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老板” Justin Timberlake 是如何靠剥削女性和黑人上位的

“贾老板” Justin Timberlake 是如何靠剥削女性和黑人上位的

Inner Fire 欧美男星 2024-01-29 20:20:31 182

所以,Justin Timberlake 在布兰妮自传“风波”后躲了几个月又出新歌了。

很多人分析男歌手的音乐的时候总是喜欢把专业和私德分开来看,所以从去年布兰妮的自传发布以来,尽管对 Justin Timberlake 的讨伐不断,但这种声音似乎无法阻止那些消费其音乐产品的人对其音乐质量的肯定和持续的支持。这次也不例外,尽管在我看来《Selfish》也就一般。

于是我在想为什么在评价女歌手的时候,我们总是喜欢(1)歌手的形象、家庭甚至智商情商都会成为评价一个女歌手的标准,但凡违反到任何社会的“边界”便会被报复,而男歌手却能够用自己的“专业水平”把自己摘出来;(2)为什么评价一个女歌手的音乐如今越来越无法跟文化意义相分离。未免你失去耐心,我想首先提出,贾的成功充分利用了他作为白人男性的优势地位,就算有人想要从专业性把他从他的私德中摘出来,“单纯欣赏他的音乐”,他的音乐也不过是对黑人音乐的策略性使用而已。

针对上述提出的两个问题,简单来说,你可以说这是性别的双标。女歌手时常与美好的品质所绑定,她们的音乐能够获得口碑和商业回报很大程度上需要她们被物化。我们通常提起物化往往会想到“性客体化”,即女歌手往往被大众当成性资产消费,她们的价值被工具化成了身材、容貌等等,以至于她们歌曲的内容也常常与取悦男性为基础的情欲表达相关。

但物化不只这种,Sally Haslanger(2018)指出了四种“物化”/“客体化”的情形,分别是:(1)A将B视作并用作满足A欲望的物品;(2)当A渴望B拥有这种特性的时候,A强迫B具有这种特性;(3)A相信B有这种属性;(4)A相信B天生或本质具备这种属性。而性价值只是其中一种,生育价值、情绪价值、绝对的美好人格、永远善解人意占据道德制高点,这些都是物化。而且物化的主体也并不局限于其他群体,群体内部的人也会施加这种“物化”。

所以你会发现很多时候女歌手的包装总是要往美好特质去包装,而性价值只是其中一种,在女歌手打造一种动人的叙事,不论是引人同情还是让人感到强大、心生向往,背后都是某种社会推崇的女性需要拥有的美好特质的工具化和绝对化,以至于爱上这种特质的人反而对歌手本人施加了更为隐形的道德枷锁和舆论压力。所以某种美好的人格也是一种工具化的消费,尽管在某些人看来比起消费歌手的外貌价值似乎更有思想、情感和道德的高度,但实际上这种高度很容易是假象,甚至更脆弱。我在萧亚轩的音乐历程上便看到了这一点,早年她独立的女性人格给人带来很深的共鸣和力量,但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对她本人的物化,而她后期的一些音乐举措看似有些恋爱脑,实际上无意中带有对这种物化的反抗。
此外,由于女歌手经常处于不利的情形或者说结构性的不公中(当然这个表达也是值得商榷的,我发现不少人是反抗这种表达,因为这会削弱人的心理能量和社会地位),导致她们身上的束缚更多,所以要想冲出来就会需要更大的光芒,这种耀眼的光芒幸存者偏差到了唱片行业,使得整体来说为人所钟爱的女歌手各有各的精彩故事,有更真实更丰富的人格表露。也正是社会对女性的要求高,所以能够被人发现并喜欢上的女性“音乐人格”往往都是往美好特质包装的,若将这种特质如果本质化成性别属性的话,反而也是一种误解和枷锁。
所以女歌手往往要跟美好的品质绑定,甚至跟她个人的故事、情感意义等等都是卖唱片的手段,而男歌手一方面享有更好的行业资源,一方面大众对于男歌手的包容度也更高。这是个很简单但又很可以深挖的性别结构,在此就不展开了,总之,男歌手总是很容易被原谅,甚至他们不用被原谅,人们普遍对男歌手在道德方面的期待更低,所以也更不容易被冒犯。当然,男性也可以被物化,但正如某些学者指出的,这种物化更多来自消费主义。
以上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评价一个女歌手的音乐如今越来越无法跟文化意义相分离。简而言之:音乐素养不够,意义来凑,意义更好包装,饭圈也更好撕逼;行业顶层人物卷意义造明星人设,导致其余的人也得掌握这套话语体系否则难以生存。伤痛叙事、被唱片行业剥削的叙事、平权叙事,这些叙事也一步步从歌手自发地渴望推动社会变革、改善自身处境的背水一战变成了行业批发的流量密码。
解释完上述的问题后,回到 Justin Timberlake,“不谈私德,只谈音乐水平”这件事行不通。首先任何流行歌手要想做到顶级的曝光度,音乐质量从来不是首要原因,甚至对任何音乐人要想在行业中生存,音乐和歌唱的水平往往都不是首要因素。他单飞的生涯能够取得最初的成功,行业内的优秀女性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再加上他的纯粹的音乐水平,也离不开他作为白人男性,在欧美世界的另一层结构性优势——种族。他的事业,完全仰赖于黑人音乐圈,从音乐风格到形象打造到人脉建设,这些都是黑人的帮助。
有关贾是如何利用两位女性“上位”的始末我曾详细地写过。简单来说,贾和布兰妮交往期间便多次拿布兰妮的私生活获得他人关注,让布兰妮怀孕后为了不影响自己的事业选择让布兰妮进行药物流产。在明知对方要在厌女的行业中保持住安全的良好形象、无法公开怀孕事实的情况下,他还暗指对方出轨、消费前任上位(一个详细的整理见:女性主义书写|梳理自传中布兰妮和贾斯汀·汀布莱克的感情始末)。而布兰妮在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情感伤害中,在极其不利的环境中做出的选择成为她人生后来悲剧的重要导火索。
而与珍妮·杰克逊超级碗的事故更是将珍妮从1986年以来的成功事业就此断送。关于珍妮·杰克逊超级碗的事故是一场罗生门,其中有许多经不起推敲的细节,但事故发生后,贾可以作为一个白人男性、一个行业中的新星在行业中全身而退甚至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而一个锐意进取、给乐坛带来巨大贡献的长红的黑人女歌手却因此蒙受巨大的道德骂名、更因此直接断送持续近20年的巅峰期、生命力断崖式下滑,这本身便是他在种族和性别上吃到的巨大红利(具体内容见:《本该大火|被贾老板和超级碗陷害的Damita Jo》和发布在小红书上的《特别专题|珍妮杰克逊超级碗事件始末|2004.2.1》)。
同样重要但却特别容易被忽略的是,作为白男,贾不仅借助性别对女性进行剥削、还借助自己的白人身份对黑人音乐圈进行剥削,可谓双杀。而这恰好构成了他在某些人眼中可以被“豁免”的专业性,是建立在对他人的才华和资源基于种族优势的利用和炮制。
老实说白男唱黑人音乐也不是贾开的先例,1980年代 George Michael 便成为首个登上 Billboard R&B 专辑分榜冠军的白人男性。乐坛对于黑人的剥削在于一方面将它们打造成某种特定曲风的代表,让他们难以跨界做音乐,另一方面又“剽窃”黑人音乐的成果让白人搞个低配版,再通过商业手段推广。不过 George Michael 的音乐还是有跨界的贡献的,音乐类型足够多样而且驾驭能力惊人,唱黑人音乐对他来说阻力很大,算是一场事业的豪赌,而他也要证明自己的实力。黑人音乐圈实际上对“外人”很排斥的,不然你看 Eminem 也不会拿一部《八英里》讲自己要被黑人主导的嘻哈圈认可有多难,就连 Kanye West 从幕后转台前要当说唱歌手出道的时候,也被 Jay-Z 叫衰觉得他不符合黑人嘻哈歌手的刻板印象。可见黑人音乐圈也是足够强大,不轻易让肥水流外人田。
但贾从男团出道以来就一直跟黑人混在一起,可以说从黑人音乐圈拿音乐和时尚资源、塑造自己黑人音乐的形象成为他从男团到单飞后的重要事业底盘。布兰妮在自传中更直接指出,当时跟后街男孩比,他们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曲风的独特性。确实本土的成绩非常精彩,十分吃香,毕竟还有某位从青少年时期就爱他们到不行(当然也可能是好人卡)的乐坛顶流频频表白。贾运用黑人音乐受到的阻力很小也是非常神奇的一件事。
在美国,他的做法经常被批评为“文化挪用”,且多次引来公众的舆论反噬,在国内因为社会环境不一样可能关注他更多的是性别层面的问题。而男团出身的白人男性对于其他人群的文化挪用也是屡见不鲜,最新的代表便是 Harry Styles。我没单纯说运用黑人音乐元素就是文化挪用,毕竟流行乐本来很多都是黑人音乐的精华,与贾同代的 Teen Pop 偶像在转型的时候都运用了黑人音乐元素(如布兰妮的《Britney》、Christina Aguilera 的《Stripped》),但贾是彻头彻尾整个职业生涯、不仅是音乐还有时尚等资源均来自黑人的白人男歌手,而他从黑人那里拿了那么多,最终的反馈是“All Lives Matter”,还是蛮搞笑的。
《Justified》消费的不只是布兰妮,一整个 Timbaland 的黑人音乐班底实际上也是黑人音乐圈捧出来的白人流行男偶像的象征。部分可以说是个双赢——黑人音乐人靠白人歌手的形象帮助唱片热卖,白人歌手靠黑人音乐人的专业素养打下音乐基础。最好笑的是 Justin Timberlake 在发行几张专辑后重回白男路线,又是走乡村民谣路线,上一张专辑《Man of the Woods》打算黑人音乐和乡村音乐两手抓结果音乐质量堪忧、销量口碑也下滑,可以说是他想要吃两边的红利却失败的惨剧。他还是听乡村音乐长大的,因而我们可以推测他对黑人音乐如此彻底地利用完全来自于职业需要。
性别维度另一个老生常谈的点便是对于 sex appeal 的利用,行业允许男歌手发挥自己的 sex appeal 但是女歌手却会因此陷入道德骂名,或者在行业打造的自我赋权的假象中心甘情愿被剥削,这自然也是性别结构的鲜明体现。而在贾的音乐中,sex 的比重也是惊人的,形象上也长期走性感魅力偶像的路线。
平心而论,贾的音乐审美和创作能力还是有两把刷子的,演唱能力也很强,但是任何流行歌手想要大火光靠音乐素养是难以上位的,各人有各人的路,而贾的路则是充分开发起白男身份在族裔和性别两方面的优势,让组合取得杰出的成绩,又帮助自己顺利过渡单飞生涯,长期保持优秀的商业能力,这种运营也是蛮惊人的。

贾斯汀·汀布莱克(Justin Timberlake),1981年1月31日出生。截至目前所有的录音室专辑:
Justified (2002)
FutureSex/LoveSounds (2006)
The 20/20 Experience (2013)
The 20/20 Experience – 2 of 2 (2013)
Man of the Woods (2018)
Everything I Thought It Was (2024)

引文:
Haslanger, S. (2018). On being objective and being objectified. In A mind of one's own (pp. 209-253). Routledge.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