买不起的话也可以租。在租的时候,我们在农机具上也安装上所谓互联网的传感器,他的拖拉机开到哪里,烘干塔用的怎么样,是不是在用,烘了多少粮食,我们从远程都能监控。所以这是将科技应用到普惠金融最前沿、到农村,为之前被认为很难做的对象提供普惠金融服务。

 

宜信利用大数据技术在个人和小微的信用模型建立方面不断去创新。中国缺少很多相应的一些基础环境,我们利用像社交、网购、电话通话记录等各种新型的数据源,通过技术研发使得信用模型越来越有效。所有这些都非常便利地让这些个人和小微去建立自己的信用,获取几万、十几万、几十万的资金。

 

以上是在普惠金融方面,我们在服务的人群、服务他们的方式、服务他们的技术方面持续创新。

 

在另外的一个方向,在P2P理财之后,我们还注意到,理财者需要的是资产配置的逻辑,基于自身的需求去建立非常稳健、非常合理的资产组合。于是,我们把P2P理财往财富管理方向延展。今天宜信财富也是中国领先的财富管理机构,是我们跟着客户的需求走出的创新路径。

 

未来,普惠金融事业继续在中国扎根;而财富管理将是全球视野,我们客户的资产配置一定是全球的资产配置。


宜信的海外规划主要有,在海外进行战略投资、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以及设立基金投资海外资产三个方面。

——唐宁


去年宜人贷上市,在资本市场方面跟国际资源进行了有效的对接。宜信也会持续在全球范围内做战略投资,我们很多潜在的合作对象也在美国、在硅谷、在旧金山,所以希望未来在这些方面跟美国有更多深入的合作。

 

中国的高净值人士、大众富裕阶层也有全球资产配置的需求。这些投资人的投资需求可以跟美国很多平台上面的债权、资产、各方面优质的底层资产对接。我们也很感兴趣和美国的这些资产管理机构一起合作,对接中国投资人的资金,这是宜信走向全球和世界各地、和美国机构合作的一种方式。

 

另外一种方式,一个国际化的企业要有国际化的人才与管理团队。过去几年,我们也一直在美国、欧洲、亚洲,像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等等这些市场广纳贤才,希望非常有经验的国际人才加盟宜信,一起把中国的金融创新也推向全球,我们会持续地在美国东海岸、西海岸开展团队建设。


我们三年前在香港、两年前在新加坡设立了分支机构,今年晚些时候我们会在纽约设立宜信的分支机构。未来十年,宜信国际化是一个重要的战略。


中国P2P进入“冬天”很好,能够冻死很多“害虫”。

——唐宁


国内去年已经有监管落地了;人行、银监会已经都有监管落地的精神了。2016年开始应该是行业监管环境不断完善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互联网金融的“冬天”,但“冬天”也没什么坏处,把“害虫”都冻死也挺好的,所以是一件好事。

 

对于P2P公司来说,其实应该把P2P看成是一个工具、手段,最终还是要看不同的机构想服务哪些客群,他们有什么具体的需求。在选择服务人群,定位需求时,要问自己的不同在哪里,自己的能力在哪里,自己为什么服务这个目标人群的这个需求,要抓住特色。

 

我曾经说“十年之后‘互联网金融’这个词会消失”,如果真正能够达到那样状态的话,说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这些都已经成为金融内生的一个组成部分了,到了这个状态,“互联网金融”就是金融,而且是更好的金融。


转载自宜信月刊

责编/刘晓琴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