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土匪还是文人?

郭德纲,土匪还是文人?

古典书城 内地男星 2017-12-03 19:46:59 720


 

如果不做艺人,最大的愿望是做文人。”说这话的不是别人,正是郭德纲。

 

不过,自打出道以来,郭德纲展示给外界的形象,或者说外界接收到的信息——无论是外貌上的脸大脖子粗,把名牌穿出保镖风采的一面,还是性格上的强势、狼性的一面,都很难让人把他跟文人之间扯上关系。

 

郭老师自是知道他给别人留下的印象,“外界有些人把我传得跟土匪似的。”不用问,郭德纲是不赞同把他与“土匪”相提并论的。

 

他在自传《过得刚好》的自序里,坦承自己在私底下是一个特别无趣、乏味的人,喜欢待在书房里写字、听戏、看书,没有别的爱好,不抽烟、不喝酒。

 

在这篇序言的落款处,郭德纲记下了写作这篇文章的日期:“癸巳春于墨尔本”。干支纪年,在现代已少有人用,而细节之处藏着魔鬼,从这一细节,或许可以看到郭德纲身上那不被常人所注意的文人趣味与气质,而且还是一个传统的文人。

 

 

 01 

郭德纲的江湖气与文人气


郭德纲的江湖气与文人气在《过得刚好》扉页上,有郭德纲的师父侯耀文对他的一句评价:一路坎坷走来,所以他势必嫉恶如仇。

 

嫉恶如仇的性格,让郭德纲一次次成为新闻旋涡中的焦点,也将江湖气、市井气进一步烙印在他的身上,遮蔽了他身上的文人气,文人气只成为他这个人性格、气质的一种底色,但让他与众不同的,却也正是这种底色。

 

郭德纲在成名后,屡屡提到他的“黄村之夜”,这段对郭德纲本人而言刻骨铭心的记忆,显露出他身上的江湖气与文人气。

 

有一天散了夜戏之后没有公交了,只能走着回家。路过西红门,当时没有高速路,都是大桥,桥底下漆黑一片,害怕,只好走桥上面。桥上面走大车,只能走旁边的马路牙子,不到一尺宽,借着车的光亮往前走,身边是一辆接一辆的大车呼啸而过。站在桥头上,抬头一看,几点寒星,残月高悬,想到自己这些年的坎坷和艰辛,鼻子一酸,眼泪就流下来了。

 

说当时他是,一边哭一边给自己打气,“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在他的人生最低谷,仍然没昏了头脑,依然用亚圣爷孟子的话激励自己,这应该是天生的文人气质了。但同时出现的还有江湖市井中的俗语,他安慰自己“瓦片尚有翻身日,何况我郭德纲呢。”

 

在此时,孟子所代表的文人气,与市井俗语所代表的江湖气,就开始在郭德纲身上初露端倪。

 

总之,在以后的岁月中,江湖气与文人气,时尚大牌与长衫戏服,高雅与低俗,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这些水火不容的气质特点,就是这样看似不可能地融合在一个人身上……

 


 02 

一个艺人的自我修养


我们现在知道,八岁从艺,三次入京,一次痛哭流涕,在梨园行里厮混二十多年的郭德纲终于翻身了。如果回看过往经历,郭德纲的成功,他在专业上的努力可能是最关键的。

 

郭德纲八九岁的时候,在天津相声名家常九爷家学艺,常九爷有一套六本的传统相声文本,而这套材料当时是内部资料,外面根本买不到。郭德纲一见便如获至宝,就一本一本从常先生家往外借,拿回家一本一本地抄,直到把这六本书都抄完。

 

这套手抄的相声册子,郭德纲一直精心保留着,直到现在还带在身边。这样的苦功,郭德纲不止做过一次。

 

马未都马爷被看作是博学广识之人,但在某一些领域,郭德纲的专业与深度还是让马爷震惊了一下。


有一次,马爷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段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视频,视频的内容是三个艺人在表演曲艺。马爷问了许多戏曲界的专业人士都不是很清楚,请教了郭德纲之后,他的一锤定音让马爷得到了最专业的答案。

 

最后马爷毫不掩饰对郭德纲的佩服:“专家就是专家,说的明晰。”

 

还是在微博上,郭德纲在飞机上无聊,便默默计算学过和唱过的京剧,长长的曲目清单,让马爷赞叹不已,“凭此戏单,即可傲视同侪。”

 

 

 03 

可以不上学,但不可以不读书


可以没文凭,但不可以没文化;可以不上学,但不可以不读书。”这是郭德纲的学习态度,也折射到他对儿子的教育上。

 

郭老师的儿子郭麒麟初中毕业后就没再继续上学,但郭老师秉持“在学校不读,在家一定要读”的态度。在一次采访中,他提到给儿子布置家庭作业时说:“最近留的功课就是读一读《二十四史》,读《清史稿》,读完这些东西,我给不了他文凭,但是这些东西我儿子会受用终生的。”

 

于郭德纲本人而言,他爱读书,而且所读之书颇杂。他有一个大书房,据说名为砸挂轩,“我家书房比剧场都大,你能说出来的书,我家里都拿得出来。”依据常理而论,这稍显夸张,但也能看出这是他引以为傲的地方。

 

他的微博和相声中,经常提到读《论语》《史记》《明史》之类的话,他喜欢读史,《二十四史》里偏重于《明史》,也看野史和民间笔记,正史、野史对照着看,观点常有不同于流俗之处。

 

比如他读《明史》,读到洪承畴,感慨“叛徒难当”;读《水浒传》,他同情宋徽宗,赞叹高俅的人际交往、厨师手段“很厉害”……

 

“我看史为了丰富自己的头脑,会让我了解人生是怎么回事。”在郭德纲的性格养成中,除了“一路坎坷”的人生,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熟稔,想来也起了关键的作用。


 

郭德纲说自己的作品之所以会红,是因为身后这些“传统文化”的支持。艺人身份背后的“文人”身影,成就了今天的郭德纲。

 

除此而外,郭德纲爱看书,也直接影响了他的人生走向。

 

1996年的一天,他去北京琉璃厂的书店里看书——因为买书要钱,看书不要。打琉璃厂出来的时候,他意外看见了一间茶馆,里头有一群小孩在说相声,正赶上郭德纲也走累了,干脆就坐底下听。


郭德纲后来便经常去那家茶馆,一来二去,郭德纲也被邀登台使了一个段子——这是郭德纲在北京头一次登台说相声。

 

郭德纲的演出被那家茶馆的经理看到。下了台,他找到郭德纲:“郭先生,您上这儿干来吧。”

 


 04 

一张嘴就能看到对方的前列腺


文人,百度百科解释为:指的是会写文章的读书人。从这个意义上讲,郭德纲真可以算得上一个实打实的文人。

 

关注郭德纲的粉丝,可能会看他的微博,上面的文字就像他的相声一样,有郭德纲文章特有的节奏和韵律,暗藏机锋,甚至有些抖包袱的劲儿,可谓自成一格。

 

时而他还做一些对联和古诗词,或者一些文言文字,虽有人评其为“伪文言”,但以今人的文言水平而论,并不算差,至少不比一些文学系老师差。因为拿着放大镜看今人所作文言的话,都会被挑出无数错处。

 

“郭先生是一位优秀的中国作家。”这话出自山西作协副主席韩石山之口,文学圈中的人都知道,韩副主席不是一位阿谀奉承的人,既然他这么说,自也有他的道理。

 

看郭德纲的文字,最让人感慨的便是他独特的洞察力。韩副主席在文章里说:其遇事之洞达,论人之刻薄,两相无涉又水乳交融,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当然,用于谦的话说更容易理解:“一张嘴就能看到对方的前列腺。”

 


之所以能成就这种风格的文字,与他沉沉浮浮,遍尝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有关,更与他听得多、读得多、参得透有关。

 

有句老话:演员的肚子,杂货铺子。郭德纲在舞台和文字上的挥洒自如,源于当年在天津时,老先生们在书场茶馆、在家中斗室,娓娓道来口口相传的趣闻轶事;来源于他搜集钻研半生的评书、大鼓曲词、评戏京剧的各种台本;来源于他在北京成名生活日渐安定后,闲暇时间的海量阅读;也来源于他在这几十年里遇到的人、听到的事。

 

作为一个名人,一个名艺人,让郭德纲将这些趣闻轶事、正史野史、八卦杂谈写出来,估计没这功夫,虽然他挺喜欢写字。不过,现在他的这些干货,也有了出口,不至于烂在肚子里。

 

关注他的纲丝,喜欢听他相声的人,可能已经知道,他的《郭论》已经开讲,可以去听听,或许跟其他的讲史人、说书者有那么点儿不同。

   

关于《郭论》:

《郭论》,郭德纲的首档音频脱口秀。 

在这里,有一个你从没听过的郭德纲。

 

在这里,你可以知道:

 

西游记里面谁才是真正的大boss? 

结婚送彩礼这事儿到底是谁先发明的? 

在明朝当锦衣卫是一种怎样的工作体验? 

明清宫廷秘史杂谈,离奇死亡的皇帝有哪些? 

金瓶梅中的西门庆和水浒中的西门庆是一个人吗? 

让敌人都感动的明英宗朱祁镇人缘为什么那么好?

 

……

 

老郭有言:

 

莫论人间是非,笑谈乾坤风月,品味生活智趣。正传之外,还有故事,且听我为你细话聊来。

 

历史有冷暖,老郭有故事。故事准备好了,你有酒吗?

 


点击阅读原文,试听《郭论》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