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增强人民教育获得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

学习笔记‖增强人民教育获得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

吴登安小语工作室 日韩男星 2024-01-12 17:08:11 60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这一论断彰显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饱含着深厚的人民情怀,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遵循。

一、坚持教育的人民立场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教育上,坚守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不断满足人民对更好教育的期待,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教育获得感,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1.不断满足人民对更好教育的期待
办教育要从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追求人民满意,回应人民期待,满足人民需要,是我们党发展教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育改革发展上,要自觉站在人民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处理好人民的眼前利益要求和长远利益、根本利益要求的关系,解决好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关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需要和人民需要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通过办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培养好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提升民族整体素质,使国家兴旺发达,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既是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人民对教育的根本期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里既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社会意义,也提出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教育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内在统一性。

2.保障人民有更多教育获得感
保障人民的教育获得感,重在顺应民意、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国家坚持大力推进教育公平政策,通过教育努力帮助个体实现自我发展,帮扶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增强人民教育获得感。统筹均衡教育资源分配,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施国家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缩小区域教育差距;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缩小校际教育差距。全面提高民族教育水平,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进一步健全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杂费,不断扩大残疾人受教育机会,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保障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缩小群体教育差距,等等。这些措施都是在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思想,确保全体人民都有实实在在的教育获得感。
二、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关键在于通过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教育发展差距。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把教育“蛋糕”做大,也把教育“蛋糕”分好,让全体人民更多更公平地共享教育发展成果。
1.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教育发展差距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扩大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覆盖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与全体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实现人民身心健康发展和融入社会的基本前提。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迫切要求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缩小教育发展差距,要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推进教育的结构性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激发制度活力,敢于突破,主动作为,在优化资源配置上下功夫,用制度盘活、布局好各类教育资源,坚持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的原则。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优先向薄弱地区、薄弱学校、薄弱环节和困难人群倾斜,全面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2.着力提高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
加快发展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全面提升中西部教育发展水平,是缩小教育发展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力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农村的扶持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城乡区域共同繁荣。我国欠发达地区多集中在中西部,与东部沿海省份教育相比,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多方面原因,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教育基础差,保障能力弱,特别是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教师少、教学条件差,教育质量总体不高,难以满足中西部地区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要。新时代加快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要坚持问题导向,致力补齐短板,全面提升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培养更多扎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栋梁之材,为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差距提供人才支撑。

3.发展全面教育、终身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建设学习型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追求,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都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全体人民都需要不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终身学习。要努力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推动各类学习资源开放共享。办好开放大学,发展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
三、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社会为实现公平正义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教育公平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础。要努力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大力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每个人提供人生出彩的机会。
1.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党的十九大提出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并把教育放在民生和社会建设的重要位置,这充分休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公平在保障民生、推进社会建设中的重大作用的高度重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受教育程度和水平已经成为影响个人职业选择、收入待遇乃至社会成就的重要因素。推进教育公平,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不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就是强调通过教育首先保障人生起点的公平,进而为每个人实现人生出彩奠基。

2.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要求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公平是有质量的公平,质量是充分体现公平的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推进教育公平,注重教育发展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的转变,推进教育的内涵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同群体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要,推动教育公平迈出了重大步伐。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步伐加快,农村教育状况明显改善,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帮助更多寒门学子顺利完成学业,使他们有了更为公平广阔的上升通道,改变了人生命运,并为其实现美好人生理想开辟了道路。
3.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社会主义社会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每个人,都有通过接受各类教育而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要帮助人民群众提高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就业能力,打开孩子们通过学习改变命运、青壮年通过多渠道就业改变命运的扎实通道,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他还特别强调,要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成就出彩人生。社会主义教育是属于全体人民的事业,每个人都要关心教育事业,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命运,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青年学生要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自觉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向人民学习,从人民群众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做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维护者。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每一个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都应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