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翻拍经典影视作品不应仅仅只是在拍摄技巧上的变动,更重要的是要在当代环境下形成对作品的新认知,有新的解读和剖析,这才是翻拍的意义。——薛晓璐
文:小考拉
随着近日蒋欣、郑元畅版本的《半生缘》开机,观众的视线再一次聚集到了翻拍剧上。经典电视剧作品会反复拍多个版本也不是新奇事,除《半生缘》外,今年《上错花轿嫁对郎》、《情深深雨蒙蒙》、《金粉世家》、《流星花园》、《粉红女郎》、《新倚天屠龙记》等经典作品纷纷立项筹备,这也让观众大呼“求放过”。有观众认为翻拍剧成风是如今编剧的想象力匮乏,也有观众认为翻拍剧频频翻新却频频令人失望,借用经典IP快速“圈钱”,是在“炒冷饭”。不得不说,翻拍经典的确比创造新经典要来得容易,但翻拍剧就真的一无是处?
利
翻拍是对IP的重新创作
为什么那么多人热衷于翻拍?一是因为翻拍经典剧自带话题度。新《亮剑》制片人冯薇薇就曾表示,翻拍热播剧就是吸引观众眼球的方式之一。“我们不用花那么多工夫向观众解释我们做的是什么,在关注度上,翻拍剧就已经占了先机。”
当《半生缘》要翻拍的消息传出时,百度上的相关搜索达到了245000个。因为张爱玲的第一部完整长篇小说,又有03年林心如、谭耀文的电视剧版本珠玉在前,书粉、剧迷自带科普,加上蒋欣与郑元畅的关注度,新版《半生缘》至少能够吸引两类观众群。
二是翻拍剧的风险不高。理由还是因为有了前作的试水,创作者明白市场对于这类题材的反应是什么,有了观众基础,基本上就解决了剧本风险。再加以认真打造,播出后的反响好或许能够超越前作,即便没有引爆市场也不会落得血本无归,这也算是打保险牌。
在一众的经典翻拍作品中,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应该算是翻拍次数最多的作品,从1958年到2017年,电影电视合计14个版本。著名制片人张纪中曾制作拍摄过金庸作品系列,其中03年李亚鹏、周迅版的《射雕英雄传》堪称经典。而他的观点是,隔一段时间进行的经典重拍是有必要的,因为这也是在传承文化。
光拿《射雕英雄传》来说,59年间14个版本的出现,影响着最少三代人。但张纪中也给予了一个观点,他认为现在的翻拍作品,不是去翻前作,而是对原IP的重新创作。“其实我不建议用‘翻拍’这个词去界定对同一文学作品不同电视剧版本的创作,因为文学经典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是人类共享的,每个人都可以对其进行阐释。”细数近期被立项的翻拍电视剧,的确都是IP改编作品。《流星花园》改编自神尾叶子的漫画原著《花样男子》;《上错花轿嫁对郎》改编自席绢的小说《上错花轿嫁对郎》和《请你将就一下》;《金粉世家》改编自张恨水同名小说……
除了翻拍了《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鹿鼎记》等经典金庸武侠小说外,张纪中还拍摄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名著,基本上涵盖了90、00后的记忆。就拿《射雕英雄传》来说,每个年代的人提到心中的经典版本,都会大不相同,因为存在时间的影响,大多数人只能看得到离自己所处年代相近的版本,比如年轻的90后,不可能会喜欢58年的版本,这时,翻拍经典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在当下,用观众习惯的拍摄方式,搭配这代观众熟悉的演员,展现的就是一个全新却又熟悉的剧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风尚,有一代人对于演员的喜爱,所以会有新的演员来演绎。比如说黄日华演的乔峰,胡军演的乔峰,现在让他们演行吗?时过境迁,但是这个人物会留在人们心底,成为不可磨灭的一个形象。”
弊
过量的翻拍制约创作者的想象力
虽然隔段时间进行的经典重现有必要,但是以商业为目的的频繁翻拍,却是对经典作品的最大消耗。翻拍剧过多会影响电视剧市场的原创活跃度,大家都将重心放在了改编翻拍上,制约了原创剧本的创新能力甚至拖累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繁荣。
编剧薛晓璐就认为,翻拍快捷,但也不应仅仅只是在拍摄技巧上的变动,更重要的是要在当代环境下形成对作品的新认知,有新的解读和剖析,这才是翻拍的意义。张纪中也认为,以商业为目的的翻拍经典是很难再造经典,将经典作为流俗的作品来呈现,可能越拍越流俗。
这也是观众为何听到翻拍作品就第一时间产生抵触的原因,因为不是什么作品都值得翻拍,也不是什么作品拍完都能超越前作。相同的剧本容易引发观众乏味,照搬故事人设仅换演员的操作,会让观众觉得新瓶装旧酒,不花心思的改编,会让观众对经典作品失望。
那么如何做,才能让翻拍剧获得大众接受?制片人张纪中的办法是,不去参考前作,自己从原著中去获得独到的感受,然后再展现在作品里。“我们都是自己研究原著写剧本来拍,每个人来拍金庸剧,表现的方式方法、故事讲述的方式方法都不一样。”
在其他创作者看来,翻拍剧的出路是要创新和用心。用心首先就是保障剧的制作水平,无论服化道还是画面镜头都不可应付了事,粗制滥造。当然这不仅限于翻拍剧,所有电视剧作品都应当要用心投入。
从演员演技来说,有其他版本的对比,演员自身的气质是否贴合角色,演技是否自然便决定着这部剧成功与否。在李亚鹏与周迅的《射雕英雄传》出来之前,大家心目中的“俏黄蓉”是83版中的翁美玲,她与黄蓉如同合为一人,将黄蓉的古灵精怪诠释得淋漓尽致。03版出来之后,大家又会觉得,虽然周迅的声音有些低沉,但她诠释的黄蓉是另一番风味,聪明、古怪、单纯却又复杂。因隔着年代,这版的黄蓉,更接近年轻观众对于《射雕英雄传》的记忆。
而从创新的角度看,经典剧的故事本就耳熟能详,要在这上面做大文章,改动主线的可能性不大。毕竟尺度把握不好就会落个不尊重原著的口舌,观众会有更大的抵触,但如果最终呈现的是与前作相差不大的效果,又不会有人买账,所以创新的思维,就要用在细节上。
香港导演赖水清就认为,技术手段创新便是区分前作的一个好方式。即使是紧密的翻拍,新作与前作也会相隔好几年,尤其对于武侠剧来说,拍摄手法和特效更是会产生日新月异的差别。与时俱进,用贴合时代的展现方式呈现一个经典作品,这就能够给观众带来新鲜的感受。
经典不经典其实在于每个人的看法,就像你心目中的“小龙女”永远只有李若彤,但有些年轻观众却记住了刘亦菲。经典翻拍不提倡,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确不可或缺。毕竟许多人了解到一些经典作品的渠道,是通过影视作品。想要经典作品代代流传体现价值,还真得靠这时不时的翻新重拍。
• end •
【热文推荐】
欢迎大家在微博、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搜狐公众号、UC大鱼关注
@剧研社