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前一阵子有没有看阮经天主演的《周处除三害》。
这部片子在点映的时候呼声很高,我看了电影海报却认不出来阮经天。
海报上的他发际线后移,有点邋遢还很沧桑,再加一丢丢癫狂,他演暴徒陈桂林。
01
阮经天在我的印象里是台偶时期的贵公子,而如今他没有继续花美男的路线,让人有点好奇。
这部片子有存在主义的感觉,整部影片,阮经天都在寻找“存在”。
一个不讨人嫌的杀手该怎么演,应该是:三分诀绝、三分正义、三分仁慈,外加一分天真。
陈桂林一出场就大快朵颐吃盒饭,据说带火了当地的同款便当,真的吃的好香。
盒饭还没吃完,拔枪,击毙目标,面对一脸震惊的刚认识的饭搭子一笑而过,玩起了警匪追击。
陶子老公李李仁,饰演警官陈灰,沉稳果敢,身手了得。
打斗的画面非常真切,拳拳在肉,突然觉得阮经天演起动作来也还可以,蛮机灵蛮无知无畏的感觉。
电影里人物的身份往往是叠加的,陈桂林首先是个混混,枪杀了黑帮大佬以后他又成了通缉犯,这是他作为边缘人的身份。
而作为一个社会人,他是奶奶的乖孙子,非常孝顺奶奶,平日里的钱财都会寄给奶奶。
作为边缘人他狂徒陌路,作为奶奶的乖孙子他温情脉脉。
但除了寄钱,他没办做更多,没办法陪伴奶奶,甚至奶奶手术也没办法作为家人出现。
一个见光死的人他面对亲情的离别,有着和所有普通人同样的情感:痛苦、不舍、无力又无奈。
奶奶去世后,陈桂林倍感孤零,他作为普通人的唯一的身份似乎不存在了,他该为谁而活,又为何而活。
他有疑问。
但他没有答案。
一直帮他照顾奶奶的张贵卿医师有一天找他见面,神色凝重地告诉他,他已患肺癌,而且已到晚期,最多活三个月。
张贵卿医师劝戒他不要再做恶,趁着人之将死,清清白白去自首。
张医师离开后,陈桂林抽了一只又一支烟,阮经天演出了绝望、不甘、内心矛盾又愤怒的感觉。
如果不是人物附体,阮经天可能表达不了复杂情绪的精确。挺好。
有些事情发生得很匪夷所思,似乎在暗示人命运的节奏。
在陈桂林决定自首之前,台湾街头发生了运钞车被撞飞的事故,当街钞票四处散落。
散落的钞票遭民众哄抢,事后警方劝戒民众上交钞票,否则将论罪处理,因此引发大规模的自首。
就在大波群众上警局上交捡到的钞票的同一天,陈桂林走进警局决定自首。
他报上姓名,原以为会被立即抓捕,没想到警察却说,陈先生,自首请排队。(今天自首的人很多)
有些幽默,有些荒诞。
陈桂林没想到自己作为罪犯竟然籍籍无名 ,他很失落。
而此刻他想到的并非是从此隐姓埋名苟且偷生,他在通缉犯名册里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同时在他的名字前面还有两个人。
他当即决定要除掉通缉录上排名前两位的通缉犯,这样一来,自己就可以出名了。
当一个人是属于被社会接纳的范畴的时候,他不太会刻意去思考我是谁,或者特别去思考自己的身份认同问题。
陈桂林之所以在意这个名,根本上是由于他作为普通人的身份被排除了,他想要获得一个名声,他更想要证明自己活着,或者说活过。
遗忘是真正的死亡,被人记住,才会永恒存在。
他终于有答案了,有目标了。
02
杀掉第一个通缉犯,香港仔。
香港仔身边有一个女生叫小美,跟了他十几年。
当年小美的母亲嫁给香港仔,后来帮其顶包贩毒案而入狱。
曾经十二岁的小美多年来一直暗中避开警察和公众的耳目帮香港仔拿止疼药。
恶人的恶大多时候不只一面。
香港仔名义上是她的继父,实则对她进行控制和性侵。
陈桂林在暗处监视香港仔的一举一动,他由此对小美产生了极大的同情以及保护欲。
当他在香港仔伪装的美发店里第一次刮胡子的时候,小美很认真的告诉他,他胡子的特点并友善给出打理胡子的建议。
初次相遇,陈桂林与真诚触碰了,一个人在关心自己,哪怕只是关心自己的胡子。
似乎导演想把剧情设计得更合理,让陈桂林具备一种合理的动机去杀戮。
最终陈桂林拯救了小美,小美因为香港仔的死而获得了自由。
如果说陈桂林单纯的是杀人犯好像又太狭隘了,从人性的角度看,他的杀戮里带着一丝正义,虽然程序上非法。
所以陈桂林这个角色不能只有恶,还要仁慈和良知兼备,这些特质必须统一存在,才能解释一个杀手的复杂,其实阮经天完成得不错。
相比香港仔的纯邪,他显得柔和很多。
接着他要去奔赴第二个目标了,林禄和。
03
十多年前,绰号牛头的林禄和,接连犯下五十多起枪击案,杀害警员六名,被警方列为头号通缉犯。
而后林禄和辗转至澎湖岛,化身为灵修导师的尊者。
在他的灵修学院里充斥着一种平和、安详的感觉,众人吟唱的歌声有如佛音,洗涤心灵。
陈桂林刚踏足这个灵修学院就有了被救赎的感觉。
他在这里找到了存在感。
无论是洒扫庭院,还是帮忙安排膳食,他都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
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助人者。
他在尊者和师兄们的加持下,做忏悔剃度仪式,一度哭晕过去,他感受到了自己的罪孽,也感受到了自己想重新来过的渴望。
在心灵的巨大空洞面前,有人告诉他,承认过错,就可以重新来过。
他相信了。
陈桂林需要救赎,需要重新认识自己,需要找到一个目标重新开始。
一个杀手有悔过之心,在法律面前可能没有多大效用,但对他自己而言,他重塑了信念和信仰。
阮经天的高明就在于他扮演的角色真的接受了这份信仰,看起来很真实。
有那么一瞬间会让人忘记他活在杀戮里,他并不可恨,只是有点可怜。
曾经他所拥有的重新再来的机会是如此极端,而如今他似乎就快回归正常人的轨迹,就即将获得新的身份。
但是剧情急转了。
不久陈桂林敏感的觉察了学院里的诡异。
比如学院里的医院,医生给病人讲解病情拿的永远是同一张片子,病人们的症状都很类似,皆因不明的腹吐黑水。
学院里的焚化炉用以焚烧学员们的财物以及与世俗世界相关的物品,却暗藏机关。
他最终发现了学院的秘密。
学院是一个巨大的敛财机构,通过替人赎罪而夺取他人财产,美名其曰舍弃。
而尊者口中已经过世的林禄和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
从恶到恶。
陈桂林最终选择继续除恶。
有的时候邪念也可以成为信仰并且坚不可摧。
面对执迷的信众,阮经天放过了愿意悔改的人,对于执迷不悟者他选择除害。
杀戮有了合理的动机就变得不太残酷,似乎还出现了高光,观众的内心也欢呼呐喊。
本能的畅快。
我想起了哲学上关于伦理道德的讨论,所谓的善或者正义,到底考虑的是一个人的动机还是行为。
边沁认为善是行为的结果,看它是否符合更大的利益。
康德却说善要看看一个人的内心,看他的动机是否是真善。
我更喜欢康德的讲法,虽然严苛但并不残酷。
阮经天在杀戮的过程里,他保留了分辨的能力,这是最有味道的地方。杀人并非消消乐游戏,他并不享乐于杀戮的过程,在杀戮的时候懂得止,让恶有恶果。
完成了自己的两个目标的陈桂林打电话给警官陈灰,他要自首。
在抓捕现场,大批记者准备报道,他面露喜色,大喊“我是陈桂林!”
他终于被人记住了。
04
边缘人没有情感的寄托,陈桂林也以为自己没有人挂记。
直到临刑前,小美来看他,给他剃了胡子,两人泣不成声。
这是一种边缘人之间的惺惺相惜,没有人懂得,除了他们各自。
小美还缝补好了陈桂林的旧西装,还在破洞的地方缝了一只小猪像。
小猪是陈桂林一直戴着一块塑料儿童手表,那是他奶奶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也是奶奶唯一留给他的遗物。
小猪的隐喻对应佛家里的痴。
痴即执着,迷悟。陈桂林的杀戮虽然有正义的成分,但执着于杀戮就是痴。
其实不管是陈桂林还是普通人,迷悟、不智多少都有,只是普通人极端的程度不够,所以不会酿成大祸。
枪决前的最后一顿饭,陈桂林吃得若有所思。
当他躺在白色垫子上等待行刑时,有一种人之将死的悲伤和恐惧。
当他真的和死亡接触,他并非没有恐惧。而且他也知道了自己并没有肺癌,所以他并非有如最初的无畏。
至此,阮经天彻底告别了台偶时期的花样美男,步入了复杂人性的展现,他选对路了。
因为这条路一定更加的意味深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