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极乐净土》那么上头?

为什么《极乐净土》那么上头?

国家人文历史 日韩男星 2023-05-27 10:01:07 142


本 文 约 4900 字
阅 读 需 要 13 分 钟


近日,随着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4》的播出,日本歌曲《极乐净土》的热度飞速攀升。其实,早在7年前,《极乐净土》就曾以其入耳的旋律、律动感强烈的舞步,吸引了一大批二次元粉丝,当年的热度丝不亚于今日。


MARiA美依礼芽与她的初舞台《极乐净土》。旅游/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4》片段


2016年4月,《极乐净土》的歌舞视频第一次被B站UP主搬运到了宅舞区,同年8月,其热度已在全平台井喷式爆发,产生了大量模仿和再创作视频。可以说,《极乐净土》对于二次元群体十分上头,只要旋律一响,他们差不多会全体起立。


不过,我们以为一首《极乐净土》就能代表二次元音乐的巅峰,那就大错特错了。二次元音乐题材广泛、风格多变,包含治愈系、热血系、恋爱系……那么,这些二次元音乐为何能令人如此上头?


音乐也有次元壁


什么是二次元音乐?也许有人会一头雾水,音乐为什么还得分次元?

“二次元”概念最早起源于日本,指的是ACGN文化中对于动画(Animation)、漫画(Comic)、游戏(Game)、轻小说(Nove)等二维平面媒介及其所营造的虚拟世界及文化空间。二次元音乐是ACGN文化衍生出来的周边领域,例如动漫的配乐、小说的同人歌曲、游戏的主题曲等,与此相对的当然是现实世界中的三次元音乐。

虽然本质都是音乐,但二次元音乐界还有两个泾渭分明的阵营。一是声优或歌手为动画、游戏演唱的音乐,我们所熟知的有花泽香菜的《恋爱循环》,它是小说《化物语》衍生TV动画的插曲,还有万物皆可“逮虾虎”的飙车漂移配乐神曲《DejaVu》,它是动画《头文字D》主角藤原拓海每次准备超车时的插曲。

花泽香菜的演出现场。来源/腾讯视频

二是虚拟歌姬演唱的歌曲(即电脑合成的音乐),最初大获成功的是日本虚拟歌姬初音未来,她的设定是具有日本动漫风格的美少女,代表作是风靡一时的《甩葱歌》。虽然虚拟歌姬是电脑合成的偶像,但在二次元世界所引领的风尚也足以媲美现实偶像。初音未来曾在2010年运用全息投影技术举办过个人演唱会。国内也有虚拟歌姬洛天依,她不仅上过2021年央视春晚,还参加过北京冬奥会文化节开幕式。


洛天依登上2021年央视春晚舞台

二次元音乐目前还不算是一种独立的音乐形式,它主要是从动漫、游戏、小说等虚拟世界中吸取各种元素、汇合而成的全新音乐风格,这种概念不仅限于动画里的自带音乐作品,甚至一些恶搞、改编、被网友重新作词翻唱的动画歌曲,都能被称为二次元音乐。

二次元音乐进化史


毋庸置疑的是,二次元音乐诞生的摇篮是动漫作品。论给动漫配乐,早期的美国迪士尼动画就以“音配画”作为特点,甚至在1937年发行的世界第一部有剧情的长篇动画电影《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中,音乐与画面的时长比例达1:1,可以说,电影剧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配乐来完成的,甚至每个角色形象都有自己专属旋律,更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发行电影原声音乐唱片的动画作品。


打扫卫生的白雪公主。来源/1937年版《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剧照

不过,我们现在提到二次元音乐,却很少把迪士尼动画配乐纳入其中,而是将日本作为二次元音乐的“老家”,这或许和日本发达的动漫产业与狂热的御宅族有关

动画短片配乐:初代二次元音乐的诞生

日本昭和初期,有声唱片技术被引入到当时日本的无声电影行业之中,日本的动画作品也有了声音。第一首日本动漫音乐出自1929年的短片《小黑猫》(黒ニャゴ),短片同名歌曲录制在SP唱片上,通过唱片机播放和动画画面同步,其中的角色可以随着音乐一起舞蹈,这首曲子也被视为现代流行动漫音乐的雏形,于1931年正式向公众发行。

但是,《小黑猫》的创新性诞生并没有催生日本动漫音乐的井喷式发展。1940年开始,日本开始在全国施行征收消费税的政策,音乐唱片的买卖负载着高昂的消费税,但如果发行商将一首歌曲定位为童谣,就可以免于征税。所以,当时的日本动漫歌曲不像今天这样包含片头、片尾等主题曲,大多被视为剧情中动漫角色演唱的歌曲,也很少发行正式的原声音乐唱片,而是大多被视为口口相传的童谣。可以说,当时的日本动漫音乐在动画歌曲和童谣二者之间存在着模糊界限。

1944年,日本上映了一部中长篇动画电影《阿福的潜水艇》,从片名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部宣扬战争的动画,由日本海军部非官方赞助制作,还配上了一首主题曲《阿福部队出击歌》以及插曲《潜艇保护区》,这些动漫音乐都充满了浓厚的军歌气息。后来,日本一些70、80年代的动漫,例如科幻动漫《宇宙战舰大和号》里仿佛军歌一般的动漫配乐,都源于《阿福的潜水艇》。

动漫音乐的普及:从阿童木开始

1950年后,战后时代的日本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人们对动漫的需求也水涨船高。但由于制作环境问题,60年代前,日本只能从美国等国引进动画,国产动画仅限于广告、一次性剧场作品、短片。突破这种局面的是1963年播出的日本第一部电视连续动画《铁臂阿童木》。它创下了40%的最高收视率,连续播出整整四年。主题曲是上鹰田童声合唱团演唱的《铁臂阿童木》,这首音乐是每次阿童木活动时的进行曲,旋律欢快,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制作公司将主题曲和背景音乐制作成留声机唱片对外发行,《铁臂阿童木Vol.1》的销量为120万张,次年6月发行的《铁臂阿童木Vol.2》也卖出了80万张,动漫音乐的历史就这样开始了。



70年代开始,日本动漫开始创作以青少年为主角的动漫,扩大粉丝群。1972年的超级机器人漫画《魔神Z》的同名主题曲、1974年的《阿尔卑斯山的少女海蒂》主题曲《おしえて》、1975年的《时间飞船》系列片头曲《タイムボカンの歌》、1979年的《机动战士高达》片头曲《翔べ!ガンダム》等相继出现。动漫音乐开始摆脱了低幼受众的限制,逐渐走进成人观众的视野。

随着动漫热潮的扩大,以专业歌手为主的动漫音乐变得比合唱更加主流,还出现了主要演唱动漫歌曲的歌手,尤其是水木一郎(代表作《魔神Z》《宇宙海贼哈洛克船长》等)、子门真人(代表作《假面骑士》等)、佐佐木功(代表作《宇宙战舰大和号》《银河铁道999》等)、堀江美都子(代表作《花仙子》《小甜甜》)等,他们演唱了许多早期动漫作品的主题曲,被一众动漫迷称为“二次元音乐歌手的先驱”。


二次元走进三次元:动漫音乐的商业化

1982年,日本索尼发布了世界上第一台CD播放器和CD软件,CD等新音乐媒介的兴起,推动了动漫音乐的成型发展,最早的二次元神曲也可以追溯到这个时候。1982年,一部名为《超时空要塞》的动漫出现了一首节奏感强烈的主题曲《僕らの戦場》。当时的日本年轻人对其十分狂热。


日本制作方发现,动漫音乐带来的经济效益竟如此巨大,动漫音乐的销量也更为商业主义重视,因此动画歌曲的制作除了注重专业化外,还把“商业搭配”纳入了营销的考量之中。1983年,《猫眼三姐妹》破例没有选用专业动漫音乐人,而是与当时日本流行音乐界的“顶流”杏里合作,发表单曲《Cat's Eye》作为动漫主题曲。这首歌谣在日本获得多个奖项,此后,动漫音乐在日本成为流行歌曲阵营中的一员,甚至开始优于流行歌曲。

《CAT'S EYE》收录于《ANRI the BEST》专辑中。图为《ANRI the BEST》专辑封面

后来,日本动漫邀请国内外一线歌手演唱主题曲的例子层出不穷,例如《海贼王》曾请安室奈美惠演唱的主题曲《Fight Together》、韩国男子组合东方神起演唱片头曲《Share The World》,《犬夜叉》的片尾曲《Dearest》由滨崎步演唱,《妖精的尾巴》主题曲《Masayume Chasing》由韩国明星BOA演唱。

《海贼王》主题曲

这类音乐不仅能够通过曲调与动漫情节、人物心理等有机结合,还可以通过最直白的歌词来突出这部作品想要表达的理念与情感,这些融入流行音乐元素的动漫音乐,不仅丰富了动漫音乐的形式,也更容易引起广大听众的共鸣,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二次元音乐向流行音乐市场的发展,扩宽了二次元音乐的涵盖面。

二次元不是非主流:新世纪的御宅族

进入90年代,曾经看《龙珠》和《圣斗士星矢》的孩子长大了,顺理成章地成为《银河英雄传说》《新世界福音战士》等深夜时段播出的动漫的受众。《名侦探柯南》《神奇宝贝》等全天动漫也有着源源不断的新生受众。

《名侦探柯南》主题曲

20世纪末,随着丰富的动漫、网络游戏产业一起发展壮大的,还有日本的“宅文化”,这些“御宅族”沉迷于个人爱好,虽然与社会脱节,却在虚拟世界中有一个“温馨的家”。他们之中,有从小看动漫成长的成年人,也有一出生就浸润在虚拟世界文化之中的Z世代,他们愿意为了自己的爱好、为二次元文化的衍生品——音乐进行消费。

21世纪来临之际,二次元音乐的发展催生了量身定制的业务开发,这体现在声优登上前台的机会增加,水木奈奈、平野绫、田村由香里、茅原稔、川田麻美、伊藤加奈子、坂本真绫等声优,不仅声音甜美,而且外形出色,成为二次元界中知名的偶像系声优。


与此同时,专门以御宅族为潜在受众的歌手也随之诞生,虚拟歌手初音未来就是一例。在日本视频网站niconico中,一批能力卓群、堪比专业歌手的翻唱歌手“唱见”也涌现出来,推动二次元歌曲的多元化。

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各国代表队入场牌的画风采用了动漫对话框模式。来源/东京奥运会开幕式

据统计,日本2010年以来的动漫音乐登上NHK红白歌会的次数远远超过过去的总和。2021年东京奥运会开幕式还将《勇者斗恶龙》《最终幻想》《传说系列》《怪物猎人》《王国之心》《时空之轮》等游戏主题曲作为运动员入场曲目。二次元音乐逐渐成为日本音乐产业的支柱,这表明它已经走出了非主流文化领域,进入大众主流文化领域,有着强劲的市场潜力。

二次元音乐里的“耳虫”


近年来,几乎每隔一段时间,日本二次元音乐界就会出现一首“出圈神曲”,从2008年《火影忍者疾风传》主题曲《青鸟》,到2016年日本音乐团体GARNiDELiA的《极乐净土》,再到2019年动漫《鬼灭之刃》的片头曲《红莲华》,这些歌曲都有相似的特征:节奏轻快,开头旋律很高昂,歌曲基调活力向上,能使人瞬间燃起激情。人们听完后忍不住脑内循环播放,甚至午夜梦回也不能幸免,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耳虫效应”(earworm)

《极乐净土》MV

什么样的音乐容易产生“耳虫效应”呢?和我们做校园体操一样,节拍在耳虫效应的发挥中起着重要作用。《极乐净土》就采用了4/4拍的节拍,这种节拍有着类似于“动次打次”的动律感,搭配上高昂的电音伴奏,让人一听就不自主地跟随节拍抖腿。

二次元音乐中的“空耳”也是让人上头的重要因素。空耳(そらみみ)源自日本,本意是幻听,在流行文化中衍生为对声音的再诠释行为。尤其在二次元文化中,“空耳”更发展为人们刻意地将听到的语言,以另一种语言的谐音表达出来,达到恶搞或一语双关的搞笑目的。动画《干物妹!小埋》一开场就充满了“有木有WiFi?有木有WiFi?”的弹幕(这是片头曲第一句歌词“UMR hai! UMR hai!”的谐音)。《鬼灭之刃》片头曲《红莲华》在空耳下直接从“热血漫”变身“美食漫”:“猪油骨,拿来卤”,“煮了袋,速食面”。校园动画《在下坂本,有何贵干?》的片头曲,甚至可以音译为一整首流畅的中文歌……

也许正是因为二次元音乐与主流音乐的风格存在不少差异,人们总习惯于给两者加上一道“次元壁”进行区分。实际上,无论是二次元还是三次元,针对某一人群趣味创作的优秀音乐作品,总是能久久萦绕于听众心间,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和启发。

END
作者 | 关禾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彦文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国历好物




国家人文历史再出好书
纵览华夏三千年的朝局动荡
俯瞰从商到清的中国政治兴衰
点击下方图片,直达现场↓↓


足不出户畅读
《国家人文历史》杂志

点击下方图片或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把历史私教装进口袋里



“在看”的永远18岁~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