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爱黄渤

我们为什么爱黄渤

内地男星 2016-03-14 22:13:32 129

有一种观点说:偶像一词源于宗教,源于对美丽基因的生殖崇拜。这句话放在当下的语境中也从未过时:我们为宁泽涛的成(ji)功(rou)刷屏朋友圈,沉溺吴亦凡、杨洋的月光面容,痴迷于众老少鲜肉的美好容颜。而就是在这样一个颜控癌的生态环境中,有一个男人,凭借一张纯才华的脸,用他的幽默和天赋硬是在强敌环伺的鲜肉时代杀出一条生路,改写了偶像一词的时代涵义,他,就是黄渤。



是从什么时候知晓黄渤这个名字的?是06年一炮而红的《疯狂的石头》?还是09年因《斗牛》拿下金马影帝的时候?还是《民兵葛二蛋》、《厨子戏子痞子》、《泰囧》?总之,不会是他跑龙套卖艺的那些年。


黄渤并不是“一夜成名”,只是形象上人们容易误以为他是草根出身。宁浩早在他的北影求学阶段就认识他。管虎在他最穷时期也常吃他做的炸酱面。据说他现在演管虎、宁浩、徐峥的片子都是象征性片酬。饥饿感没有给他打上困顿和悲苦的烙印。有一种声音始终认为,黄渤创造这些极具典型意义的形象,农民、毛贼、流氓,并不完全真实。秘诀是变形和偏离构建的诙谐。“给人造成的错愕,这种和真实之间的若无其事,存在巨大的张力,直接后果就是笑。”他打破了单调逻辑,建立了一种自由奔放、充满意外和欢乐的表演。本来隐藏在底层人物身上常规的价值观、等级观,被他的表演释放了出来。

黄渤的梦想本来是成为歌星。他初中得了唯一一张关于唱歌的奖状,是“龙城中学生歌手比赛”奖,这是他赖以生存的救命稻草。15岁他就挣到了一天15块钱,很快涨到了60块钱。他每天在歌厅唱到很晚才回家,对于怎么用钥匙开门不发出声音有秘诀,“不能慢,诀窍在于先对好眼,拧的时候小心,但拧完了得猛开”。结果父亲在门后等着呢。

管虎用穷困潦倒形容黄渤作为演员的“北漂”时代。“十几年了,到今天有时候躺着还在想,我怎么可能干这个?还有人喜欢?”黄渤“触电”时25岁。他曾是个跑场子小歌手,跟周迅、朴树、杨坤、沙宝亮等人到处唱歌厅。“那时候一批人一起唱,别人全火了”,可他还住在北京郊外的农民房里,每天骑两个小时自行车去歌厅演出。“我那时年纪都挺大了。”他说他不愿意接受家里的资助。父母从甘肃支边回到原籍青岛,都是大学毕业,在机关单位是处级干部。家里人希望他能上清华北大,黄渤说:“我考十次加一块儿也不够。” 


2000年夏天,在朋友的介绍下他偶然获得第一个演出的机会,用12天时间拍完管虎的《上车,走吧》,与剧中主角不谋而合的北漂经历使得他份外出色地完成了演出,得了金鸡奖最佳电视电影奖。黄渤借了套西服去走红地毯,回头一看,宁静在后面,赶紧猫腰低头,给人让开。他坐在伍佰、巩俐中间,紧张,“千万别给朋友丢面子了”。


在黄渤凭借《疯狂的石头》中黑皮一角一举成名之后,有评论说他在银幕上的形象“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但在现实中黄渤却真正穿了一把“龙袍”——凭借《斗牛》拿下当年金马奖影帝。当时有媒体将这个新科影帝的过往经历、酸甜苦辣都打探的一清二楚,多少人在感慨,黄渤拿奖“励志多于感动”。

喜剧演员很多都锋利敏感,得适应台上台下两种完全不同的自我,黄渤倒觉得自己“混沌”着,不是内心特别充足强大的人。“人都得傻一点,不切实际一点,才能乐此不疲、不够劲儿地往前走。”他开始“什么不行干什么,主持金马奖,拍微电影,出单曲,排话剧”。 “不冒险,身上长不出新东西。”管虎惊讶于他的成长。“票房数字在某个阶段来看会让你兴奋,但真正留下来的一定不是数字。”  电影圈所有投资方都想听到他的名字,认为他是中国电影的票房保障。可是,黄渤说:“你要当真你就真成了个笑话。”

你要当真你就真成了个笑话。

宁浩说:“他有那种难得的真实。就是从里到外透着一种与生活、与现实特别相关的东西。”
他创造的,大多是凭空生长、没有依据的无名之徒。“我的大部分作品扣在时代上,所以很多人觉得我似曾相识,有存在感,没有危险感。小人物看跟谁比,这个社会有20%的人认为自己很不错,80%的人都有小人物心态。我喜欢这个中低层的基座,我也离这个群体最近。”养牛的浪人,顽劣的光棍,想发财的小坏蛋,都不是社会的阳面。他喜欢用上百种演法,诠释权力中心以外的人,不再是司空见惯的鸡零狗碎,被他赋予了欢快、惊愕和自由。

在黄渤身上,
你将会深刻体会到一句话:
有颜的人迟早会被更有颜的人代替,
而有才华的人将一直被人们所追逐。

致敬黄渤
理解生活的不堪与残酷后
却仍然热爱生活
那么即使上帝
也无法从你身边夺走快乐


南京大学广播台
微信号:NJURadio
编辑:周雨欣
主播:刘双双
导播:王旭洋
美编:朱怿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听本期节目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