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观点说:偶像一词源于宗教,源于对美丽基因的生殖崇拜。这句话放在当下的语境中也从未过时:我们为宁泽涛的成(ji)功(rou)刷屏朋友圈,沉溺吴亦凡、杨洋的月光面容,痴迷于众老少鲜肉的美好容颜。而就是在这样一个颜控癌的生态环境中,有一个男人,凭借一张纯才华的脸,用他的幽默和天赋硬是在强敌环伺的鲜肉时代杀出一条生路,改写了偶像一词的时代涵义,他,就是黄渤。
管虎用穷困潦倒形容黄渤作为演员的“北漂”时代。“十几年了,到今天有时候躺着还在想,我怎么可能干这个?还有人喜欢?”黄渤“触电”时25岁。他曾是个跑场子小歌手,跟周迅、朴树、杨坤、沙宝亮等人到处唱歌厅。“那时候一批人一起唱,别人全火了”,可他还住在北京郊外的农民房里,每天骑两个小时自行车去歌厅演出。“我那时年纪都挺大了。”他说他不愿意接受家里的资助。父母从甘肃支边回到原籍青岛,都是大学毕业,在机关单位是处级干部。家里人希望他能上清华北大,黄渤说:“我考十次加一块儿也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