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昊《隐秘的角落》爆了,伊能静又有两档综艺上,两口子热度往一起加,一时间热闹非凡。
(△伊能静给秦昊戴假发,热搜关键词:伊能静泥塑秦昊第一人。泥塑是“逆苏”的谐音,意为把男偶像当作女性形象来YY)
新一代吃瓜群众长大了,开始好评如潮,大呼,秦昊从小喜欢伊能静又追上了伊能静,这就是甜甜爱情的模样。
(△秦昊求婚词:我绝对不会有小三,有小三就自己杀了自己)
这一甜,这一爆,就有个问题,那怎么面对伊能静以前出轨牵手黄维德、跟庾澄庆离婚这段往事?
前几天网络上的舆论风向是,这都过去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庾澄庆家的媳妇太难做了,庾澄庆妈妈超级难搞,庾澄庆是妈宝男,庾澄庆和伊能静地下情十几年,伊能静好辛苦,伊能静想要的爱没有回音……
前几天看到这种言论我就想,那迟早得有人站出来再给庾澄庆打抱不平两句吧。
然后,出现了。庾澄庆粉丝的长微博,被转发超过了两万次。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就像前几天很多人不知道黄圣依和杨子在天涯被群嘲是何等盛况一样,也有不少年轻人大呼对“牵手门”过往一无所知,甚至连“伊能静”这个艺名的姓是来自她的日本继父“伊能”都要重新科普。
与此同时,前两期在《乘风破浪的姐姐》里大大拉了好感的伊能静,第三期节目及节目外访问中则口碑暴跌。
争议中,那期引发争议的伊能静专访先下架了:
紧接着网友又发现了她在Facebook回复了说“两位静姐天壤之别”的一条。
伊能静今天紧急发了一个回应,说这是闺蜜管理账号导致的错误,并说梅艳芳对自己很好是自己受访时词不达意,并附自己训话闺蜜兼工作人员二人双双落泪的小视频。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多重争议交织在一起,她再一次成为舆论集中吐槽的人,而这样的场面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发生了无数无数次。
那就重新再来掰扯一下伊能静其人吧。
“牵手门”
本段都是伊能静和庾澄庆的旧瓜,给年轻的朋友们科普的,不感兴趣的可以跳过。
伊能静和庾澄庆相识相恋十几年后,2000年才秘密结婚,2008年伊能静牵手黄维德轰动两岸,被称为“伊能静牵手门”。
长久以来关于伊能静和庾澄庆的这段婚恋,两派网友都是各执一词。
一派说庾澄庆是妈宝男,妈妈太难搞,庾澄庆跟伊能静恋情都不能曝光。
另一派说庾澄庆绝世好男人,伊能静是他的初恋,她出轨之后庾澄庆都想挽回。
伊能静书里写过、《志云饭局》专访里也说过一点:谈恋爱十几年,生活都很亲密了,庾澄庆还是几乎每晚都要回家,因为“妈妈管他管得很严”。
结婚后庾澄庆也说,一定要带着妈妈一起住,他没法不照顾妈妈,再说家里有个奶奶在,会帮忙家务事。
庾澄庆妈妈是不是恶婆婆很难搞?也不是,伊能静亲口说过庾母很多优点,庾母非常体量她支持她工作帮她带孩子,但她没法融入这种大家庭的生活,也无法提出让年迈的庾母单独住的要求。
庾澄庆和伊能静真正的分歧在于生活和思维方式不同。
第一个矛盾是,庾澄庆觉得只要妈妈很好相处,大家庭都对伊能静很好,这就没问题。但后来伊能静说这样还是没有自己的空间,决定先把事业重心放大陆换个生活方式。
第二个矛盾是,庾澄庆的自我很充盈,他有一个大家庭、有音乐和主持事业、有朋友、有业余爱好,他的爱是很稳定的输出,但不是那种为你要死要活啥也不管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那种。伊能静说谈恋爱到一定时间很想结婚不想工作,庾澄庆会告诉她你只是想靠结婚来逃避找另一条路。
伊能静要的爱是更抓马的,看她的书也能感受到。她能为了爱情拍《悲情城市》拍着拍着就跑了。“侯孝贤女主角”只能是成绩单中的一个过往,而不是延续至今的事业。
前几天网上很多人说,伊能静终于找到适合她外放感情的秦昊。但是伊能静讲过一个故事,说自己忽然悲从中来哭个不停,秦昊当场就要走,扔下一句话:“你有病,要治。”伊能静说这唤醒了自己在新一段感情里的改变。
第三个矛盾是,庾澄庆是那种很传统的,不愿意说私生活的人,他认为明星的工作不是分享私生活,不是一天到晚告诉观众我的花边故事。
哪怕庾澄庆做歌手是在当时很非主流的音乐风格,哪怕他作为长寿节目《超级星期天》的主持人在电视里负责搞怪,但作为“名门之后”,庾澄庆始终是有很老派的一面。现在他有了自己的感情归宿,太太生了孩子,也是极少说私生活。
庾澄庆私下严肃拘谨,伊能静是他的初恋,他说过希望一生只爱一个人。
(△申江服务导报)
他25岁认识18岁的伊能静,觉得对方太小了,一开始一直告诉她“你刚成年”。伊能静回忆两个人感情真正有火花的时间是《让我一次爱个够》走红后,也就是说到了1989年,伊能静21岁时,庾澄庆才去她家门口等她,两个人开始发展了 ,他去女方家里修东西,修完就走了。
(△开始追求伊能静时庾澄庆长这样,在她家门口站两个小时等到凌晨,等她从秀场表演回家,挥挥手打招呼,再帮她搬东西。)
整个感情进度用伊能静的话说是“慢得要死”,到了爱情长跑后期伊能静很沮丧,求婚是庾澄庆安排去美国给的惊喜,但在那之前她对感情很气馁。
而庾澄庆回忆起来说的是:“这就是我,我就是这种人。”可能在他计划里,就应该在全家人和好朋友的见证下,求婚后立刻登记,还是秘密的。
庾澄庆妈妈去了结婚仪式,她没有不认可这个儿媳妇。但是求婚时关键的那句话,是庾澄庆朋友起哄问的,也没有单膝下跪,伊能静回忆时说:“还跪咧我不跪就不错了。”
庾澄庆没有给伊能静安排举世瞩目的婚礼。伊能静第二次婚姻才有了盛大婚礼。
两个人感情不公开,最初原因是双方公司都不同意。后期则更多是庾澄庆的惯性决定的,他不喜欢说私事,秘密登记四年后,二人才因为共赴梅艳芳葬礼同框。
庾澄庆对伊能静也是很疼的,伊能静被蚊子咬到睡不着觉,庾澄庆就夜里不睡觉给她敷冰,伊能静自己睡着了。
庾澄庆的爱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他演唱会上唱《只有为你》说这是一首幸福的歌,希望大家婚礼都会用,台下拼命喊伊能静的名字, 唱完了庾澄庆说:“Annie,just for you。”Annie是伊能静的英文名。
(△《只有为你》演唱会版的最后20秒,庾澄庆说:“Annie,just for you。”)
伊能静喜欢上综艺、喜欢出书来表达感情;庾澄庆不喜欢在综艺里媒体上讲太多私事,但伊能静出书写可以,再说伊能静写的也不全是庾澄庆,他都没问题。在庾澄庆观念里,出书是作品。作品就可以,庾澄庆的爱也在自己的作品里。
当初《生死遗言》和《生生世世》这些书,如果不是“明星婚恋”的噱头,如果不是有庾澄庆伊能静金童玉女的形象,是不会有这么大影响力的。
总的来说这两个人是公认的“神仙眷侣”,真正加深这个标签的恰恰是伊能静接连出书写感情,卖到超级畅销,公众对他们的印象变成了爱到天崩地裂死去活来。
尽管伊能静的书里也写了自己的不安全感,但畅销书榜单上兜售的概念就是伊能静对庾澄庆的深情告白这类。
流传最广的都是这些:“我想爱你,等你老了头发白了身体佝偻,我还会好爱你。我相信爱一个人,不只是他的形体而已,也是你与他的点点滴滴,这每一分每一刻的点滴我都不舍错过,更自私地要一直拥有你到老……”
从很早开始伊能静自己一个人就像一个剧场,演一遍遍纠结和解再纠结的大戏。这种能量没有被用于演戏中,更多地释放在她自恋的写作和对公众诉说里。
如果完全按照庾澄庆的理念,少说私事,把私生活多藏一点,外面人会对这两口子的生活知之甚少,也不至于“牵手门”发生时,“崩人设”的冲击力那么大,虽然在此之前已经开始传婚变了。
这是低调盖住私生活的另一个好处:幸福不幸福都是自己的,关起门来都是自家事,你需要跟公众交代的很少很少,万一有变化,公众想插嘴也没什么八卦素材。
2008年的“牵手门”发生时,伊能静牵手黄维德时尚未离婚,黄维德又有女友,一时间自然千夫所指。
婚姻有危机,危机还没处理完就跟另一个牵手,公认过错方是伊能静。
与庾澄庆婚变绝对不口出恶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黄维德在有女友的情况下跟伊能静牵手,跟女友甩锅说是伊能静主动伸手的。
曾经因为《京华烟云》(赵薇版)而在内地发展势头很猛的黄维德就此一蹶不振,也就四年前还有个《琅琊榜》的誉王。
即便闹成这样,2009年年初庾澄庆和伊能静还是被目击带着孩子一起度假。
当时媒体报道,庾澄庆给了伊能静两个选择:要么她退隐平息风波,大家继续过日子;要么离婚。
无论传言是否真实,伊能静和庾澄庆离婚了,2009年3月最终宣布。
而“牵手门”成为了伊能静最在意的部分,她在那之后事业几乎就是在跟这个嘲点死磕,想了无数的方法要跨过去。
现在看伊能静婚变前上的综艺,那种轻松和生动,跟后来拧巴较劲的至尊玻璃心说教狂好像是两个人。
前半生她的诉说沉湎在个人情绪里,之后的她似乎更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
儿子的抚养权是在庾澄庆手上的,庾澄庆也是公认的亲力亲为好爸爸。经过这么多事他也没有把负面情绪带给孩子,孩子可以轻松地跟父母相处。
伊能静的微博则持续分享儿子的成长细节,各种小作文不停。当然,说她爱写育儿小作文,不是说她不是好妈妈。
别人都说她是坏女人,她要用尽全身力气来证明自己是好女人。
伊能静一度不放过目力所及的任何负面评论,复制粘贴自己的解释,一个一个回复网友:我童年艰难、我在日本读书、我妈妈如何如何、我想早早工作、我对中文很陌生……
2019年伊能静做《鲁豫大咖一日行》,有几句话是这样的。
这一段话迅速登上热搜之后,伊能静反应如下:“我整段采访都在谈当我遇到现在的先生,我指的的是秦先生……为什么所有媒体都可以睁眼说瞎话……断章取义……已找律师取证!不删除一律提告!”好的,理解了。
再来看看2015年庾澄庆做专访被媒体误读为谈论伊能静时采取的措施:他直接联系媒体更正,并感谢媒体更正的担当。庾澄庆说:“我过去不提的!现在也不会提!未来更不会提!”
输出欲大于才华总量
从写书当才女到开淘宝店再到上综艺,伊能静始终如一,积极努力,口号响亮,但总有些半瓶子咣当,拗姿态先行,先把个人小剧场演起来。她到底懂多少,则很难说。
拿写书这件事来说。明星写作,如果不是代笔的话,多半很生涩。
但伊能静不一样,她是写得洋洋洒洒,堆砌了好多元素,感觉也是那几年没少模仿各路小资文学。读完了经常会觉得很空虚,想问她到底在写什么东西啊。就是一连串的纠结和不安心,纠结完了又是我爱你我好爱你,要不是明星出的书能卖这么多吗?
有才的人,随便写句玩笑话都那么动人,这是文章本天成。写作硬憋太多,就像喝了一口墨水生生喷了一墙。
想举例另一个明星转行写作的林青霞来对比。林青霞无论是初初写作的不成熟,还是现在写得越来越好、克制隽永,“真诚”都是扑面而来,她不会为写而写,不会拿没有真实感触的空洞内容充数。
伊能静则是相反,那么点浅薄的情绪,怎么能整这么多字?要是伊能静出个“扩充字数教程”帮大家度过写周报难关就好了,一定全网欢迎。
伊能静的“才女”名号放在媒体标题里很多年,现在却没什么人提了,属于炒糊的人设。如果她不是出那么多书写这么多小作文,夸她才女的人,应该比现在多。
她早年以少女偶像出道,编舞都是自己来的;
写过几首歌词也不错。
克制自己的表达欲,留下少而精的作品,“才华”是不是看起来还突出一些?
到了互联网时代,伊能静紧随网络舆论而动,什么言论流行就说什么。
不是说她关注社会公益不对,但凡是做公益的都要肯定。
可她有没有自己一以贯之的价值体系呢?
她很多时候是随大流的,很适合做一个追赶热点的实习新媒体编辑,总结网友声音最拿手。但要注意,不要写超过两千字,否则到了自己开始讲见解的部分就露怯了。
最近的女权言论翻车事件就是如此,一知半解。
看她说几句 ,好像是那么回事。
再具体仔细看看她的观点,怎么又开始夸自己经过弱又经过强懂得中庸之道了?
她说了要尊重他人选择,不要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女性。但怎么那头又说先完成自我价值的人事业到顶了会很惨?
啥?为什么要提梅艳芳?
梅艳芳在对抗病魔时豁达坦荡披上婚纱的美丽豁达,不是用来衬托你的幸福家庭的。
她还主张成家立业不能倒过来?为什么不能?
另一方面,伊能静身上的功利一面又不断表现出来。
从自创面膜品牌到兜售自己品牌的儿童益生菌,伊能静跨界生意涉足范围相当广阔,也不知道她在写那么多小作文和心灵鸡汤之余,怎么还有时间学跨界知识并创业,也是时间管理大师。
她很喜欢当生活专家,但会被真专家发现她说的是伪科学。
(△翻车现场)
这些加在一起,会让她的价值观输出看起来更薄弱,更像剧场里抓马的一幕,而不是一本有头有尾的书。
“我觉得我幸福”
vs
“我要你觉得我幸福”
多年来伊能静表现出的是很爱自己,注意自己的每个细节美不美。但我看到她会恍惚,作为艺人,她的魅力丢失了一部分。
伊能静的童年到处颠簸没有安全感,十几岁艰难出道,早年有一种独特的气质,才能当侯孝贤女主角。
她的少女偶像岁月很日系,迷惑彷徨的脸配上公主打扮。
伊能静回忆过《十九岁的最后一天》这首歌来自于资深音乐人薛岳的启发,当时青春偶像的歌曲都阳光灿烂到不行,但伊能静本人的青春期太苦了开心不起来,薛岳告诉她那唱自己的想法就有好了,于是才有了“十九岁的最后一天阳光似乎也被带走”这种表达。
缺陷和脆弱,恰恰是她曾经的面庞中闪现的动人之处。
回避缺陷、制造完美,则是无趣和肤浅的开始。
伊能静曾经分享过详细的美容心得,被多位网友指出,这样不妥,有制造焦虑的嫌疑,其他女性根本没有她的条件、时间、财富做这么到位的保养,更何况年轻美丽不等于健康。
这只是正常的观点讨论,伊能静也可以来辩论,也可以找补一下,也可以修正自己说法。但不久后发声影响力最大的那个博主的微博就被投诉没了。(伊能静原名吴静怡,这应该是伊能静投诉博主侵犯她名誉权。)
关于年龄焦虑,最近伊能静说的是:“为什么要不怕老?为什么我要为了怕老而羞耻?”回应的思维还是挺灵活的。
但当初网友不是说你应该为怕老感到羞耻,说的是永远年轻美丽不等于健康,再说人总会老的,这不是主观意愿和打鸡血能解决的问题。
许晴和伊能静都属于被嘲笑过“老公举”的人,回头想想这两个人完全不同。
许晴是始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爱我自己,我最爱我自己。让我受委屈不行,我就是娇滴滴,我这样很幸福,骂我的与我何干。
伊能静则带着越来越多的油腻中年好为人师,仿佛一本行走的廉价鸡汤大全。她太想证明自己是正确是幸福的是没问题的,不停输出价值观和情绪,她要全世界的肯定。
连在家庭生活里也是,她会收掉婆婆也就是秦昊妈妈的手机,让老人过自己认为的科学生活。
比较一下许晴和伊能静的公主病,谁更开心呢?我感觉还是许晴开心多点。
许晴在被全网嘲情商低的时候也一次都没急过,你骂你的,我觉得我很美好,我微博发美图,永远笑盈盈,直到她口碑扭转了,依然故我。
伊能静则是最容易被嘲讽影响的,她的介意从字里行间散发出来,如果谁觉得她不幸福不美没才华,她会反反复复磨叨你错了,错在哪里。
豆瓣4.2分的《我是女王》口碑显而易见,伊能静被批评后,放话要动用法律手段维权。
因为伊能静眼中,这部主题为“真爱不是犯贱”的《我是女王》,属于侯孝贤体系。
乘风破浪的姐姐
个人对《乘风破浪的姐姐》里伊能静的观感是,第一期挺好,哪怕是我写过她这么多嘲点。她是少女偶像出身,回归舞台,好久没这样表现了,状态也不错。
到第二期就开始有点满头问号,她指导王智和王丽坤头头是道,自己一张嘴却不太好听。因为那首歌不适合她。
赵兆提意见让她不要突出自己,她就哭,一群人去安慰她。
但随堂测验前伊能静一直是超强辅导老师的姿态,这样还是圈了好感。
到了第三期就是最大争议,伊能静是舞台表演里唱《推开世界的门》效果最差的,这首歌又被编排成了王智和王丽坤像伴舞,虽然她的初衷是给这个表演加分。让人想起赵兆提的意见:不要突出自己。
伊能静的胜负欲很强,《兰花草》那组效果震撼全场,她坐在台下脸色就很凝重。
唱完的拉票感言也有点奇怪,说自己十八岁单飞,粉丝说爱我一辈子我不信,没想到你们还在……首先,这完全是说自己不是给团队拉票,其次,现场公演观众不是冲着你来的吧?
更引发争议的是后来放出的节目外采访,伊能静点评王丽坤、王智唱歌是“没有音”。
还说她们俩怎么教都教不明白。
可是公认王智唱得很好啊?
伊能静在这段采访中说到的情景和我们在正片中看到的情况出入很大。
她说三个人是被剩下的,于是选择了大家都不想选的、难度最高的一首歌。但《推开世界的门》并不是几首歌里难度最高的,其他还有多人唱跳呢。
她说王智在初测时倒数第一,无法面对现实,十分崩溃;又说是设备、嗓子出现问题。
但是看正片,并没有王智崩溃画面。就算王智真的崩溃了,伊能静这样说出别人未播出的情绪脆弱点也不合适吧?
从正片来看,在第一次公演准备中和结束后,各种抱怨的明明是伊能静。
练习准备时,她说自己是“高龄妈妈”、和孩子分隔两地无法投入、指导队友嗓子出现问题,年纪大了体力跟不上......
唱完就立刻说自己耳返不好。
王智的耳返也是听不到的,却没有像伊能静这样反应大。
顺便,伊能静是不是对宁静有什么执念?Facebook那个“两个静姐”她说是闺蜜回复的,好吧。但是伊能静做专访也要特地说,说自己可能比宁静还炸。
成于话多,败于话多
伊能静的“话多”,是双刃剑。
事业渐渐进入中年时段时,她拼命写作输出,得了个畅销书作家名号,让她比单一的艺人红了很多。
在负面新闻后,伊能静坚持不懈地去用一个一个新的话题新的标签扭转形象,一条条小作文轰炸下去。而且她善于在争议到来时找到另一个话题再投入进去,在另一个话题里她占了个新道德高地就可以继续说话。
这种努力是有效的,她的确比其他艺人塑造了更多的形象标签、更多的信息,公众对她的记忆越来越丰富,过去就渐渐模糊。
但“话多”也曾给她埋下了“崩人设”的隐患,也给她一次次言论翻车制造了契机。
到了《乘风破浪的姐姐》里依然如此,“话多”成就她知心大姐好老师的形象,“话多”又让她再度陷入争议。
她的“话多”,一方面体现在反复说教;另一方面是总要围绕自己讲出曲折复杂的故事,原生家庭啊青春期痛苦啊,我流落异乡啊,我不容易啊,我左右为难啊……一个人就是一个剧场。
就说今天这个解释自己没有拉踩宁静的小视频,曲折离奇跌宕起伏。先是工作人员兼闺蜜说怎么回复粉丝,伊能静白眼说:“我的镜头还少啊?”接下来是大气发言:“你还不了解我吗?我不是一个需要镜头的人!”
两个人讨论是不是被黑了……
她痛心疾首回忆自己被狗仔队追的往事:“你不知道媒体有多可怕吗?”
然后心痛抚额。
还有讨论她的社交账户页面为什么会有小编,伊能静大吼“关掉”,说自己要专心等等,对方又道歉又哭,伊能静也跟着哭,啊真是一对儿闺蜜泪双流……伊能静下一个追逐的风口会不会是短视频反转剧场?
不禁让人想到,羽扇纶巾读错成lún巾之后,伊能静说这怪助理用手机查的结果不对。
还有个问题是,伊能静微博说,管社交网络是她最好的多年的闺蜜,孩子和生命低潮期都是她在照顾。
但《乘风破浪的姐姐》里伊能静说自己很久没有闺蜜生活了?
怎么小剧场和小剧场之间还有矛盾呢?叙事宇宙不兼容可不行啊。
这些年,类似的循环在伊能静身上总是重复上演。
她能折腾多年持续上头条,就是因为她总是有很大热情,找到新的话题、上演新的剧场,更新掉过去的公众记忆。而她每发展到新阶段刚刚口碑好转,又会因为新的小剧场而翻车。
人的优势和劣势总是合二为一,一次次因此翻盘,一次次因此跌下,循环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